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章 辐射换热的计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章 辐射换热的计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辐射换热的计算

2 9.1 辐射换热的角系数 两个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量与两个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很大关系 a图中两表面无限接近,相互间的换热量最大;
9.1 辐射换热的角系数 两个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量与两个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很大关系 表面相对位置的影响 a图中两表面无限接近,相互间的换热量最大; b图中两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相互间的辐射换热量为零。由图可以看出,两个表面间的相对位置不同时,一个表面发出而落到另一个表面上的辐射能的百分数随之而异,从而影响到换热量。

3 9.1.1 角系数的定义及计算假设 1、定义 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中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记为X1,2。
角系数的定义及计算假设 1、定义 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中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记为X1,2。 表面2发出的辐射能中落到表面1上的百分数称为表面2对表面1的角系数,记为X2,1 角系数是进行辐射换热计算时空间热组的主要组成部分。 2、假设 所研究的表面是漫射表面; 所研究表面的不同地点上向外发射的辐射热流密度是均匀的。 3、角系数是一个纯粹的几何量,仅取决于表面的大小和相对位置。

4 角系数的性质 1、角系数的相对性 一个微元表面到另一个微元表面的角系数 两微元面间的辐射

5 同理: 整理得: 两微元表面角系数的相对性表达式:

6 两个有限大小表面之间角系数的相对性 当 时,净辐射换热量为零,即 则有限大小表面间角系数的相对性的表达式:

7 注:若表面1为非凹表面时,X1,1 = 0;若表面1为凹表面,
2、角系数的完整性 对于由几个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据能量守衡原理,从任何一个表面发射出的辐射能必全部落到封闭系统的各表面上。因此,任何一个表面对封闭腔各表面的角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角系数的完整性 注:若表面1为非凹表面时,X1,1 = 0;若表面1为凹表面,

8 3、角系数的可加性 从表面1上发出而落到表面2上的总能量,等于落到表面2上各部分的辐射能之和,于是有 如把表面2进一步分成若干小块,则有
注意,利用角系数可加性时,只有对角系数符号中第二个角码是可加的,对角系数符号中的第一个角码则不存在类似的关系。

9 从表面2上发出而落到表面1上的辐射能,等于从表面2的各部分发出而落到表面1上的辐射能之和,于是有
角系数的上述特性可以用来求解许多情况下两表面间的角系数值

10 8.1.3 角系数的计算方法 直接积分法 求解角系数的方法 代数分析法 几何分析法

11 1、直接积分法 微元面积 对 的角系数为 按角系数的基本定义通过求解多重积分而获得角系数的方法 如图所示的两个有限大小的面积,可以得到
dω1 dA1 dA2 微元面积 对 的角系数为

12 工程上已经将大量几何结构角系数的求解结果绘制成图线。教材中给出了一些二维结构角系数的计算公式以及三种典型三维几何结构的计算式和工程计算图线。
dω1 dA1 dA2 上式积分可得 工程上已经将大量几何结构角系数的求解结果绘制成图线。教材中给出了一些二维结构角系数的计算公式以及三种典型三维几何结构的计算式和工程计算图线。

13 2、代数分析法 利用角系数的相对性、完整性及可加性,通过求解代数方程而获得角系数的方法称为代数分析法。 (1)三个非凹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
图8-5 三个非凹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

14 由角系数完整性 A1 A2 A3 由角系数相对性 三表面封闭空间角系数的确定

15 上述方程解得: 由于垂直纸面方向的长度相同,则有:

16 (2)任意两个非凹表面间的角系数 如图所示表面和假定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表面的长度是无限延伸的,只有封闭系统才能应用角系数的完整性,为此作辅助线ac和bd,与ab、cd一起构成封闭腔。 两个非凹表面及假想面组成的封闭系统 A1

17 根据角系数的完整性: 两个非凹表面及假想面组成的封闭系统

18 注意:这里所谓的交叉线和不交叉线都是指虚拟面断面的线,或者说是辅助线。
两个非凹表面及假想面组成的封闭系统 上述方法又被称为交叉线法。 注意:这里所谓的交叉线和不交叉线都是指虚拟面断面的线,或者说是辅助线。

19 【例】求下列图形中的角系数 解:

20 解: 解: 同(d) 解:

21 X2,A=0.10;X2,1+A=0.15。 X2,1=X2,1+A-X2,A。
解:表面2对表面A和表面2对表面1+A的角系数都可以从图9-8中查出: X2,A=0.10;X2,1+A=0.15。 由角系数的可分性X2,1+A=X2,1+X2,A可得: X2,1=X2,1+A-X2,A。 再根据角系数的互换性A1X1,2=A2X2,1即可得: 2 1 X1,2=A2X2,1/A1=A2(X2,1+A-X2,A)/A1=2.5( )/1=0.125

22 【例】求图中1、4两个表面之间的角系数 解: 注:利用这样的分析方法,扩大线图的使用,可以得出很多几何结构简单的角系数

23 9.2 两封闭系统的辐射换热 8.2.1 封闭腔以及两黑体表面组成的封闭腔间 1、封闭腔模型 2、两黑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换热
黑体系统的辐射换热 2、两黑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换热 净热量法:利用表面的投射辐射、有效辐射的概念,建立表面内部能量平衡式,或外部能量平衡式,可以得到各表面的净热量、角系数、温度、辐射物性的相互关系。这就是净热量法。 黑体辐射系统传热量的计算关键是求得角系数。

24 9.2.2 有效辐射 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总辐射能,记为G。
有效辐射示意图 1、有效辐射:单位时间内离开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为该表面的有效辐射,记为J 表面的反射比,可表示成 有效辐射 自身射辐射E 投入辐射 被反射辐射的部分

25 有效辐射示意图 考察表面温度均匀、表面辐射特性为常数的表面1。根据有效辐射的定义,表面1的有效辐射有如下表达式:
在表面外能感受到的表面辐射就是有效辐射,它也是用辐射探测仪能测量到的单位表面积上的辐射功率 。

26 从表面1外部来观察,其能量收支差额应等于有效辐射J1与投入辐射G1之差,即
2、有效辐射与辐射换热量之间的关系 从表面1外部来观察,其能量收支差额应等于有效辐射J1与投入辐射G1之差,即 有效辐射示意图 从表面内部观察,该表面与外界的辐射换热量应为: 显然,如果从表面2出发,同样可以得到上面的关系式,只是下标1全部都变为2而已,可见,上式具有普遍性。只要保证所有量都针对一个面就行了。 上两式联立消去G1,得到J与表面净辐射换热量之间的关系: 注:式中的各个量均是对同一表面而言的,且以向外界的净放热量为正值。

27 9.2.3 两漫灰表面组成的封闭腔的辐射换热 两个物体组成的辐射换热系统

28 两个等温漫灰表面封闭系统内,两个表面的净换热量为
因为 根据能量守恒有

29 两封闭表面间的辐射换热网络图

30 若以 为计算面积,上式可改写为: 定义系统黑度(或称为系统发射率)

31 三种特殊情形 (1) 表面1为凸面或平面,此时,X1,2=1,于是

32 (2)表面积A1与表面积A2相差很小 特例:两平行平壁间的辐射换热 A1 A2

33 (3)表面积A2比表面积A1大得多,即A1/A2  0 特例:空腔与内包壁间的辐射换热
T1 T2 ?若 , 且 较大,如车间内的采暖板、 热力管道,测温传感器等都属于此种情况

34 【例9-2】液氧储存容器为双壁镀银的夹层结构,外壁内表面温度tw1=20℃,内壁外表面温度tw2=-183℃,镀银壁的发射率ε=0
【解】 因容器夹层的间隙很小,可认为属于无限大平行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问题。

35 【例9-3】一直径d=50mm,长度l=8m的钢管,被置于横断面为 0. 2m0
【例9-3】一直径d=50mm,长度l=8m的钢管,被置于横断面为 0.2m0.2m的砖槽道内。若钢管温度和发射率分别为t1=250℃,ε1= 0.79砖槽壁面温度和发射率分别为t2=250℃,ε2=0.93,试计算该钢管的辐射热损失。 【解】表面1非凹,可直接应用式(9-15)计算钢管辐射热损失

36 9.3 多表面系统辐射换热的计算 9.3.1 两表面换热系统的辐射网络 据有效辐射的计算式 或 又据两个表面的净换热量为 由此得到
9.3 多表面系统辐射换热的计算 9.3.1 两表面换热系统的辐射网络 据有效辐射的计算式 (9-18) 表面辐射热阻 又据两个表面的净换热量为 由此得到 (9-19) 空间辐射热阻

37 将式(9-18)、(9-19)与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相比可见:换热量 相当于电流强度; 或 相当于电势差;
而 及 则相当于电阻,分别称为辐射换热表面的表面辐射热阻及空间辐射热阻。 相当于电源电势, 而 则相当于节点电压。则两个辐射热阻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b) 空间辐射热阻 (a) 表面辐射热阻

38 利用上述两个单元格电路,可以容易地画出组成封闭系统的两个灰体表面间辐射换热的等效网络,如图所示。根据等效网络,可以立即写出换热量计算式。
两表面封闭系统辐射换热等效网络图 这种把辐射热阻比拟成等效的电阻从而通过等效的网络图来求解辐射换热的方法成为辐射换热的网络法。

39 9.3.2 多表面封闭系统网络法求解的实施步骤 1、画出等效的网络图。 ⑴每个表面是一个结点,其热势为Eb(对于漫-灰表面为有效辐射J)。
⑵每两个表面间连接一个相应的空间热阻。 ⑶每个表面与接地间连接一个表面热阻。 ⑷若某角系数为0,即空间热阻→∞,则相应两个表面间可以断开,不连接空间热阻。 ⑸若某表面绝热,则其为浮动热势,不与接地相连。

40 (2)列出节点的电流方程 应用电学的基尔霍夫定律—流入每个结点的电流(即热流)总和为零,联立求解。 (3)求解上述代数方程得出节点电势。 (4)按公式 确定每一个表面的净辐射换热量。

41 9.3.3 三表面封闭系统的特殊情况 a 有一个表面为黑体。黑体的表面热阻为零。 b 表面绝热,该表面净换热量为零。 重辐射面:q=0,温度不定(动态平衡)

42 例题9-5 两块尺寸为1m2m,间距为1m的平行平板置于室温t3=27℃的大厂房内。平板背面不参与换热。已知两板的温度和发射率分别为t1=827℃,t2=327℃, ε1=0.2, ε2=0.5,试计算每个板的净辐射热量及厂房壁所得到的辐射热量。 解:本题是3个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问题。厂房很大,表面热阻可取为零,J3=Eb3。网络图如下。 据给定的几何特性X/D=2,Y/D=1,由图9-18查出:

43 计算网络中的各热阻值: 对J1,J2节点应用直流电路的基尔霍夫定律

44 J1节点 J2节点 将Eb1,Eb2,Eb3的值代入方程,联立求解得

45 于是,板1的辐射换热为 板2的辐射换热为 厂房墙壁的辐射换热量为

46 例9-6 假定例9-5中的大房间的墙壁为重辐射表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试计算温度较高表面的净辐射散热量。

47 解:本题把房间墙壁看作绝热表面。其中 串、并联电路部分的等效电阻为 Eb1、Eb2间总热阻 温度较高的表面的净辐射散热量为

48 【例9-4】一直径d=0.75m的圆筒形埋地式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法加热,如图。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将炉子顶盖移去一段时间,设此时筒身温度为500K,筒底为650K。环境温度为300K,试计算顶盖移去其间单位时间内的热损失。设筒身及底面均可作为黑体。

49 【解】从加热炉的侧壁与底面通过顶部开口散失到厂房中的辐射热量几乎全被厂房中物体吸收,返回到炉中的比例几乎为零。因此,可以把炉顶看成是一个温度为环境温度的黑体表。面加热炉散失到厂房中的辐射能即为
据角系数图 再据相对性得

50 由对称性得X2,3=X2,1,故最后得 返回

51 【例】某房间吊装一水银温度计读数为15,已知温度计头部发射率(黑度)为0
【例】某房间吊装一水银温度计读数为15,已知温度计头部发射率(黑度)为0.9,头部与室内空气间的对流换热系数为20,墙表面温度为10,求该温度计的测量误差。如何减小测量误差? 已知 , , , 求测温误差? 解:

52 例题9-7 辐射采暖房间,加热设施布置于顶棚,房间尺寸为4m  5m  3m见图8-28。据实测已知:顶棚表面温度t1=25℃,ε1=0
例题9-7 辐射采暖房间,加热设施布置于顶棚,房间尺寸为4m  5m  3m见图8-28。据实测已知:顶棚表面温度t1=25℃,ε1=0.9;边墙2内表面温度为t2=10℃,ε1=0.8;其余三面边墙的内表面温度及发射率相同,将它们作为整体看待,统称为F3,t3=13℃, ε3=0.8, 底面的表面温度t4=11℃, ε4=0.6。试求:(1)顶棚的总辐射换热量(2)其它3个表面的净辐射换热量。 答案

53 解:本题可看作4个灰体表面组成的封闭的辐射换热问题,其辐射换热网络如图8-29所示。
下页

54 各对表面间的角系数可按给定条件求出,其值为
按基尔霍夫定律写出4个节点的电流方程:

55 把它们改写成关于J1—J4的代数方程后,有 显然,以上4式可统一写成 没有自身的。数值求解的结果为:

56 表面再多,如此很难处理。这时可用公式与计算机结合
N个表面构成的封闭系统,则第I个表面的有效辐射 第I个表面的投射辐射 代入有效辐射表达式 非凹假设没有必要 表面划分要以热边界条件为主要依据

57 9.5 辐射换热的控制(强化与削弱) 9.5.1 控制物体表面间辐射换热的方法 1、控制表面热阻 应控制对辐射换热影响大的面的发射率。
9.5 辐射换热的控制(强化与削弱) 9.5.1 控制物体表面间辐射换热的方法 1、控制表面热阻 太阳辐射的能流密度低,在利用太阳能时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或者为了提高温度,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和装置(集热器),对太阳能进行采集。集热器按是否聚光,可以划分为聚光集热器和非聚光集热器两大类。 非聚光集热器(平板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能够利用太阳辐射中的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集热温度较低;聚 光集热器能将阳光会聚在面积较小的吸热面上,可获得较高温度,但只能利用直射辐射,且需要跟踪太阳。 黑色吸收面吸收太阳辐射,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其吸收性能好,但辐射热损失大,所以黑色吸收面不是理想的太阳能吸收面。选择性吸收面具有高的太阳吸收比和低的发射比,吸收太阳辐射的性能好,且辐射热损失小,是比较理想的太阳能吸收面。这种吸收面由选择性吸收材料制成,简称为选择性涂层。它是在本世纪40年代提出的,1955年达到实用要求,70年代以后研制成许多新型选择性涂层并进行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目前已研制成上百种选择性涂层。我国自70年代开始研制选择性涂层,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在太阳集热器上广泛使用,效果十分显著。 根据制备工艺不同 , 又可将选择性吸收涂层分为四类。 (1) 电镀涂层 常用的电镀涂层主要有黑镍涂层、黑铬涂层、黑钴涂层等 , 均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以黑铬和黑镍的效果最好 , 吸收发射比 ( α / ε ) 接近 6 ~ 13 。但电镀黑铬生产成本高 , 同时镀液中的 Cr 6 + 对环境有污染。电镀黑镍耗能少、成本低 , 镀液中不存在有毒物质。但黑镍涂层薄、热稳定性、耐蚀性较差 , 通常只适用于低温太阳能热利用。 Saher Shawk 等研究的黑镍镀层吸收率能达到 , 耐久性、热稳定性、抗腐蚀能力较强 [ 2 ] 。费敬银 [ 3 ] 等研制的黑色镍 — 锡合金镀层 , 由于其中不含硫 , 所以能克服黑镍镀层所具有的缺点 , 其镀液的配制比较复杂。 (2) 电化学转化涂层 常用的电化学涂层有铝阳极氧化涂层 , CuO 转化涂层和钢的阳极氧化涂层等。其中铝阳极氧化涂层光谱选择性、耐腐蚀、耐光照性能良好 , 在太阳能热水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CuO 转化镀涂层有一层黑色绒面 , 保护不好容易导致性能下降 , 钢的阳极氧化涂层抗紫外线和抗潮湿性能好 , 这类涂层一般吸收率为 ~ , 发射率为 ~ 。 Jahan , F 等研究的 Mo 黑化学转化涂层 , 吸收率最大能达到 , 发射率为 ~ [ 4 ] 。 (3) 真空镀膜涂层 利用真空蒸发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取 , 如利用直接蒸发制取的 PbS/ Al/ Al 涂层。利用磁控溅射制取的有不锈钢— 碳 / 铜涂层、 AlCN 涂层、 AlN x O y 涂层和 Ni -Cr 涂层等。应用比较多的是多层渐变铝氮铝 (Al -N/Al) 涂层 , 该涂层具有良好的光谱选择性 , 但当温度升高时 , 发射率也随之急剧上升 , 只能在 250 ℃ 以下使 中国涂料在线 用。 还有采用射频溅射制备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 主要应用在中高温领域 , 它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工艺 , 如Ni -Al 2 O 3 涂层。 Wu -AlN x 选择性涂层 , 是将钨、铬等金属粒子掺入氮化铝介质 , 得到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基片采用铜、铝等反射率高的金属 , 集热温度可达 350 ℃ 以上。 Farooq , M. O 等采用 Ni ∶ SiO 2 金属陶瓷作吸收层 , Ni 在涂层表面的体积比为 10 % , 到底部逐渐变化为90 % , 涂层厚度为 (100 ~ 170) nm , 吸收率为 , 发射率为 ~ [ 5 ] 。 Zhang Qi -chu 等采用掺钼的三氧化二铝 (Mo -Al 2 O 3 ) 金属陶瓷作为选择性吸收涂层材料 , Al 2 O 3 作减反射 层 , 双层Mo -Al 2 O 3 金属陶瓷层作吸收层 , Mo 或 Cu 作减反射层 , 该涂层在 350 ℃ 下性能稳定 , 吸 收率为 , 发射率为 [ 6 ] 。 (4) 涂料涂层 是一种发展比较早的涂层 , 制备方法一般采用 压缩空气喷涂法。如 Fe 2 O 3 -Cr 2 O 3 涂层 [ 7 ] , 以Fe 2 O 3 、 Cr 2 O 3 和 MnO 2 为颜料 , 有机硅改性丙烯 酸树脂为粘结剂 , 涂层的吸收发射比可达 ; PbS 涂层 , 以 μ m 林蔓状晶体 PbS 为颜料 , 乙 丙橡胶或氟树脂为粘结剂 , 吸收率为 ~ , 发射率为 ~ , 制备简单 , 但林蔓状结构 易氧化失去转换性 , 防锈性能差 [ 8 ] ; 硅溶胶吸热 涂层 [ 9 ] , 以硅溶胶作粘结剂 , Fe 粉作发色体 , 涂 层成本低、耐候性和防水性好 , 吸收率为 , 发射率为 , 但因为含有机物 , 使用寿命短。 还有酞菁绿涂层 , 颜料成分为 Fe 3 CuO 5 , 装饰性 好 , 适合在太阳房和平板式热水器上应用。吴桂 初[ 10 ] 采用粉末火焰喷涂法制备的黑铬太阳能选择 性吸收涂层 , 工艺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光谱 选择性好 , 其吸收率为 , 发射率为 。 应控制对辐射换热影响大的面的发射率。 工业应用:太阳能的利用-光谱选择性涂层;人造地球卫星;物体的颜色选择。

58 遮热板:插入两个辐射换热表面之间以削弱辐射换热的薄板,其实插入遮热板相当于降低了表面发射率。
2、控制空间热阻 控制角系数 应用:电子机箱的布置 9.5.2 遮热板的应用 遮热板 遮热板:插入两个辐射换热表面之间以削弱辐射换热的薄板,其实插入遮热板相当于降低了表面发射率。 为了说明遮热板的工作原理,我们来分析在平行平板之间插入一块薄金属板所引起的辐射换热的变化:

59 辐射表面和金属板的温度、吸收比如图所示。为讨论方便,设平板和金属薄板都是灰体,并且
遮热板 稳态时有: 与没有遮热板时相比,辐射换热量减小了一半。

60 忽略了薄板3的导热热阻 遮热板 如果3=0.05, 1=2=0.8,辐射热量为原来的1/27。

61 2、隔热板的工程应用 (1)汽轮机中用于减少内外套管间辐射换热 300MW汽轮机高中压缸进汽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对于采用双层缸结构的汽轮机,因为进入喷嘴室的进汽管要穿过外缸和内缸,才能和喷嘴室相连接,而内外缸之间在运行时具有相对膨胀,进汽管既不能同时固定在内、外缸上又不能让大量高温蒸汽外泄。因此采用了一种双层结构的高压进汽短管,把高压进汽导管与喷嘴室连接起来。 国产125MW汽轮机和300MW汽轮机的高压进汽短管外层通过螺栓与外缸连接在一起,内层则套在喷嘴室的进汽管上,并有密封环加以密封。这样既保证了高压蒸汽的密封,又允许喷嘴室进汽管与双层套管之间的相对膨胀。 为遮挡进汽连接管的辐射热量,在双层套管的内外层之间还装有带螺旋圈的遮热衬套管,或称遮热筒。 300MW汽轮机高中压缸进汽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62 (2)应用于储存液态气体的低温容器 为了提高保温效果,采用多层遮热板并抽真空的方法。 遮热板用塑料薄膜制成,其上涂以反射比很大的金属箔层,箔间嵌以质轻且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作为分隔层,绝热层中抽成高度真空。 当内壁温度为20~80K,外壁温度为300K时,在垂直于遮热板方向上的导热系数低达5~10*10-5W/mK。 (3)超级隔热油管 半径方向的当量导热系数可降低到0.003W/mK。

63 (4)用于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度 裸露热电偶: 高温气流以对流传热方式把热量传给热电偶; 热电偶以辐射方式把热量传递给容器壁。 当热电偶的对流传热量等于辐射换热量,热电偶温度即为指示温度。其温度必然低于气体的真实温度。

64 【例】用裸露热电偶测得炉膛烟气温度t1=792℃。已知水冷壁面温度tw=600℃,烟气对热电偶表面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58
【例】用裸露热电偶测得炉膛烟气温度t1=792℃。已知水冷壁面温度tw=600℃,烟气对热电偶表面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58.2W/(m2.K),热电偶的表面发射率ε1=0.3,试求炉膛烟气的真实温度和测温误差。 解:A1/A20热电偶的辐射散热和对流换热的能量平衡式为 绝对测温误差206.2℃,相对测量误差20%。

65 【例】用单层遮热罩抽气式热电偶测炉膛烟气温。已知水冷壁面温度tw=600℃,热电偶和遮热罩的表面发射率都是0
【例】用单层遮热罩抽气式热电偶测炉膛烟气温。已知水冷壁面温度tw=600℃,热电偶和遮热罩的表面发射率都是0.3。由于抽气的原因,烟气对热电偶和遮热罩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增加到h= 116W/(m2.K)。当烟气的真实温度tf=1000℃时,热电偶的指示温度为多少?

66 遮热罩对水冷壁的辐射散热量q4为 在稳态时q3=q4,于是遮热罩的平衡温度t3可从上两式中求出。一般用迭代法或图解法求解,得t3=903℃ 解:烟气以对流方式传给遮热罩内外两个表面的热流密度q3为

67 烟气对热电偶的对流换热量为 热电偶对遮热罩的辐射换热量为 热平衡时q1=q2,可求出热电偶的平衡温度t1,即热电偶的指示温度。可求得=951.2 ℃。 【讨论】加了一个遮热罩以后,热电偶所面对的壁温从原来的tw=600℃ 而上升到t3=903℃ ,从而大大减少了热电偶的辐射散热量。而测量绝对温度降低到48.8℃ ,相对误差4.88%,与裸露的热电偶相比准确度已大为提高。 为进一步增加遮热罩数目,但一般不超过4层。

68 1、复合换热:对流与辐射同时存在的换热过程
9.6.3 辐射换热表面传热系数(辐射换热系数) 1、复合换热:对流与辐射同时存在的换热过程 2、辐射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定义 hr:辐射换热表面传热系数 hr:复合传热表面传热系数 3、辐射换热系数计算公式 对位于温度为T2的大空间的温度为T1的凸表面,有:

69 【例】如两平行平板间放入一块隔热板后,可使两板温度不变时的辐射换热量仅为原辐射换热量的5%,试问隔热板的黑度应为多少?假定隔热板两面的黑度相同。已知ε1 =0.8, ε2 =0.6。
A)0.56;(B)0.7;(C)0.056 ;(D)不能确定 【解】

70


Download ppt "第九章 辐射换热的计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