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课时 文化经典阅读(除《论语》外)(复习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课时 文化经典阅读(除《论语》外)(复习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课时 文化经典阅读(除《论语》外)(复习课)
第三单元 文化经典阅读(除《论语》外) 第1课时 文化经典阅读(除《论语》外)(复习课)

2 连中三元和三鼎甲 你能填出下面的空格吗? 科举考试称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________”,会试第一称“________”,殿试第一称“________”,它们合称“________”。如果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________”。状元类似于今天高考的第一名。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称为“________”,第三名称为“________”。殿试中的前三名合称为“________”。

3 答案 解元 会元 状元 三元 连中三元 榜眼 探花 三鼎甲

4 1.(2015·浙江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1)这一段中除了“与人为善”外,还有成语“________”也源于此。 (2)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答案 (1)闻过则喜 (2)主旨:此段言圣贤乐善之诚,并无人我的区分,所以,别人的善可以用来充实自己,而自己的善也可以施予别人。 看法: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自己,还要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6 2.(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 (《论语·里仁》) 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孟子·万章上》) 【注】 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7 答案 (1)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意思对即可。) (2)《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①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会去享有。 ②如果不符合义,不符合道,一点点东西也不拿去送人,一点点东西也不拿别人的。

8 [先做 后讲]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孟子·公孙丑下》) (1)孟子认为有大作为的君主与贤才商讨大事,就应“□□”,而贤才如果君主不能“□□□□”就不值得与之共事。伊尹、管仲就是孟子所说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2)孟子主张君主“欲有谋焉,则就之”,请简要分析孟子的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就之尊德乐道不召之臣 (2)孟子认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欲有谋焉,则就之”体现了孟子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思想主张。(要体现孟子的思想)

10 【参考译文】 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臣子;若有什么事情要商量,就亲自到臣子那里去。如果君王不能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尊尚道德和乐行仁政,便不值得和他有所作为。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而称霸诸侯。

11 [即学 即练] 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1)孟子运用比喻手法,把“仁”比作________。把“义”比作________。 (2)结合现代人说的“自暴自弃”,谈谈你对孟子说的“自暴自弃”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答案 (1)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 人类最正确的大道
(2)孟子所说的“自暴自弃”,是指诋毁仁义及不能行仁守义的人叫自暴自弃。现代人所说的“自暴自弃”,多指自甘堕落。

13 【参考译文】 孟子说:“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可以和他谈什么;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以和他有什么作为。所言谈的不是礼和义(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就称之为自己损害自己;自身不能辨别仁爱和义(使用最佳行为方式),就称之为自己抛弃自己。仁爱,是人安居的住宅(建立人与人之间亲爱的关系,是人们所安于顺应的);义(最佳行为方式)是人们所必须走的正路。荒废安于顺应而不辨别,舍弃正路而不使用,真是可悲啊。”

14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一)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 (二)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②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尽心下》) 【注】 ①或:同“惑”,奇怪。②介然:经常。

15 (1)从选段(一)来看,“王之不智”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孟子认为国君要做到“智”,应远离“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以上两个选段所阐述的道理。 答案 (1)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 寒之者 (2)为人处世贵在向善有恒,坚持不懈方有所成,半途而废必将远善失道。

16 【参考译文】 (一)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 (《孟子·告子上》) (二)孟子对高子说:“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孟子·尽心下》)

17 考场问题聚焦:理解偏差,作答片面 [阅卷 现场] 阅读下面《庄子》选段,回答问题。(5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

18 (1)庄子与惠子是以____________为中心讨论问题的。(1分)
(2)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4分)

19 现场答案采样:

20 答案问题找一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求满分做一做:

21 答案问题找一找:(1)答案太片面,仅局限于鱼的问题。 (2)答案很全面,理由有深度,很好。
追求满分做一做:(1)①人应该知错改错; 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2)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22 [矫正 训练]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易①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②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 【注】 ①易: 治理、整治。②菽粟:大豆和小米。 (1)从选段来看,孟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先使老百姓________,才能让老百姓________。(用原文词语回答,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

23 (2)孟子并非只空谈“礼义兴邦”,也多次谈到经济问题,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孟子对此问题的几项措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富 仁 (2)(示例)孟子说到了发展生产和节用减赋两个方面。一方面帮助人们发展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另一方面要节约用度,减轻赋税,才能使人们的收入增加,最终达到富民和教化的目的。

24 【参考译文】 孟子说:“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按一定时节使用,按礼的规定使用,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无法生活,晚上敲人门户求水讨火,没有人不给的,因为家家水火都多极了。圣人治理天下,就要使百姓的粮食多得像水火。粮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还有不仁爱的呢?”


Download ppt "第1课时 文化经典阅读(除《论语》外)(复习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