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节 燃烧类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节 燃烧类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燃烧类型

2 燃烧类型 根据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燃烧可分为: 着火 闪燃 自燃 爆炸

3 一、着火 (一)着火的含义 可燃物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二)燃点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可以衡量其火灾危险程度,物质的燃点越低,则越易着火,危险性越大。

4 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樟脑 70 棉花 150 硫 207 布匹 200 蜡烛 190 松木 250 纸张 130
橡胶 120

5 3、燃点在消防中的应用 1)控制可燃物温度,使其在燃点以下,以防止起火。
2)根据燃点,确定燃烧固体类别。例如易燃固体,是指燃点小于或等于300℃的固体,如木材,棉花;可燃固体,是指燃点高于300℃的固体。 3)根据燃点,决定火场抢救物质的先后。在火场上,如果燃点不同的物质处在相同的条件下,受到火源作用时,燃点低的先着火,易蔓延。因此在抢救时,要先抢救或冷却燃点低的物质。

6 二、闪燃 (一)闪燃的含义 一定温度下,液体表面上产生的可燃蒸气, 遇火 源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主要因 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 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 持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闪燃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先兆,闪燃就是危险 的警告。

7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 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 为闪点。
(二)闪点 1、闪点的含义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 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 为闪点。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 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8 部分易燃和可燃液体的闪点 物质名称 闪点(℃) 汽油 -50 -14 煤油 37.8 甲苯 5.5 原油 -6.7 柴油 60

9 2、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1)根据闪点将燃烧性液体分为易燃液体与可燃液体。 (2)根据闪点,将液体生产、加工、储存场所的火灾危险性 分为三类: 甲:闪点< 28oC,例如甲醇,苯等合成或精制厂房 乙:28oC ≤闪点< 60oC,例如煤油仓库 丙:闪点≥ 60oC,如重油仓库

10 3、闪点与燃点的关系: 燃点对于可燃固体和闪点比较高的可燃液体,则具有 实际意义。
一般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燃点对于可燃固体和闪点比较高的可燃液体,则具有 实际意义。 对于易燃液体来说,其燃点比闪点高1℃~5℃。因此, 在评定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时,一般以闪点为参数。

11 无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 下,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自行燃 烧的现象。
三、自燃 (一)自燃的含义 无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 下,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自行燃 烧的现象。

12 受热自燃: 比如可燃物靠近高温物体时,有可能被加热到一定温度被“烤”着火。 (二)自燃类型
可燃物被外部热源间接加热其达到一定温度时,未与明火直接接触就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做受热自燃。 比如可燃物靠近高温物体时,有可能被加热到一定温度被“烤”着火。

13 本身自燃 举例:1、氧化发热自燃(如:煤堆自燃) 2、发酵放热自燃(如稻草、树叶、锯末、甘蔗渣等在潮湿的环境中)
   没有外部热源直接作用,由于其内部的物理作用、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而发热导致升温而发生的自燃。 举例:1、氧化发热自燃(如:煤堆自燃) 2、发酵放热自燃(如稻草、树叶、锯末、甘蔗渣等在潮湿的环境中)

14 (三)物质的自燃点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物质名称 自燃点(℃) 黄磷 34~35 乙醚 170 煤油
在规定的条件下,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自燃点。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表2-3 部分可燃物的自燃点 物质名称 自燃点(℃) 黄磷 34~35 乙醚 170 煤油 240~290 汽油 280 松香 240 柴油 350~380

15 4、自燃点的意义: 其实大部分物质没有自燃点一说,主要是一些易燃品, 根据存放条件的不同,自燃点会有所改变,这是一个工业上的概念。 自燃点主要取决于氧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和向外导出的热量,还受压力、浓度、含氧量、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混合气体中氧气浓度增加时,自燃点降低;压力愈大,自燃点愈低。

16 四、爆炸 (一)爆炸的含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 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的表现: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声响。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 作用,这是由于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 使物体遭到破坏。

17 (二)爆炸的分类 物理爆炸 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气体,由物理变化(温度、体 积、压力等因素)所引起,使体积迅速膨胀,容器压力 急剧增加,由于超压力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 在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不发生改变的现象。 如蒸汽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爆炸,均属于物理爆炸。

18 化学爆炸 核爆炸 特点:反应速度快,放出大量的热,破坏性极强 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属核爆炸。
指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如炸药的爆炸。 特点:反应速度快,放出大量的热,破坏性极强 核爆炸 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 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属核爆炸。

19 (三)爆炸极限 1)爆炸浓度极限 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体积百分比来表示; 粉尘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的质量(g/m3)来表示。
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 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产生爆炸最低浓度叫 做爆炸下限;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爆炸上限。 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体积百分比来表示; 粉尘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的质量(g/m3)来表示。

20 部分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爆炸浓度极限 物质名称 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 氢气 4.0 75.0 甲烷 5.0 15.0 乙炔 2.5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 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 的危险性越大。 部分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爆炸浓度极限 物质名称 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 氢气 4.0 75.0 甲烷 5.0 15.0 乙炔 2.5 82.0 28.0 一氧化碳 12.5 74.0

21 2)爆炸温度极限 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 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等于爆炸浓度下限的蒸 发浓度,此时的温度称为爆炸温度下限(即液体的闪 点);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等于爆炸浓度上限的蒸 气温度,此时的温度称为爆炸温度上限。 爆炸温度的上限、下限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的危险性 越大。乙醚比乙醇的爆炸的危险性大。

22 物质名称 爆炸浓度极限/% 爆炸温度极限/℃ 下限 上限 乙醇 3.3 18.0 11.0 40.0 甲苯 1.5 7.0 5.5 31.0
表2-4 常见液体爆炸浓度极限与爆炸温度极限的比较 物质名称 爆炸浓度极限/% 爆炸温度极限/℃ 下限 上限 乙醇 3.3 18.0 11.0 40.0 甲苯 1.5 7.0 5.5 31.0 松节油 0.8 62.0 33.5 53.0 车用汽油 1.7 7.2 -38.0 -8.0 灯用煤油 1.4 7.5 86.0


Download ppt "第二节 燃烧类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