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参考教材: 1、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参考教材: 1、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参考教材: 1、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风笑天主编,《社会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3、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风笑天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 学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意义: 科学、系统地了解和认识社会现象; 学以致用; 消除某些对社会调查的误解。

3 第一章 绪论——科学与社会研究 第一节 科学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高端技术? 科学就是系统、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
第一章 绪论——科学与社会研究 第一节   科学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高端技术? 科学就是系统、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 科学就是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学科?

4 思考问题: 科学都是正确的知识吗? 宗教、哲学是否是属于科学体系? 如何评价科学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5 简单地说,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6 二、科学的范畴 1、科学与技术 2、科学体系与哲学体系和宗教体系 3、科学与学科

7 三、科学的功能 1、技术功能 2、学术功能 3、社会功能

8 四、科学研究 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使用试验、观察、检验等实证方法,以保证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 与形而上学(主观、思辨)相对。

9 第二节  求知方式 一、传统的求知方式 1、权威法 2、经验法 3、思辨法

10 二、科学方法 也是依靠经验观察和逻辑推理。 科学与其他求知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的方法,即科学的研究程序。

11 科学程序是科学方法的核心,它由以下几个步骤所构成:
(1)通过对理论的演绎建立研究假设, (2)操作化, (3)经验观察或实验, (4)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结论。这一程序称为科学纳逻辑,它也是本书所讲的社会研究的基本程序

12 第三节 社会科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 1、系统性 2、因果决定论 3、普遍性 4、开放性

13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 1、实证性 2、明确性 3、客观性

14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源于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异 1、社会科学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异质性较大。 2、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3、社会现象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其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

15 第四节 社会研究及其方法 一、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 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也包括各个社会工作部门的研究。 社会调查(Social investigate )与社会研究不同;通俗地说,社会调查是一种了解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活动,而社会研究是一种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社会调查( Social survey )在西方, Social survey是随着抽样方法和问卷方法的发展而形成的一套结构化的资料收集方法。它常常被称为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

16 二、社会研究与社会学研究 社会研究泛指各种具体地、分门别类地对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研究。 具体的社会研究一般是在某一学科范围内进行的,这是由于科学分工的缘故。 当然,这并不排除各学科的协作。在具体研究同一现象时,经常会打破学科界线,相互交叉。

17 作为社会研究之一的社会学研究,它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与实证性。
1.社会学研究注重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持别是注重对影响社会现象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社会学注重对社会的实证研究。

18 三、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社会研究方法可分为三个层次: (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2)研究方式或研究法。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研究方式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3)具体方法与技术。研究的各个阶段使用的具体方法拉术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和其他技术手段或工具。

19 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 马克思主义

20 四、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一步:选题阶段 选择问题

21 第二步:设计阶段 研究设计 调查准备:选择调查地点、调查对象、抽取样本 、变量测量 、问卷设计、访问提纲等

22 第三步:调查阶段(资料收集) 问卷 访问 观察 试验

23 第四步:分析阶段 资料整理 资料分析

24 第五步:总结阶段 撰写报告 评估调查质量 应用调查结果

25 第二章 社会研究发展史 第一节 社会研究方法论的演进 一、方法论的含义
第二章 社会研究发展史 第一节 社会研究方法论的演进 一、方法论的含义 社会研究方法论(methodology)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26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 (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 (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 (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 (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 (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 (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

27 二、方法论的演进 (一)实证精神的引入 1、孔德的实证主义主张 2、 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实践 社会事实 《自杀论》研究分析

28 (二)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观点 1、德国的迪尔泰对实证主义的质疑: 他认为,由于人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人的行为是无规律的,且无法预测的。社会历史事件也都是独特的、偶然的,不存在普遍的历史规律。 对人和社会的研究就不能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而只能以人文科学的主观方法对具体的人和事件进行解释和说明。

29 2、现象学派(20世纪发展起来)也否定了实证主义的许多假设:
迪尔凯姆所谓的“客观的社会事实”是不存在的,社会活动中隐含着个人的主观意义和动机。 “还世界以本来面目”。

30 评价: 反实证主义确实有许多真知灼见,但它又完全否认了社会规律和社会事实的存在,完全反对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在批判实证主义缺陷的同时,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论。 反实证主义学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动摇了孔德的实证体系,但却未能改变社会学的实证传统。实际上大多数人只是反对照搬自然科学方法或滥用数量分析方法,并不反对以经验事实为依据来建立和检验理论这一实证原则。

31 (三)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波普尔 “自由想象优于观察” “证伪理论”、试错法

32 库恩的科学发展阶段论: 他发现,各门学科的发展都要经历下列阶段: 前科学阶段 常规科学阶段 科学革命阶段 新的常规科学阶段…… “范式”(paradigm):指研究问题、观察问题时的角度、视野和参照框架。它是由一整套概念和假定组成的,它反映了科学家看待世界、解答问题的基本方式。

33 第二节 社会研究手段的发展 社会研究方法与各学科的关系

34 一、统计学方法 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和古中国。 作为学科的统计学始于17世纪中叶,当时称为“政治算术”——[英]威廉.佩第提出。 凯特勒——概率论;“平均人”;概念的操作化。 费舍尔——抽样理论

35 二、心理学方法 控制两变量的因果关系 试验心理学始于W.冯特建立的莱比锡心理研究所(1879) 试验法的大量使用始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兴盛之后 梅奥德霍桑实验 利皮特与怀特对群体社会气氛与领导风格的研究

36 三、人类学方法 参与观察和访谈法 人类学对社会调查的最大帮助在于它看问题得独特视角: 1.研究某些个案是尽可能把所有变量机器相互作用统统考虑进去; 2.文化比较研究

37 第三节 社会调查研究简史 古埃及和古中国的行政统计调查 历史上的社会调查按目的可分为三类: (1)行政性调查 (2)实用性调查 (3)学术性调查

38 一、近代社会调查研究(18—20世纪初) (一)英国 1.家计调查的首创: 伊斯顿《贫民的情况》 辛克莱《苏格兰统计报告》 2.以社会改良为目的调查 霍华特《监狱的状况》 凯.夏特沃斯关于工人生活质量的调查 3.查尔斯.布思《伦敦人民的生活和劳动》

39 (二)法国 凯特勒有关犯人犯罪及“道德素质测定”的研究。 黎伯莱的家庭调查 杜卡特列的妓女调查 维莱梅的纺织工人调查

40 (三)德国 恩格尔的家计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调查

41 (四)美国 匹兹堡调查 春田调查

42 二、现代社会调查研究(20世纪) 经验社会学的兴起 芝加哥学派的调查研究 舆论调查和市场调查 二战以后数理化倾向加重

43 三、中国社会调查发展简史 1、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 2、二三十年代社会调查发展迅速: 李景汉《北京郊外乡村家庭》及《定县社会概况调查》 严景耀的中国犯罪问题调查 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

44 3、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陈达和费孝通等人的调查。 4、中国共产党的调查

45 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研究问题(research problem/question):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 研究主题(research subject/topic):社会研究所涉及的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46 二、研究问题的来源 1.从现实生活中寻找 2.从个人经历中寻找 3.从现有文献中寻找

47 第二节 选择调查课题 一、调查课题的类型 (一)根据关注点或侧重点不同
第二节 选择调查课题 一、调查课题的类型 (一)根据关注点或侧重点不同 理论性课题:指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认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 应用性课题:指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

48 (二)根据课题的来源不同 自选课题:指研究者根据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教学或实际工作的需要,或者是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研究兴趣,并结合社会的某种需要,自己选定的课题。 委派课题:指那种由有关的机构、部门、单位或个人根据他们的某种需要所确定并委托或指派给研究者进行调查的课题。 各种基金课题:界于前两种之间。

49 二、选题的重要性 1.决定调查的方向 2.体现调查的水平 3.制约调查的过程 4.影响调查的质量

50 三、选题的标准 1.重要性—调查课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2.创造性—调查课题应该有创新或独特性 3.可行性—在现有主、客观条件下可以完成所选调查课题 4.合适性—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对课题的兴趣、对与课题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所熟悉的程度、以及研究者所具有的各种资源等

51 第三节 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一、调查课题的明确化的含义
第三节 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一、调查课题的明确化的含义 即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52 二、调查课题明确化的方法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2、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53 第四节 文献回顾 一、文献回顾及意义 也称文献考察或评论,指对目前为止,与某一问题领域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意义: 熟悉已有成果 提供研究思路 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

54 二、文献回顾的方法 1、如何查找文献 2、如何选择文献 3、如何阅读文献 4、文献综述

55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 一、探索性调查 二、描述性调查 三、解释性调查

56 第二节 研究方式 一、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 1、调查研究 2、试验研究 3、文献研究 4、实地研究
第二节 研究方式 一、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 1、调查研究 2、试验研究 3、文献研究 4、实地研究

57 二、研究方式的选择 与研究对象的性质、规模、分析单位、研究目标有关。 认真思考各种研究方式的优缺点,根据方便、经济、可行、科学的原则选择。

58 第三节 分析单位 一、概念——什么是分析单位 就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一项社会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和事)。

59 二、分析单位的特征: 1、研究所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 2、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以及由这些群体所组成的更大的群体(整体),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社会现象。

60 三、几种常见的分析单位 1.个人 2.群体 3.组织 4.社区 5
三、几种常见的分析单位 1.个人 2.群体 3.组织 4.社区 5. 社会产物 社会活动(如战争、犯罪、离婚、自杀、游行等); 社会关系(家族关系、区域关系等); 社会制度(如生育制度); 社会产品(如电影、歌曲、广告等)。

61 四、 两种错误 1.层次谬误(ecological fallacy)— 用较高的分析单位作研究,用较低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2.简化论(reductionism)— 用十分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62 第四节 时间框架 一、横向调查(cross-sectional surveys) 也叫横剖研究,指的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收集调查资料,并用以描述调查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民意测验、全国人口普查

63 二、纵向调查(longitudinal surveys)
(1)趋势研究(trend studies):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64 (2)同期群研究(cohort studies):指对同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65 同期群研究的例子 一项美国社会学家对出生于30年代初(30年~35年)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人的经济态度的研究:
每隔十年进行一次全国性的调查,具体操作: 1950年抽取的是20~25岁的人 1960年抽取的是30~35岁的人 1970年抽取的是40~45岁的人

66 (3)同组研究(panel studies):也叫追踪研究,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67 第五节 具体方案 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说明研究的内容 3.说明研究范围、地点、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 4.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
第五节 具体方案 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说明研究的内容 3.说明研究范围、地点、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 4.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 5.说明抽样方案 6.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7.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8.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68 第五章 测量 第一节 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一、什么是测量 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第五章 测量 第一节 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一、什么是测量 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美国学者史蒂文斯的定义更形象:测量就是依据某种法则给物体安排数字。

69 ●测量就是确定一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的类别或水平。

70 二、测量的四个要素 1.测量客体(对象) 2.测量内容,及测量对象的某种属性或特征 3. 测量法则——操作规则 4.数字和符号—表示测量结果

71 三、社会现象的测量 与对自然现象的测量有很大差别: (1)人的主客体矛盾。既是测量主体,又是测量客体。 (2)测量的内容常常是人的行为及行为构成的现象,而人的测量本身也是一种行为和现象,二者相互影响,导致测不准。 (3)测量的量化程度、精确化程度、可重复性比自然现象的测量差。

72 四、测量层次 1.定类测量 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即将调查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以确定其类别。 具有两种属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数学特征:属于或不属于

73 2.定序测量 也叫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数学特征:大于或小于

74 3.定距测量 也叫间距测量或区间测量。不仅可以区分类别、等级,还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数学特征:加、减

75 4.定比测量 也叫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层次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0点(有实际意义的0点)。 数学特征:加、减;乘、除

76 ●以上四种尺度层次由低到高,高层次的尺度具有低层次尺度的所有功能

77 第二节 指数与量表 一、指数和量表的概念 1.指数(index):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

78

79 2.量表(scale):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和项目都是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程度。

80 二、李克特量表

81

82

83 三、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84 四、语义差异量表

85 参考: H:\社会调查方法\测量量表举例

86 第三节 概念的操作化 一、注意区分以下三个概念: 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第三节 概念的操作化 一、注意区分以下三个概念: 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变量:包括若干个范畴、值或亚概念的概念。 指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称为这一概念或变量的一组指标。

87 二、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 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88 三、操作化的方法 1.概念澄清与界定 2.发展测量指标 (1)列出概念的维度 (2)建立测量指标

89 四、指标选择的多样性 对同一个概念进行测量时,可能会产生出不同的测量指标。 操作化举例:

90

91 例2 “父母投资”。 陈皆明博士在有关父母投资与子女赡养关系的研究中,将“父母投资”定义为“父母为子女所做的各种帮助”,并操作化为“早期家庭帮助”、“较近期的帮助”和目前“正在给予的帮助”三个大的方面以及一系列具体的指标。

92 例3 “溺爱孩子”。 风笑天在研究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时,需要了解和比较独生子女父母与非独生子女父母在溺爱孩子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研究中,他对“溺爱孩子”的概念进行了如下的操作化处理: 首先,根据“溺爱孩子”概念的名义定义,将其操作化为四个不同的维度,以反映这一概念的四个不同层面。这四个维度是: (1)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3)对孩子过分迁就; (4)物质上对孩子尽量满足。 然后,在每个维度上选择若干个具体指标。比如,第一个维度所选择的指标有是否自己洗头、洗澡、穿衣、收拾书包、整理床铺、自己上下学。第二个维度所选择的指标有在家是否抹桌、扫地、洗碗、洗手绢、上街买东西等。”

93 操作举例: 某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某一社区的社会稳定状况 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 某城市的环境质量 ……

94 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一、信度(reliability) 即可靠性,用同样的测量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1.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折半信度

95 二、 效度(validity) 测量工具能够准确、真实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1.表面效度 2.准则效度 3.建构(构造)效度

96 三、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97 第六章 抽 样 第一节 抽样的意义和作用 一、抽样涉及到的几个概念 1、总体(N):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第六章 抽 样 第一节 抽样的意义和作用 一、抽样涉及到的几个概念 1、总体(N):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2、样本(n):就是从总体小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部分元素的集合。

98 3、抽样(过程):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即抽取总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成抽取样本的过程。
4、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注意与构成总体的元素相区别)

99 5、抽样框(名单):又称做抽样范围,它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6、参数值(总体值):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个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7、统计值(样本值):也称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100 二、抽样的作用 社会现象十分复杂和多变的,而研究所能利用的时间、经费和人力又是有限的。 民意测验的神奇预测效果

101

102 三、抽样的类型 从大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 概率抽样: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等概率原则进行抽样。可以避免抽样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非概率抽样: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和是否方便来抽样。

103

104 第二节 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 一、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 社会群体的同质性和异质性——概率样本所反映的正是总体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内在的异质性。
第二节 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 一、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 社会群体的同质性和异质性——概率样本所反映的正是总体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内在的异质性。 各种随机事件的背后,存在着事件发生的客观概率,而正是这种概率决定着随机事件的发展变化规律。——概率抽样就是按照总体中蕴涵的随机事件构成样本,因此能够很好地代表总体。 投掷硬币的例子

105 二、抽样分布 抽样分布是根据概率的原则而成立的理性分布,它显示出:从一个总体中不断抽取样本时.各种可能出现的样本统计值的分布情况。
抽样分布实例:一个总体为10个个案的平均数抽样分布。假如有10个人参加工作的年限分别为6、7、8、9、10、11、12、13、14、15年,那么这一总体中的成员平均参加工作年限为10.5年。如果我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人作为样本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那么这种样本的估计可能是6年到15年。全部可能的10个“样本”所得到的估计值可用图6—3表示。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三、概率抽样的一般程序 1、界定总体 要使抽出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文学摘要》杂志在预测1936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中的教训。

113 2、制定抽样框 就是按照已经界定好的总体,编制一份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并统一编号,以供抽样使用。 注意保证:无重复、无遗漏。 方法:使用已有的、自己编制。

114 3、决定抽样方案 决定具体采用哪种抽样方法,及抽取样本的数量、步骤等。

115 4、实际抽取样本 两种做法: 抽好以后再去调查 一边抽样一边做调查

116 4、评估样本质量 样本评估:就是对所抽取的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衡量,防止过大误差。 方法:把样本的某些特征与总体的同类特征相比,差别越小,代表性越好。

117 第三节 概率抽样方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 等概率原则 常用方法:抽签、乱数表(随机数表)

118

119 二、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程序:编号 计算间隔 抽取起始号 抽取样本 K(抽样间隔)=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注意:抽样框必须随机排列 常见的两种问题: 抽样框的排列有先后、等级上的次序; 抽样框的元素排列与抽样间隔相对应有周期性分布。 另一种方法:标尺法(但不太精确)

120 三、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优点: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的精度;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便于对不同类别单独或比较研究。 分层的标准 研究中的主要变量 保证层内同质强、层间异质强 利用已有的层次 分层的比例 按比例 不按比例(推论总体时要加权处理)

121 四、整群抽样 抽样单位是元素的集合,而不是元素。尤其适用于名单很难获得时。 优点:简化抽样过程、降低费用 缺点:样本分布面不广,对总体的代表性差 注意:与分层抽样的区别。 群内同质性强,群间异质性强; 群内异质性强,群间同质性强。

122 五、多段抽样 每个阶段的抽样单位不一样。每一阶段都可选用以上任何一种概率抽样方法。 优点:简便易行 缺点:误差较大 注意:在每一级抽样时保持适当比例

123 举例一:某市有100000户居民,分属200个居委会。需要从总体中抽取1000户居民作为样本。可以怎样抽?
方法1:抽20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抽50户居民。 方法2:抽40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抽25户居民。

124 六、PPS抽样(概率比例抽样法) 解决的是每一阶段抽样时,各抽样单位规模不一致从而带来每一元素被抽中的概率不一等的情况。

125 举例二: 某市共有100家企业,共有20万名职工,需要抽取1000名职工作为样本。 方法:假如采用多阶段抽样,先从100家企业中随机抽取20家,再从这20家企业分别抽取50名职工,构成了样本。 如果这些企业规模不一,如最大的企业有16000名职工,最小的企业有200名职工,按照上述方法抽样,计算一下每名职工被抽中的概率是多少?

126 具体做法:通过两个阶段的不等概率,使每个元素被抽中的概率保持一致。
每个元素被抽中的概率=所抽取的群的数量*(群的规模/总体的规模)*(平均每个群中所要抽取的元素/群的规模) 计算例一第一种方法里面居民户被抽中的概率。(假定居委会中最大的甲居委会有800户,最小的乙居委会有200户。)

127 PPS抽样实例 某市有23个区共714万人,欲从中抽取1000人的样本。
首先将区作为初级抽样单位,每区人数不等,将每区人数的号码范围列出,东区是 ,西区是 ,南区是……一直排列到 ,如表:

128 人口概数(万) 累计人口(万) 东区 12 西区 17 29 南区 25 54 丁区 26 714

129 从这714个号码中用随机数表确定10个号码,则这10个号码所落入的区就是调查区。例如抽中340000号,则南区就为调查区。
再从这10个区中,每区随机选择100人就构成最终样本。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无论是元素多的还是少的区,每个区的每个元素最终被抽中的概率是一样的。

130 每个居民被抽中的概率 东区张三被抽中的概率= 西区李四被抽中的概率=
=(该区人数/总人数×所要抽取的区的数目)×(每个区所要抽取人数/该区人数) = 该区被抽中的概率×该居民家被抽中的概率 东区张三被抽中的概率= (12万/714万×10)×(100/12万) =1000/714万 西区李四被抽中的概率= (17万/714万×10)×(100/17万) =1000/714万

131 例二 PPS抽样的另一种方法

132 七、户内抽样 两种方法: (1)kish选择法 编号排列—找到对应kish表——对号入座—抽中访问对象

133 练习: 某市有300所小学,共240000名学生. 这些小学分布在全市5个行政区
练习: 某市有300所小学,共240000名学生.这些小学分布在全市5个行政区.其中重点小学有30所,一般小学有240所,较差的小学有30所.现要从全市小学生中抽取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种抽样方案.

134

135

136 (2)生日法 练习: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练习kish选择法。

137 第四节 非概率抽样方法 一、偶遇抽样 (方便抽样/自然抽样) 二、判断抽样 (立意抽样)

138 三、定额抽样(配额抽样) 注意定额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
 注意定额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 假设某高校有400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各占50%;一年级学生占40%、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牛分别占30%、20%和10%。现在要用定额抽样方法依上述=个变数抽取一个规模为100人的样本。依据总体的构成和样本规模,我们可得到下列定额表(见表6—2)。

139 四、雪球抽样

140 第六节 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一、样本规模(样本容量) 指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
第六节 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一、样本规模(样本容量)  指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 统计学上的大样本和小样本以30个个案为界.但对社会现象的调查,30个个案远远不够.

141 关于置信度和置信区间: 置信度/置信水平: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把握性程度。 置信区间:指的是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值与参数值之间的误差范围。

142

143

144

145 二、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1、总体的规模 2、抽样的准确性 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时间

146 三 、常见的样本规模 调查类型 小型调查 中型调查 大型调查 样本规模

147 四、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样本的统计值与总体的参数值之间的误差。 是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引起的。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抽样,都不可避免。
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分布方差与样本规模。 非抽样误差:调查过程中认为因素引起的误差。 注意:并不是样本规模越大,抽样误差就越小。

148 第七章 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及其发展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
第七章 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及其发展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 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白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149 二、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城 1、社会生活状况调查 2、社会问题调查 3、市场调查 4、民意调查 5、学术性调查

150 三、社会调查的题材 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 2、某一人群社会行为和活动 3、某一人群意见和态度(民意测验、舆论调查、社会心理调查)

151 四、 调查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 与实验研究、实地研究等方式相比,调查研究方式具有下述主要优点: (1)调查研究的方式可以兼顾到描述和解释两种目的。来解释不同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2)调查研究方式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使得其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即描述和概括事物的精确性较高。 (3)调查研究可以迅速地、高效地提供有关某一总体的丰富的资料和详细的信息,在了解和掌握不断变动的社会现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4)调查研究所具有的定量特征相通过样本反映总体的特征,使得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受到广大社会研究者、政府决策部门人员、市场研究人员以及大众传媒的高度重视。

152 2、缺点 在探讨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它不及实验研究的方式那么有力。 在对事物理解和解释的深人性方而,以及在研究的效度方面,它又不及实地研究。 在研究的反应性方面不及文献研究的方式。 资料比较表面化、简单化,很难深入被调查者的思想深处,很难感受到回答者思想和行为的整体生活背景。 被动的、间接的行为测量方式,往往难以真正了解社会现实中人们的行为。

153 第二节 问卷设计 一、问卷(questionnaire)的概念及其结构 1.什么是问卷 收集资料的工具 问题表格
第二节 问卷设计 一、问卷(questionnaire)的概念及其结构 1.什么是问卷 收集资料的工具 问题表格 测量人们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154 2.问卷的一般结构 (1)封面信 需要说明: A.“我是谁”,即调查者的身份 B.“调查什么”,即调查的大致内容
(1)封面信 需要说明: A.“我是谁”,即调查者的身份 B.“调查什么”,即调查的大致内容 C.“为什么调查”,即调查的目的 D.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

155

156 (2)指导语 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

157 (3)问题及答案 (4)编码及其它资料

158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 1.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问卷设计要紧紧围绕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测量的变量来进行,尽可能做到所收集的资料正是需要的资料

159 2.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1)主观上的障碍—被调查者在心理上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所形成的障碍 (2)客观上的障碍—被调查者自身的能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所形成的障碍

160 3.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 (1)调查的目的 (2)调查的内容 (3)样本的性质 (4)问卷的使用方式 (5)经费多少、调查人员多少、调查时间长短

161 四、问卷设计的步骤 1.探索性工作 2.设计问卷初稿 ●卡片法 ●框图法 3.试用 ●客观检验法—抽小样本试调查
●卡片法 ●框图法 3.试用 ●客观检验法—抽小样本试调查 A.回收率 B.有效回收率 C.填写错误 D.填答不完全 ●主观评价法—请专家、该领域研究人员及典型的被调查者阅读问卷初稿 4.修改定稿并印制

162 五、题型及答案的设计 1.问题的形式 (1)填空式。 (2)二项选择式:是否,满意或同意与否。

163 (3)多项单选式。 (4)多项限选式。

164 (5)多项排列式。 (6)多项任选式。

165 (7)矩阵式。

166 (8)表格式。

167 9.标尺式

168 2.答案的设计 ●要注意答案的穷尽性和互斥性

169 2.答案的设计 ●要注意答案的穷尽性和互斥性

170 六、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1.问题的语言尽量简单 2.问题的陈述尽可能简短 3.问题要避免有双重或多重含义(一个问句不能提两个问题) 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 5.不能用否定形式提问 6.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7.不直接询问敏感问题

171 七、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1.问题的数量 一般不超过30分钟完成为宜

172 2.问题的顺序 (1)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后面 (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后面 (3)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后面 (4)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 (5)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但有时也放在开头 (6)若有开放式问题,则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面

173 3.相倚问题 ●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回答者是否应该回答后一个或几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

174 八、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1.概念抽象—概念操作化不够 例26 请问你们家属于下列哪一类家庭?(请在合适答案号码上打√) ① 核心家庭 ② 主干家庭 ③ 单身家庭 ④ 联合家庭

175 2.问题含糊 例27 你认为我们国家现在最需要(请在合适答案号码上打√) ① 全面迅速地改变 ② 全面缓慢地改变 ③ 部分迅速地改变 ④ 部分缓慢地改变 例28 有人说,“文革”前青年人对老年人很尊重,现在青年人越来越不尊重老年人了。你认为这种变化发展得:(请在合适答案号码上打√) ① 太快了 ② 比较快 ③ 比较慢 ④ 太慢了

176 3.问题带有倾向性 例29 你认为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是否应当提高呢?(请在合适答案号码上打√) ① 工资偏低,应当大幅度提高 ② 应当小幅度增加 ③ 虽然偏低,但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可以暂时不增加 ④ 和劳动生产率相比,工资不算低,不应该增加 例30 有人认为,物价改革的结果最终将有利于国家的经济繁荣。你的看法:(请在合适答案号码上打√) ① 同意 ② 不同意 ③ 不知道

177 4.问题提法不妥 例31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在合适的格中打√) 例32 你现在的实际文化程度相当于(请在合适答案号码上打√) ① 小学 ② 初中 ③ 高中或中专 ④ 大学

178 5.问题有多重含义 例33 实行责任制以来,你觉得你和你家里人的文化水平及生产技术能否满足生产需要?(请在合适答案号码上打√) ① 能 ② 不能 ③ 不知道 例34 你们班同学尊敬老师吗?(请在合适答案号码上打√) ① 很尊敬 ② 比较尊敬 ③ 不大尊敬 ④ 很不尊敬

179 6.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例35 你认为你是否有调离的可能?(请在合适答案号码上打√) ①十分困难 ② 比较困难 ③ 不太困难 ④ 十分容易 例36 你最喜欢看哪一类报刊?(请在合适的格中打√)

180 九、如何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 1.优良问卷的标准 (1)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3)适合调查对象 (4)问题少而精

181 2.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问卷 (1)对问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有明确的认识 (2)设计问卷的人头脑中想着被调查者 (3)需要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 (4)不把问卷设计原则当教条,要有灵活性 (5)不只从书本上学,还要从设计调查问卷的实践中学

182 3.设计高质量问卷需要的知识水平 语言知识水平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知识 社会生活知识

183 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一、自填法问卷法的特点 1、自填问卷法的优点 A.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B.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一、自填法问卷法的特点 1、自填问卷法的优点 A.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B.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C.所得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D.可避免某些人为误差 2、缺点: A.问卷的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 B.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 C.回收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184 (2)访问法的优点 A.调查的回答率高 B.回收资料的质量较好 C.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 缺点: A.访问员与被访者之间的互动有时会影响到调查的结果 B.访问调查的匿名性比较差 C.访问调查的费用高、代价大 D.对调查员的要求高

185 二、个别发送法

186 三、邮寄填答法 优点: A.特别地省时、省力和省钱 B.调查范围最广,且不受地域的限制 C.被调查者可以在方便的任何时间从容不迫地填答问卷 缺点: A.需要有被调查者的地址和姓名 B.问卷回收率可能很低 注意:主办者身份考虑、问卷的包装、邮寄时间、跟踪信或电话

187 四、集中填答法 突出的优点: A.比个别发送法更为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B.比邮寄填答法更能保证填答的质量和回收率。 局限: 难以集中、团体压力或相互作用

188 五、当面访问 优点: A.资料的质量较高。 B. 回答率高。 C.适用范围广。 缺点: A.访问员与被访者的互动可能会影响结果。 B.花费的时间和费用高。 C.对调查员要求更高。 D.匿名性差。

189 (六)电话访问 支持条件: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 一般做法: 1.设计问卷并输入。 2.在系统中设计好随机抽取电话号码的计算机程序。 3.挑选和培训访问员。 优点:迅速收集资料 缺点:被调查者的选取及其代表性、问卷的长度和难度限制。

190 四、资料收集要点提示 1.理解被调查者的心理 2.第一印象 3.进门和开场白 4.接触被调查者之前的准备 5.提问

191 第四节 调查员的挑选与培训 一、调查员的条件 1.一般条件 ●诚实认真 ●兴趣、能力 ●勤奋负责 ●谦虚耐心 2.特殊条件 ●依据研究的主题、社区的性质、被访对象的特点来考虑

192 二、培训调查员的方法 1、向调查员介绍该项调查的内容、意义、方法、及其与调查项目有关的其他情况,让调查员对工作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2、组织调查员集中学习调查员须知、调查问卷、调查员手册等材料 3、进行模拟调查或访问实习 4、建立起监督和管理的办法及规定

193 三、联系被调查者 1、通过正式机构 2、通过当地部门 3、通过私人关系

194 四、调查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1.合理组建调查队伍 2.建立监督和管理的办法及规定 3.实地抽样的管理和监控 4.实地访问的管理和监控 5.问卷回收和实地审核的管理与监控

195 第八章 实地研究 第一节 实地研究的概念及类型 一、实地研究
第八章 实地研究 第一节 实地研究的概念及类型 一、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196 二、个案研究和社区研究 从收集资料的方法和研究对象及背景来看,实地研究可以说是参与观察与个案研究的合称。 (一)个案研究(case study) 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

197 (二)社区研究 当研究的个案是一个社区时,通常又称为社区研究。

198 三、实地研究的例子 (1)W.F.怀特的(街角社会》——对波士顿一个意大利贫民区中的街角青年群体的研究。 (2)利博的《塔利的角落》——对居住在华盛顿特区收入很低的内城黑人流浪者所作的研究。

199 (3)斯太克的《都是我们的亲戚》——一个贫困的黑人杜区中家庭结构的研究。
(4)林德夫妇的《中镇》 (5)罗森汉及其助手们对精神病院的“病人”的研究

200 第二节 实地研究的过程 实地研究的实施程序: (1)选择研究背景; (2)获准进入; (3)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 (4)收集资料(观察或访谈); (5)整理和分析资料; (6)报告研究结果。

201 一、选择研究背景 选择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地区? 赞成的人:效率、理解(周敏) 反对的人:个人的偏见 评论:找到合适的研究对象不容易,以方便优先。 关于“陷进去”的问题在“参与式研究”中可能有不同解释,即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对于弱势群体来说,研究者采用偏向于弱者的立场,也许并不能算做是“陷进去”,而恰恰是一种符合社会公义的研究立场(沈原:强介入与弱介入的论述)

202 二、获准进入 获准进入在实地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研究者不仅需要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单位或组织的介绍信,还需要某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的帮助。 1.“中间人”一般可以分为合法的和不合法的两种类型。对合法的关键人物,研究者应该表示尊重,慎重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努力获得他们的许可。其中,关键人物还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前者指的是那些对研究者来说具有正式权威头衔或职位的人。后者指的是那些没有正式官衔的人,但是他们在被研究者群体享有一定的声誉,受到其他成员的广泛尊敬。另外,对不合法的关键人物要敬而远之,避免与他们接触。 2.关键人物的确定:首先应该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环境中的权力结构及其与我们的关系。其次,被研究者对自己的熟人和朋友推荐的人比较信任,因此愿意与研究者合作。

203 三、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 尽快取得当地人的信任,尽快与他们建立友善关系,是进入实地后,研究者面临的首要任务。要掌握“4C”原则,即:关系(connections),交流 (communication),礼貌(courtesy)和合作(cooperation)。

204 四、实地研究中的记录 现场观察记录 访谈记录 “不引人注目地记录” 同时记录下研究者本人的思想、感情、评价、认识、猜想、理解等主观内容,但要与对研究对象的记录区分开来。

205 第三节 观察法 一、观察(observation)的概念及其类型 指的是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 注意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观察有所不同,它要求观察者的活动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目的性,而且要求观察者对所观察到的事实作出实质性的和规律性的解释。

206 类型: (1) 按照观察地点分类——实验室观察与实地观察 实验室观察(laboratory observation)就是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 实地观察(field observation)即是指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

207 (2)按照观察中研究者所处的位置或所采取的角色分类——局外观察与参与观察
局外观察也称为非参与观察(no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 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这种方法是人类学家研究原始的非本族文化时最常用酌一种方法。

208 (3)按照观察方式的结构程度将其区分为结构式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结构观察(constructed observation)指的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 而无结构观察(non-constructed observation)则指的是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观察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

209 (4)按照观察对象分 1.直接观察 2.间接观察 (1)物质痕迹测量 腐损测量 累积物测量 (2)行为标志观察 如丢失邮件和物品的观察(通过被送回的比率看居民的助人意识)

210 二、参与观察中观察者的角色的讨论 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完全的参与者

211 三、参与观察法的特点 1.优点 没有先入之见 真切地、“设身处地”地“理解”被观察者。 2 .缺点 观察结果难以量化,重复性差 依赖观察者的敏感性、领悟能力和解释技巧 容易丧失中立、客观的立场(观察时间的把握)

212 第四节 无结构访谈法 一、无结构访谈的含义及分类 无结构访谈(unstructured interview)又称做深度访谈或者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

213 根据访谈的性质,可以将实地研究中的无结构访谈细分为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
正式访谈指的是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 非正式访谈则指的是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的、元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

214 二、优缺点 优点:弹性大;访问者能对问题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获得生动的资料和感受。 缺点:非常费时,因此调查范围有限。

215 三、访问的程序与技巧 (一)访问的准备 根据研究目的提出理论假设;准备提纲和问题;获得相关背景知识;了解访问对象的情况;准备工具(笔、纸、录音、摄像等器材)

216 (二)进入访问 自我介绍 说明来访目的、如何挑选访问对象、保密措施 先聊点双方都熟悉的内容,活跃气氛,再进入访问。

217 (三)访问控制 1.提问控制 题目转换、对问题的追问、合适的发问与插话、提问的技巧。 2.表情与动作控制 (四)结束访问 适可而止(时间不宜太长,一般1~2小时) 把握住结束谈话的时机

218 (五)访问记录 当场记录 事后记录

219 四、集体访谈 集体访谈也称为座谈会,它是将若干个访谈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访谈的方法。 特点:访谈中不仅是存在着访谈员与被访者之间的社会互动,同时还存在着不同的被访者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 参加集体访谈的人数:以5人一7人为宜,最多不超过10人。

220 对参加集体访谈的人员要求: 根据访谈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的原则是: (1)要有代表性; (2)要十分了解情况; (3)要敢于发言; (4)相互之间应有共同语言。

221 第五节 实地研究的特点和应用 一、实地研究的优点 1.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2.研究的效度较高。 3.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 4.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点。

222 二、实地研究的缺点 1.概括性差。 2.信度较低。 3.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4.所需时间较长。 5.伦理问题。

223 第九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研究 一、文献(literature)的类型 原义为包含各种信息的书面和文字材料,但现今文献的载体很多。
第九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研究 一、文献(literature)的类型 原义为包含各种信息的书面和文字材料,但现今文献的载体很多。 ——个人文献、官方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一手文献(原始文献)、二手文献(次级文献) ——现实性文献、回顾性文献 ——文字、声音、图像文献 ——纸质、电子文献

224 社会研究中常用的文献: 1.日记、回忆录和自传 2.信件 3.报刊 4.官方统计资料 5.历史文献

225 二、文献研究及其类型  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1.内容分析 2.二次分析 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226 第二节 内容分析 一、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的概念 内容分析是这样一种研究技术,它对各种信息交流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 基本假定:

227 各种信息交流形式:指诸如书籍、杂志、报纸、诗歌、歌曲、绘画、电视节目、演说、信件、照片、广告等各种书面材料、宣传品和艺术品。

228 例一:歌词中的求爱模式(社会学家凯里) 歌词A:《你不必说你爱我》 你不必说你爱我, 只要把我的双手握紧。 你不必说永远同我在一起, 你的心思我全明白。 歌词B:《孤独的人》 我不知道我的未来, 直到能找到一位姑娘, 她同我在一起, 从不背着我耍花样,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 将来也许还是这样。

229 例二:全家合影像片中所反映的家庭关系 社会学家费希尔对30户美国家庭在1729年到1871年之间的全家合影照片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发现:1775年前的照片中除了一张,全都是父亲位于家庭其他成员之上(即在后排站着)。母亲则坐着,旁边可能还坐着家庭中其他的成年女性,子女则在母亲之下。 1775年后,这种垂直安排被一种水平安排取代。甚至出现子女的位置在父母之上的安排。

230 例三:麦克拉纳汉:戏剧内容与国民性的比较
国别 德国 美国 主题 观念的、哲学的、历史的、指向社会的。 个人问题(恋爱、日常生活问题) 主人公 杰出人物(女性少) 普通人 结尾形式 大团圆 40% 67% 悲剧 27% 9% 其他 33% 24% 态度性格的变化 顽固、不妥协,必须用大气力能改变 通过说服、讨论、摆事实得以改变,强调教育的可能性

231 例四:方克豪瑟:新闻杂志对六十年代各类问题的报道及盖洛普调查关于各类问题重要性的排列顺序对照表
问题类别 文章篇数 排列顺序 盖洛普关于各类问题重要性的排列顺序 越南战争 861 1 种族关系及城市骚乱 687 2 校园动乱 267 3 4 通货膨胀 234 5 犯罪 203 吸毒 173 6 9 环境污染 109 7 贫困 74 8 性(道德堕落) 62

232 例六 报刊人物分析—— 劳文沙尔对大众杂志所刊载主人公的分析
例六 报刊人物分析—— 劳文沙尔对大众杂志所刊载主人公的分析 1901—1904 1922—1930 1940—1941 政治家 46 28 25 实业家、工程师、学者等 18 20 演员、运动员等 26 54 55

233 三、内容分析的程序 1、选择主题 2、决定总体与抽取样本(注意分层抽样的运用) 3、定义要统计的概念或变量 4、建立类别、 5、制作编码表(如下例) 6、训练编码员、 7、对资料进行编码 8、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统计分析、 9、报告研究结果

234 风笑天:建国40年来中国女性形象的变迁 选取杂志《中国妇女》 将40年分为四个时期,50年代(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由于1966—1978年该刊停办,因此少了70年代,但确定 , , , 的全部杂志,共208期,里面有316篇通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报道人物共325个。

235 编码单 变量 取值 人物的年龄 1、青年(30岁以下) 2、中年(30—50岁) 3、老年( 50岁以上) 人物的文化程度 1、小学及以下
变量 取值 人物的年龄 、青年(30岁以下) 2、中年(30—50岁) 3、老年( 50岁以上) 人物的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2、初中毕业 3、高中或中专毕业 4、大专以上 5、不详

236 变量 取值 人物的职业 、工人 2、农民 3、商业服务业人员 4、干部 5、教师及医务人员 6、文化艺术体育人员 7、科技人员 8、企业家及专业户 9、军人及公安人员 10、家属及离退休人员 人物的行业 、工业 2、农业 3、文教科卫 4、商业服务业 5、机关部队 6、其他

237 变量 取值 人物的政治面貌 、党团员 2、一般群众 人物是否是劳模 、是 2、不是 人物的事迹 、勤奋钻研,个人成就 2、努力工作,生产业绩 3、服务他人,崇高品质 4、勇于斗争,人生经历 5、贤妻良母,培育子女 6、女强人式,工作成绩

238 结果分析:妇女形象变迁 五六十年代 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 女性角色 年轻的、低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农民 年老的、较高文化程度的文教科卫人员
中年、高文化程度的文教科卫人员 女性特征 党团员、劳动模范、努力生产 努力生产、个人成就、勇于斗争 个人专业成就、女强人式工作业绩

239 第三节 二次分析 一、含义 也叫第二手分析,即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240 二、二次分析的步骤 (一)选择研究的主题 (二)寻找合适的资料 (三)对资料的再创造 (四)分析资料

241 三、二次分析的优缺点 省时、省钱、省力 方便比较分析 方便把多个资料集中起来进行整体趋势分析 所用资料的准确性和适应性不足

242 第四节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一、概念 现存统计资料往往是以频数、百分比等统计形式出现的聚集资料。(二次分析的资料是原始数据资料)
第四节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一、概念 现存统计资料往往是以频数、百分比等统计形式出现的聚集资料。(二次分析的资料是原始数据资料) 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例子——迪尔凯姆的自杀研究

243 三、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主要步骤 1.选择合适的资料 2.处理资料 3.注明资料来源 四、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信度和效度

244 第五节 文献研究的特点 一、优点 1 .无反应性 2 .费用低,省钱省时 3 .可以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 4 .适于作纵贯分析
第五节 文献研究的特点 一、优点 1 .无反应性 2 .费用低,省钱省时 3 .可以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 4 .适于作纵贯分析 5.保险系数相对较大

245 二、缺点 1.许多文献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 2.有的资料不易获得。 3.许多文献资料因缺乏标准化的形式而难以编码和分析。 4.效度和信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246 操作 用文献研究方式,研究中国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政治倾向

247 第十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试验的概念与逻辑 一、基本原理
第十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试验的概念与逻辑 一、基本原理 首先以一个理论假设为起点,这个假设是一种因果关系的陈述,它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 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1)在实验开始时对因变量进行测试(前测)。 (2)引入自变量,让它发挥作用或影响(干预) (3)在实验结束前再测量因变量(后测)。 (4)比较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就可以检验假设。

248 二、实验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自变量和因变量 (二)实验组和控制组 (三)前测和后测

249 第二节 实验的程序与类型 一、实验研究的程序 二、寻找两组相同的对象 1、匹配 2、随机指派 3、匹配与随机的比较 三、对自变量的操纵

250 四、实验的分类 1、实验室实验、实地实验 2、标准实验与准实验 3、双盲实验

251 第三节 基本实验设计 一、经典实验设计 经典实验设计的实施步骤为(1) 将全体实验对象用随机化的方法分别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2)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一次测量,即前测;(3) 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但不对控制组实施这种刺激;(4)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二次测量,即后测; (5)比较和分析两个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别,即可得出实验刺激的影响。即:

252 二、更为复杂的实验设计 1、索罗门三组设计 2、索罗门四组设计

253 第四节 实地实验 一、从传统人到现代人(英格尔斯) 二、群体间的冲突(谢尔夫)

254 群体间的冲突(谢尔夫) 结论: (1)如果两个群体彼此竞争,他们相互之间会逐渐产生出不友好的行为模式。 (2)如果两个群体相互之间有敌意,那么,仅仅让他们相互接触并不能有效地减少群体问的冲突与紧张。 (3)如果有敌意的两个群体强烈需求某物,而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得到,那么,他们会联合起来达到这一目标。 (4)如果两个彼此有敌意的群体通过共同的努力,达到了他们共同的目标,那么,他们彼此之间的行为模式会变得比较友好。

255 第五节 实验法的总体评价 一、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1.重大事件的影响 2.实验对象的发育所造成的影响 3.前、后测环境不一致的影响
第五节 实验法的总体评价 一、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1.重大事件的影响 2.实验对象的发育所造成的影响 3.前、后测环境不一致的影响 4.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 5.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

256 二、实验法的优缺点 优点:(1)能够建立因果关系(2)花费较少(3)易于重复(4)控制能力强 缺点: (1)缺乏现实性,主要是对实验环境控制要求高 (2)样本的缺陷 ,难以推论到总体 (3)实验人员的影响 (4)伦理及法律上的限制

257 讨论: 实验法和调查研究方式的比较

258 第十一章 定量资料分析 第一节 资料审核、录入与整理 一、原始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1.资料的审核
第十一章 定量资料分析 第一节 资料审核、录入与整理 一、原始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1.资料的审核 ●检查出问卷资料中的问题 ●重新向被调查者核实 实地审核 — 边调查边审核 系统审核(集中审核)— 资料全部收回后再统一审核

259 2.资料的复查 ●为保证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复查目的 ●由研究者自己或选择另外的调查员,从原来调查员调查过的样本中,抽取5%—15%的个案重新进行调查,将两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复查作法

260 二、资料的编码和录入 1.问卷编码 (1)答案代码的确定

261 (2) 问题栏码的确定─指定该问题的编码值在整个数据文件中所处的位置.

262 (3) 编码手册(编码簿)

263 2.数据录入 数据的录入既可采用诸如Epidata、WordStar、wps、word等一般的编辑软件,也可采用专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如SPSS、dBase、FoxBASE、FoxPro等。

264 三、数据清理 1.有效范围清理 ●问卷中变量的有效编码值的范围,数据中的数字不能超出此范围 2.逻辑一致性清理 ●依据问卷中问题相互之间所存在的某种逻辑联系来检查前后数据之间的合理性 3.数据质量抽查 ●随机抽样

265 四、统计表与统计图 1.统计表的构成与制作 (1)构成—表号、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解释、资料来源

266 资料来源: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1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14 ↑注释和资料来源
表号 总标题 ↓ ↓ 表 年全国城乡人口及其比重 人口数(亿) 比重(%) 2.11 18.69 0.85 7.54 8.34 73.77 合计 11.30 100.00 资料来源: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1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注释和资料来源

267 2.统计图 (1)条形图

268 (2)圆形图

269 (3)折线图

270 第二节 单变量分析 一、单变量描述统计 1.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 (1)频数(f)分布表 例表:某班学生父亲职业分布 职业类别 人数 工人
第二节 单变量分析 一、单变量描述统计 1.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 (1)频数(f)分布表 例表:某班学生父亲职业分布 职业类别 人数 工人 干部 教师 商人 农民 4 6 3 5 2 合计 20

271 (2)频率分布表 例表:某班学生父亲职业分布 100(n=20) 职业类别 百分比(%) 工人 干部 教师 商人 农民 20 30 15
25 10 合计 100(n=20)

272 2.集中量数分析 用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 (1)平均数(mean) 简单数据中求平均数: 单值分组数据中求平均数: 组距分组资料中求平均数:

273 数据资料 一、简单数据: 某班I0名学生年龄分别为20岁、21岁、19岁、19岁、20岁、20岁、21岁、22岁、18岁、20岁。

274 二、单值分组资料: 年龄(岁) 人数 17 10 18 25 19 50 20 40 21 22 5 合计 150

275 三、组距分组资料: 调查100名学生的成绩,得到下列资料 成绩 人数 41-60 20 61-80 50 81-100 30

276 (2) 众数(mode)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 简单数据: 单值分组数据:先排序,累计频数 组距分组资料: 组中值法 摘补法

277 (3)中位数(median):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那个数值
其中,L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位,cf(m-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上的累计频效,fm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i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278 3.离散量数分析 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例:某校3个系各选5名同学参加智力竞赛,他们的成绩分别如下 中文系:78、79、80、81、82 ,X=80 数学系:65、72、80、88、95, X=80 英语系:35、78、89、98、100,X=80

279 (1)全距(极差)(range) 一组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280 (2)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一组数据对其平均数的偏差(X-X)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281

282

283 (4)四分位差(interquartile range)
是先将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列成4等分,去掉序列中最高的1/4和最低的1/4后,中间的一半数值之间的全距。

284 (5)离散系数 例:对广州和武汉两地居民生活质量调查发现,广州居民平均收入为680元,标准差为120元;武汉居民平均收入为360元,标准差为80元。问广州居民相互之间在收入上的差异程度,与武汉居民相互之间在收入上的差异程度哪一个更大一些?

285 二、单变量推论统计 (一)区间估计   例:调查某厂职工的工资状况,随机抽取900名工人作样本,调查得到他们的月平均工资为186元,标准差为42元。求95%的置信度下,全厂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286 例:从某工厂随机抽取400名工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工的比例为20%。现在要求在90%的置信度下,估计全厂工人中女工比例的置信区间。

287 (二)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的步骤: (1)建立虚无假设和研究假设,通常是将原假设作为虚无假设; (2)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显著性水平。(即概率的大小),通常有。a=0.05,0.01等; (3)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统计值,并根据显著性水平查出对应的临界值; (4)将临界值与统计值进行比较,若临界值大于统计值的绝对值,则接受虚无假设,反之,则接受研究假设。

288

289 第三节 双变量分析 一、变量间的关系 1.相关关系 (1)概念 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发生变化 (2)相关关系的方向 只适用于定序层次以上的变量 ●正关系与负关系两个方向

290 (3)相关关系的强度 ●相关系数 取值在 -1~+1之间

291 (4)相关关系的类型 ●直线相关(回归分析) ●曲线相关(散点图) (5)相关关系与散点图 ●仅适用于定距层次以上的变量

292

293 2.因果关系 (1)概念 一个变量变化会导致后一个变量随之发生变化,但后一个变量变化时,却不会引起前一个变量的变化。前一个变量叫自变量,后一个变量叫因变量。 (2)因果关系的三个条件 A.变量X与变量Y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相关关系。X变化时,Y随之发生变化,但Y变化时,X并不随之发生变化。 B.变量X与变量Y在发生的顺序上有先后之别。 C.变量X与变量Y的关系不是同源于第三个变量的影响。

294 二、交互分类 1.交互分类的意义与作用 将调查的所得的一组数据按照两个不同的变量进行综合的分类 ●只适用于定类、定序变量

295 交互分类的作用:(1)可以较为深入地描述样本资料的分布状况和内在结构(2)分组比较。

296 表10-1 某次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统计表(人) 年 龄 性别 青年 中年 老年 合计 男 70 60 50 180
表10-1 某次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统计表(人) 年 龄 性别 青年 中年 老年 合计 合 计

297 2.交互分类表的形式要求 (1)每个表的顶端要有表号和标题 (2)表格的线条一定要规范、简洁 (3)表中的百分比符号有两种简便处理方法:   ①标题尽头标%符号②每一纵栏数字的头上 (4)在表的下端用括号标出每一纵栏所对应的频数 (5)表内的百分比通常保留一位小数 (6)自变量放在表的上层,因变量放在表的左侧 (7)交互分类的两个变量值应有限制,不能同时具有多个变量值

298 例表: 表10—2 年龄与对提前退休的态度之间的关系(%)
例表: 表10—2 年龄与对提前退休的态度之间的关系(%) 年 龄 对提前退休的态度 青年 中年 老年 赞成 72 55 25 反对 28 45 75 (n) (200) (280) (120)

299 3.X2检验 4.关系强度的测量 (1)¢系数 (2)V系数 (3)λ系数 X2 = ∑ (ƒo-ƒe)2 ƒe

300 四、相关系数

301 (一)λ(Lamda系数)

302

303 (二) G(Gamma系数)

304

305 (三)E(Eta系数)

306

307 (四)r(皮尔逊相关系数)

308

309 三、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对有相关关系的现象,根据其关系的形态找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回归方程 ●只适用于定距层次的变量

310

311

312 最佳回归直线的标准方程为:y=a+bx,其中b称为回归系数,计算公式为:

313

314 五、路径分析 是对递归因果关系的分析 与线性回归相比:线性回归中各自变量之间地位是相同的,对因变量的作用都是直接的。而路径分析中各自变量之间可能有相互作用,有些自变量可能是其它变量的因变量。

315

316

317 第十二章 定性资料分析 第一节 定性资料及其形式 一、定性资料及分析的概念
第十二章 定性资料分析 第一节 定性资料及其形式 一、定性资料及分析的概念 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资料。

318 对于定性资料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性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其中定量分析主要是指前面介绍的内容分析方法,而定性分析则是对观察进行非数字化的考察和解释的过程,其目的是要发现内在的意义和关系模式。
在社会研究的实践中,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应用在实地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中。

319 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对资料进行分类、描述、综合、归纳的过程,它遵循归纳逻辑,即从一个个具体的个别经验事件,概括和抽象到普遍理论认识的过程。
具体说来,对资料进行编码是定性分析的一条主线,它既依赖于前期的概念形成过程,同时也将撰写备忘录作为一项补充技术来使用。不仅如此,在定性分析中,研究者往往会采取包括实例说明、比较分析和事件流程图等多种分析策略。

320 二、定性与定量 资料分析的比较 第一,资料分析的起点不同。 第二,资料分析技术的标准化程度不同。 第三,资料分析与社会理论的关系不同。 第四,资料分析中对经验事实的抽象程度不同。

321 第二节 定性分析技术 一、概念化 概念化是资料定性分析中组织资料、赋予资料意义的一种主要方式。 在定性分析中,想法与证据是相互依赖的,研究者根据研究主题或某种特征对资料进行分类,然后从中发展出新的概念,形成概念定义,并考察概念间的关系,最终再根据某种顺序,或一组类似的、已被研究者纳入理论陈述的类别,把概念串联起来。在实践中,研究者是在阅读各式各样的定性资料(如田野笔记、历史文献和二手资料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评论性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概念化的。

322 二、编码 在定性分析中,编码是将原始资料组织到不同的概念类别中,以便利资料分析中搜寻工作;同时它还要发现资料之间的模式。 也就是说,这种编码具有两种功能:资料的机械减少与类别化分析。

323 三、备忘录 在定性研究中,撰写备忘录是编码之外另一项重要的资料分析手段。 根据备忘录的不同功能,大体上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理论备忘录、编码备忘录和操作备忘录。

324 第三节  定性分析策略 一、实例说明 用经验证据来说明某种理论

325 二、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策略是以英国哲学家米尔提出的有关比较的逻辑方法——差异性比较和一致性比较为基础的。

326 三、事件流程图 事件流程图是用框图和连线将不同事件(概念或决策)之间的关系按时间流程表示出来。流程图除了能显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外,同时也涵盖了事件的先后顺序,据此就可以了解某个事件与其他事件的关联方式,这有助理论的形成。

327 一个反映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经历的事件流程图:

328 第四节 定性资料分析中的问题 一、隐性证据 在研究实践中,研究者比较容易发现那些明确显现的显性证据,而对那些没有明确显现的隐性证据往往重视得不够。其实那些不太引起注意的隐性证据,可能包含着很多信息,忽视它们很可能会导致研究结论产生偏差。 所以在对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时,要对这些隐性证据保持足够的警觉,逐渐养成思考和捕捉资料中不明显、却很重要的事件的习惯。

329 二、代表性 由于进行定性分析的经验资料大多来自实地研究或历史比较研究,这些研究一般都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和详细的描述,故在研究中通常只能同少数研究对象打交道。而少数几个研究对象一般无须像定量研究中的大样本那样通过随机抽样获得,通常是以非随机方式获得的。 这样在对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时,研究者必须意识到分析结果存在着代表性问题。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几个对象能否代表对象所属总体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几个对象能否代表其他同类对象的问题,这实际上是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典型性(average)的问题。

330 三、因果关联 定性分析尽管收集到的资料很丰富,但由于通常是从一个或少数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的,反映出来的只是众多对象关系中的一种,因此,很难由此对更大范围内的对象关系做出因果推断。

331 第十三章 撰写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类型 1.普通社会调查报告与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 2.描述性调查报告与解释性调查报告
第十三章 撰写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类型 1.普通社会调查报告与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 2.描述性调查报告与解释性调查报告 3.综合性调查报告与专题性调查报告

332 二、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1.确立主题 2.拟定提纲 3.选择材料 4.撰写报告

333 三、普通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 1.标题 (1)陈述式 如《关于青年结婚消费问题的调查》、《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 (2)结论式 如《择友不当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3)问题式 如《他们为什么选择离婚》 (4)双标题式 如《他们也有爱的权利—北京市老年婚姻问题调查》

334 2.导言部分 ●向读者简要地介绍调查目的、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调查的时间和地点、调查的方法等 (1)直述式 (2)悬念式 (3)结论式

335 3.报告的主体部分 (1)纵向结构式 (2)横向结构式 (3)纵横结合式 4.结尾部分

336 四、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与写作 1.导言部分 (1)说明本项调查所研究的问题 (2)有关文献的评论 (3)对自己的研究的介绍

337 2.方法部分 (1)有关调查方式的介绍 (2)有关被调查对象的介绍 (3)对研究的主要变量的说明 (4)对资料收集过程的说明 (5)对资料分析方法的说明

338 3.结果部分 ●撰写原则:先总体,后个别;先一般,后具体。 4.讨论 5.小结 6.参考文献 7.附录

339 五、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1.行文要则 (1)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写作 (2)陈述事实力求客观,避免使用主观或感情色彩较浓的语句 (3)行文时,以一种向读者报告的语气撰写,而不是要表现出力图说服读者同意某种观点或看法的倾向 2.引用与注释


Download ppt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参考教材: 1、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