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七章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2
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及其应用
免疫是人和动物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的平衡和稳定。免疫学是研究机体自我识别和对抗原性异物的排斥反应的一门科学。 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及其应用
3
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 一、抗原 抗原:凡能刺激有机体(人或动物)产生抗体,并能与相应 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
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 一、抗原 抗原:凡能刺激有机体(人或动物)产生抗体,并能与相应 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 传统意义上的抗原:主要指各类病原微生物 。 现代意义上的抗原:远超出了病原微生物的范畴,微生物及其代 谢产物、细胞、蛋白质、 核酸,天然食物资 源中的毒性物质等都可成为抗原。
4
2.抗原的种类 天然抗原:细菌抗原,病毒抗原、组织抗原、蛋白 质大分子抗原等。 人工抗原:化学合成的分子,合成的直链和有 支链的聚合体,氨基酸的共聚体等。 来源 完全抗原:细菌、病毒、外毒素、血清白蛋白等 抗原性的完整与否 半 抗 原:药物、脂类、寡糖,核酸。
5
细菌抗原 菌体抗原(O抗原): 鞭毛抗原(H抗原) : 外毒素和类毒素: 细胞壁上的脂多糖。 存在鞭毛当中。 表面抗原(K抗原等):
是细菌细胞壁外面的成分,因细菌 种类不同冠以不同的名称。 菌毛抗原: 存在菌毛当中。 外毒素和类毒素:
6
二、抗体 抗体(Ab):是由抗原刺激有机体(人或动物)所产生的具 有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Ig)。
7
人的Ig分子共分5类
8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及其应用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特点 二、主要的抗原抗体反应 三、现代免疫学技术
9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特点 Ag+Ab特异性 Ag-Ab凝集、沉淀 ① 特异性与交叉性 ② 可逆性 ③ 定比性 特点: ④ 阶段性
⑤ 敏感性 特点:
10
二、主要的抗原抗体反应 1.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细菌细胞或血细胞等)与相应抗体在有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成团的现象,称凝集反应。 玻片法 试管法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11
① 直接凝集反应 a.玻片凝集反应: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抗原抗体直接结合而发生凝集,如细菌、红细胞等抗原与相应抗体。 a.玻片凝集反应: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凝聚反应可在玻片上进行,此称为玻片凝集反应。如先滴约0.05ml抗血清于玻片上,再滴加等量菌悬液或钩取菌落培养物于抗血清上,混匀,1-2min如出现灰白色絮片状或颗粒状凝聚物时,即为阳性。试验过程应设生理水与颗粒抗原混合物的阴性对照。本法用于定性试验。 如血型测定
12
b.试管凝集反应: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试管凝聚反应在试管中进行。根据抗血清的效价拟定其稀释度,即以生理盐水为稀释液,对抗血清做倍比稀释,即在一系列试管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再加入稀释的抗血清,使之成为不同稀释度的抗血清,再加入等量抗原,均匀混合后,37℃处理4-6h,室温过夜,次日观察结果。根据是否凝集和凝集程度判定凝聚效价。此法用于定量。试验过程也应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13
② 间接凝集反应 可溶性性抗原吸附到某一载体如处理血细胞、乳胶颗粒等,使成为致敏性颗粒性抗原,再与相应抗血清进行凝集反应的称间接凝聚反应。本试验同样用于定量。
14
可溶性抗原(如血清蛋白、细菌培养滤液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
2.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如血清蛋白、细菌培养滤液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的区别: 前者为颗粒性抗原,单个抗原体积大,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抗原量少,与抗体结合的总表面积小,出现反应现象所需抗体量少,因此做试验时,常将抗体作一定的稀释。 后者抗原为可溶性的胶体溶液,单个抗原体积小,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抗原量多,与抗体结合的总表面积大,出现反应现象所需抗体量多,因此做定量试验时,常将抗原作一定的稀释。
15
3.免疫电泳 4.补体结合试验 三、现代免疫学技术 自学! 1.免疫荧光技术 2.免疫酶技术 3.放射免疫测定法 4.免疫电镜技术
16
(完)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