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期 末 复 习

3 文言文复习

4 文言文文学常识(表一) 作 品 作 品 介 绍 作 者 作 者 介 绍
作 品 作  品  介  绍 作 者 作 者 介 绍 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伤仲永》 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叙事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木兰诗» 郭茂倩 北朝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孙权劝学》 选自«资治通鉴» 司马光 《口技》 林嗣环 字铁崖,明末清初人 节选自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选自«聊斋志异»(短篇小说集) ,聊斋:书屋名称 ; 志:记述; 异:奇异的故事 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 蒲松龄 《狼》

5 文言文文学常识(表二) 作 品 作 品 介 绍 作 者 作 者 介 绍 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逐日》 (地理知识)
作 品 作 品 介 绍 作 者 作 者 介 绍 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逐日》 (地理知识) 《共工怒触不周山》 选自«淮南子» 西汉人 刘安

6 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5 课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10课 15课
5 课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10课 15课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呢”。 20课 满坐寂然:坐通“座” 30课 止有剩骨:止通“只”,仅,只有

7 成 语 10课 磨刀霍霍 扑朔迷离 15课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25课 夸父逐日

8 重点字词 《伤仲永》 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父异焉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曰:“泯然众人矣。” 贤于材人远矣 属于 曾经 对此(感到)诧异;异,把……当作奇异 聚、团结 从此 立刻完成 文采和道理 渐渐 把……当作宾客对待 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把……当作图利的手段 通“攀”,牵,引 拜访 相当 完全,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胜过、超过

9 重点字词 《木兰诗》 惟闻女叹息 愿为市鞍马 旦辞爷娘去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出郭相扶将 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安能辨我是雄雌 早晨 战争 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记功 有余 外城 通“贴”,粘 动弹 眯着眼 怎么

10 重点字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哪里 研究儒家经典 语气词,可语译为“呢” 粗略地阅读 但当涉猎 了解 指历史 见往事耳 于是,就
《孙权劝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非复吴下阿蒙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哪里 研究儒家经典 语气词,可语译为“呢” 粗略地阅读 了解 指历史 于是,就 等到 不再是 重新 认清事物

11 重点字词 《口技》 擅长 适逢,正赶上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 2.会宾客大宴 ( ) 设置,安放 3.施八尺屏障 ( ) 罢了
擅长 适逢,正赶上 设置,安放 罢了 聚集,集合 一 会儿 只 拍 同“座” 静 睡醒 打呵欠 伸懒腰 说梦话 不久 喂奶 乳头 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连续不断地说话 在这时候 刚 大声呵斥 全,都 认为 极点 没多久 打呼噜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 会宾客大宴 ( ) 3.施八尺屏障 ( ) 4.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 5.众宾团坐 ( ) 少顷 ( ) 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 )(下: ) 8.满坐寂然 (“坐” ) (寂: ) 9.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觉: )(欠: )(伸: ) 10.其夫呓语 ( ) 既而儿醒 ( ) 12.妇抚儿乳 ( ) 儿含乳啼 ( ) 14.妇拍而呜之 ( ) 15.絮絮不止 ( ) 16.当是时 ( ) 大儿初醒声 ( ) 18.夫叱大儿声 ( ) 众妙毕备 ( ) 20.以为妙绝 (以为: )(绝: ) 21.未几,夫齁声起( )( )

12 重点字词 《口技》 2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 ) 23.宾客意少舒 (少: )(舒: ) 24.稍稍正坐 ( )
2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 ) 23.宾客意少舒 (少: )(舒: ) 24.稍稍正坐 ( ) 25.忽一人大呼“火起”(忽: )(起: ) 26.俄而百千人大呼 ( ) 2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崩倒: ) 28.曳屋许许声 (曳: )(许许: ) 29.虽人有百手( ) 30.不能指其一端 (其: )(一端: ) 31.不能名其一处也 ( ) 3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于是: )(席: ) 33.奋袖出臂(奋: )(出: ) 34.两股战战(股: )(战战: ) 35. 几欲先走 (几: ) (走: ) 36.群响毕绝 ( ) 37. 撤屏视之 ( ) 隐约听到 稍微 伸展、松弛 渐渐 忽然 发生 一会儿 夹杂 倒塌 拉 拟声词 即使 其中 一种 说出 在这时候 座位 张开,展开 露出 大腿 哆嗦的样子 几乎 逃跑 消失 代里面的情况

13 重点字词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①与日逐走: ②入日: ③饮于河、渭 ④北饮大泽: ⑤未至: ⑥道渴而死: ⑦弃其杖:
②入日:  ③饮于河、渭 ④北饮大泽:   ⑤未至:  ⑥道渴而死:  ⑦弃其杖:  ⑧化为邓林: 竞跑,赛跑;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黄河和渭水;  大湖。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山山北。   到;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代词,此指代夸父;   桃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怒触不周山 故日月星辰移焉 故水潦尘埃归焉 碰,撞。 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 积水 归向,这里指流向。

14 重点字词 《狼》 没有 同“只” 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把 再,又 跟随 表转折,可是 到 可是 助词,不译 一起 追赶 原来
没有 同“只” 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把 再,又 跟随 表转折,可是 到 可是 助词,不译 一起 追赶 原来 紧张、为难 担心 狼的 攻击 转头看,看见 盖上 柴草 麦场 于是 靠 卸 上前 注视的样子 动作偏指一方 朝着 径直 离开 其中 像狗一样 1.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尽: )(止: ) 2.缀行甚远( ) 3.屠惧,投以骨( ) 4.复投之( ) 5.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6.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 )(至: ) 7.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而: )(之: )(并: )(驱: )(故: ) 8.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窘: )(恐: )(其: )(敌: ) 9.顾野有麦场( ) 苫蔽成丘( ) 11.场主积薪其中(薪: )(其:指代 ) 1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乃: )(倚: )(弛: ) 1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前: )(眈眈: )(相:指 )(向: ) 14.少时,一狼径去(径: )(去: ) 15.其一犬坐于前(其: )(犬: )

15 重点字词 《狼》 16.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 )(瞑: )(意: )(暇: ) 17.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暴: )(以: )
16.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 )(瞑: )(意: )(暇: ) 17.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暴: )(以: ) 18.又数刀毙之( )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 20.一狼洞其中(洞: )(其: ) 2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 )(隧: )(以: ) 22.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 2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自: )(断: )(亦: ) 24.乃悟前狼假寐(乃: )(悟: )(寐: ) 25.盖以诱敌(盖: )(以: ) 2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黠: )(而: )(顷刻: ) 27.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 )(变诈: )(几何: )28.止增笑耳( ) 助词,不译 闭眼 神情 空闲,悠闲 突然 用 杀死 正 打洞 指代柴草堆 意图,打算 钻洞 表目的,用来 屁股和尾巴 从 砍断 也 才 明白 睡觉 原来 用来 狡猾 可是 一会儿 作假,欺骗 多少 笑料

16 文言文重点字词 之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于舅家见之: 于厅事之东北角: 妇拍而呜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又数刀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久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代词,指书写工具 代词,他,指仲永 代词,他,指仲永 他 ,指小儿 助词,不译 助词,的 代词,它,指狼 助词,不译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

17 文言文重点字词 其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其受之天也: 其夫呓语: 不能指其一端:
恐前后受其敌: 屠自后断其股: 一狼洞其中: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代词,自己的 代词,这 代词,它,诗 代词,他的 代词,他 她的 其中 代词,它们,指狼 代词,它们,指狼 代词,指柴草堆 代词,麦场 代词,柴草 代词,其中的 代词,他,指屠户

18 文言文重点字词 于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于厅事之东北角: 饮于河、渭: 其一犬坐于前: 到,介词 在,介词
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于厅事之东北角: 饮于河、渭: 其一犬坐于前: 在,介词 比,介词 被,介词 在,介词 到,介词 在,介词

19 文言文重点字词 以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或以钱币乞之: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投以骨: 介词,用 以刀劈狼首: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介词,用 介词,用 认为 介词,把 介词,用 连词,来 连词,用来

20 文言文重点字词 而 妇拍而呜之: 道渴而死: 怒而触不周之山: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而顷刻两毙: 连词,表并列
连词,不译 表修饰。 表转折,“却” 表转折,可译为“可是” 表转折,译作“却”。

21 文言文重点字词 可 止 当 就 正在 不可不学: 可以,能够 皆有可观者: 值得 止有剩骨: “止”通“只” 一狼得骨止: 停止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应当 从事 蒙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22 文言文重点字词 指 坐 妙 绝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 众妙必备: 以为妙绝: 群响必绝: 手指 名词
手指 名词 指出 动词 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 通“座”,座位 名词 坐 动词 众妙必备: 以为妙绝: 妙处 名词 好,奇妙 形容词 以为妙绝: 群响必绝: 极 副词 灭,消失 动词

23 文言文重点字词 呼 乳 一 起 忽一人大呼“火起”: 呼呼风声: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呼叫 动词 拟声词 喂奶 动词 奶头 名词
呼叫 动词 拟声词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喂奶 动词 奶头 名词 又一大儿醒: 一时齐发: 一个 数词 相同 形容词 夫齁声起: 夫起大呼: 响起 动词 起来 动词

24 文言文重点字词 敌 前 意 去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而前狼又至: 狼不敢前: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胁迫、攻击,名作动 敌方、对方,名词 前面 而前狼又至: 狼不敢前: 上前,名作动词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神情、态度 想、打算 主旨 去人近: 一狼径去: 距离 离开

25 文言文重点字词 自 闻 市 将 机 帖 从 自己 动词,听说 名词,名声 动词,买 名词,集市 名词,统帅军队的人 扶持 机器 重要事务
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动词,听说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 名词,名声 动词,买 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 名词,统帅军队的人 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扶持 机器 不闻机杼声: 万里赴戎机: 重要事务 文书,告示 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通“贴”,粘

26 词性活用 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伤仲永: 父异之: 邑人奇之: 以...为异 ,形容词作动词 宾客其父: 利其然: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 : 策勋十二转 :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以...为异 ,形容词作动词 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每天,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登记。 动词作名词,战马。

27 词性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 不能名其一处也: 妇抚儿乳: 会宾客大宴: 妇手拍儿声: 无不伸颈,侧目: 不能指其一端: 抚尺一下:
擅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 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 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 用手 名词作状语 用眼睛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 指出 名词作动词 落、拍 方位名词作动词

28 词性活用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其一犬坐于前: 乃悟前狼假寐: 恐前后受其敌: 打洞 名词活用作动词 钻洞 名词活用作动词
恐前后受其敌:   打洞 名词活用作动词 钻洞 名词活用作动词 像狗一样 名词活用作动词状语 假装睡觉 名词活用作动词   攻击 名词作动词   

29 古今异义 古:赡养父母 今:抚养自己的非生身父母 古:文采和道理 今:文科、理科/文章内容或词句 方面的条理 古:有的人,不定指代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今:抚养自己的非生身父母 古:文采和道理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今:文科、理科/文章内容或词句 方面的条理 或以钱币乞之 古:有的人,不定指代词 今:或者

30 古今异义 古义:门 木兰当户织 : 今义:窗户 古义:表多数,不是确指 军书十二卷: 今义:数词,十二 古义:父亲 从此替爷征 :
今义:爷爷 古义:只 今义:但是,表转折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古义:跑 今义:行走 木兰当户织 : 军书十二卷: 从此替爷征 :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出郭相扶将: 双兔傍地走:

31 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博士(古)当时专指负责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一种学位名;
但 (古)只 只是 (今)转折连词 “但是” 见 (古)了解 (今)看见 往事 (古)指历史 (今)过去的事

32 古今异义 会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 聚合,合在一起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当是时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只 转折连词,但是 宾客意少舒
古义 今义 会宾客大宴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当是时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虽人有百手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适逢,正赶上 聚合,合在一起 只 转折连词,但是 这 判断动词 隐隐约约 微笑、细微等 稍微 数量小 渐渐地 稍微 其中夹杂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 古意 今意 1 会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 聚合,合在一起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只 转折连词,但是 3 当是时 这 判断动词 4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隐隐约约 微笑、细微等 5 宾客意少舒 稍微 数量小 6 稍稍正坐 渐渐地 稍微 7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其中夹杂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 8 虽人有百手 即使 假设连词 虽然 条件连词 9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在这个(时候) 承接连词 10 两股战战 大腿 量词,事物的一部分 11 几欲先走 跑 行走 即使 假设连词 虽然 条件连词 在这个(时候) 承接连词 大腿 量词,事物的一部分 跑 行走

33 古今异义 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古义:离开 今 古义:离开义: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 古义:离开义: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止增笑耳 古义:句尾,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34 重点句子 世隶耕。 译文: 父异焉。 译文: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 邑人奇之。 译文:
世代耕田为业。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 那首诗把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作为内容。 那些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乡的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渐渐地同乡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 他的父亲把这样做当作图利的手段。  世隶耕。 译文: 父异焉。 译文: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 邑人奇之。 译文: 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 父利其然也。 译文:

35 重点句子 贤于才人远矣。 译文:比有才能的人好多了。 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文:那么是他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没有达到的要求。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文:每天拉着仲永在同乡中四处拜访。 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不能跟以前的传闻相符。 泯然众人矣。 译文:完全地像普通人一样了。 贤于才人远矣。 译文:比有才能的人好多了。 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文:那么是他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没有达到的要求。 今夫(fú)不受之人,固众人。 译文:现在那些没有先天赋予的,本来是普通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还能够成为普通人吗?

36 重点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文:万里迢迢,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关。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译文:北方的寒气传递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的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将军和勇士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征战十年,凯旋归来。

37 重点句子 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把军中事务繁多为推托的借口。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想让你研究经典成为专门传授经学的官员呢! 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你说自己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 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自己把这样做当作很有好处的事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读书人相隔了一段时间,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38 重点句子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译文: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译文: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译文: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译文: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39 重点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文: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译文: 共工发怒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文: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40 重点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文: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目似瞑,意暇甚。 译文: 眼睛好像闭起来,神情悠闲得很。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文:正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从暗道进入来攻击屠夫的背后。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41 内 容 理 解 《伤仲永》

42 《伤仲永》,文章以“伤”为题眼,意在表明对方仲永的“哀伤、叹惜”之情。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他的才能每况愈下,告诉人们: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学习是成才的关键因素。

43 题解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44 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1-2) (以叙事为主) 简述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幼年作诗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天赋。 第二阶段:
(根本原因:不使学) 第一阶段: 幼年作诗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天赋。 第二阶段: 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先前。 第三阶段: 写成年之后的仲永才能泯灭。

45 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思路结构 第二部分:(3) 本段以议论为主,讲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王子曰”到“不至也” 揭示了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 第二层:从“彼其”到文末 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 不“受之人”,结局将更可悲。 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46 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
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 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利”: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格特点。 “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47 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 写出了仲永的天资聪明,与后文形成对比,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更能突出伤这一主题。

48 "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体现了仲永的天资非凡,名声在外。

49 "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从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从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 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50 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七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本文作者要讲述的道理是什么?)
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的成就。 泯然众人矣。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人成材的关系。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受教育,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51 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 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
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   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   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仲永的前途,这是相当愚昧无知的,是让人鄙弃的。   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形象地说明了后天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人的才能并非天生不变,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

52 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53 内容理解 《木兰诗》

54 《木兰诗》《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她的传奇故事。以时间为序,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奔赴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55 奇女子、普通人 巾帼英雄、平民少女 矫健的勇士、娇美的女儿 勤劳善良 深明大义 热爱亲人 不慕功名 坚毅勇敢 忠孝两全 热爱家乡 热爱和平

56 人物形象分析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木兰的形象,集中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淳朴、机智、勇敢、刚毅、乐观的优秀品质。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57 本文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对偶: 互文: 顶真: 比喻: 排比: 夸张: 复沓: 如: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互文: 顶真: 比喻: 排比: 夸张: 复沓:

58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女儿情态 略写英雄气慨 详写第2、第3、第4、第6段,即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 这是因为作者紧扣住“木兰是女郎”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去精心剪裁安排详略的。 凡有助于突出这一特征,更好的表现主题的,则铺写不厌其烦,反之则惜墨如金。 如对历时十年的战斗生涯(第4段),仅有“万里赴戎机”以下六句,还有出征前的准备(第3段开头四句)也写得比较简略,详略搭配得当,正是为塑造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服务的,为全诗主题服务的,也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征。

59 内容理解 《孙权劝学》

60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点明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

61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 孙权 : 1、“不可不学!” ——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不悦、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孙权)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吃惊,赞叹 ——深感自豪 (鲁肃) (吕蒙)

62 孙权 吕蒙 鲁肃 (劝) (就) (赞)

63 “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64 提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门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别有目的。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恼怒的意味。 提问:“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

65 思考: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思考(5)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66 讨论:“卿今者……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思考、讨论: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67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 相当于“啊”,表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思考、讨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 相当于“啊”,表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68 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 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 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69 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
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 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 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 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70 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 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 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 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 他可要刮目相待。

71 体验反思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 A .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非学无以成才。
B.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C.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言。 D. ……

72 内容理解 《口技》

73 《口技》作者林嗣环。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先写一家人由睡而醒,再写一家人由醒复睡,接着写一场大火灾突然而至,再从宾客的神态、动作等方面烘托,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文章选自《虞初新志》,这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74 善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全文围绕“善”字来写。 2、口技艺人表演的精彩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艺人惟妙惟肖的表演(三个场景) 正面描写
宾客如临其境的反应 侧面描写 简单的道具

75 犬吠 欠伸 呓语 大啼 妇呜 絮絮 夫叱 (一时齐发) 梦中惊醒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 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 众妙毕备
结合课后练习一,填充下列表格。 场景 声音种类 声音变化 作者评论 听众反应 犬吠 欠伸 呓语 大啼 妇呜 絮絮 夫叱 (一时齐发) 梦中惊醒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 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 众妙毕备 渐入梦乡 齁声 妇拍儿渐止 鼠作作索索 盆器倾侧 咳嗽 (以响衬静) 意少舒 稍稍正坐 逐步变小 大呼 齐哭 百千大呼 齐哭 犬吠 力拉崩倒 火爆声 风声 求救声 抢夺声 泼水声 (无所不有) 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 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火起群乱 突然变大 由少而多 由少而杂

76 赏析参考 第一段列数口技人的道具:列数口技人的道具,四个“一”字,暗示道具简单,衬托了表演者的高超技术。
“善”字统领全文,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善”字。 第一段列数口技人的道具:列数口技人的道具,四个“一”字,暗示道具简单,衬托了表演者的高超技术。 第五段呼应开头,再次列数道具:突出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口技,而不是借助于外物。再次突出表演者口技之“善”。

77 赏析参考 ★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第二段末描写听众的神态,是对口技表演的侧面烘托。“伸颈”“侧目”,是写宾客听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所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这些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 第三段末描写听众反应,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变化过程,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的心态,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境之中而不能自持。 第四段末描写宾客反应: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如临火灾现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者所营造的生活情境之中而不能自持. ★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赏析参考

78 提高题:课文中是从哪些地方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
1、“遥闻深巷中犬吠。” 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一句写犬吠,而这犬吠是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这一句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以这些声音为反衬,加重深夜的静谧气氛,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后的沉寂状态。这两句都是以动写静,静更静。

79 内容理解 《夸父逐日》

80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人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后来,人们常用“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

81 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82 你怎么看待夸父的 “逐日” 褒义 比喻有宏大的志向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贬义 明知做不到还要去做,比喻自不量力。

83 思考回答问题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个人物? 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神话人物。
2.学习本文你在什么人生启示吗?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

84 内容理解 《共工怒触不周山》

85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借助神话解释了古代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赋予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勇于挑战的精神。

86 a.从“怒”看其表现—— b.从“怒”看其后果—— 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 d.从“怒”看其人—— “触” 天柱折 地维绝 激烈 勇敢、豪气、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87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
【主题思想探讨:】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 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主题思想: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88 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 不向强权低头的人。 正面: 性格暴躁、偏激任性、 不计后果 反面:

89 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 敢于挑战权威。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90 内容理解 《狼》

91 《狼》选自《聊斋志异》,是清朝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本文以狼为主线,通过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着力表现狼的狡猾,最后一段议论点明主旨:狼无论多么狡诈阴险,最终还是要被机智勇敢的人战胜。

92 A、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傍 晚 途 中 B、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屠户 狼 C、矛盾双方是: D、故事的开端: 缀 行 甚 远 E、故事的结局:    屠自后断其股,以刀劈狼首 F、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3 三、理清故事情节 屠户 _狼 __狼 __狼 __狼

94 两狼 屠户 缀行 凶恶 晚归 遇狼 迁就退让 投以骨 一止一从 后止前从 贪婪 复投之 惧狼 并驱如故 骨尽 果断抉择 奔倚积薪 不敢前 大窘 不甘罢休 御狼 眈眈相向 弛担持刀 勇敢警觉 一径去,洞其中 刀劈狼首 阴险狡诈 暴起 杀狼 一假寐,诱敌 刀断狼股

95 屠户 狼 情节 ①遇狼(“缀行甚远”) ②惧狼(“并驱如故”) —开端 ③御狼(“耽耽相向”) ④杀狼(“犬坐于前” “洞其中”) —发展
故事情节 屠户 狼 ①遇狼(“缀行甚远”) ②惧狼(“并驱如故”) ③御狼(“耽耽相向”) ④杀狼(“犬坐于前” “洞其中”) ⑤ “议” 狼 [作者]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96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象狼的恶人就应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97 狼: 狡猾 、凶残 、贪婪 形 象 屠户: 机智 、勇敢 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

98 我之悟 不要以为凭借自己的凶狠无道,就可以在社会上为所欲为,这样做的下场只能是自取灭亡、不要贪婪等 狼的角度──
运用头脑、做事果断、小心谨慎、镇静、机智、勇敢、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等 屠户的角度───


Download ppt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