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 程艳旗 浙江大学信息中心 2013年10月10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 程艳旗 浙江大学信息中心 2013年10月10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 程艳旗 浙江大学信息中心 2013年10月10日

2 教育信息化是什么 01 02 教育信息化做什么 03 教育信息化怎么做

3 01 教育信息化是什么

4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摘自百度百科)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5 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在信息时代,大学不仅以物质化的形态存在,而且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 大学数字化存在 大学物质化存在 同等重要

6 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信息化技术要与高校若干职能互动,服务师生员工,支撑学校发展,提升办学水平。 改变教育模式 支撑学术创新 突破的方向
提高治理水平 强化保障支撑 发挥社会功能

7 改变教育模式 理念与技术推动教学模式变革 自主性学习 因材施教 尊重个人 使教学模式发生根本的变革 使交流范围拓展到无限
Add Your Title 自主性学习 因材施教 尊重个人 使教学模式发生根本的变革 使交流范围拓展到无限 最前沿知识领域的接轨 国际化办学 卓越人才培养 使学习时空维度极大地拓展 随时随地获取学术信息 泛在化学习

8 支撑学术创新 知识资源与科研协同支持科研创新活动 构建学术创新环境 知识资源的数字化沉淀 科研资源的网络化集聚 交叉学科间的网上交流
科研平台的网络化支撑

9 提高治理水平 流程 优化 信息公开 决策 民主 效率 提升
配套改革,实现“工作流”、“信息流”、“服务流”三者的协调统一、提升效率 信息化渗透到学校管理各领域 全面获取数据,提高决策科学性、实现人、财、物资源合理统筹 大力开展校务公开透明、听取师生意见、广泛接收师生监督 流程 优化 信息公开 决策 民主 效率 提升 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管理理念、扩大学校影响

10 强化保障支撑 后勤保障支撑 环境 优化 节约 建设 服务 泛在 网络 泛在 技术推动-- 物联网、移动网、三网融合 理念推动-- 面向师生
以人为本 后勤保障支撑 后勤等支撑服务工作要体现智慧元素

11 合作交流与信息互动成为高校与地方的有效连接器
发挥社会功能 教育 成果与知 识溢出 服务地方 融入区 域发展 大环境 推动教育“民生化”、“公平化” 科学知 识普及 经济 文化 多层次文 化展示 先进文化弘扬 合作交流与信息互动成为高校与地方的有效连接器

12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3 教育信息化做什么 02

1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我国教育与技术应用的融合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 现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正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
到2015年达到应用整合阶段 力争到2020年进入全面融合、部分创新阶段,即融合、创新阶段。

15 机遇和挑战-首部教育信息化规划颁布 教育信息化第一次成为部领导的独立工作。 袁贵仁部长亲自抓、杜占元副部长分管工作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怎么估计也不过份” “今年无论做几件大事,教育信息化都是一件” 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 制定七个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 启动了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项目。

16 2012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17 2012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 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18 2012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 优质教育资源 与共享行动 教育信息化 基础能力建 设行动 信息化可持 续发展能力 建设行动 国家教育管
理信息系统 建设行动 学校信息化 能力建设与 提升行动 优质教育资源 与共享行动

19 2012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 2 3 1 4 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技术服务 完善政策法规 落实经费投入

20 各级任务要求  基础教育信息化:缩小差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 职业教育信息化:重在应用,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 高等教育信息化:重在创新,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 继续教育信息化:重在网络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  教育管理信息化:重在整合信息资源,实现管理信息化。

21 国务委员刘延东讲话: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积极推进,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深刻把握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信息化是理念和模式的一场革命; 信息化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 信息化是创造泛在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

22 国务委员刘延东讲话: (三)明确思路、抓住重点、切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导向; 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完善基础设施;
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快内容建设与共享; 推动“网络空间人人通”,促进方式变革; 建设资源与管理两大服务平台,提供坚实支撑。 (四)齐心协力,勇挑重担,推动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23 国务委员刘延东讲话: 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
要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

24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讲话: (一)实现教学点资源全覆盖; (二)中小学实现宽带网接入; (三)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
(四)推动网络实名空间建设; (五)建设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六)建设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七)大加教育技术培训力度。 探索建立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加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充分调动电信企业等的积极性。

25 需求导向与统筹规划 超前部署与突出重点 项目示范与注重实效
一网:建成高速安全的全省教育计算机网,实现省、市、县、校四级高速互联互通(带宽>1G)。 二库:建立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 三平台:建立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平台。 四体系: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建设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省、市、县(市、区)、校四级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26 信息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 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 书香校园工程

27 成立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办公室;成立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作为专家咨询机构,为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规划建议和技术咨询。县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逐级建立一把手负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决策机构,明确信息化工作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 观念保障 组织保障 制度保障 安全保障 人才保障 经费保障

28 实现班班通,全面普及多媒体教学。 全省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实现 “人人、处处、时时” 学习,推动教育思想、内容和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29 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国际化)
大规模(Massive) 注册学生规模达到数千乃至数以十万计。 开放(Open) 慕课是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的延续,是开放教育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线(Online) 以在线教育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在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 课程(Course) 以每周研讨话题、在线视频、实时研讨等形式。 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 人数无上限、时间无限制、地点无要求 29

30 MOOCs 三驾马车 Coursera: 2012年4月上线,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
香港科大、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 edX: 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宣布整合两校师资,联手实施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亚洲名校 Udacity:2012年11月,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催生了Udacity在线课程

31 MOOCs 在中国 清华大学 学堂X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MOOCs www.cnmooc.org SHUCC 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
其他形式的内容 各类校级课程中心 围绕国家精品视频课 远程教育、开放大学

32 教育信息化将带来的冲击 传统教室 vs 虚拟教室 本校学生 vs 非本校学生 本校教师 vs 名师高人 本校课程 vs 外校课程

33 教育信息化具体要做什么 -浙江大学信息工作简介

34 网络基础设施 近80公里光纤跨接五校区和六大附属医院,校内光纤达230公里 无线网实现全校覆盖
环状网络拓扑结构,高度冗余的核心设备, IPv4/ IPv6双栈运行 主干带宽从1G增长到10G,IPv4出口带宽从300M增长到4.6G 34

35 网络基本服务 上网服务:联网的计算机超过6万台,VPN用户数超过40,000,VPN出校并发约30,000
入校服务:反向RVPN认证服务并发容量扩至3000 邮件服务:邮箱从300M升至4G,保留校友终身邮箱 在线防杀病毒服务 35

36 运维保障 全校400多台网络或服务器纳入运维监控,覆盖率超过95% 12个机房全部落实涵盖视频、温湿度、水浸等监控
全天候的运维服务体系 全校400多台网络或服务器纳入运维监控,覆盖率超过95% 12个机房全部落实涵盖视频、温湿度、水浸等监控 7×24小时监控咨询,7×8小时在线服务、上门服务 形成运维管理规范和流程近20个,知识库达150余条,基本涵盖网络与信息化服务全部知识点 36

37 公共服务运行环境 托管机房环境建设 标准化的IDC机房500平米; 托管主机134台、虚拟化服务器150台、虚拟主机122个
校级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群3个,支持50余个重点应用。 公共存储与备份系统建设 为全校师生和有关院系部处提供大容量存储空间,支持数据可靠存储、共享、交换和备份,存储容量达260T。

38 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统一身份认证 自注册审批服务 身份信息共享服务 统一认证服务 应用客户端服务 机构编码管理与查询服务
统一授权服务 数字证书应用服务 电子签章服务 38

39 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浙江大学共享数据环境架构图 数据中心运行与管理规范
广大师生 业务人员 | 广大师生 业务人员 管理人员 | 管理人员 决策者 业务管理系统 全局应用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数据中心运行与管理规范 人事系统 填表服务 师生数字档案 数据统计分析 科研系统 迎新、离校 师生一站式服务 基础数据查询 其他业务系统 个人主页 … … … … 学生个人 信息库 教师个人 信息库 资产设备 基础数据库 数据仓库 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访问平台 管理监控平台 异构 支持 数据抽取 清洗转换 加载运行 场景策略 数据访问组件 服务包装组件 服务调度组件 日志服务组件 模式设计工具 标准维护工具 运行监控系统 共享数据库 执行标准

40 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个性化信息门户 40

41 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公共通讯平台功能包括: 网络电话、通讯录管理 视频会议、电话会议 即时消息、短信群发和群组管理

42 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个人主页 网络存储 统一的师资队伍展示,记录教师的个人简介、研究方向、联系方式、论文发表、专著专利、教学工作和获奖情况
教职工对外交流的网络名片 知识博客交互功能 个人主页开通3800多人,英文个人主页开通1000多人,访问人数达180万。 网络存储 为师生提供一个2G的网络U盘 文件交互和共享(学生提交作业、教师共享资源) 已有6000多名教职工开通了存储服务

43 电子校务系统 协同办公系统 网上审批平台 新生服务网 电子离校单 教务管理 科研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 43

44 教学与科研服务 高性能科研网络 CADAL、ZADL 数字出版服务 大型仪器共享服务 网上教学、精品课程、学习资源网 ... 44

45 校园卡建设与服务 身份认证类 电子支付类 自助服务类 - 图书借阅 - 宿舍门禁 - 实验及设备管理 - 晨跑/会议签到 - 食堂消费
- 超市消费 - 电瓶车消费 - 网络缴费 - 宿舍水控洗澡 - 四六级考试 - 网上自助服务网站 - 电话自服务 - 自助圈存终端 - 网上电子服务 45

46 校园能耗监管平台 节能减排--从监测到分析到管理 安防监控--统一的视频监控建设基本完成
校园管理--基于校园卡的统一道闸、门禁等系统已经启动 09年节约水电蒸汽经费预算开支1500万 节水率和节汽率分别达到9%和11.93% 浙江大学连续6年用水量持续下降

47 公用房、教室、大型仪器等资源配置 公共资源公开、共享,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公用房资源标准化 公用房资源公开 公用房综合管理 面向用户 信息透明
政策公开 设施报修 网上投诉、调查 面向管理 业务受理 通知发布 基础数据管理 网上办公 公寓查询统计 数据分析 公共资源公开、共享,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48 教育信息化怎么做 03 -省数字校园示范校项目申报几点体会

49 领会精神,把握要求

50 形成特点、抓好试点。 2012年7月27日在北京召开部分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杜部长指出,浙江的经验很好,当前就全国来说:
产生亮点、突破难点、 形成特点、抓好试点。 (一)要正确把握“一个理念、两个关键思想”。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融合;两个关键思想:一是应用驱动,二是机制创新,特别是要引入企业参与。 (二)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杜占元指出,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是“三通两平台”。

51 2012年10月26日杜占元副部长在全国现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后,各地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进展很快。湖南为我们提供的经验都是很好的。 为什么要召开这样一个会议?要解决什么是人人通的问题。 第一,校校通是基础、班班通是关键,人人通是核心要素,所以我们要把它搞清楚,它代表方向与创新。 第二,调研中很多人感到不太明白什么是人人通,所以很多地方目前还处在观望和等待的状态。人人通是一个新事物,这本身是一个创新,所以我们要抓紧这个机遇,弄清楚什么是人人通,怎样实现人人通。 第三,人人通这项工作关系到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的问题,这是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创新,如果做好了这项工作必将对我们的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将来在世界上的影响都将很大。

52 于永明副厅长 建成200所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 以创新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核心 以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为支撑 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加强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建成200所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

53 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校项目申报总体要求 形成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示范点和亮 点,并引领、示范、带动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应用驱动, 加强学校 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 融合,积极探索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 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创 新性作用,提升我省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54 凝炼特色,突出重点

55 把握关键点(一)-创新育人模式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推进数字校园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具体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依托信息技术创新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创新和特色。

56 把握关键点(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有新思路、新机制。包括整合各种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加强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建设、开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和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选修课资源、专业和特色课程资源建设;探索“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政府评估准入”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

57 把握关键点(三)-网络学习空间 推进网络学习空间规模化建设,有明确的教师网络教研、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利用学习空间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思路与举措;探索建立“企业建设、运营为主体,政府规范引导”网络学习空间运营机制,探索建立学校购买学习空间的服务相关机制与政策。

58 把握关键点(四)-投入和保障机制 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的投入和保障机制方面有新思路、预期有新突破,体制机制方面有创新;特别是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学校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探索“政府政策支持、大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新机制等方面有创新。

59 把握关键点(五)-师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建设有思路、有规划、有政策,培训体制和机制方面有创新,专业队伍培养有新举措。

60 把握关键点(六)-优化办学资源 利用管理信息系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优化办学资源,支撑学校业务和服务信息化的思路与举措。

61 创新机制,探索模式

62 案例参考 1、西湖小学的无边界课堂 2、源清中学的管理信息化 3、宁波镇海区的电子书包 4、诸暨教育云 5、王崧舟特级教师工作室
6、山西“颠倒的课堂” 7、杭州刀茅巷小学的口琴博物馆 8、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人人通”

63 9、龙游县“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0、海盐元济中学的校务管理; 11、岱山县的“同课异构”和“异地同课”;
(续上页) 9、龙游县“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0、海盐元济中学的校务管理; 11、岱山县的“同课异构”和“异地同课”; 12、卖鱼桥小学的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校本研修; 13、衢州市开发网络课程,城乡共享优质资源; 14、宁波市的智慧教育; 15、华南师大的“基于网络”的小组协作学习; 16、源清中学的“基于移动终端的个性化学习”; 17、东阳市的资源云平台试用与推广; 18、海盐县的教育博客……

64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65 谢 谢 !


Download ppt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 程艳旗 浙江大学信息中心 2013年10月10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