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绪 论—— 痛并快乐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绪 论—— 痛并快乐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绪 论—— 痛并快乐着

2 痛并快乐着

3 基本的概念 媒介 媒介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 大众 媒体人

4 最沉重的报道

5 最戏剧的报道

6 想到什么 文字功底 专业背景知识 敏锐的捕捉视角

7 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
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其 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的。

8 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生存是一种社会生存状态,即以数字化形式显现的存在状态;
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即应用数字技术,在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全新生存方式,是在数字化环境中所发生的行为的总合及其体验和感受。

9 数字化生存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 MIT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兼主任、未来学家、《数字化生存》作者。

10 第三次浪潮

11 那些年,那些事 1987年,第一封电子邮件——跨越长城,走向世界。 1994年,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
1996年,《数字化生存》出版 1997年……

12 1997年 我国上网计算机数: 29.9万台,其中,直接上网计算机: 4.9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 25万台。
我国上网用户数: 62万,其中,大部分用户是通过拨号上网,直接上网与拨号上网的用户数之比约1比 3。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

13 1998年法国世界杯 第一次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

14 德拉吉报道 (Drudge Report)(1995年/1998年)

15 1999年 机顶盒之争 比尔·盖茨的维纳斯计划 中科院的女娲计划 比尔·盖茨:“互联网视频将为传统媒体带来一场革命。”(2006)

16

17 数字鸿沟( Digital Divide ) “数字鸿沟” 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国家远程通讯和信息管理局(NTLA)于1999年在题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的。 “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地域、教育水平和种族不同的群体在掌握和运用网络等数字化技术上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各群体在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差别很大。 数字鸿沟即称为信息鸿沟,它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使用领域,特别是指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18 中美两国之间数字鸿沟比较 电脑普及水平比较 截至2000年,中国电脑拥有量1590万台,排世界第8位、占世界电脑总拥有量的2.73%。
美国电脑拥有量1.641亿台,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电脑总拥有量的28.32%。 中国平均每万人拥有电脑88台,美国平均万人拥有电脑5000台、普及率是中国的55倍。简单地讲,从时间上中国落后美国20年。

19 信息化指数 信息化指数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程度进行定量测算、分析和评估的方法。 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它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和信息能力方面来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指数法(日本)包含一整套科学的指标体系,该指标系数由信息量(Q)、信息装备率(E)、通信主体水平(P)、信息系数(U)4个主要因素组成,具体可以分解为11个小的变量。他们使用信息活动产值占GNP比重大小、信息部门就业人数的比重大小及信息部门就业者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大小来衡量信息产业和信息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0 信息化发展指数  信息化发展指数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提出的。

21 (一)信息化发展指数的定义 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是一个评价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社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创建、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及知识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信息化发展指数可以综合性和概括性地评价与比较国家及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进程。对信息化发展指数横向的比较,可以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各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地位;通过纵向比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和变化特征。 21

22 (三)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普及和渗透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所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立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时,一方面要评价信息化发展以基础设施支撑、产业技术支撑、知识支撑为基础,另一方面要评价信息化发展效果,并以信息应用和消费为体现。 22 22

23 发展效果 应用消费 基础设施 产业技术支持 知识支撑
(三)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信息化发展指数(Ⅱ)指标体系优化结构 发展效果 应用消费 基础设施 产业技术支持 知识支撑 23 23

24 (三)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24 24

25 (三)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25 25

26

27 (二)中国属于信息化中低水平类型国家 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Ⅱ>居世界第40位 基础设施指数——第40位
产业技术指数——第32位 应用消费指数——第40位 知识支撑指数——第47位 发展效果指数——第37位 27

28 (三)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 28

29 2、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 所谓注意力,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的能力,也即一个人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尺度。在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 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戈德海伯于1997年在美国著名的《Hot Wired》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Attention Shopper)的文章中提出来的。他指出,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中,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对人们来说,信息已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是相对地过剩,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因此,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

30 案例

31 信息素养 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32 信息素养 5.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Download ppt "绪 论—— 痛并快乐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