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Zhong guo gu dai wen xue 马 鞍 山 电 视 大 学 主 讲: 沈 凤 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Zhong guo gu dai wen xue 马 鞍 山 电 视 大 学 主 讲: 沈 凤 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Zhong guo gu dai wen xue 马 鞍 山 电 视 大 学 主 讲: 沈 凤 玺

2 (一)先秦文学 是指秦王朝建立以前的文学,主要是春秋战 国时期的文学.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一 先 秦 文 学 概 述 (一)先秦文学 是指秦王朝建立以前的文学,主要是春秋战 国时期的文学. (1) 劳动实践 《弹歌》 1,文学艺术的起源: (2) 宗教活动 《蜡辞》 (1)是最早的文学式样,是诗歌发展的源头. (2),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2,原始诗歌: (3)是与原始的音乐,舞蹈在劳动中同时出现,三者在最初阶段是融为一体的.

3 (夏商无文学作品传下来,《尚书》是汉代伏生所传,汇集虞夏商周文告百篇。
(1)是原始社会的文学,是原始人的口头创作。 (2)记录于现存的古籍中。《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书为多。 3、古代神话 (3)反映了当时的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 (4)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的诗歌、小说都有很深的影响。 (夏商无文学作品传下来,《尚书》是汉代伏生所传,汇集虞夏商周文告百篇。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初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称《诗经》。 4、诗 经: 从各个方面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4 《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1、反映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 2、反映军役和徭役生活。 《诗经》的思想内容: 3、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 4、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

5 诗 经 风 雅 颂 十五国风,160篇,民歌。 1、根据乐调分 105篇,贵族文人所作 40篇,祭神祭祀乐歌。 陈述铺叙。 赋 比 兴
风 雅 颂 十五国风,160篇,民歌。 1、根据乐调分 105篇,贵族文人所作 40篇,祭神祭祀乐歌。 诗 经 陈述铺叙。 赋 比 兴 2、创作手法 打比方。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四言为主,重章曡句。 3、表现形式

6 5、楚 辞 是形成于战国后期的一种新诗体, 句子长短参差,多用语气词“兮”,常采用楚国方言。 屈原是重要的楚辞作家,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 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招魂》等。 屈 原 代表作,《离骚》: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首抒情诗歌。 艺术特色:以炽热的感情,奇特的想象和瑰丽的辞藻,表现其崇高的思想和光辉的人格。

7 6、散文 记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叙事为主。 1、历史散文(史传散文) 先秦诸子各自阐述政治、文学观点。 2、诸子哲理散文 (1)《左传》
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编年史,记叙了250余年中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大事件。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历史散文 语 言 简练含蓄,有很强的表现力。 文学价值:长于叙事,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至,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刻划人物形象,性格鲜明。

8 2《国 语》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五百余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片断。 以记言为主,即主要记载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对话。 是一部国别史,是以战国时期的史料编篡而成的。 3《战国策》 主要叙述策士们奇计异策,重义任俠。思想比较驳杂。 文学性比《左传》更强,写了600多个人, 性格鲜明。

9 第一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
4、诸子哲理散文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 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 是记述孔子及其门人言谈行事的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 文章大多篇幅短,有许多简明深刻的格言,文辞简古,平实洗练,迂徐含蓄。 是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墨子》 主要内容“非攻”“兼爱” 文字浅显,质朴无华,善用具体事例说理,逻辑严密,多用排比。

10 是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对话式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 锐气逼人,感情充沛,言辞犀利。善用精当的比喻来说理,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 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后学的论著集,是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 在诸子散文中成就最高,风格独特。 善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情节很强的寓言故事来表达抽象的哲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是荀况及其门人的论文集。(都是长篇专题学术论文。) 〈荀子〉 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各方面。 文章论点明确,,论证缜密,善用类比,造语简约。 代表作——《劝学》

11 《韩非子》 是韩非的政治论文集 条理分明,逻辑性很强,推证事理切中要害,词锋犀利,语气严峻。多用寓言。 就是寄托着某种事理,具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简短故事,具有比喻和象征的性质。 寓 言 1、用拟人手法写的故事,(主要是动物拟人化。) 先秦寓言 2、用夸张手法编写的某一类人的故事,往往是突出这类人的某一特点。 对后世的小品文、短篇小说,乃至戏剧,都有直接的影响。

12 思 考 与 练 习 1文学艺术是怎样起源的? 2、我国上古有哪些神话传说?(至少记住五篇) 3、掌握《诗经》产生的时代、作者、分类等情况。 4、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主要作品? 5、《庄子》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6、试比较《韩非子》与《庄子》寓言的不同之点。 7、何谓〈楚辞〉?

13 二 诗 经 这是一首情趣盎然的恋歌,情诗。 静 女 (选自<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二  诗  经   这是一首情趣盎然的恋歌,情诗。 月色融融的呢春夜,一对情人相约在城角幽会。小伙子如约赶来却不见姑娘的影踪,急的抓耳挠腮,进退不得。   那调皮的姑娘自有心眼,她躲在暗中,把这一切全都看个明白。当她意识到小伙是真心实意爱她时,她勇敢的走上前,把刚从牧野里采来的红茅草送给小伙子做为定情礼物。小伙子忙接过礼物,连声夸奖:真漂亮!真漂亮!说实在的,茅草有什么美的,那是因为美人所增。   静  女 (选自<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男子去赴约会,不见女子而焦躁不安 女子赠物,向男子表示爱情 写作特点:   以铺陈直叙的写法表现纯真的感情,刻画人物的心里很有情趣。 男子向女子表示爱慕之心

14 思考与练习题 15页三题全作。

15 氓 选自《卫风》 这是一首弃妇诗, 比、兴 抒情议论 通过弃妇之口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经过,强烈的谴责了氓负心背德的卑劣行径,
          氓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桑之落也, 其黄而陨。 匪来贸丝, 来即我某。    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士也罔极, 贰三其德。 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    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而卜尔筮, 体无咎言。    兄弟不知, 嘻其笑矣。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及而偕老, 老使我怨。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总角之宴, 言笑宴宴。 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选自《卫风》 这是一首弃妇诗, 通过弃妇之口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经过,强烈的谴责了氓负心背德的卑劣行径, 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损害、受奴役的现象,有力地揭露了夫权制度的罪恶。 写作特点 以叙述为主,插入抒情和议论,运用比兴手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比、兴 抒情议论

16 思考与练习题 将18页的一、三两题写在作业本上。

17 这是一首军中歌谣,洋溢着英雄主义的爱国主义诗篇。颂扬了军人团结一心抗御外侮的激越豪迈的气概。读之只觉一股豪壮之气夺字而出,没有一点哀怨之清。
 无 衣 选自《秦风》   这是一首军中歌谣,洋溢着英雄主义的爱国主义诗篇。颂扬了军人团结一心抗御外侮的激越豪迈的气概。读之只觉一股豪壮之气夺字而出,没有一点哀怨之清。 重章叠句。 反复咏唱,节奏感强,抒发感情,回旋跌宕。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同‘匹’,伴侣 2、仇敌。 通“襗‘内衣 一同出发 下衣

18 思考与练习 口头回答20页的三个问题。

19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选自《小雅》的“鹿鸣之什” 这是一首反映戍卒的生活和心情的诗。 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在归家途中的追思,描写了戍边的艰苦和戍卒的哀怨悲伤。  此诗之佳,全在末章。1、描景状物形象准确。2、借代之法,含蓄有味。3、以物拟人,义在言外。4、托物寄情,含义深微。5、情景交融,意境丰满。6、对偶、叠字,铿镪悦耳。    采 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前三章写士卒离家远戍,饥渴劳苦。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铱,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四、五章述士卒作战不停,将帅车马威武的情景。 写士卒归途的苦楚和伤悲。

20 思考与练习 作22页的二、三两题。

21 屈 原 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他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主张举 贤任能,立法富国,坚持合纵联盟,西抗强秦。
屈 原  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他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主张举     贤任能,立法富国,坚持合纵联盟,西抗强秦。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湘夫人         选自〈九歌〉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祀乐歌加工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11篇。〈湘夫人〉和〈湘君〉是姊妹篇,各写企待对方不来而产生的哀怨爱慕交加的心情。         〈湘夫人〉是祭祀湘水女神的祭歌,写的是男神湘君对女神湘夫人的爱情。              第一部分(从开篇至“将腾驾兮偕逝”)描写湘君久等湘夫人不来,              愁苦、焦虑、失望、孤寂、热恋交集于心。  全诗共分三个部分 第二部分(从“筑室兮水中”至“灵之来兮如云”)幻想用香花异草为              湘夫人建筑一座充溢着芳馨之气的宫室。                 第三部分(“捐余袂兮江中”至篇末)湘君从幻境回到现实之中,绝              望地把信物投到江中以示决裂,但钟爱眷恋湘夫人之情终              究难绝,他又摘取香草准备送给恋人。   诗篇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湘君的复杂的内心活动,丰富的想象、浪漫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互相交织,使的诗篇既带有人的真情实感,又焕发神的浪漫气息。开篇四句情景交融久负盛誉。全诗语言精美,节奏婉转,韵味隽永。

22 湘 夫 人 思考与练习 作26页第一题。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芷葺兮荷屋, 缭之兮杜衡。 嫋嫋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 夫 人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白薠兮骋望,   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不敢言。 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 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  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   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   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  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   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   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  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  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  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  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腾驾:驾车奔腾.  网:动词,编结。 擗:剖开。 骤得:屡次得到。 容与:徘徊不前的样子。 遗:(YI)抛弃。(WEI)赠送。  思考与练习  作26页第一题。

23 第一段,诗人着力于咏物抒情,歌颂橘树的内外美质。 第二段,诗人侧重于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崇高的志向和坚贞的情操。
 《橘颂》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被后人誉为“咏物之祖”。    通篇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它用拟人的手法咏橘,塑造了桔树“任道”者的崇高形象,又用象征的手法述志,寓坚贞爱国的情志于桔树形象之中   这首诗构思精巧,它把个性鲜明的人和富有特色的桔、把理想的桔和自然的桔熔为一体,使诗中的桔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   诗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句,“兮”放在句末,还不是完全的楚辞体,   橘 颂   选自《九章》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縕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塮,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第一段,诗人着力于咏物抒情,歌颂橘树的内外美质。 第二段,诗人侧重于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崇高的志向和坚贞的情操。

24 三、散 文 左 传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三、散   文           左 传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作者相传是鲁国太史左秋明。现存的《左传》的注本为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是将〈春秋〉和《左传》合编在一起,汇集前人的注释而成。唐孔颍达的〈春秋左传正义,则是集中了唐以前的研究资料的注本。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本文记述的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君主家庭内部的母子兄弟相残的事件。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残酷,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   全文分四段:一、交代郑庄公母子、兄弟不和的起因。         二、写共叔段不断扩张,露出野心,而郑庄公虚伪应对,           实怀杀机。         三、写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         四、写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的经过。   

25   本文剪裁详略得当,详写兄弟争权斗争的起因和激化进程,略写“克段于鄢”的过程。善于用语言、行动来刻划人物性格,用对衬和烘托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
  郑庄公——阴险狠毒,工于机谋。 祭 仲——老成。   共叔段——贪得无厌,狂妄愚昧。     公子吕——急躁。   姜 氏——乖戾昏愦,以私情干政。   颖考叔——机智。 重点词句: 庄公寤生,惊姜氏。   遂恶之。   亟请   焉  唯命   都城过百雉  参国之一   不度   堪   姜氏何厌之有  多行不义必自毙   西鄙。北鄙贰于己 君将若之何   无生民心   缮甲兵,具卒乘 帅车二百乘   伐诸鄢    誓之曰  大叔出奔共 未尝君之羹   遂而相见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26 楚 归 晋 知 罃(知罃对楚王问) 选自〈左传。成公三年〉
    楚 归 晋 知 罃(知罃对楚王问)        选自〈左传。成公三年〉   本文写晋国以连尹襄老的尸体和公子榖臣与楚国交换知罃。在释放前,楚王表示了施恩求报之意,知罃从容对答,不卑不亢,据理正大,而措辞婉曲,表现出他的果毅机智和对国家的忠诚。   本文是《左传》中记应对辞令的名篇之一,充分表现了作者驾驭语音的高超能力。 楚王三问:1、子其怨我乎?     知罃三答: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一结论  2、然则德我乎?          2、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3、虽然,必告不榖。        3、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 晋未可以争。                   礼,所以报也。 “次及于事,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此句字面上的意思是:轮到我参与国事,率领军队治理疆界,虽然遇到大王你,将不敢避开,将竭尽全力到死,也不会存有二心,来尽臣下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这就是臣下用来报答的方式。   此句话的实际意思是:将来如果我率军保卫边疆,你楚王敢来侵犯,我一定拼死抵抗,到死也不会背叛祖国,

27 (1)子其怨我乎?——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1)子其怨我乎?——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2)其谁敢德?——反问语气。    1、语气词   (3)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估计语气。            (4)其弗敢违。——推测语气。 其          (5)其竭力致死。——将。            (1)不胜其任。——治戎。            (2)二国图其社稷——二国。    2、代 词   (3)而求纾其民。——他们的。            (4)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二国。            (5)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他们的。 表示称谓的词:我、不糓、臣、君、寡君。

28 战国策 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由战国末年或秦汉间人编篡。西汉刘 向重新编排整理,定名为《战国策》,后又简称《国策》。
战国策   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由战国末年或秦汉间人编篡。西汉刘       向重新编排整理,定名为《战国策》,后又简称《国策》。          庄辛说楚襄王 (选自《楚择四》)   这篇文章记叙了庄辛对楚襄王作的两次极其恳切的劝谏,特别是第二次,在秦兵入侵,郢都沦陷,楚王流亡的情况下,词意尤其尖锐。他的话说明了国君必须励精图治,时时提防背后的敌人,如果一味放荡淫奢宠信佞臣,必然招致亡国之祸。     文章开头结尾点明主题。                          中间大部分用生动的比喻说明纵情游乐的恶果。从小到大,“由物而人,由古而今人”,徐徐说来,层层紧迫,最终揭出主旨。   重点词句:   淫逸侈靡  老悖  妖祥   卒幸  辟于赵   庄幸去之赵   秦果举鄢  鄙语  见兔而顾犬  亡羊而补牢   因是以  被   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饭封禄之粟  颜色变作       句首——发语词        1、句末语气词    夫  句中——指示代词    乎    人  句尾——语气词        2、介词,同”于“

29         燕昭王求士 (选自燕策一)   全篇通过燕昭王求士复国的经过,歌颂了他励精图治,复兴祖国的爱国思想,和他礼贤下士、与民同甘共苦的美德。郭隗以千里马设喻,把怎样“求士”的道理阐述得具体生动。                                  全文结构紧凑,文气畅达。多用排比很有起势,所用寓言,构思新颖而含义深刻。   全文分两部分   1、燕昭王求士,郭隗说法。            2、燕昭王得士富国雪耻。   郭隗说辞分三层  1、要善于处贤德之人。            2、对人的态度不同,就会求得不同的人才。              3、以千里马设喻道出怎样求士。 重点词句: 卑身厚币   孤极知燕小力少   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百己 什己     冯几据杖    眄视指使    恣睢奋击,呴籍叱咄 服道致士   寡人将谁朝而可   反以报君    师之   捐五百金 吊死问生   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燕人独追北

30 孔 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是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
          论  语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载孔子和一些孔子门人       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经典之一。自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         庸》、《孟子》合为四书。 孔 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是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         如有愽施于民章(选自〈雍也篇〉)   本章孔子“愽施”“济众”看作是“仁”的最高标准,并提出了行仁道的基本方法,即“能近取譬”,从近处着手,推己及人。 能就近拿自己作比方。 给予 帮助 止,仅。 叫做,称为   子贡曰:“如有愽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或许还难以做到这样呢。 使人显贵。 方法。 使人立。

31 “恭、宽、信、敏、惠”,这五条是一个仁者必备的品格,也可以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其恕乎章 (选自〈卫灵公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想要的。 表测度语气词。 一个字   本章表现了孔子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仁的低标准要求。      恭宽信敏惠章 (选自《阳货篇》)   子张问仁于孔子。空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宽厚 五点,五个方面。 恭谨。 勤快 诚实 仁爱 “恭、宽、信、敏、惠”,这五条是一个仁者必备的品格,也可以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32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饭疏食章 (选自《述而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胳膊 对于。 粗粝的饭食。   本章反映了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生活态度:但他反对的是“不义而富且贵”。       君子尚勇章(选自《阳货篇》)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崇尚 以义为上 作乱 盗贼。   本章孔子认为人的思想行为都应符合一定的准则,“义”就是其一,“君子”如果“有勇无义”可能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33 这一章通过孔子与隐者的间接对话,表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有积极入世的精神。
     子路从而后章(选自《微子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入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这一章通过孔子与隐者的间接对话,表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有积极入世的精神。 重点词句: 从而后   以杖荷蓧   止   食(si))之  见(xian)其二子焉。 以告  反   不仕无义——不出来做官是不合作人之道。    乱大伦

34 本章可以看出孔子的孝道,他认为,在物质上满足父母不能就算尽了孝道,最根本的是对父母要有真诚的敬爱之心。
     子游问孝章(选自《为政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供养   本章可以看出孔子的孝道,他认为,在物质上满足父母不能就算尽了孝道,最根本的是对父母要有真诚的敬爱之心。     政者正也章(选自〈颜渊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端正 以正帅,带头端正。   本章体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他认为当政者应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老百姓,反对严刑峻法。

35 本章阐述了孔子为政治国的思想,人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抓好三件大事:保证足够的粮食,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得到人民的信任。而人民的信任最重要。
       民无信不立章(选自〈颜渊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重点词句: 去——除去。  于斯——于—在     中。斯—。这  民无信不立——没有人民的信任国家就无法建立和存在。   本章阐述了孔子为政治国的思想,人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抓好三件大事:保证足够的粮食,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得到人民的信任。而人民的信任最重要。

36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病无能章(选自《卫灵公篇》)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担心,忧虑。 不知己,不了解自己。 本章进一步表现了孔子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不管外界环境怎么样,我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君子有九思章(选自〈季氏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本章孔子提出“九思”一种严肃的、谨慎的生活态度,要人们在做事之前,想一想该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样取得较好的效果。

37        益者三乐章(选自〈季氏篇〉)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本章孔子指出:乐有”益乐“和”损乐“两类,告诫人们,以什么为乐,应当慎重对待。 思考与练习 做二、三两题。

38 孟 子——(前372年?—289年?)名轲,字子舆。是儒家学派仅       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孟子学说的核心是“仁政”。〈孟子〉是       语录体散文,全书分七篇。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梁惠王上》)   本问阐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的。         一、(第一自然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全文分三个部分 二、(第二自然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三、(三、四、五自然段)阐明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           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 艺术特色:   文章自然流畅,比喻恰切,善用排比、对偶来增强违章的气势和语言的节奏感。 重点词句:  焉耳矣  凶  加多  填然鼓之  弃甲曳兵而走  或          以五十步笑百步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胜   斧斤  以时  养生丧死无憾  树之以桑  衣帛  颁白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无罪岁   是

39 作业:1、背诵本文。 2、作“思考与练习”第三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选自〈告子下〉)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本文大意是说,穷困挫折,能坚定人们的意志,激励人们有所作为。处境安逸,能使凡庸的国君骄慢荒怠,以至亡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孟子提出的命题。                       写作方法,是用历史上的一些事例和人们容易理解的道理,来证明最后两句话的正确性。文章虽短,而结构确紧凑完整的。 作业:1、背诵本文。    2、作“思考与练习”第三题。

40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曾做过蒙的漆园吏。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成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后世把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现存33    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秋   水(节选自《河伯七问》)   本文写河伯因秋水上涨、河面宽广而欣然自得,后因看到大海的浩瀚无边而感慨自己的渺小。而北海若却认为自己“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在河伯和北海若认识的两相对照中,揭示出宇宙无限,知识无限的道理。 全文两个自然段  1、写沾沾自喜的河伯望大洋而自知其丑。           2、着重说理,写北海若开导河伯。          (1)人受时间、环境、教育的局限,认识就会肤浅,河伯能                                                 认识己丑,是可教的.                         (2)海若自比于天地之间是渺小的.                                     (3)人在万物之中更是渺小的,人所做的事情也是如此.             (4)认为伯夷、仲尼之事与河伯先前的认识一样是自多.  艺术特色:   善于援譬设喻。海神的答对运用了一连串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大大地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本文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用笔自然流畅,语句清丽而有气势。 

41 重点词句: 时至  东面而视  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  ,我之谓也 少  轻  难穷  殆  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拘于虚  篤于时   尔丑  中国  人卒九州 以为莫己若者         莫——无定代词,表否定。可译为:没有谁(人)。没有什么。   莫大于海

42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反对复古,主张法治。他的散文     逻辑严密,说理透辟,还善用寓言故事来说理,故事生动,说理     深刻。《韩非子》今存55篇,大部分是韩非自著。
     历山之农者侵畔(《韩非子 难一》)   本文用“以自之矛,陷子之盾”的逻辑方法批驳儒家的“德治”。指出“德化”的不切合实际,远不如“法治”有效。   全文分两部分:1、作者用事实和寓言故事证明“贤舜”与“聖尧”不              可同时存在。使儒家的“德治”观点陷入矛盾之中。              2、用“德化”“尧舜之所难”与“法治”“庸主之所易也”           进行对比,肯定“法治”有效。  重点词句: 畔 期年 正 让长 苦窳 渔焉 陶焉 非舜官也 所以救败也 信仁圣尧 贤舜 物莫能陷也 两誉 已一过 弗中程者诛 道尧舜之所难

43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以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四、 寓   言        染   丝(选自《墨子 所染》)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以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及其后学的著述。本篇是《所染》的引      子,墨子用丝投入什么染料即成什么颜色的寓言。说明环境      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

44 这个寓言用“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的事实,说明了上行下效的道理。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有较强的文学性。
        楚王好细腰(选自《墨子 兼爱中》)   昔者,楚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而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这个寓言用“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的事实,说明了上行下效的道理。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有较强的文学性。        揠 苗 助 长(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本文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说明人的精神、道德的培养是有其规律的不合规律而求速成,就是揠苗助长。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45 攘 鸡 者(选于《孟子 滕文公下》) 偷取 减少。 停止 则,就。
       攘 鸡 者(选于《孟子 滕文公下》)   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偷取 无定代词,表肯定。有人 减少。 停止 则,就。   孟子在这个故事中指出:做错事、坏事,不肯立即改,全部改,而只表示慢慢去改,那么这往往是一种拖延不改,蒙骗世人的手段。

46     鲲、 鹏 与 斥 鴳(选自《庄子 逍遥游》)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刃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本篇庄子以鲲、鹏与斥鴳等为比喻,说明它们尽管大小相差悬殊,但它们的飞行都要凭借客观条件,它们都没有逍遥。但这个寓言本身却生动地说明了这样的道理:有伟大抱负的人往往不能被眼光短浅的人所理解,甚至会受到嘲笑和打击。   想象丰富,对比鲜明夸张。

47        儵、忽与浑沌(选自《庄子 应帝篇》)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呼吸   庄子认为只要顺着人性的自然,不以己强人,那么天下一定大治。我们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这样的启示:世上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如果不认识它们的特点、规律尽管你有着良好的愿望,也难以正确地对待它们,甚至会得到相反的悲剧性后果。

48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蒙  鸠(选自《荀子 劝学》)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用头发编织它。 完好。 使它这样 栓绑它 荀子——名况,字卿。他自称儒家,其实他批判地总结了    儒、法、道、名、墨各家的学术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学说。《荀子》一书,今存32篇,《劝学》是第一篇。   这个寓言,是用来说明《劝学》的中心思想“人的知识、才能凭靠学习而获得。”的。但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做事情要有坚实的依托,否则是经不起考验的。

49       石 邑 深 涧(选自《韩非子 内储说上》)   董阏于为赵上地守,行石邑山中,涧深,峭如墙,深百刃,因问其乡旁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曰“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董阏于喟然叹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则人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 没有人敢犯法   这个故事很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法家的法治,那就是用严刑重罚来治理国家。

50       歧 路 亡 羊(选自《列子 说符》)   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问:“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列子——列御寇。《列子》一书,唐列为道几经典。分八篇,   《说符》是第八篇,本篇就是用来说明:人的学习,研   究的方法要专一,才能达到人的主观与客观相符。

51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 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的人 急忙用刀刻 糊涂 坠落下去的地方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初期秦相吕不韦的门客合编的,汇        集各派之说,人称杂家。全书26卷,160篇。    这个寓言在《察今》中是用来讽刺那些不能因时制宜的政治家的,但是,人们常用它来讽刺一切拘泥旧说,墨守成规的思想行为。

52       曾 参 杀 人(选自《战国策 秦策三》)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这是甘茂受命出征时与秦武王的对话,用来表达恐怕武王听信谗言的忧虑。

53       南 辕 北 辙(选自《战国策 魏策四》)   今者臣来,见人有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季梁用这个故事启发魏王:急于用武力建立王业,用兵越多,离统一天下越远。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如果方向不对,那么,具备的条件越好,用力越大,就离预定的目标越远。 作 业: 将78页的”思考与练习“的第四题、第五题写在作业本上。


Download ppt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Zhong guo gu dai wen xue 马 鞍 山 电 视 大 学 主 讲: 沈 凤 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