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九地篇大綱 勝敵之地、主客之道 九地篇 原文 白話 概說 勝敵之地 主客之道 應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九地篇大綱 勝敵之地、主客之道 九地篇 原文 白話 概說 勝敵之地 主客之道 應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九地篇大綱 勝敵之地、主客之道 九地篇 原文 白話 概說 勝敵之地 主客之道 應用

2 九地用兵之法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圯地,有圍地,有死地。
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 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 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圯地。 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我之眾者,為圍地。 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 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泛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第十一章 勝敵之地、主客之道 九地篇 孫子說:根據用兵原則,有「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衙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等九類。諸侯在自己領土內作戰。這樣的地區叫「散地」。進入敵境不深的地區,叫「輕地」。我先佔領對我有利,敵先佔領對敵有利的地區,叫「爭地」。我軍可以去,敵軍方可以來。叫「交地」。與兩三個諸侯接壤的地區,先佔領就可以與四方接觸的,叫「衢地」。深入敵境,背後阻隔著許多城邑,叫「重地」。山林、險阻、沼澤等道路難行的地區,叫「圮地」。進入的道路狹隘,出來的道路迂遠,敵人以少數兵力可以制服我多數兵力的地區,叫「圍地」。奮力作戰就能生存,不奮力作戰就被消滅的地區,叫「死地」。因此,「散地」不宜決戰,「輕地」不可停止,敵人佔領「爭地」則不宜強攻,在「交地」則不要被敵人切斷連繫,在「衢地」則應交結鄰邦,在「重地」則應就地補給,在「圮地」則應迅速離去,在「圍地」則應用計謀脫困,在「死地」則應奮力死戰。

3 九地待敵 古之所謂善用兵者,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 眾寡不相恃, 貴賤不相救, 上下不相收, 卒離而不集,
兵合而不齊。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 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自古以來,所謂善於用兵作戰者,能使敵人前後無法顧及,大部隊和小部隊之.間無法連繫,各自為戰,不能相救援,也無法收兵轉移,士卒潰散不集中,主力未能齊一,印行攻擊。總之,有利才行動,無利則不妄動。試問:「敵人如人數眾多,且行伍整齊向我進攻,該怎麼辦?」回答說:「先攻擊敵人必須援救保護之目標,則能使敵人受制於我。用兵之道,首在迅速,乘敵人措手不及,走敵人料想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不防備的地方。」

4 九地為客之道 凡為客之道: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深入則專,主人不克。 掠於饒野,三軍足食。 謹養而無勞,併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 死焉不得,士人盡力。 兵士甚陷則不懼, 無所往則固, 深入則拘, 不得已則鬥。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 無餘命,非惡壽也。 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霑襟,偃臥者涕交頤。 投之無所往,則諸劌之勇也。 凡進入敵境作戰,愈往前深入,士卒鬥志愈專一,敵軍無法勝我。在富饒地區奪取糧秣,使軍旅吃得飽,注意休養,提高士氣,增強體力,仔細佈署,使敵入不能臆測,把士卒放置於無路可退的境地,士卒寧死也不後退,盡力作戰,那有不得勝的。士卒陷於險地就無所畏懼,無路可走軍心就漸穩固,深入敵人國土就不易渙散,無法可想時,只有拼力死戰。所以,這樣的軍隊不須督促就知警惕,不須要求就知盡責,不須約束就知親愛,不須申令就知服從,再禁止迷信,掃除謠言,即使戰死也不會退避。我軍士卒不積蓄財貨,並不是厭惡財貨,不怕死,並不是不想活下去,而是公而忘私。當作戰的命令下達時,坐著的涕淚濕了衣襟,躺著的涕淚滿頰,一片悲憤,指揮他們向沒有退路的地方前進,就會像專諸、曹劌一樣勇敢了。

5 九地齊勇剛柔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 齊勇若一,政之道也; 剛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所以善於用兵者,就像「率然」一樣,「率然」是常山的蛇,打它頭部,尾巴就來故應,打它尾部,頭部就來故應,打它中間,頭尾一同來救。試問:「用兵可以像這種蛇一樣嗎,」回答是:「可以」,例如吳人和越人交惡,但同乘一船而遇風浪時,也能如左右手一樣互相救援。所以。把馬匹縛在一起,把車輪埋起來,強使行動一致,是靠不住的,要使士卒勇敢齊一,有賴指揮得法,使強者與弱者各盡其力,有賴善用地利。善於用兵者,指揮大軍如差遣一個人那樣容易,這就是把士卒放在不得已的境地,而造成的。

6 九地將事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 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 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 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 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統率軍隊這種事,要寧靜沉著,深思遠慮,要公正無私,嚴整不亂,要約束士卒的視聽,使他對計畫無所知。改變已決定的事,更動已決定之計畫,使人無法測知動向,改變駐地,更動行軍路線,使人意想不到。突然下令作戰,如令人登高處而撤走樓梯,使之抱必死之決心。主帥帶領士卒深入,到諸侯之要地,才像發動弓弩之機括一般,飛射而出。又像趕羊群一般,趕過來,趕過去,便士卒都不知道要到那裡去。集結大軍,投入危險之戰場,是將帥的責任。因此,各種地形變化,進退伸縮的利與不利,士卒的情緒與心理,都是不能不仔細省察的。

7 九地深專淺散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 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逼則從。 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 四達者,衢地也﹔
入深者,重地也﹔ 入淺者,輕地也﹔ 背固前隘者,圍地也﹔ 無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 輕地吾將使之屬, 爭地吾將趨其後, 交地吾將謹其守, 衢地吾將固其結, 重地吾將繼其食, 圯地吾將進其途, 圍地吾將塞其闕, 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逼則從。 大凡出國境作戰的原則,深入敵境則士卒專一,距自己國家近,則易逃散。出國遠征,戰場與本國隔絕,叫「絕地」;四通八達,叫「衢地」;深入敵境,叫「重地」;初入敵境,叫「輕地」;後有峻嶺,前有狹隘,叫「圍地」;無處可逃,叫「死地」。所以,在「散地」;要統一士卒意志:在「輕地」,要使部隊相連屬;在「爭地」,要迅速迂迴其側背;在「交地」,要謹慎防守;在「衢地」,要結交鄰國,使之穩固;在「重地」,要注重補給;在「圮地」,要迅速通過;在「圍地」,要堵塞缺口;在「死地」,要表示必死之決心。就士卒之心理而言,被包圍就協力抵禦,不得已時候就力鬥,形勢所迫時,就能服從命令而行動。

8 九地霸王之兵 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 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
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此三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 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爭天下之交, 不養天下之權, 信己之私,威加於敵, 則其城可拔,其國可隳。 不瞭解諸侯政策的,不能預先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等地形,就不能行軍,不使用響導,不能得便利,這三項缺一,就不能算是霸主的軍旅。 霸主的軍旅攻伐大國,可使其軍來不及聚合。威力施於敵國,別的諸侯不與之結交。所以,不爭取友邦盟國,不培養深通權謀之士,只憑一己之私,只憑兵威制敵,本身將有城破國毀之可能。

9 九地巧能成事 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 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併力一向,千里殺將,是謂巧能成事。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 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併力一向,千里殺將,是謂巧能成事。 施行法外之賞,頒佈政外之令,指揮全軍如差遣一個人一樣。使士卒行事,不必告知用意。差遣士卒,只須告知有利的一面,不必告知有害的一面。便士卒入危險之地,才能保全,入死地才能求生,這是在全軍至為危急時,才能轉敗為勝。 所以指揮作戰要詳察敵人之意向,一旦有機會,就集中全力指向敵人的某一點。即使長驅千里之遙,也可以擒殺敵將,這就是所謂以巧妙的手段成就大事。

10 九地政舉之日 是故政舉之日,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 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夷關折符,無通其使﹔ 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
敵人開闔,必亟入之。 先其所愛,微與之期。 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 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因此在軍事行動開始之時,就要封鎖關口,毀壞信符,禁止通行,停止使者往來,在廟堂上反復計議,研究計畫。如敵人有隙可乘,必要迅速攻入,先奪取其最重視的地點。不要使敵人知道我進兵之日期,要隨敵情變化,修正我的作戰計畫,以求得決定性的勝利。所以,在開始的時候像處女一樣沉靜,等敵人放鬆戒備,然後像脫兔一樣迅速,使敵人抗拒不及,取得勝利。

11 九地概說 勝敵之地 主客之道

12 總結戰場作戰地形利用 九地篇計一千餘字,約佔全文1/6 側重戰略戰術的考慮,不同於九變、行軍、地形
作戰之前,先行分析作戰目標及決戰地區地理形勢 強調造成敵人分離,實施機動與奇襲,以及運用戰場心理,激發士氣,以贏取勝利 「九地」為是孫子兵法第十一篇,也是十三篇中最長的一篇,計一千餘字,約佔全文的六分之一:這一篇可以說是「九變」、「行軍」、「地形」以下,對於戰場作戰的地形利用,作一總結。不過本篇側重於戰略戰術的考慮,與前三篇不同,此即在作戰之前,先就作戰目標及決戰地區的地理形勢予以分析,並強調造成敵人分離,實施機動與奇襲,以及運用戰場心理,激發士氣,以贏取勝利。

13 勝敵之地 九種從國境內到國境外戰略地形 境內決戰 戰略目標 境外決戰 「散、輕、爭、交、衢、重、圮、圍、死地」
散地、輕地-應把握「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戰略目標 爭、交、衢地-不能單持武力奪取,必佐以外交手段 境外決戰 重、圮、圍、死地-克服困難 孫子舉出九種戰略地形:「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係就國境內到國境外之作戰地形,分別說明。 所謂「散地」,與是敵交戰於本國境內,所謂「散」是指士卒身處國境之內,思鄉顧家,易於逃散,歷來各家注解,均從此說; 不過就孫子與吳王闔閭之兵法答問中來看,當另含有分散敵人力量,逐步耗其戰力的意思。因此,孫子說:「散地則無戰」,並非不抵抗之意,而是認為不宜決戰之意。 至於「輕地」,是去國境不遠的地區,士卒畏戰思鄉的心理仍然存在,因此孫子說:「輕地則無止」,以免銳氣消失;不過就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我沒有深入敵境的打算,戰況不利時,方可輕易退回國境,固守自保,所以在「散地」和「輕地」作戰時,應把握「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的原則。 至於「爭地」、「交地」、「衢地」三者,都是屬於戰略目標,「爭地」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左右戰局的裨益;「交地」是交通孔道,「衢地」是樞紐地區,由於「交地」是敵我均可往來,因此不能讓敵人切斷交通,「衢地」四通八達,與數個鄰國接壤,不能單持武力奪取,必佐以外交手段,這就是:「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 至於「重地」、「圮地」、「圍地」、「死地」都是深入敵境後,所遭遇之情形。「重地」最大的困難是糧秣不足,後勤補給無以為繼,因此必須「因糧於敵」,以戰養戰。「圮地」最大的困難是地形的障礙,山林險阻沼澤等,足以損耗戰鬥能力的發揮;「圍地」則是除地形障礙外,還有敵人憑險設伏,處處牽制,因此將帥必須用最大之智慧,設法突圍,這就是「圮地則行,圈地則謀」。「死地」則是前有強敵,後無退路,力戰則存,不戰則亡,所以非力拼不可,這就是「死地則戰」。

14 無戰無攻之理 避免正面進攻 「山海關」扼滿清南下之「爭地」 強攻可能無濟於事,唯有迂迴側擊方能收效 清太宗六犯明疆,沒有一次做正面攻擊
或繞道內蒙,或繞道冀南、魯東一帶 但是對於「爭地」,孫子卻說:「爭地則無攻」,即是必爭之地,為什為「無攻」呢,「無攻」與「無戰」一樣,都是避免正面進攻的意思,「爭地」能左右戰局,敵人先佔,自須拼力死守,強攻可能無濟於事,唯有迂迴側擊方能收效。 例如明末滿清起於遼東,「山海關」扼滿清南下之咽喉,正是「爭地」,但是清太宗六犯明疆,沒有一次是對「山海關」做正面攻擊,或繞道內蒙,或繞道冀南、魯東一帶,可說是深明「爭地無攻」之理。

15 絕地反攻求生心理 九地之最-「死地」 激發戰場士卒死中求生心理 「死地則戰」而後生,非用兵常道 「死地則戰」
「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逼則從」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激發戰場士卒死中求生心理 「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 「死地則戰」而後生,非用兵常道 「九地」之中,孫子最重視「死地」,他除說:「死地則戰」之外,還一再強調:「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逼則從。」「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以及「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這是針對戰場上士卒的心理而發的,「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在極端困難危險之中,自然能發揮勇氣,死中求生。 不過置之「死地」而後生,並不是用兵常道,孫子兵法中,處處講「先勝」、「致人」,「死地則戰」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是「致於人」之後的變道,不能以常法視之。

16 主客之道 「主」 「客」 國境內地形交戰 內線作戰 國境外地形用兵 外線作戰 在中央位置,面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方向之敵來作戰
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方向,向居中央位置之敵發動攻擊 所謂「主」,是交戰於國境之內;所謂「客」,是用兵於國境之外。 不過就另一角度來看,「主」也可以視為「內線作戰」,「客」則可以視為「外線作戰」;「內線作戰」是在中央位置,面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方向之敵來作戰;「外線作戰」則是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方向,向居中央位置之敵發動攻擊。 為「主」時宜採內線作戰,為「客」時宜採外線作戰,但不論內外線作戰,地形之適宜與否,為必要考慮因素。

17 主-內線作戰 內線作戰要訣-各個擊破 敵分進尚未達到合擊目的時 敵部隊分離,主力不能連繫各部,尚未完成集結時
「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敵部隊分離,主力不能連繫各部,尚未完成集結時 「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內線作戰之要訣是在敵人分進而尚未達到合擊之目的時,各個擊破,這就是孫子所說的:「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在敵人部隊分離,主力與其他各部不能連繫,兵力分散,集結行動尚未完成時,「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帥以先制及奇襲的手段,完成各個擊破之目的。

18 客-外線作戰 外線作戰要訣-分進合擊 分由不同方向,向目標集中,在同一時間內集中優勢力量,在某一決戰點上
「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無勞,併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客地作戰士氣和紀律,因糧於敵絕非鼓勵士卒搶掠 「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目,士卒坐者涕霑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則諸劌之勇也」 外線作戰之要訣是分進合擊,即分由不同方向,向目標集中,在同一時間內集中優勢力量,在某一決戰點上,孫子在「虛實」、「軍事」兩篇上已經說了很多,這裏是專就深入敵境之情形而言。 軍旅進入重地之後,必因糧於敵,在資源富饒之區,徵發糧秣,以充軍實,而且軍旅行止宜顧體養,積蓄戰力,掌握戰機。此即:「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無勞,併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客地作戰,最重士氣和紀律,孫子雖然一再強調因糧於敵,但這是就軍旅必要的補給而言,絕非鼓勵士卒搶掠,所以孫子說:「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目,士卒坐者涕霑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則諸劌之勇也。」

19 客地保密措施 將帥領導統御的原則 「愚士卒耳目」 客地作戰保密包含敵人及自己士卒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另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 「愚士卒耳目」 並非蒙蔽欺騙,而儘可能使人「無知、無識」,無從由士卒言行舉動中臆測企圖 這樣的軍旅,無論士氣和紀律都是銳不可當的,用之以戰,自無往不利。客地作戰除士氣紀律外,尤重保密,不但對敵人絕對保密,即使對自己士卒不能宣泄,尤其對於軍旅之行進方向,決戰地點,更不可使士卒預知,以免影響士卒心理,造成恐懼,這也是將帥領導統御的原則, 孫子說:「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另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所謂「愚士卒耳目」,並非蒙蔽欺騙,而是深入敵境,危機四伏,軍旅之一動一靜,均可能在敵人監視之下,要儘可能使人「無知」、「無識」,無從由士卒言行舉動中臆測其企圖。 要做到這點,將帥必先「靜以幽,正以治。」士卒才能無條件追隨,赴深谿俱死而不疑,「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用兵如此,自然「三軍之眾,若使一人」了。

20 地形實作參考 實體 九地 六形 概念 醋 交地 支形 謹慎 麻油 散地 通形 香味 XO醬 爭地 挂形 濃味 辣油 死地 險形 強烈 胡椒粉
圯地 遠形 敏感 衢地 主味 味精 圍地 補味 醬油 輕地 隘形 連結 重地 去腥

21 勝敵之地-九地 九地 原 文 散地 諸侯自戰其地者 不宜決戰 輕地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 不可停止 爭地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
原      文 散地 諸侯自戰其地者 不宜決戰 輕地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 不可停止 爭地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 不宜強攻(若為敵人佔) 交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 不可被敵人切斷連繫 衢地 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 應交結隣邦 重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 應就地補給 圮地 出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 迅速離去 圍地 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擊吾之眾者 應用計謀脫困 死地 疾戰則存,不疾戰則忘者 應奮力死戰


Download ppt "九地篇大綱 勝敵之地、主客之道 九地篇 原文 白話 概說 勝敵之地 主客之道 應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