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3.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3.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2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3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4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及其特点 猫、田鼠、雄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猫、田鼠、雄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5 联系的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观念和意志决定的。
康 德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观念和意志决定的。 黑格尔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联系的表现。

6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的联系)

7 与住房问题相联系的其它问题

8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 边缘学科示意图

9 化学 天文学 经济学 地理学 物理学 数 学 横断学科示意图

10 环境科学 物理学 法学 化学 生物学 地理学 医学 经济学 综合学科示意图

11 再则,联系具有多样性 (1)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2)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3)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4)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12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啦!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呀 “城门----火----水----鱼”

13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豌豆 豌豆角 豌豆结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本质联系 一秧几瓜、一荚几豆----非本质联系 豌豆开花

14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垂钓傍小溪,水中颇多鱼; 老手谈技术,新手说运气; 若求鱼篓满,二者休戚戚。

15 苹果熟透了要掉到地上,这是苹果与地球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恰好掉在某人的头上,则是苹果与人的偶然联系。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17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8 3.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 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19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0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含义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 我的矛无坚不摧! !? 理解矛盾的含义,首先要把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严格区别开来。

21 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N S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2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24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植物和动物之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

25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注意: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26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对事物发展作用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理解和处理矛盾与和谐的关系

27 1.矛盾的普遍性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无处不在)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

28 机械运动包含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矛盾

29 自然界充满了矛盾

30 人类社会充满了矛盾 失业

31 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2 机械运动 运动形式 矛盾性质 作用与反作用 物理运动 排斥与吸引 化学运动 化合与分解 生物运动 同化与异化 社会运动 前进与倒退

33 3.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互区别 相互联结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没有不与共性相联系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34 世界上没有“水果”,只有桃、梨、苹果、桔子等具体水果形态。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包含有水果的共同特性,都含有果酸和糖类等有机成份。

35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十七大报告

37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质、量、度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38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9 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荀子

40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胡长青(原江西省副省长) 成克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王怀忠(原安徽省副省长) 田凤山(原国土资源部部长) 警钟长鸣 郑筱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 )

41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42 (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1.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43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 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44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及其周期性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肯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

45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6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1.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含义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47 2.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

48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49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涵着矛盾分析法。

50 3.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51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我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

52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 2.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53 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 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联系 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 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区别

54 (一)意识的作用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5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56 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7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8 所谓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
3.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所谓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 主体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在这当中,社会生活未来发展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


Download ppt "3.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