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 NTOU MSV概況說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 NTOU MSV概況說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 NTOU MSV概況說明
日期:

2 河海工程學系 河孕育文明 海凝聚智慧 力學聲響振動實驗室

3 歷史沿革 1994年 陳正宗老師應聘河工系 1999年 成立 NTOU/MSV 研究團隊
1999年 建立 NTOU/MSV Web site

4 本研究室之教育特色旨在培育土木、水利及海洋工程之基礎知識與專業能力兼具,理論與實務並重之專業工程人才。
其內涵除了要培養學生成為優秀的河海工程師外,同時厚植其繼續深造研究的潛力;且因應多元化時代來臨與全球化效應,養成學生具有敬業樂群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給予宏觀的國際視野,以提昇未來工作就業的競爭力。 著重計算模擬專業能力之養成教育

5 本研究室之教育目標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之教學旨在培育土木、水利及海洋工程之基礎知識與專業能力兼具,理論與實務並重之專業工程人才。
專業素養的厚植:畢業生具有理論分析、實驗量測及工程實務應用的知 識與能力,並能利用資訊科技有效處理工程問題 1.1 具備紮實之數學、基礎物理課程和專業工程課程之知識。 1.2 熟悉實驗室設備之操作及執行分析並判讀實驗結果。 1.3 對工程的施作流程與規範能有基礎性的認知。 1.4 能應用資訊科技及電腦計算能力有效處理工程問題。 宏觀視野的建立:畢業生能獨立思考並具科技整合思維與國際觀 2.1 獨立執行專題之能力,能瞭解問題涵蓋內容,具備方法判斷能力及進行結果判讀。 2.2 瞭解科技整合的重要性及方法,並鼓勵持續及跨領域學習。 2.3 培養學生的國際觀,使能體察世界的脈動,並有永續利用的地球村觀念。 人格特質的養成:畢業生具團隊合作精神及遵循職業道德與工程倫理 3.1 瞭解工程計畫團隊合作之精神與重要性,並培養溝通協調與表達的能力。 3.2 職業道德、工程倫理之養成及瞭解對社會所應負之責任。

6 NTOU/MSV教育目標示意圖 河工系 教育目標 專業素養的厚植 宏觀視野的建立 人格特質的養成 理論分析 實驗量測 工程實務 資訊科技
認證規範精神 校務發展計畫 河工系 教育目標 宏觀視野的建立 獨立思考 科技整合 國際觀 人格特質的養成 團隊合作 工程倫理 系上現有能量

7 為易於口語化,及加深同學對本系教育目標之印象,在設計上,其架構為培育「具三教九流之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三合一特色之科技人才」。
●「三教」係指:專業素養的厚植、宏觀視野的建立、人格特質的養成等三大項簡潔的教育目標。 ●「九流」分別為:理論分析、實驗量測、工程實務應用、資訊科技、獨立思考、科技整合、國際觀、團隊合作、工程倫理等九種符合時代潮流趨勢之核心能力。 三 教 (三大教育目標) 九 流 (九種符合潮流之核心能力)

8 本系大學部學生之核心能力 大學部學生於畢業時所應具備之核心能力如下: 核心能力一:具備數學、科學及工程知識的應用能力。
核心能力二:具備實驗設計與操作及數據分析的能力。 核心能力三:具備執行工程實務之技術及使用資訊科技處理工程問 題的能力。 核心能力四:具備設計及改善工程系統的能力。 核心能力五:具備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核心能力六:具備發掘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核心能力七:認識當代議題,瞭解工程技術對環境、生態、社會及全球的影響。 核心能力八: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與習慣。 核心能力九:瞭解工程倫理並具責任感。

9 教育目標之養成方法 課程設計 學習活動 大學部:part A +C 研究所:part B +C part A part B
(1)基礎與專業之必、選修課程 課程歸納為四大領域: ● 結構工程領域 ● 海洋工程領域 ● 水資源與環境工程領域 ● 大地工程領域 (1)基礎與專業之選修課程 課程歸納為四大領域: ● 結構工程領域 結構分析、結構力學與結構材料三大主軸 ● 海洋工程領域 基本流力、分析、實驗、應用.....等 ● 水資源與環境工程領域 基礎理論、數據統計與分析......等 ● 大地工程領域 基礎理論、實驗 等 (2)專題方式 分為專題研究課程、教學卓越計畫「大學生暑期研究計畫」及國科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等三類。 課程設計 (3)勞動服務(961學期改為服務學習) 藉由肢體勞動之實踐,以健全學生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助人為快樂之本」之精神。 (2)專題討論(必選) 協助同學開發自己的專長與興趣,培養學生從事研究工作,讓同學熟悉研究方法與實作,訓練學生蒐尋資料、獨立研究及撰寫報告之能力。 (4)通識課程 分「基礎課程」與「博雅課程」兩部份。基礎課程旨在強化學生語文能力之訓練;博雅課程,旨在訓練學生思維表達方法,培養美感情操,透過生命教育、品格教養,掌握社會文化脈動 (3)畢業論文(必修) 經由文獻資料的廣泛閱讀使同學獲悉畢業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然後採取適當的研究方法,著手進行各項的研究工作,最後透過結果與討論撰寫畢業論文,畢業論文的形式大致分為數值計算、實驗研究、理論推導與驗證、統計資料的分析與應用等類型。 (5)跨領域學習 「奈微米科技學程」與「機電整合與控制學程」主要提供學生跨學域並具整合性之選課環境 part C 學習活動 (1)班會活動:訓練學生溝通表達及團隊合作能力。 (2)社團活動: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的態度,以及訓練學生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能力。 (3)專題演講:本系每學期均會定期舉辦多次的學術演講活動,以提供學術新知訊息。 (4)工程參訪:由授課老師、系學會與系辦共同安排連繫相關事宜,以增加學生對工程實務面的瞭解。

10 NTOU/MSV雙迴圈機制圖 資料蒐集分析 工程與科技教育 諮詢委員會 教學及課程 委員會 持續改善計畫 系務會議 達成河工系之教育目標
系友問卷 僱主問卷 校外顧問評鑑 學生課業成績 網路評鑑 專題報告 師生座談 問卷調查 工程與科技教育 諮詢委員會 教學及課程 委員會 持續改善計畫 系務會議 達成河工系之教育目標 河工系教育目標

11 大學部課程之組成 1.共同教育課程 (28學分) 2.專業必修課程 (63學分) 3.專業選修課程 (至少46學分)
◆ 包含語文、人文素養等之課程 2.專業必修課程 (63學分) ◆ 包含力學、數學、應用相關等必須具備之學科 3.專業選修課程 (至少46學分) ◆ 相關之選修課程(共開設134學分),可依其興趣自行選修 畢業學分: 137 學分 註: 依校友、畢業生之問卷調查結果調降本系畢業總學分。

12 本系大學部必修課程(共同教育) 大學部必修課程 (共同教育) 國文領域(6學分) 外文領域(6學分) 憲政領域(4學分) 通識(8學分)
博雅課程 勞動服務(0學分) 體育(0學分) 歷史領域(4學分) 共同教育課程:共計28學分

13 大學部必修課程(專業必修) 大一專業必修 基礎知識 循序漸進 大二專業必修 應用力學 大三專業必修 專業應用
微積分 普通物理 普通物理實驗 基礎知識 工程圖學及電腦繪圖(一)(二) 測量學(一)(二) 測量實習(一)(二) 循序漸進 靜力學 大二專業必修 工程數學(一)(二) 流體力學 材料力學 應用力學 工程材料學 工程材料實習 水文學 流體力學實驗 大三專業必修 結構學 鋼筋混凝土學 土壤力學 專業應用 土壤力學實驗 渠道水力學 海岸水力學 海洋工程學 港埠工程學 基礎工程學 系定專業必修科目:共 63 學分

14 大學部選修課程(專業選修) 每學年至少開課 90 學分以上 大學部選修課程(專業選修) 專 業 選 修 河海工程概論 普通化學
FORTRAN程式語言 土木施工 工程模擬學 都市及區域計劃學 電腦輔助設計 環境基本科學 工程統計學 水資源概論 海洋工程概論 經濟學概論 環境工程概論 工程地質 河工學 工程數學(三)(四) 水土保持學 水工模型 應用水文學 環境工程 水文分析 水文實習 地下水文學 作業研究 空氣污染 施工規劃與設計 港埠運輸系統規劃 運輸工程 灌溉與排水學 鋼結構設計 工址調查 中等土壤力學 水處理工程與設計 水質分析 水質分析實驗 振動學 高樓結構設計 混凝土品質控制 港灣工程規劃 結構學(二) 模板工程 邊界層理論簡介 中等基礎工程 固體廢棄物 風工程 高樓建築基礎開挖工法與設計 密度流導論 結構計算機分析 預力混凝土設計 漁港工程 橋樑設計 總計134學分 每學年至少開課 90 學分以上

15 本系領域選修學分分析 各領域共通課程 海洋工程 工程應用 水環工程 結構工程 大地工程 累積學分數
18 海洋工程 工程應用 16 水環工程 14 12 結構工程 10 大地工程 8 6 4 2 1.大地工程課程:都市計劃、運輸系統分析、工程地質學、工址調查、地下水與滲流。 2.結構工程課程:動力學、鋼結構設計、結構矩陣分析、綠建築概論。 3.海洋工程課程:海洋物理概論、水工模型、港灣工程規劃、海洋工程學、港灣設計實例、海岸保護 與規劃、漁港工程、邊界層理論介紹、密度流導論。 4.水資源及環境工程課程:水資源概論、水土保持工程、應用水文學、集水區經營、生態工法、 水資源工程、防洪與排水工程。

16 必修課程中微積分、工程數學、結構學、流體力學…等 必修課程中實驗課、海岸水力學、渠道水力學…等
畢業學分課程分析圖 系定必修課程 (合計63學分) 必修課程中微積分、工程數學、結構學、流體力學…等 共同教育課程 (國文、英文、歷史、通識…等) 必修課程中實驗課、海岸水力學、渠道水力學…等

17 本系學生學習輔助計畫與成果 (1/7) (1)網路教學 (2)創意教學計畫 (3)大學生暑期學習計畫
鼓勵教師利用網路為教學平台,提供學生多元與便利之學習環境。 952學期本系共有5門提供網路教學之課程: ◆地震工程學(張景鐘) ◆Matlab程式設計與應用(林炤圭) ◆靜力學(張建智) ◆測量學(蕭松山) ◆流體力學實驗(岳景雲) (2)創意教學計畫 將現有累積之不同領域、不同組織、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學方案,以創新創意型式,予以修正、轉化、補強並公開呈現。同時鼓勵以創意與創造力培育為導向之教學課程,形成創意教學智庫,提供教師間之觀摩學習。 952學期本系有陳正宗老師所開設的「偏微分方程」,同時榮獲學校教學中心之績優獎。 (3)大學生暑期學習計畫 大學生利用暑期期間參與學習計畫,透過與教師及同儕合作學習的方式,藉由做中學及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過程,主動的自我學習,以增進大學生之問題解決及獨立思考能力。 95學年度本系共有15位同學參與。其中李奕齊、翁瑞嘉榮獲學校績優獎。

18 本系學生學習輔助計畫與成果(2/7) (4)積極補強教學
由成績優秀之大學部學生或研究生擔任「課輔助教」,利用課後時間,協助授課老師對同學實施課後輔導。 952學期積極性補強教學課程與助教名單: 序號 課號 課名 開課系所 老師 課輔助教 20 B5221L66/A 普通物理 河海工程學系 周祥順 李文賓 23 B5221L66/B 吳錫樹 李紹寬 45 B5221M97 微積分 程華淮 陳律廷 46 林富森 潘璟德 61 B 工程數學 徐文信 周克勳 62 張景鐘 蒲姿榕 課輔助教上課情形

19 學系持續改善計畫與成果 (3/7) (5)學習歷程檔案之施作
往昔本系的教學模式大多採縱向學習方式,由老師或助教直接與學生溝通討論問題,因此爲有效利用資源,增加同學間橫向互動學習機會,希冀藉由小組討論及群組討論的方式,使同學發揮愛心培養責任感,甚至可降低全班同學成績不及格比例的機率。 授課教師 課程助教A 第一組 同學a (小組長) 同學b 同學c 同學d 同學e 同學f (小組討論) 第二組 第三組 群組討論 課程助教B 第四組 第五組 第六組

20 本系學生學習輔助計畫與成果(4/7) (6)預警制度之建立 (7)網路教學評鑑改善機制
針對本系大學部學生中學習狀況不理想者,藉由補強教學方式,使其重拾學習興趣與信心,以減少學生成績不及格的危機,並適時改善學習效果。 方式: (a)每學期期中考後兩週內,授課老師請協助將同學的作業、平時測驗及期中考分數,加以計算統計後,將成績送交系辦(但須註明學習狀況不佳的同學)。 (b)由系辦或老師通知課程助教,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積極性補強教學。 (c)由系辦彙整各班修課成績不理想同學的名單,分送各導師予以輔導。 (7)網路教學評鑑改善機制 本系歷年來都相當重視學生對於課程教學的意見反應,可根據教學反應意見調查表及教師自評表的結果(採雙向式互動檢討),綜合比較後,對學生的教學與評量方式持續檢討改進。 學年度 931 平均 932 93 941 942 94 951 952 95 全校 4.11 4.09 4.10 4.08 4.06 4.07 工學院 4.05 4.18 4.03 4.02 河海工程學系 4.12 4.15 4.13 4.00 河海工程研究所(碩士班) 4.38 4.44 4.41 4.36 4.48 4.42 4.52 4.35

21 本系學生學習輔助計畫與成果(7/7) (9)本系學生國際學術交流相關資料 大學部學生:
參與計畫名稱:成功大學委託本系之「2007年大學生國際研究經驗交流計畫」 姓名:陳頎岳 地點:美國德州農工大學 (TEXAS A&M UNIVERSITY, TAMU) 時間:2007年6月30日至8月30日 研究生: 參與計畫名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際合作研究計畫 姓名:陳耐錦 地點:俄羅斯海參威 時間:2007年05月08日至06月09日

22 本系所成員統計分析 生師比=學生人數 ÷ 專任教師人數 = 22.8 V.S 系所主管 教師 大學部學生 學生教學助理 (TA)
人數:401人 兼任1人 專任26人,兼任6人 系所主管 兼任98人 教師 大學部學生 專任3人,兼任75人 學生教學助理 (TA) 人數:143人 學生研究助理 (RA) V.S 研究所(碩士班) 專任1人 技術員(技士) 研究所(博士班) 人數:48人 專任1人 行政助理 專任1人,兼任1人 其他 (工友、工讀生) 生師比=學生人數 ÷ 專任教師人數 = 22.8 備註: 本資料為95學年度之統計分析。 非常態性編制人員,如因專案計畫執行時進用之臨時人員,不列入統計。 生師比中所涵蓋的學生人數包括大學部、碩士班及博士班的學生人數總和。

23 設備及空間 本系目前有三棟教學研究大樓,包括河工一館、河工二館及海洋工程綜合實驗館,共計13,688㎡。
冷氣教室及研討室:17間(含2間e化教室) 教師研究室:31間 研究生研究室:38間 實驗室:11間 河工一館外觀 河工二館外觀 海洋工程綜合實驗館外觀

24 河海工程學系二館

25 海洋工程綜合實驗館

26 資料來源:2002-2006年WOS期刊論文統計表(評鑑雙月刊第7期)
本系研究能量成果展現 資料來源: 年WOS期刊論文統計表(評鑑雙月刊第7期)

27 本系學生學習輔助計畫與成果(5/7) (8)大學部學生學術競賽成果
中國工程師學會教育委員會青年工程師小組,九十五年度全國工程論文競賽複評結果(組別:土木組): 中國工程師學會海洋大學學生分會,九十六年度工程論文競賽結果: 論文名稱 獎次 作著 規則波作用下複合式浪板反射率及透過率之斷面實驗研究 特優 河工系 吳毓華 Conformal mapping and Bipolar Coordinate for eccentric problems 蔡明宏 以複變函數求解一元三次方程式的根 佳作 高聖凱 論文名稱 獎次 作著 指導老師 Waves in string using diamond rule and Mathematica software 優等 河工系 高聖凱 陳正宗 老師

28

29

30

31 未來出路 工程界,無論在土木、水利、環境、海洋、交通、都市、測量、大地等方面 -- 公家(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或相關公司財團法人顧問社等從事規劃設計、監造、或營造施工。 相關電子、通訊、光學等現代科技產業製造公司之環安項目之規劃、設計、或操作執行。 繼續深造,無論在本科系,或跨領域(例如工程法律、財務、金融、科技管理…等)。

32 畢業出路(1) 歷屆畢業校友,主要服務於各公民營機關,皆有卓越貢獻,其中較重要的就業機構如下: 工程顧問公司:
歷屆畢業校友,主要服務於各公民營機關,皆有卓越貢獻,其中較重要的就業機構如下:   工程顧問公司: ◎中興工程顧問公司 ◎中華工程顧問公司 ◎中鼎工程顧問公司 ◎亞新工程顧問公司 ◎聯合大地工程顧問公司 ◎宇泰工程顧問公司等。

33 畢業出路(2) 公營機構方面: ◎營建署 ◎港務局 ◎住都局 ◎水利司 ◎捷運局 ◎自來水公司 ◎水庫管理局 ◎高速公路局 ◎公路局
◎營建署 ◎港務局 ◎住都局 ◎水利司 ◎捷運局 ◎自來水公司 ◎水庫管理局 ◎高速公路局 ◎公路局 ◎國道新建工程局 ◎水資源規劃委員會 ◎縣市政府及農田水利會等 營造廠方面: ◎榮工處 ◎三興建設 ◎三力營造 ◎互助營造 ◎珠江營造 ◎大陸工程 ◎工信工程 ◎中華工程等多家廠商。 學術研究方面: ◎中研院 ◎工研院 ◎港灣技術研究所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任教於全國各大專院校之土木、水利、交通、環境等相關系所。

34 結 語 具有高度的投資報酬率 用心經營,努力辦學 深耕教研 放眼國際 飛躍五十 再創河工


Download ppt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 NTOU MSV概況說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