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婦女福利與服務 講師:張智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婦女福利與服務 講師:張智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婦女福利與服務 講師:張智昇

2 女性人力資源的變遷 教育的普及:女性受高等教育人數增加率較男性為多。 家庭的變化:雙生涯家庭的增加,因應婦女就業而產生的安親班、托兒所產業。
價值觀的調整:現代女性強調以自我為中心,社會地位、工作、經濟、職業都是追求的目標。

3 婦女勞動現況分析 勞動參與率逐年提高:自1983年開始突破40%,但之後一直維持在45%左右,相對於其他先進國家是偏低的。
性別薪資差異:行政院主計處調查(2009),過去十年女性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成長17%,成長幅度比男性高,但2008年的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還是只有男性的八成左右。 職業婦女的困境:同時兼顧家庭與工作。

4 女性勞動者的就業困境 多元角色的衝突:工作者vs照顧者、夥伴vs情人、人際關係vs性別角色。
雇主觀念的刻板:因家務分心、為了家庭流動率高、發展有限。 傳統觀念的束縛:照顧家庭的天職、男主外女主內、配角、女人體力能力不如男人。 婚姻狀況的改變:晚婚、未婚、離婚。

5 女性勞工福利及保障(一) 定義:對女性員工所提供的各項福利措施,也涵蓋因性別歧視以致婦女就業受到的「不福利」對待。
範圍:就業均等的保障、母性保護、安全衛生保護、工時限制、薪資保障。 女性勞工福利是勞工福利的更深層分化。

6 女性勞工福利及保障(二) 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之人身安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之實質平等。
勞工保險31、32條:生育給付、生育補助。 勞動基準法:雇主不得因性別而有差別之待遇(25條)、女工不得於午後10時至翌晨6時工作(49條)、女工分娩前後應停止工作,給予產假8週(50條)、女工在妊娠期間,如有較輕易之工作,得申請改調,雇主不得拒絕,並不得減少其工資、子女未滿一歲須女工親自哺乳者,除35條規定之休息時間外,雇主應每日給予哺乳時間兩次,每次以30分鐘為度。

7 女性勞工福利及保障(三) 勞工安全衛生法:雇主不得使女工從事下列危險性或有害性之工作(21條)、雇主不得使妊娠期女工從事下列危險性或有害性之工作(22條) 就業服務法:為保障國民就業機會平等,雇主對求職人或所雇用員工,不得以性別等身分為由,予以歧視。 性別平等工作法 性騷擾防治法

8 貫徹婦女勞工福利應有的作法 落實法令對婦女勞工權益保障的規劃 貫徹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則 消除對女性就業的歧視 改善婦女的就業環境
提供婦女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品質 加強婦女的職業訓練

9 全球化對台灣女性就業的影響(一) 勞動參與方面:正成長、女性勞動者學歷升高、已婚或同居女性勞動參與率上升、服務業女性化傾向明顯。
勞動條件方面:薪資差異微幅縮小、職業水平隔離更明顯、職業的垂直隔離微幅縮小。 失業:女性失業率低於男性、女性受關廠、歇業影響人數多於男性。

10 全球化對台灣女性就業的影響(二) 工作彈性化:女性從事部分工時勞動比率尚無明顯增加、女性自營作業者也無明顯增加、無酬家屬工作微幅下降。
女性家戶所得偏低:女性家戶所得明顯低於男性家戶。 外籍勞工:外籍女子來台從事性交易工作增加、外籍配偶就業率低。

11 勞動市場上「性別歧視」 內涵及原因(一) 內涵: 1.偏見的對待—傾向故意為不利之行為。 2.不公平的對待—對於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標準。
3.不利影響—間接性的不公平影響

12 勞動市場上「性別歧視」 內涵及原因(二) 原因: 1.傳統角色的定位 2.早期兒童社會化 3.學校教育的性別腳色認同
4.生理上的兩性差異(最不重要)

13 女性照顧者與福利措施(一) 女性照顧者角色: 1.文化規範 2.性別角色期待 女性照顧者角色負荷: 1.生理負荷 2.情緒負荷
1.生理負荷 情緒負荷 3.社交負荷 財務負務

14 女性照顧者與福利措施(二) 女性家庭照顧者福利措施(沒做的很完善) 1.勞務性支持方案:臨時照顧服務
2.心理性支持方案:教育、諮商服務、支持團體。 3.經濟性支持方案:稅賦優惠、家庭照顧津貼。 4.就業性支持方案:照顧假、彈性工時、彈性上班地點。 5.改進女性照顧者地位的社會安全措施

15 單親女性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一) 經濟困難: 因應--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經濟相關福利措施、技能訓練與就業機會的安排與提供。 子女照顧壓力:
因應—提供子女階段性就學、就業的協助、單親家庭親職教育課程的提供。

16 單親女性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二) 心理調適困難 遠在經濟、生活、子女教養等需求之後 社會關係調適不良 提供建立與脫展人際的技能與應對能力

17 單親家庭困境 親子關係的調適:親職角色負荷、角色不熟悉的壓力。 社會支持與活動參與: 身心適應方面的困境: 單親家庭培力計畫


Download ppt "婦女福利與服務 講師:張智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