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袖吭侈 向 Modified 7年之前
1
廟會的由來: 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就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這時的廟會又得名為“廟市”,成為中國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隨著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娛樂性活動。於是過年逛廟會成了人們不可缺少的過年內容。但各地區廟會的具體內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這些名稱,可以說正是廟會形成過程中所留下的歷史“軌跡”。作為一種社會風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而廟會風俗則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它又是伴隨著民間信仰活動而發展、完善和普及起來的。
2
廟會的演變: 早期的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而後來原屬於民間信仰的酬神活動,紛紛與佛道兩宗教互相結合,使廟會成為重大的宗教節日活動。但同時,在各地方不同的廟會上,亦有祈子、祈福求財、求醫祛病、卜問吉兇等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廟會就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會有商人販賣民間玩具和小食,使這些活動中的商貿氣息隨著群眾性、娛樂性的加強而相應增加,因此廟會又稱為廟市,成為中國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後來又在廟會上增加娛樂活動,如雙簧及高蹺等。自此逛廟會成了人們過年不可缺少的活動。
3
台灣南部廟會: 台南鹽水蜂炮 西港刈香
4
台南鹽水蜂炮: 鹽水蜂炮由來: 相傳於清光緒初年(西元1662年),台南鹽水鎮曾因瘟疫肆虐長達二十餘年,以致人煙稀少、農田荒蕪,倖存的居民乃於元宵時節,虔誠地以各式陣頭恭請關公及眾神出巡繞境,沿途並施放大量的關公,關老爺(關羽),三國時代的英雄人物,被尊為戰神,又因為熟悉財務管理, 也成為商人的保護神。 煙火炮竹,助長聲勢以期消災解厄、驅除瘟疫。肆虐了二十餘年的瘟疫果真從此消失,之後,鹽水鎮即在每年元宵節時,舉行這種大放鞭炮的祭祀活動,漸漸演變成今日名聞遐邇的蜂炮盛會。
5
廟會活動內容: 台南縣鹽水鎮,在清初原為一河港,俗稱月港,鎮上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武廟,負責發起每年的蜂炮盛會。蜂炮活動是由全副武裝的神轎與轎夫從「武廟」出發,推著神轎小鎮的街道上遶巡穿梭。整個鹽水市街所見所聞皆是蜂炮,其中用以酬神的「炮城」最為壯觀。當神轎行到炮城前時,則由商家主人掀開蓋著炮城的紅布,隨即點燃蜂炮的引信,也點燃群眾的亢奮激昂的情緒;頃刻間萬劍齊發,五彩火花絢麗奪目、炮聲震耳欲聾。神轎在炮城前方不停晃動,接受蜂炮的衝擊洗禮,民眾或躲避在神轎後方;或隱身騎樓樑柱,眾人前胸貼後背地一起接受著蜂炮一波又一波的巨大威力,整個過程驚險連連、萬分刺激,也因此每年的鹽水蜂炮,總會湧入無法估計的人潮,特欲躬逢其盛。參加蜂炮活動的民眾多準備有厚的塑膠雨衣、機車安全帽來參加此炮聲隆隆,火光不斷的民俗慶典。
6
西港刈香: 西港刈香的由來: 西港刈香是臺灣西南沿海五大香之一,為位於臺南縣西港鄉的慶安宮每三年(逢丑、辰、未、戌年)於農曆四月中旬所定期舉辦的瘟醮祭典。主要內容分「刈香」遶境和「王醮」祭典兩大部份,屬「香醮合一」的大型信仰活動。 原為單純的迎王遶境活動,後因道光27年慶安宮信徒發起鳩資大改築重興慶安宮,並自那年起每逢丑、辰、未、戌年舉一科醮並遊庄,且配合昔日庄民前往鹿耳門媽祖廟〔原廟於同治十年為大水沖淹〕恭請聖母返境雕金身奉祀後,改以聖母為主神(慶安宮原主祀城隍爺,人稱境主公廟),並定期往媽祖廟刈火、掬水(因原廟為大水所沖淹),行刈香的儀禮而演化成今日西港仔刈香:請媽祖、架棚及三日迎王遶境、燒王船等的活動內容。
7
廟會活動內容: 「南瀛五大香之一」俗稱「西港仔香」的刈香活動,燒王船之前,會先繞境三天;而完整的遶境活動大抵由「南巡」開始,由盛大的蜈蚣陣開道,隨行的陣頭多達五、六十隊,為西南沿海一帶,每三年一次最盛大的王爺祭典。最後,壓軸的燒王船儀式,由各庄民齊心合力牽拉著王船,進行陸上行舟,裝扮成王爺部將或衙役的人再合力將王船安放在堆積如山的金紙上,信眾們陸續將供奉的糧食、牲畜、紙錢及各式日用品搬上王船,作為王爺〝添載〞之物,一尊尊紙糊的兇神、惡煞及瘟王像也隨後被放置於王船的四周,待吉時一到,點燃紙錢瞬時化作一片火海,也同時驅走一切災厄。
8
結論: 最初的廟會起源於遠古時代的宗廟社郊制度。為了求得祖先及神靈的保佑,先民們選擇了在宮殿或房舍里通過供奉與祭祀的方式,與之進行對話。每逢祭祀之日,為渲染氣氛,人們還會演出一些精彩的歌舞,即社戲,也稱廟會戲廟會便由此形成。
9
結論: 由於地方的不同,風俗習慣也不一樣,所以地方文化也有所不同,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就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在廟會活動中、除各廟宇神轎外,會有儀仗、藝閣、陣頭,常綿延數公里之長。各藝閣、陣頭除職業表演團體外,仍有相當數量由各地方民眾組織而成。
10
結論: 台灣的廟會非常之盛,大小廟宇逢神明誕辰、成道日,一年到頭都有不同規模的繞境、進香、刈香等祈福活動。廟會遶境的區域,往往呈現該廟宇的祭祀圈或信仰圈,而分靈廟回祖廟或庄廟前往人群廟進香,則代表不同廟宇的互動關係。
11
資料來源: eportfolio.lib.ksu.edu.tw/user/4/9/.../歷史報告%20-%20台灣廟會文化.ppt
12
原作者 指導老師:謝政憲 老師 組員: 王藝蓁 4980T006 劉亭妙 4980T010 劉文淑 4980T025
史婕瀅 A960T114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