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体育与健康”课程介绍 尹 林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体育与健康”课程介绍 尹 林 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介绍 尹 林 教授

2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与健康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在学校教学和常规管理中,充分地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不仅能为学校教学工作注入活力,增添特色亮点,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提高。为学校体育工作寻求新的增长点,为学校整体工作添砖加瓦。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及全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

3 二、课程沿革 第一阶段( 2006年以前) 1.课程名称:体育 2.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第1~4学期共128学时)
3.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4.教学内容: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 5.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即“三基”体育教学模式。 6.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终结性评价,即教师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情况评定总成绩。 7.优点: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对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更系统,有利于技术、技能的形成和掌握。 8.不足:教学效果的优劣受教师水平的制约,要求是技术面前“人人平等”,易使技术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从而失去对体育的兴趣,限制学生个性发展,若是学生厌烦的项目,还会造成逆反心理。

4 第二阶段:2007年 1.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 2.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第1~2学期共64学时) 公共必选课(第3学期共32学时)
3.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4.教学内容:体适能项目;与各专业特点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5.教学模式:“三自主”教学模式与“分层次”教学模式相结合。 6.学生成绩评价:平时表现+技术、技能。 7.优点: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利于学生特长发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8.不足:学生选项课与其它课程发生时间冲突。

5 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 1.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 2.课程构架:基础课程(必修)(第1~2学期共64学时,3学分)选项课程(必选)(第3学期共32学时,2学分)拓展课程(任选)(第2 ~ 5学期均可选,32学时/学 期,2学分/学期)俱乐部)(第1~ 5学期均可选,32学时/学 期,2学分/学期) 3.课程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并指导实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每位学生能掌握1-2项运动技术,养成终生体育的良好习惯。具备职业人所应有的职业体能与职业素养,以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为学生的职业方向和将来的劳动特点奠定坚实基础,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4.教学内容:体适能项目;专项运动项目;与各专业特点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5.教学模式:“三自主”教学模式与“分层次”教学模式相结合。 6.学生成绩评价:平时表现+进步幅度+学生评价+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此项施行教考分离)。 7.优点: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8.不足:网络资源不够。

6 三、教学改革 1.第1-2学期为基础课程(必修),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第3学期为选项课程(必选)。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与“分层次”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三自主”(学生在教学管理系统中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教学。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3.第1-5学期均开设拓展课程(任选)。利于学生掌握1~2项动作技术,为终生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4.依托体育俱乐部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既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能充分发挥课内外效能,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5.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职业能力相结合,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6.改革评教标准。采取“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现场评教”的评教模式。体现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7. 评学标准。改革“一刀切”的评价模式,采取“教考分离”,学生成绩由学生的“参与度(10%)、进步幅度(30%)、学生评价(10%)、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水平测试(50%)”四个版快构成。既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7 四、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构架 课程设计以健康第一、终生体育为指导思想,结合专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具备职业人所应有的职业体能与职业素养。 必修+必选+任选+俱乐部+健康教育”

8 五、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岗位特点,设计相应的可行性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

9 六、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第1-2学期为基础课程(必修),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主要内容有:田径类、球类、武术等。 2.第3学期为选项课程(必选)。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与“分层次”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三自主”(学生在教学管理系统中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教学。 主要选项课程有:跆拳道 、形体塑身 、健美操 、篮球、 排球、足球 、羽毛球 、乒乓球 、攀岩 、网球 、桥牌等。 3.第2~5学期均开设拓展课程(任选)。 主要课程和必选课相同,但教学目标要高于必须课。 4、课外体育活动依托体育俱乐部进行。 主要开设的俱乐部项目有:健美操、羽毛球、篮球、田径、排球、乒乓球等,俱乐部的培养目标是运动员,以参加各种比赛为主。 5.第2~5学期开设健康教育。

10 七、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 1.实施“必修+必选+任选+俱乐部”,即“基础课程+选项课程+拓展课程+课外活动”。 2.实施“教考分离”。
3.学生成绩评定“参与度+学生评价+进步幅度+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水平”,充分体现过程评价。 4.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项目教学,提高学生职业体能与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5.实施“三自主”和“分层次”教学模式,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6.依托体育俱乐部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这既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能充分发挥课内外效能,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11 八、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1.使用教材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1.使用教材 由课程团队尹林教授、潘施依教授等编著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和《幼儿艺术体操》、《排球教程》、《瑜伽初级教程》、《乒乓球教程》、《篮球教程》、《幼儿游戏创编》,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内容结合了各专业特点,具有较强的指导锻炼价值。力争建设为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2.参考资料 (1)课程团队尹林教授、潘施伊教授和崔龙老师与校外专家一起编写了“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学院体育教程》2005年7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该教材理念先进、内容新颖、结构合理。 (2)课程团队尹林教授和崔龙老师与校外专家一起编写了“十一五”体育规划教材《新编体育与健康》,2008年8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特色鲜明,实用性强。 (3)参考并使用了《篮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民族传统体育》、《形体训练》、《排球》、《网球》等多部参考书和教材。

12 (二)本课程校内实训条件 1.场地面积 共30660平方米,生均活动面积4.4平方米。

13 名称 数量 单位 面积(平方米) 篮球场 7 6000 足球场 1 5000 田径场 12000 网球场 2 1700 羽毛球场 1300 排球场 5 乒乓球场 16 9600 单杠 4 600 双杠 体育馆 1200 合计 30660 注:(1)体育馆设有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健身房、乒乓房、武术房、体操房、体育舞蹈房。(2)生均活动面积4.4平方米。

14 2.器材价值:565万元,生均700元。 3.网络学习系统:

15 (三)校外实训基地 我院与泸州市体育局、泸州市篮球协会、健身协会、足球俱乐部、攀岩俱乐部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学院体育俱乐部经常到合作单位举行比赛、担任裁判工作等,充分利用校外基地开展攀岩、跆拳道等一些具有时代性、娱乐性的项目,有力推进了我院体育与健康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16 九、成果与评价 (一)成果 1.选送体育教师参加学院的“青优课”比赛连续五届均获一等奖。
2.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上台阶。课程团队现有各级课题20余项;近四年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16篇(核心16篇,EI收录1篇);主编和参编教材、著作22部. 3. 转化教研、科研成果为教学服务能力强。培养学生参加四川省高职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三名,破省纪录四项,四川省健美操比赛规定动作和自编动作均获一等奖,四川省大学生桥牌锦标赛连获两届团体冠军,川西南片区篮球赛第一名,四川省跆拳道大赛二人获第一名。全国排舞总决赛获普通高校组规定、自选、个人三项一等奖,全国健美操大赛规定动作和自编动作均获一等奖。课程组教师组队参加省、市、院级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承办省、市、院级各类赛事未出现疏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7 (二)评价 1.校外专家评价 2.学院教学督导组专家评价 3.学生评价

18 十、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 (一)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1.《体育与健康》课程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级建设、注重实效” 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方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重点,构建以服务学生职业生涯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与健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身心素质和鲜明的高职特色; 2.有先进的课程评价体系和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制度,领先的课程教学水平; 3.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学团队。 4.力争将《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为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和省级精品教材; 5.将本课程建建设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19 (1)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方法、教案、ppt、网站建设等课程资源;
(二)本课程的建设步骤 1.2012年1月 ~2013年10月 建立“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含课程沿革、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电子教案、PPT、学习指南、考核标准、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场地器材设施、教学研究、成果展示、网络平台、教学录像(50节)、典型案例等)网站,规范网络后台管理。 2.2014年 (1)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方法、教案、ppt、网站建设等课程资源; (2)按单元模块录制必修课、必选课教学录像120学时,并上传课程网站; (3)丰富拓展课程资源(10个项目)。 3.2015年 (1)完善重难点指导学习资源建设; (2)按单元模块录制公选课、俱乐部教学录像80学时,并上传课程网站; (3)开展教材建设,力争建设精品教材2部。 4.2016年 (1)提炼、完善所有课程资源; (2)按单元模块录制健康教育教学录像50学时,并上传课程网站; (3)教改成果上传网站。


Download ppt "“体育与健康”课程介绍 尹 林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