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当代诗歌 现代诗歌当代诗歌 ——1949年后中国诗歌的发展 闻捷《苹果树下》 舒婷《惠安女子》 北岛《回答》 余光中《乡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当代诗歌 现代诗歌当代诗歌 ——1949年后中国诗歌的发展 闻捷《苹果树下》 舒婷《惠安女子》 北岛《回答》 余光中《乡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代诗歌 现代诗歌当代诗歌 ——1949年后中国诗歌的发展 闻捷《苹果树下》 舒婷《惠安女子》 北岛《回答》 余光中《乡愁》

2 教学重点 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 主要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及其创作 当代诗歌作品鉴赏方法

3 一、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 50—70年代:主流诗歌的政治化
80年代:(1)朦胧诗的兴起与顾城、北岛和舒婷;(2)第三代诗人;(3)海子和存在主义诗歌 90年代:先锋派诗歌与现代汉语诗歌的走向

4 (一)50 — 70年代: 主流诗歌的政治化 诗歌潮流:颂歌、战歌、“大跃进”与新民歌; 诗人:闻捷、贺敬之、郭小川 主题:
(1)歌唱新中国1949—1952 (2)歌唱社会主义建设1952—1956

5 (二)闻捷与《天山牧歌》 关于闻捷 关于《天山牧歌》 《苹果树下》解读 课外阅读:《舞会结束以后》

6 闻捷 1、闻捷:1923—1971 当代诗人。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江苏丹徒人。小学毕业后在南京一家煤厂当学徒。
1938:流亡汉口参加抗日救亡演剧。 1940:赴延安

7 1949:随军到新疆任新华社西北分社采访部主任等职务。
1955:发表《吐鲁番情歌》等诗作,结集为《天山牧歌》出版。 1957:调中国作协从事专业创作。 1958:任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生活,出版诗集《祖国,光辉的十月》、《东风催动黄河浪》、《河西走廊行》等,取材开阔,诗风热情豪放。 1959:开始发表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反映哈萨克人民生活和斗争,具有宏伟的史诗性质,格调高昂,语言洗炼。 1965:调上海作协。“文革”中受迫害含冤去世。

8 2、《天山牧歌》 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的抒情诗集,笔调深挚优美,风格清新明丽,富含民歌风味,备受文坛瞩目。因表现了边疆少数民族青年人的美好爱情和愉快的劳动生活,而广为人们称道,闻捷的诗也因此被誉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 在《天山牧歌》中最受好评的是《吐鲁番情歌》和《果子沟山谣》两组爱情诗,。他善于抓住富于地方色彩和生活情趣的画面,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的叙述、热烈的抒情、鲜明的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构成了他清新高雅、含蓄幽默的艺术风格。

9 3、关于《苹果树下》 爱情的生活内容与时代气息
诗人歌唱的爱情是产生在劳动中的爱情,是同劳动完美结合的爱情。它充满了欢快的劳动生活中的乐观情绪,丝毫没有旧时代的忧郁和感伤

10 叙事性 姑娘和小伙子的爱情与季节的轮换同步:与春天的“花苞还没有开放”,经过夏天的“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直至走向秋天的成熟——“淡红的果子压弯了绿枝” 感情因与大自然同步而显得生机勃勃。

11 开头和结尾句式相近,韵脚相同,构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
悬念与错位 爱情的悬念与情趣:小伙子的热烈、执着、唐突、憨厚;姑娘的纯真、懵懂、气恼、羞涩。 音乐性 开头和结尾句式相近,韵脚相同,构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

12 4、课外阅读:舞会结束以后 姑娘心里想着什么? 她为什么一声不响? 琴师和鼓手闪在姑娘背后, 嘀咕了一阵又慌忙追上——
姑娘心里想着什么?   她为什么一声不响?   琴师和鼓手闪在姑娘背后,   嘀咕了一阵又慌忙追上—— 深夜,舞会结束以后,   忙坏年轻的琴师和鼓手,   他们伴送吐尔地汗回家,   一个在左,一个在右……       琴师踩得落叶沙沙响,   他说:“葡萄吊在藤架上,   我这颗忠诚的心呵,   吊在哪位姑娘辫子上?”       鼓手碰得树枝哗哗响,   他说:“多少聪明的姑娘!   她们一生的幸福呵,   就决定在古尔邦节1晚上。”  

13 “你心里千万不必为难,   三弦琴和手鼓由你挑选……”   “你爱听我敲一敲手鼓?”   “还是爱听我拨动琴弦?”       “你的鼓敲得真好,   年轻人听见就想尽情地跳;   你的琴弹得真好,   连夜莺都羞得不敢高声叫。”
舞会结束以后(二) “去年的今天我就做了比较,   我的幸福也在那天决定了,   阿西尔已把我的心带走,   带到乌鲁木齐发电厂去了。” (选自《人民文学》1955年第3期)   1.即宰牲节,在这一天,伊斯兰教徒 要宰羊感谢真主。 琴师和鼓手困惑地笑了,  姑娘的心难以捉摸到:  “你到底爱琴还是爱鼓?  你难道没有做过比较?”             

14 (二)朦胧诗潮—— —— 与 北岛、舒婷

15 1、命名 与 论争 最初的理论阐释——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1980·5·7 《光明日报》)
1、命名 与 论争 最初的理论阐释——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1980·5·7 《光明日报》) 命名——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1980·8《诗刊》) (以“看不懂”为由,宣判其为“非诗”从而取消其“合法性”) 指责——方冰、臧克家、周良沛等 “权力诗坛” 指责1980—1981 支持——孙绍振、刘登翰、吴思敬等在《福建文艺》和《诗探索》撰文肯定 论争焦点——朦胧诗存在的“合理性”

16 2、发展历程 与 代表人物 “前朦胧诗”时期:60年代—70年代中期的地下诗歌 “朦胧诗” 时期:1979 — 1983从边缘进入公开
2、发展历程 与 代表人物 “前朦胧诗”时期:60年代—70年代中期的地下诗歌 黄翔、食指和“白洋淀诗群”诸诗人 北岛《回答》1976;顾城《生命幻想曲》1970;舒婷《船》1975。 “朦胧诗” 时期:1979 — 1983从边缘进入公开 1979 《星星》复刊号发表顾城作品 1980·5《福建文学》公开发表舒婷作品 《诗刊》(作协)发表舒婷、顾城等人的诗 1980 — 朦胧诗的高潮时期

17 “后朦胧诗”时期:1983年后 一部分诗人暂停创作:舒婷、北岛、顾城等 另一部分诗人转向“文化寻根”:江河、杨炼等

18 3、北岛 原名赵振开(1949- ) 笔名北岛,石默、艾珊等。原籍浙江,生于北京。就读于北 京第四中学。1969年进北京一家建筑公司,当过混凝土工、铁匠等。 1970年末开始写诗。1972年开始写小说。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写 诗《回答》。1978年与芒克等文学同人创刊《今天》,担任主编。其 现代主义色彩的新诗歌形式受到青年读者的欢迎,被称为“朦胧诗” 的代表诗人,但也受到来自传统保守势力的批评。1980年进《新观察》 杂志社当编辑,1981年在《中国报道》社的文学部门当编辑,后辞职。 90年代后在欧洲、美国 流浪,现居美国。

19 发表过小说《波动》(《长江》1981.1)和《稿纸上的月亮》等, 《波动》因其存在主义的倾向受到批判。1986年被《星星》评为“我 最喜欢的中青年诗人”之一。《北岛诗选》获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 诗诗集奖。在美国、瑞典分别出版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顾 城诗集》。另有小说集《归来的陌生人》。

20 4、《回答》解读 怀疑与叛逆 第1、2节,是对人类生存世界的黑暗体验并由此产生质疑。 “镀金的天空”喻示着以辉煌的表象掩盖了一个时代真正的黑暗,到处是歌功颂德到处是粉饰太平,人性被扭曲成“弯曲的倒影”四处凋落。诗人在世界的混乱与无序中,保持着清醒的痛感,对置身其中的世界提出了疑问

21 从第3节开始,“我”作为抒情主体,出现在一片死寂、冰凉、规则混乱和缺乏公正的世界,以一种理性的声音,开始对世俗世界审判、否定和挑战,对一切习以为常的规则表示质疑:“我——不——相——信”

22 在6—7节中,这个傲岸的“我”在对这个不义的世界与历史宣战之后,毅然表达了愿以个体的自我来承担属于全部人的一切,特别是人的苦难,此时的“我”是一代人中最清醒和坚定的灵魂 。这里,“海洋的决堤”、“陆地的再生”,都是以自然界恢宏阔大的沧桑变迁,喻示人类历史的涅槃和新生。最后一节,对人类与世界的未来新的转机充满信心和期望:“闪烁的星斗”缀满星空,“五千年的象形文字”,是一个民族悠久和坚实的力量。

23 抒情结构: “审视——怀疑——否定——挑战”
典型地体现了朦胧诗中的理性批判精神和对于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呼唤,以及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等正价值被践踏时的愤慨与反抗

24 独特和密集的意象群: “天空”“海洋”“陆地的上升”和“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等意象和表述,都充满阳刚之气。与同为朦胧诗人的舒婷诗作中对于“星星”、“风铃草”、“鸢尾花”等意象的选用和诗意表达上的婉转、抒情和感伤相比,显得冷峻、势不两立和剑拔弩张

25 5、课外阅读:宣告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只留下笔, 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从星星的弹空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 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26 6、北岛诗歌的思想特色 一个清醒的、孤独的觉醒者的自我描绘与内心表达: 《岛》《回答》《陌生的海滩》《恶梦》等
对正义的坚守、对苦难的承受,对自我理想人格的悲壮颂歌:《宣告》《结局或开始》《雨夜》《走向冬天》等 具有人本主义价值观的爱情诗:《无题》《爱情故事》《黄昏·丁家滩》等。

27 7、北岛诗歌艺术特征 以思想消解情感和情绪,充满质感和力度 现代主义手法:隐喻、暗示、象征以及跳跃、切换、变形等
独特的意象系统:冰川、黄昏、海岸、海浪、沙滩、帆、船、夜、乌鸦、凶手…… 黑色的质地与冷峻的风格

28 8、舒婷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原藉厦门。当代著名女诗人,朦胧诗派重要代表。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会唱歌的鸢尾花》、《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等。知名诗篇有《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神女峰》、《致橡树》、《惠安女子》等。

29 1967年中学毕业,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1971年开始写诗,在知青中传抄。1972年回厦门某建筑公司做临时工。1977年与后同成为朦胧诗代表诗人的北岛相识,并在创作方面受其影响。1980年入福建文联创作室。曾因写作诗歌《流水线》《墙》等受到批评。其诗具有抒情浪漫细腻柔婉的女性风格,忧伤而不绝望,沉郁而不悲观,充满对价值寻找的渴望,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她的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的追寻、对传统的反思背叛和对人的价值的呼唤,深受当时青年的喜爱。                                                 

30 9、补充注释:惠安女子 聚居于泉州市惠安县东部的净峰、小岞、大岞、崇开一带沿海地区。惠安是个有典型母系社会遗存的地区,惠安女手臂上所戴的银镯和腰间佩带的银链,相传是母系社会解体时女人被男子所锁铐的象征。惠安女是汉族中惟一一个穿着独特的人群,她们包头巾,上身衣着很短露出肚脐,裤子却长而宽松,故有“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的戏称。勤劳的惠安女是当地生产劳动的主要群体 ,最为人赞叹钦佩的是她们吃苦耐劳的劳动本色。50年代,惠安妇女集体修筑了一个大水库,被当作新中国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一个重要见证。                                                      

31 10、关于《惠安女子》 女性意识: 《致橡树》——重新在爱情中寻找回来失落了许久的女性尊严;
《神女峰》——颠覆了千百年来的关于忠贞与背叛的古老诠释; 《惠安女子》——则是遍阅世事之后的忧伤和低徊 ————女性意识觉醒和沉思。 谢志高作品

32 独特的意象内涵和清新、美丽和忧伤的情绪 “蒲公英”“洞箫”等清新精致而有富有独特诗意内涵的意象,来写出一些美丽而忧伤的情绪

33 11、舒婷:忧伤而不绝望的理想主义 对苦难中理想的追寻: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和歌颂;对理想、理性、未来的再确认:《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珠贝——大海的眼泪》《这也是一切》 对生命、自由、人格的坚定追求,对传统道德理性的反思背叛。“女性三部曲”:《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等

34 12、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 情感的典雅端庄 + 现代主义的感觉、意象、暗示 感觉主义色彩 意象系统:风铃、星星草、帆、树、会唱歌的鸢尾花……
在你的胸前 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 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 在一片丁当响的月光下 《会唱歌的鸢尾花 》

35 13、课外阅读: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群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

36 14、课外阅读 :也许——答一位读者的寂寞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 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 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流尽 土地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 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37 15、朦胧诗的“退场” 80年代中期后,第三代诗人声称:“PASS 北岛”

38 (三)余光中与台湾现代诗歌 余光中与台湾现代诗歌

39 学习重点 台湾现代文学发展概况 余光中诗歌创作 《乡愁》解读 课外阅读:《乡愁四韵》

40 1、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 日据时期 光复后 (三)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繁荣时期 (一)反共八股泛滥和怀乡文学流行时期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鼎盛时期 (三)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繁荣时期 (四)8、90年代文学的多元化、后现代和消费化倾向

41 2、余光中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等。

42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其变化轨迹基本上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先西化后回归。
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其诗论和作品均显示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80年代后,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显示出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被台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43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其诗风因题材而异,表达意志和理想则壮阔铿锵,写乡愁和爱情多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44 3、《乡愁》解读 日常生活意象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时间顺序:“幼子恋母”——“青年相思”——“生死之隔”——“思乡恋国 ” 一唱三叹,回旋往复

45 4、课外阅读:乡愁四韵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4、课外阅读:乡愁四韵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46 思考和练习 分析闻捷诗歌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 比较北岛和舒婷诗歌在使用意象和风格上的差异 结合《乡愁四韵》,体会余光中诗歌中的情感表现方式


Download ppt "当代诗歌 现代诗歌当代诗歌 ——1949年后中国诗歌的发展 闻捷《苹果树下》 舒婷《惠安女子》 北岛《回答》 余光中《乡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