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复习 空间 自然空间: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现实空间:凭感觉和触觉直接感受到的立体空间—长.宽.高 建筑---人造的现实空间 使用功能要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复习 空间 自然空间: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现实空间:凭感觉和触觉直接感受到的立体空间—长.宽.高 建筑---人造的现实空间 使用功能要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复习 空间 自然空间: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现实空间:凭感觉和触觉直接感受到的立体空间—长.宽.高 建筑---人造的现实空间 使用功能要求
美的属性 美的法则 精神功能要求

2 第四章 形式美的法则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本章重点: 1、比例与分割 2、节奏与韵律 3、变化与统一 4、对称与平衡 本章难点: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第四章 形式美的法则 本章重点: 1、比例与分割 2、节奏与韵律 3、变化与统一 4、对称与平衡 本章难点: 1、比例与分割 2、节奏与韵律

3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形式美法则的概念:人们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于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1、形式美法则的概念:人们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于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节奏与韵律 对称与平衡 2、形式美法则的构成 比例与分割 变化与统一

4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综上所述,我们谈一谈形式美法则中的节奏与韵律。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德国哲学家谢林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还有,据有关资料介绍:贝多芬在创作著名的《英雄交响曲》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 英雄交响曲 EROICA.MP3时曾受到巴黎圣母院等建筑的启示。为此,他深有体会地说:“建筑艺术就像我的音乐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 综上所述,我们谈一谈形式美法则中的节奏与韵律。

5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一节 节奏与韵律 一、节奏与韵律的概念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第一节 节奏与韵律 一、节奏与韵律的概念 1、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在平面构成中,节奏是指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律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例如:交响乐、奏鸣曲经典优美旋律 2、韵律:原指诗歌和音乐的基本元素,是诗歌、音乐中的声韵和节奏,是一种有规律性、和谐性的心理感受。韵律是平面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美要素,与重复有类似的特征,但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在重复的基础上有规律的变化。 例如: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水面荡起的涟漪、现实生活中建筑的门窗墙面等的重复、队列的排列等也极具韵律,所以韵律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出现。 排管

6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二、韵律的表现形式 自然想象虽然可以给人启示,但是我们不会满足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经过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二、韵律的表现形式 自然想象虽然可以给人启示,但是我们不会满足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经过 创造产生各种形式具有韵律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连续的韵律:以一种或几种要素连续重复地排列。

7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连续的韵律:以一种或几种要素连续重复地排列。 典型案例: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1、连续的韵律:以一种或几种要素连续重复地排列。 典型案例:

8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典型案例: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2、渐变的韵律:连续重复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或规律逐渐变化。如逐渐加长 或变短;变宽或变窄;增大或缩小。 典型案例:

9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二、韵律法则的运用 通过韵律来加强统一性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二、韵律法则的运用 通过韵律来加强统一性 西安大雁塔,以大小与高度递减的圆券与出檐交替重复出现,既取得了渐变的韵律感又满足了结构稳定的要求。

10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三、节奏与韵律的平面构成练习

11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二节 对称与平衡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一、对称与平衡的概念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第二节 对称与平衡 一、对称与平衡的概念 1、对称:又叫“均齐”,是以“中轴线”为基础,两侧的形象同形、同量又同色,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的,称“左右对称图形”;上下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的,称“上下对称图形”;垂直轴与水平轴交叉组合为四面对称,两轴相交的点为中心点,这种对称形式称为“点对称”。 点对称 上下对称图形 左右对称图形

12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例如:人的身体便是一个对称的构成,还有动物的四肢、鸟的双翼、结晶体的结构形成、花卉、种子等。另外还有衣食住行、电气用品、各种印刷品、汽车、飞机等也都是对称的范例。

13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平衡:原指力学上的平衡。在平面构成中指在布局上的等量、异形、异色的一种平衡。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2、平衡:原指力学上的平衡。在平面构成中指在布局上的等量、异形、异色的一种平衡。

14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对称平衡 有两种平衡形式 不对称平衡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例如:人体的运动、兽的奔跑、鸟的飞翔、被风吹动的树木花草、杂技表演都是平衡的形式。 对称平衡 有两种平衡形式 不对称平衡

15 同形、同量、同色,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3、对称与平衡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对称 稳定性 同形、同量、同色,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 平衡 等量、异形、异色

16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4、对称的典型案例

17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4、不对称平衡的典型案例

18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二、对称与平衡的平面构成练习

19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三节 比例与分割 等差数列比 等比数列比 比例的分类 黄金分割比 斐波那契数列 一、比例与分割的概念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第三节 比例与分割 一、比例与分割的概念 1、 比例:本质取决于数学关系,指整体与部分或者部分之间量的比率。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首先要体现自身的良好比例,它决定事物整体美的重要元素。 等差数列比 等比数列比 比例的分类 黄金分割比 斐波那契数列

20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2 等比数列比 指数列中两个相邻的数之间有一定的公比数。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1.1 等差数列比 指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之间有一定的公差数。 例如差数为1,即 1、2、3、4、5;差数为2,即1、3、5、7、9等。 1.2 等比数列比 指数列中两个相邻的数之间有一定的公比数。 例如比数为2,即1、2、4、8、16;比数为3,即1、3、9、27、81等。

21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3 黄金分割比 黄金分割比矩形的长宽之比为黄金分割率,也就是矩形的长边为短边的1.618倍。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1.3 黄金分割比 黄金分割比矩形的长宽之比为黄金分割率,也就是矩形的长边为短边的1.618倍。 例如:雅典帕特侬(Parthenon)神殿屋顶的高度与屋梁的长度便具有黄金比;维纳斯雕像的比例也含有黄金比等。

22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黄金分割比构图的应用

23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4 费勃纳齐数列比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1.4 费勃纳齐数列比 1、1、2、3、5、8、13、21、34、55、89,144…… 这个数列叫做“斐波那契数列”,这些数被称为“斐波纳契数”。特点是除前两个数(数值为1)之外,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之和。它组成的数列其相邻数的比值接近黄金分割比。

24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等量分割 数列分割 分割的分类 黄金分割 自由分割 2、分割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2、分割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称为分割。在平面构成的创作中,能够表现的空间是有限的,平常我们都是在有限的形与面积之中进行经营,在经营时将一个整体按需要割成若干部分重新组合成新的整体,这就是分割。如:小区规划、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等。 分割可分为比例分割与自由分割,比例分割指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分割关系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分割的目的是求取比例的秩序美感。 等量分割 数列分割 分割的分类 黄金分割 自由分割

25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1黄金分割是按黄金比例的量分割。 2.2等量分割是把整体分成几个等形等量的部分。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2.1黄金分割是按黄金比例的量分割。 2.2等量分割是把整体分成几个等形等量的部分。 2.3等差分割是把整体按等差级数给的量进行分割。 2.4自由分割是指不按比例进行的分割,是不设规则、只将画面自由分割的方法。 如果用数学规则分割画面,所产生的是整齐明快的构成美感。反之,完全任意自由的分割,则会避免产生生硬、单调的感觉.

26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四节 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的原则是美的形式法则的总法则 一、变化与统一的概念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第四节 变化与统一 一、变化与统一的概念 变化与统一的原则是美的形式法则的总法则 1、变化:是在各组成部分中凸显差异性,是事物发展、生长的表现和构成多姿多彩世界的主要内因。 例如:一个人从年幼到年老,他每天机体都在变化。 2、统一:指各部分有组织的和谐,强调事物具有协调的整体感,以及各组成要素之间体现的一致性。 变化寓于统一之中,在统一中要有变化的因素,而变化时又必须用统一加以调整,两者缺一不可。 在具体设计中,如果只注意统一性而缺乏多样性,整体的效果就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甚至呆板。因此,在统一性上,注重部分之间的多样性,就能使整体显得丰富生动,又有变化。“变”,要变而不乱,变中求稳;“统”,要统而不死,统中求生。

27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物质世界的有机统一性

28 以对称的均衡达到统一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古典建筑的有机统一性主要表现为严谨对称.整齐一律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以对称的均衡达到统一 古典建筑的有机统一性主要表现为严谨对称.整齐一律

29 以简单的几何形状取得统一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罗马潘泰翁神庙 埃及金字塔 史前巨石阵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以简单的几何形状取得统一 罗马潘泰翁神庙 埃及金字塔 史前巨石阵

30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以对比和微差求得统一 大小不同的尖拱

31 两向均衡与动态均衡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莱特设计的流水别墅 莱特的古根哈姆美术馆 古根哈姆美术馆内部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莱特的古根哈姆美术馆 古根哈姆美术馆内部 两向均衡与动态均衡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莱特设计的流水别墅 莱特设计的住宅

32 1.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形态表达自己对一段音乐的节奏、韵律的理解。 要求:构图完整、巧妙,画面具有形式美感。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试讲教案 课程设计 1.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形态表达自己对一段音乐的节奏、韵律的理解。 要求:构图完整、巧妙,画面具有形式美感。 尺寸:24X24CM 张数:1张 2.以变化与统一完成一张平面构成练习。 要求:构图完整、巧妙,画面具有形式美感。 尺寸:24X24CM 张数:1张


Download ppt "复习 空间 自然空间: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现实空间:凭感觉和触觉直接感受到的立体空间—长.宽.高 建筑---人造的现实空间 使用功能要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