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诚汀墨 班 Modified 7年之前
2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名篇佳作历久不衰。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梨元,叹息肠内热” ,可知诗圣之关心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但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就需要我们走进诗,结合适当的方法解读。
3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
说一说: 想一想: 试一试: 快速、准确地找到切入点解题。 诗歌鉴赏活动是对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 1、你平时是如何欣赏诗歌的?
2、我们应该如何鉴赏诗歌? 想一想: 泡 找 进 猜 补 快速、准确地找到切入点解题。 试一试:
5
答案: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方法一:从注解或序入手 1、(天津卷)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案: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6
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7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感情基调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更为积极。你怎么认为?结合这两首词,谈谈你的看法。
8
注解中“苏轼被贬黄州”和序中诗人“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所含的信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自然是经历了人生“一场风雨”,而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却将作者旷达平和,听任自然,不避坎坷的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无疑作者在诗中的态度是积极的。 注意:诗歌的注解或序往往携带了丰富的信息,对我们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背景有着重要的作用。
9
(05全国卷二)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 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方法二:从关键词句入手 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10
02年全国: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1
注意: 一是抓诗眼,所谓诗眼就是诗歌中最能表现全诗主旨的关键词语。。 二是抓炼字,或诗歌描写的细节。词语的锤炼,细节的描写,往往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人艺术匠心的地方,让我们走进诗人情感世界。 三是抓名句或含义丰富的重点句。
12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茅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风,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3
方法三;从古代文化知识入手 (1)这两首词词牌一样,题目一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毛词豪放,陆词沉郁,因为两位作者经历不同,眼界不同,同时这两首词还写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一切的文字作品都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所以我们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创作背景去理解一篇作品。 注意:古文化常识是理解诗歌的一大障碍,平时应注重积累。如杜鹃象征哀怨,大雁象征思乡怀亲,菊花象征高洁。“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14
方法四:从与其它诗歌对比入手: 2002北京卷: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做题: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②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比,王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诗有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案:王之焕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15
05年浙江题: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6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出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注意:在古代诗歌鉴赏当中,有时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所要分析的诗歌与教材中某诗相关联;二是要求分析两首内容或风格相近的诗歌。我们可在理解其中一首诗的时候抓住另外一首,相互比较,从而理解诗意。
17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有人以为,第三句诗拆用《梅花落》曲名,使全诗意境丰盈,你认为是这样吗?为什么?(请从联想或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上进行阐述)。 方法五: 从设置问题入手 分析:上述这道题的题干明确指出了第三句拆用了《梅花落》的曲名,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作者的听笛,应就是听吹奏那家乡名曲《梅花落》,一、二句当中雪净月明的实景和三四句暗含梅花随风满地飘的虚景自然容易体会,作者那种思乡之情也便表露了出来。
18
05年全国卷一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考“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19
注意: 命题者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恰好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诗歌的切入点。对于具体的一首诗来说,考查的目标必然是这首诗歌的重点所在,作者的设问便会在无意间流露出一些信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融会贯通,就不难找到理解诗歌的突破口,从而胜利答题。
20
小结: 一、从注解或序入手。 二、从关键词句入手。 三、从古代文化常识入手。 四、从与其它诗对比入手。 五、从设置的问题入手。
21
练一练: (05年湖南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05年湖南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22
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 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23
甲 乙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月 夜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何时倚虚幌,双眼泪痕干。 问题:甲乙两诗的最后一联都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 指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分析:“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对象具体指妻子,言外之意是全家,既表现了要与亲人相会团聚的愿望,又侧面反映出别离的痛苦。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用之帮助理解《望月怀远》。两诗相同之处都表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愿望,而甲诗与乙诗的不同在于对象的广泛,又婉转表示了佳期难得。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