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辩证唯 物主义 (整个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 人生价值观(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完成以下知识点的探讨: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含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什么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内涵) 6.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7.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8.社会发展如何实现的 9.社会历史的主体及作用及方法论要求

3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P87/88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图示 (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
决定(性质、变化)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P87/88 反作用(推动、阻碍) (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

4 社会存在(性质、变化)决定 社会意识(性质、变化)
P88 相关连接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P30 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P30 客观 物质生活——社会存在: 社会生活的物质 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最主要、最根本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生活 主观 精神生活——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客观决定主观 社会存在(性质、变化)决定 社会意识(性质、变化)

5 选一选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A.科学发展观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D .生产力
F .自然地理环境  G. 文学艺术 H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 资本主义社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存在) 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存在)
自由、平等、博爱,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社会意识 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存在) 平等观念,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原则等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7 HOLD住、五道杠 、普通青年VS文艺青年VS二逼青年、伤不起、坑爹、郭美美、上墙、穿越剧 、微博打拐 !
2010年度流行热词 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羡慕嫉妒恨、蚁族、我爸是李刚、你应该知道的、一个艰难的决定、蒜你狠系列、逃离北上广、橡皮人、N连跳、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011年度流行热词 HOLD住、五道杠 、普通青年VS文艺青年VS二逼青年、伤不起、坑爹、郭美美、上墙、穿越剧 、微博打拐 !

8 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给农民工、异乡人、乞讨者以更多的宽容和爱心。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 盲流 北佬 打工仔、打工妹 民工 城市建设者 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给农民工、异乡人、乞讨者以更多的宽容和爱心。

9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图示 (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
决定(性质、变化)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反作用(推动、阻碍) 物质和意识 的辩证关系 (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亲戚

10 温故而知新 物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整个世界)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意识 包含 包含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
决定 能动反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视精神的力量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整个世界) 包含 社会存在 包含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

11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图示 (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
决定(性质、变化)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反作用(推动、阻碍) (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亲戚 ①相对独立性 ②多样性 ③差异性 ④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4)社会意识的特点

12 下 雪 了 秀才:大雪纷纷落地 官员:这是皇家瑞气 财主:下它三年何妨 穷人:放屁 社会意识的差异性
一个残废! 真美! 有伤风化! 从事的职业不同 下 雪 了 秀才:大雪纷纷落地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鲁迅) 官员:这是皇家瑞气 财主:下它三年何妨 穷人:放屁 社会意识的差异性 原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接受的教育、从事职业、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实践等多种因素不同

13 社会意识的多样性 为何中国的菩萨形象类似中国古代妇女而不像外国女郎?为何西方的耶稣形象类似西方男子而不像中国男子? 这说明这些宗教形象来自于哪里?这说明了什么哲理? 宗教观念从那里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管是正确的社会意识还是错误的、歪曲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3

14 思考: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存在落后愚昧的思想?体现了什么道理?
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15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图示 (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写在P86】 (1)图示 决定(性质、变化)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反作用(推动、阻碍) (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亲戚 ①相对独立性 ②多样性 ③差异性④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4)社会意识的特点 归根到底,社会意识 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6 知识巩固 1、“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该观点说明了( ) A. 动物也有意识 B.上帝是人脑自生的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D

17 英雄造时势 人类历史的发展由天命决定 英雄是历史发展到十字路口去向的决定者,群众像草芥样微不足道 4.朱熹认为,决定历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心的好坏,特别是帝王心术的好坏。他认为人的本心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决定因素。 以上观点正确吗?违背了什么哲学道理? 不正确。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唯心史观)。

18 阶级局限、生产力局限、认识对象的特殊性……没有从实践出发
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 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实质是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阶级局限、生产力局限、认识对象的特殊性……没有从实践出发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历史观) 回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P12

19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唯心史观):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主观历史唯心主义 客观历史唯心主义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哲学上对立的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20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P20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和 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 和唯物辩证的 的有机统一。 唯物主义 辩证法 自然观 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1 知识巩固 2. 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管婴儿”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D

22 知识巩固 3、在新时期,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将其写入宪法,以更好的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领导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主要体现了(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

23 小结 社会生活 决定 社会存在 反作用(促进、阻碍) 精神方面 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

24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生产活动 P89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活动 P89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生产活动。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什么 写在 P88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5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P89 生产力 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推动、阻碍) 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 生产工具 劳动者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 P3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P89

26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石器 金属工具 铁器 计算机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
蒸汽机 计算机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7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适合 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8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P90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b.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推动、阻碍) 内涵 内涵 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各种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政治和法律思想、科学、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P88) 生产关系的总和 P89 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作用)、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体现了两者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P90

29 选一选: 下列选项中属于 生产关系 的有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青铜器工具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上层建筑

30 我国原有政治体制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政治上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原有政治体制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权,更好地发挥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不符合 经济基础时,阻碍经济基础发展 上层建筑符合 经济基础时,促进经济基础发展

31 更为基本的矛盾,是其它矛盾发展的物质根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更为基本的矛盾,是其它矛盾发展的物质根源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6.社会发展的规律 P90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反作用 前进的、上升的,P91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7.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32 8.社会发展如何实现的 P91★★★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个性)在阶级社会里 ,社会发展如何实现? (个性)我国初级阶段,如何理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3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8.社会发展如何实现的 P91★★★ 阶级矛盾 对抗性 非对抗性 阶级斗争(直接动力) 改革(强大动力)
基本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性质 解决方式 根本目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阶级矛盾 对抗性 非对抗性 阶级斗争(直接动力) 改革(强大动力)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解放生产力

34 8.社会发展如何实现的 P91★★★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个性)在阶级社会里: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个性)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②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实质是“扬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通过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5 课堂小结: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相对独立性) 实现方式 反作用 决定 反作用 决定 决定 不 断 解 决 推动社会发展
生产力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最根本 反作用 决定 社会存在 总和 反作用 经济基础 决定 生产关系 反作用 决定 不 断 解 决 社会意识 (相对独立性) 上层建筑 推动社会发展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 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36 人 民 群 众 9.社会历史的主体及作用及方法论要求 人民群众 含义 地位 作用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含义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理论依据: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表现★★ ①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P93 作用 表现★★ ◆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P95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重要性(地位)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P94 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P94 方法论要求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P94

37 ◆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P95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重要性(地位)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重要性: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38 试分析“从群众(实践)中来,到群众(实践)中去”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 +目的和归宿。 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39 知识体系 人民群众 实践 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 求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创造了物质财富 通过 创造 创造了精神财富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 求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观:【原理:人民群众的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 (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0 区分: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C B A 劳动群众

41 小试牛刀 C 下面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42 小试牛刀 (2009福建卷34)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 ”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 )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C

43 A A.①② B.②③ 下列事件反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有( )
下列事件反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有( ) ①曲辕犁的发明,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②黄道婆改进的纺车,提高工效好几倍 ③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广泛流传 ④孙中山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了封建帝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44 小试牛刀 (2010年高考·安徽卷7)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45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6.社会发展的规律★★★ 7.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8.社会发展如何实现的★★★ 9.社会历史的主体及作用及方法论要求【人民群众观】 ★★★

46 “道”是老子首先提出的哲学范畴,道是宇宙的本原,同时又是宇宙发展变化的动力和其发展变化所遵循的规律。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老子首先提出的哲学范畴,道是宇宙的本原,同时又是宇宙发展变化的动力和其发展变化所遵循的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说道按着道的法则演化成一种混沌状态,进而生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合而生成和气,阴阳二气再加上和气,共同生成了宇宙万物。因此,老子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由三气生成。 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水、火、木、土、金、天地、阴阳、元气是世界的本原。)

47 综合提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就体现了这一点。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体现了这一点。

48 (2009重庆卷39)材料三 :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三。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利建设。

49 人民群众的实践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材料一:《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材料二: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人民群众的实践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材料三:陕北是民歌之乡,最能代表陕北民 歌风韵的是信天游,它是陕北人民在山峁、沟壑、赶脚、耕地、放牧、捡柴时即兴而编,它是随天漫游,抒发感情 ,表达心声的表现方式。集中展示了陕北高原 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上述三段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0 材料:人民群众在宣传环保理念、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
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

51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和自觉增强环保理念,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广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ownload 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