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慈善文化與第三部門發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慈善文化與第三部門發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慈善文化與第三部門發展

2 吃飽未?

3 渡海移民---1684-1895 清領時期 鄉親土親、相互照顧 以有濟無、安危與共 儒家思想、以仁為本 獨善其身、兼善天下
滴水之恩、湧泉以報

4 移墾社會、民間救濟力量 養生、送死(育嬰堂、義塚、義渡) 濟貧養老(養濟院、普濟堂、棲留所、留養局) 醫療救濟
台灣歷史最久的慈善組織---東勢義渡會 *1833年(清道光13年) 至今 *從人貨運輸,道「渡」無形的人心 國外宗教人士在台的慈善工作:台灣盲人教育之父甘為霖、願為臺灣人奉獻生命的馬偕

5 福利制度引進台灣---日據時代 循滿清舊慣外,引進歐洲國家工業革命之後的社會福利制度。 由救濟轉為權益 社會立法與專責行政機關
托兒所、職業介紹、公共住宅與社區發展 救濟到福利(日本政府的影響)

6 從接受外援到回饋國際---戰後至今 貧窮年代,接受美援十五年 台灣經濟奇蹟與愛心奇蹟 民間非營利組織是戰後社會福利的推手
從「救濟」朝向「福利」,從「機構收容安置」轉為「社區居家照顧」,從「消極救助」轉為提供教育、就業等多元「脫貧方案」 政府從「施予」走向「義務」,民眾從「接受」變成「權利」。

7 台灣慈善文化的核心 傳統的儒家精神 鄉親土親的生態 著重「倫理」的人間情愛 「捨」的實踐與回報的能力

8 今日台灣慈善文化的轉變(萬育維,2006 ) 從個人慈善到組織化行善:從傳統「心中 有人」到現在「財團法人」、 「社團法人」
從早期的「捨」到現在的「回報、回向、還願」 從以前的社會問題到新的社會問題 一個人的力量到集體成就

9 台灣慈善文化的省思(萬育維,2006 ) 要權力還是要自立? 怎樣把「捨」發揚光大? 對於社會新興問題的洞察、在作法及態度上,如何適切因應?

10 台灣慈善工作重新出發(萬育維,2006) 慈善組織的運作、管理和決策,是否利基於資訊為基礎的理性判斷?
如何能給得更細緻、更柔軟?受得更自在、更實用? 慈善的「為」與「不為」,是否跟得上新時代的需求和新興的社會問題?

11 台灣第三部門的發展

12 認識非營利組織 (Non-profit organization)
條件定義 1.正式化(Formal) 2.私人的(Private) 3.非利潤分配(Non-profit-distributing) 4.自主管理(Self-governor) 5.志願服務(Voluntary) L.S. Salamon, The Johns Hopkins Comparative Nonprofit Sector Project

13 非營利組織描述性的定義 Thomas Wolf
(一)必須具備有公益使命。 (二)必須是正式合法的組織,接受相關 法令規章的管理。 (三)必須是個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 (四)其組織經營結構必須是不以獲取私 利的。 (五)其組織享有政府稅賦上的優惠。 (六)給該機構的捐款可享稅賦優惠。

14 我國非營利組織相關法規 非營利組織設立、監督、終止 民法 財團法人設立、監督、終止 民法、各業務主管設立及監督要點 社團法人設立、監督、終止
民法、人民團體法 法人登記 民法、辦理法人登記須知 重要稅法 所得稅法 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 遺產稅法 捐募活動 公益捐募管理條例

15 台灣非營利組織法源基礎 公法人 法人 社團法人 非 私法人 營 一律為公益性 利 法 財團法人 人 營利社團法人 ( 如公司 )
中間社團法人 ( 如同學會 ) 公益社團法人 ( 如社會團 ) 私法人 一律為公益性 ( 如基金會 教堂與寺廟 、私立學校 財團法人 私立醫院 社會救助設施 政府捐助成立之財團 、職工 福利委員會等 )

16 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分類 社會福利慈善(社會司、科、局) 文化教育(教育部、廳、局) 環境保護(環保署) 衛生醫療(衛生署)
工商發展(經濟部) 新聞傳播(新聞局、處) 財政金融(財政部) 交通觀光(交通部) 兩岸事務(陸委會) 勞工服務(勞委會) 青少年服務(青輔會) 外交事務(外交部) 農業事務(農委會) 社團法人之主管為社會主管部門,財團法人則向目的事業所屬之主管單位立案,因此分類係依主管單位之主管業務來分。

17 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從最早的東勢義渡會 1950年國外引進社會工作專業的「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CCF」
1965年隨經濟起飛的企業捐助「教育基金會」 1980年代「社會運動」的民間自主成立之非營利組織 1987年戒嚴法解除之後民間組織的蓬勃發展。 1991年台灣成立聯合勸募組織,台灣開始出現中介型角色的非營利組織。 1999年921大地震啟發社區發展協會的角色。 2000年至今推動「管理教育」「自律」「責信」

18 台灣非營利組織的數量與規模 財團法人基金會3021家(2004.) 財團法人社會福利機構約700家
社團法人內政部6,848個,地方社會團體20,296個( ) 全國各地社區發展協會有6150個(2005) 另有私立學校,醫院,美術館等

19 台灣基金會概況 主管機關 數量 合計 3021 內政部 135 衛生署 119 原委會 4 教育部 615 環保署 29 經建會 經濟部
33 文建會 100 退輔會 2 交通部 41 青輔會 8 體委會 21 法務部 9 農委會 43 蒙藏委員會 1 財政部 陸委會 11 台灣省 122 外交部 新聞局 30 台北市 408 高雄市 98 各縣市 1172 合計 3021

20 台灣基金會主要任務 排名 任務 1 教育 2 文化藝術 3 學術研究 4 福利服務 5 慈善救助

21 台灣基金會的設立基金額度 基金額度 百分比 NT200萬以下 21.7 NT201萬-1000萬 45.9 NT1001萬-5000萬
17.9 NT5001萬-1億 5.6 NT1以上億 7.7

22 台灣基金會工作人力 職工 志工 平均人力 9.13人 有運用 37.3 專職人力 4.6人 無運用 58.7

23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趨勢及其相關議題 外在環境的發展趨勢 (一)社區化 (二)全球化 (三)資訊化 (四)聯盟化

24 組織內部運作與管理趨勢 (一)政府管理制度應整合與單一化 (二)建立具公信力的評審制度 (三)培育專業化人才 (四)建立完善捐募制度
(五)建立「倡導」與「遊說」制度 (六)非營利組織下的營利行為 (七)建立公共網絡 (八)增加國際合作

25 台灣非營利組織的一般問題1/2 管理營運問題最多的是「財務問題」中的「財源籌措」 「人力資源管理」問題中的「在職訓練與員工流動」
「外部資源連結與運用」問題中對外部資源的了解不清 「組織設計與運作」問題中因人少與人事異動而不知如何做組織設計的問題

26 台灣非營利組織的一般問題2/2 「服務方案設計與評估」問題,多數公益方案不易評估,也不重視方案設計。 組織尋求解決問題的資源上實在非常不足。

27 台灣非營利組織的需求 最需要的是財務資源與人力資源 有財源卻不會善加運用:策略規劃、績效管理
浪費人力,留不住人才:人力資源管理、領導、激勵、教育訓練。

28 非營利組織管理的新十律 ---蕭新煌 1.非營利組織將會面臨更多更大的變數和危機,日常管理事務是如此,建構和營造未來的發展更是如此。
2.非營利組織必須要與外在的大環境變遷做即時,而且是大格局的調整。

29 3.非營利組織不但要向上全球化,更得落實向下在地化,與所居的市、鎮社區、更應該建立有機而建設性的互動關係。
4.上一世紀所有非營利組織都被困擾的財務問題,在下一世紀也將不可避免,可能還更突出。因此,募款策略在未來十年更形關鍵。 5.未來十年,非營利部門的財務制度和管理作為,非得更認真不可。

30 6.如果非營利組織真要可以代表二十一世紀將興起的「結社革命」力量,那麼吸引和凝聚的動力就不能比其他兩部門差,其中人才就是絕對的必要條件。
7.非營利部門內部一定要先做到民主、效率、創新和溝通。 8.非營利部門的組織決策機關,在未來十年的定位、功能和效率,一定要大大改變,他們管該管的大事,不要管不該管的小事。而且,決策過程要能與執行部門互相搭配,不能有矛盾和衝突。

31 9.非營利部門在未來十年,一定會愈來愈需要義工投入各種不同的公益工作,已深根前述「結社革命」的社會基礎。因此如何招募、吸引、訓練、善用和培養義工,也是非營利組織管理人的日課之一。
10.非營利部門在二十一世紀前十年,既然會有更多、更大的挑戰。因此,如何維持非營利組織內部幹部與同仁事業生涯的成長動力,不致產生集體的身心俱疲症,應是有心的管理者必須得承擔的營造責任。

32 完畢 謝謝


Download ppt "台灣慈善文化與第三部門發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