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3 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3 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2 一、肿瘤的生长 (一)生长速度   (二)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   2.浸润性生长   3.外生性生长

3 膨胀性生长: 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4 浸润性生长 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5 外生性生长 良、恶性肿瘤均有的生长方式

6 二、肿瘤的扩散 (一)直接蔓延    (二)转移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至不相连续的部位,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继发性肿瘤的过程。

7 (2)肿瘤细胞可经胸导管继发血道转移。 (3)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现象不呈正比。
1. 淋巴道转移    (1)淋巴结肿大,质地变硬,切面灰白色,甚者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 (2)肿瘤细胞可经胸导管继发血道转移。 (3)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现象不呈正比。

8

9 2. 血道转移   ① 最常见于肺肝器官   ②呈多个散在、边界清楚结节、靠近器官的表面。   ③某些肿瘤转移对器官有一定的特 异性。  

10

11 3.种植性转移 ①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 ②胃癌种植于卵巢形成krukenberg瘤  ③血性积液

12 三、恶性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机制 (一)恶性肿瘤的生长迅速的机制 1.肿瘤细胞生长动力学 ①肿瘤细胞的周期:
②肿瘤的生长分数: 增殖阶段细胞的比例 ③肿瘤细胞丢失因数:细胞丢失率/新生细胞

13 指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恶性程度愈来愈高,更富于侵袭性(生长加快、浸润和转移)的现象。
2. 演进与异质化    (1)肿瘤的演进    指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恶性程度愈来愈高,更富于侵袭性(生长加快、浸润和转移)的现象。 (2)肿瘤的异质化   是指由一个肿瘤内所含的多种瘤细胞亚群,在生化特点、 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14 3. 肿瘤血管的生成 (1) 无血液供应: (2)瘤细胞及巨噬细胞: b—FGF、VEGF、TNF—a 瘤细胞长到1~2mm,约107个细胞

15 (二)恶性肿瘤浸润的机制 1.瘤细胞不断增生的能力 ①对生长控制反应的丧失
肿瘤细胞不受机体神经体液的调控,亦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表现为自主性生长。

16 ②接触性抑制的丧失 肿瘤细胞互相接触,仍能无序生长、堆积,接触性抑制丧失。 ③恶性肿瘤细胞的“永久性” 肿瘤细胞能不断增殖,这种无限的增殖能力,称为“永久性”增殖能力。

17 2.瘤细胞的运动能力 组织培养证明,多数肿瘤细胞有运动能力。肿瘤细胞失去了细胞运动的接触性抑制,而且能分泌一种刺激本身运动的物质,称为肿瘤自泌性移动因子(AMF),可通过与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刺激其运动。

18 3.瘤细胞间的黏着力降低 ①瘤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唾液酸残基增加,使负电荷加强。 ②细胞膜纤维连接蛋白减少; ③细胞黏着斑纽带蛋白功能改变;

19 4.水解酶的释放 某些恶性肿瘤细胞能释放组织蛋白酶、纤溶酶、透明质酸酶、胶原酶等,这些酶可溶解破坏周围组织,促进肿瘤浸润性生长。

20 (三)恶性肿瘤转移的机制 肿瘤的转移包括: 早期原发癌生长、 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 进入脉管系统、
早期原发癌生长、 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 进入脉管系统、 癌栓形成、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 转移癌继续扩散等多个步骤。

21 肿瘤转移的过程 ① 原发肿瘤 ②具有转移能力的细胞株形成 ③瘤细胞侵入血管壁 ④被血液细胞带到远处 ⑤瘤栓形成 ⑥瘤细胞出血管 ⑦新肿瘤形成。

22 1.局部组织器官的特点 (1)血管丰富之处,转移的瘤细胞易于生长。例如多种恶性肿瘤易发生骨转移 脾为重要的免疫器官有关,不利于肿瘤的生长;
心肌和骨骼肌内转移瘤少见。

23 (2)某些恶性肿瘤的常有明显的器官选择性 例如: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常转移至骨;肺癌常转移至脑和肾上腺等。 ①这些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配体能与进入血循环的癌细胞表面细胞黏附分子)特异性结合。 ②靶器官能够释放某些吸引癌细胞的化学趋化物质。

24 2.机体状态 (1)血液流变学特点影响肿瘤的转移
被血小板凝集成团的癌细胞形成的瘤栓不易被消灭,并可与栓塞处的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然后以前述机制穿过血管内皮和基膜,形成新的转移灶。

25 (2)机体的一般状况、免疫功能和精神状态对肿瘤的转移亦有密切关系。
(3)实验证明,内分泌对肿瘤的转移亦有影响。 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垂体生长激素皆可促进实验动物肿瘤的转移。

26 四、肿瘤的分期与分级 (一)恶性肿瘤的分级 I级为高分化,属低度恶性; Ⅱ级为中等分化,属中度恶性; Ⅲ级为低分化,属高度恶性。

27

28

29 (二)肿瘤的分期: 多采用TNM系统。 T: 指肿瘤的原发灶,用T1~T4表示; N: 淋巴结未累及时用N0表示,受累的程度及范围用N1~N3表示; M:无血行转移者用M0表示,有血行转移者用M1~M2表示。

30 TNM 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31 第 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32 一、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 2.并发症 3.内分泌腺良性肿瘤的 激素分泌过多

33 二、恶性肿瘤 1.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并发症:出血和感染 3.症状:发热、疼痛、出血

34 4. 异位分泌综合征 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样物质。PTH、ACTH、胰岛素、 促甲状腺素等 5. 副肿瘤综合征 由于肿瘤的产物和异常免疫反应和其他不明原因,引起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及皮肤等系统发生一些病变和临床表现 。

35 6.恶病质 晚期肿瘤患者全身出现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全身衰竭、皮肤干枯呈黄褐色等一系列综合临床表现称。

36 第 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37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发源组织 分化低,异型性大,与发源组织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发源组织 分化低,异型性大,与发源组织 的形态相似,细胞无间变 的形态差别大。细胞有间变 核分裂象 无或罕见,不见病理核分裂像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常有包膜形成, 浸润性生长,无包膜, 边界清楚,可推动 边界不清楚,比较固定。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继发性改变 一般较少见 常发生坏死、出血及继发感染 复发 手术后很少复发 手术后易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较大,压迫、阻塞、破坏 发生在内分泌腺, 组织、出血、感染、转移、 可引起功能亢进 可引起恶病质,死亡

38 注明: 恶性 良性 (1)良恶性无绝对界限 (2)恶性程度高低不同 (3)良性恶性变 (4)瘤样病变

39 第 节 肿瘤的命名及分类

40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1) 肿瘤的良性或恶性 (2) 组织发生来源

41 1、良性肿瘤: 一般是在其来源组织名称之后加“瘤”字。如脂肪瘤、纤维瘤等 加形态特点: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42 2、恶性瘤的命名: 癌: 来源于上皮组织,之后加‘癌’字。如鳞癌、腺癌;腺鳞癌 未分化癌
癌: 来源于上皮组织,之后加‘癌’字。如鳞癌、腺癌;腺鳞癌 未分化癌 肉瘤: 来源于间叶组织,之后加‘肉瘤’。如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癌肉瘤 上皮 间叶 癌 症 所有恶性肿瘤

43 3、肿瘤命名特殊情况: A.以“母”细胞瘤命名:良 恶 B.以习惯命名:白血病 精原细胞瘤 内胚窦 C.以“恶性”:恶性脑膜瘤 恶性神经鞘瘤
D.以人名: Ewing Hodgkin E. 以形态:透明细胞肉瘤 燕麦细胞癌 F. 以瘤病:表示多发 G. 畸胎瘤 teratoma

44 二、肿瘤的分类 以组织发生和生物学行为为依据,将所有的肿瘤分为若干大类,表17-3 P148 1.上皮组织来源; 2.间叶组织来源; 3.淋巴造血组织; 4.神经组织来源; 5.其它肿瘤等。


Download ppt "第 3 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