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冲压操作工培训
2
冲压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简介 一、常用的冲压设备(P14) 机械压力机(冲床) —— J 例 J23 –100 公称冲压力(吨)
液压机(油压机) —— Y Y32 –250 公称压力(吨) 剪板机(剪床) —— Q Q11 –3 x 1300 允许剪切厚度(mm) 最大剪切宽度(mm) J23 –1000KN KN – 千牛 Y32 –2500KN 吨 – 10KN
3
冲压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简介 二、冲床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冲床的传动原理(p14) 传动的起点 — — 电动机 — — 旋转运动
传动的终点 — — 滑块 — — 往复直线运动
4
作用:把曲轴的旋转运动变为滑块的直线往复运动。
冲压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简介 - 二、冲床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冲床的基本结构 1)工作机构:由滑块、连杆、曲轴等组成。 这三个部件构成曲柄滑块机构 从结构上定义----曲柄压力机 从用途上定义----冲床 作用:把曲轴的旋转运动变为滑块的直线往复运动。
5
冲压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简介 二、冲床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冲床的基本结构 作用:减速和传递动力。 作用:用以控制滑块的启动和停止。
2)传动系统:由皮带轮、齿轮、传动轴等组成 。 作用:减速和传递动力。 3)操纵系统:由离合器、制动器及操纵机构等组成 。 作用:用以控制滑块的启动和停止。
6
冲压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简介 二、冲床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冲床的基本结构 作用:为设备提供动力。 作用:支承全部零部件。
4)能源系统:由电动机、飞轮等组成 。 作用:为设备提供动力。 5)支承部件:由床身、导轨、轴承等组成 。 作用:支承全部零部件。
7
冲压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简介 二、冲床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冲床的工作原理
利用曲柄滑块机构,把曲轴的旋转运动变为滑块的上、下(直线)往复运动,来实现对材料进行加工。 三个概念: 行程是不变的定值。(偏心距决定行程的大小) 滑块的上、下死点位置可调。(通过调节球螺杆) 最大冲压力产生在滑块落到下死点前约10mm左右。
8
冲压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简介 二、冲床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4、冲床的分类 1)按冲压力分类 2)按床身结构分类 大型压力机(300吨以上)
中型压力机(60 ~ 300吨) 小型压力机(3 ~ 40吨) 1)按冲压力分类 2)按床身结构分类 开式压力机 — — 工作台三面敞开操作方便(中、小型) 闭式压力机 — — 中、大型
9
冲压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简介 二、冲床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5、冲床的安全部件 1)离合器 2)制动器 3)操纵机构 4) 电气部件
10
作用:使飞轮与曲轴连接或脱开,从而实现带动滑块的上、下运动。
冲压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简介 1)离合器(P23) 离合器:是靠接合零件把主动部份和从动部份连接起来的装置。 作用:使飞轮与曲轴连接或脱开,从而实现带动滑块的上、下运动。 优点:可随意接合或脱开 缺点:体积较大,不适宜在小型压力机使用 干式(大型冲床用) 湿式(车辆用油浸) 离合器的分类 摩擦离合器 径向(淘汰) 轴向(箭床) 靠刚性键(销)的啮合来使曲轴与飞轮挂上或脱开。 优点:体积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缺点:由于转键或滑销等接合时冲击 较大,容易损坏,且不能随意脱开、啮合 滑销式 转键式(P25) 刚性离合器
11
冲压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简介 1)离合器 小结 刚性离合器:无法实现滑块下行过程中任意点位置停车, 不能与安全急停装置配合。
摩擦离合器:安全性比刚性离合器高,而且容易实现滑块 下行过程中的急停。
12
冲压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简介 2)制动器(带式制动器)
作用:主要用来克服 压力机曲轴和滑块进行往复运动的惯性,使曲轴停留在与滑块上死点对应的预定位置上。 注意:使用中一般会出现制动带磨损,产生打滑。回位弹簧,紧固零件安装不到位,影响其效果。总的来说,不能让其越过上死点停车。
13
冲压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简介 3)操纵机构(制合或制板) 引起操纵系统失灵有以下因素:
1、电磁铁失灵; 2、拉杆变形断裂; 3、齿条凸轮磨损; 4、弹簧疲劳破坏; 5、斜面的产生。 作用:电磁铁(或脚踏杆)的动作通过操纵机构的档块(凸轮)来控制离合器的转键动作,从而达到离合器的接合或脱开。
14
冲压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简介 皮带罩、齿轮罩 拉手装置、拨手装置 红外线探测装置 6、保护装置 润滑系统 保险装置(防过载) 7、其它
15
第一章 冲压作业的危险性 一、冲压作业 采用机械压力机、液压机、剪板机对板料进行冷(常温)冲裁或成形加工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生产效率很高的生产作业。 特点: 1、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保证。 2、操作速度较快(40-120次/分),而且动作单调。 3、操作者精神易疲劳,易发生伤手事故。
16
第一章 冲压作业的危险性 二、冲压作业的危险性 (一)、冲压作业伤害事故的严重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归纳如下四点:
1、冲手事故重伤者占全部工伤人数的40%。 2、其它机床操作工受重伤的频率不及冲压工的1/7。 3、平均每起冲压工受重伤断指4.3节。 4、平均每起冲压工受重伤损失工作日860天。
17
危险时刻:模具闭合之前60转角范围的运行时刻。
第一章 冲压作业的危险性 二、冲压作业的危险性(P2) (二)、冲压操作过程的危险性: 1、冲压操作循环 危险时间 2、冲压设备存在两个危险 危险区域 3、人机系统 危险时刻:模具闭合之前60转角范围的运行时刻。 危险区域:上、下模具之间。
18
1、冲压操作循环(冲次) (二)、冲压操作过程的危险性: 取料 定位 冲切 上升 出料 停顿
取料 定位 冲切 上升 出料 停顿 × √ × × × √ 单冲操作 --- 每个冲次循环都包括停顿步骤的操作。 连冲操作 ---(又称为自动行程)在每个操作循环之间没有 停顿步骤的操作。 1)一个冲次的危险性:4/6×100%≈66.7% 2)连冲的危险性:4/5×100%=80% 通过1)、2)的分析,告诉了我们:我们所干的工作是一种危险的作业。
19
第一章 冲压作业的危险性 三、冲压作业伤害事故发生的规律(P5): 1、年龄的规律。 年纪小,比例大 天气最冷时 (12月-1月)
2、季节的规律。 比例大 春天转夏天时(3月-5月) 中小型设备 3、设备的规律。 比例大 无防护装置的设备
20
第一章 冲压作业的危险性 三、冲压作业伤害事故发生的规律: 多人一机 4、用机的规律。 比例大 一人多机 无证上岗者
4、用机的规律。 比例大 一人多机 无证上岗者 5、水平的规律。 比例大 新工人 刚上班不久 6、时间的规律。 比例大 将要下班前
21
第一章 冲压作业的危险性 四、冲压伤害事故发生原因: 1) 2) 3) 4) 管理缺陷 设备故障 操作失误 环境干扰
22
3)人员管理: 持证、挂证、违章记录、责任书。
第一章 冲压作业的危险性 四、冲压伤害事故发生原因: 1、管理缺陷: 1)场所管理: 环境(光线、通风、温度、噪音)、 地面、通道、安全标识。 2)设备管理: 档案(编号)、保养、维护、模具、 警示牌(警示语)。 3)人员管理: 持证、挂证、违章记录、责任书。
23
第一章 冲压作业的危险性 四、冲压伤害事故发生原因: 2、设备故障: P10 1-6 行 表1-5
3、操作失误: 违反操作规程、人体疲劳、外来干 扰、心态不正 4、环境干扰: P12 表1-7
24
第六章 冲压工操作安全 一、冲压操作与其他机床操作的区别: 二、冲压机台安全检查: 1、冲压床操作循环周期短,危险时刻出现的密度大。
2、冲压件的质量主要由模具来保证。 1、机台的全面检查: 静态观察(目检),交接班录。 二、冲压机台安全检查:
25
二、冲压机台安全检查: 2、试车检查: 空车试运行(看、听) 单个试验(看、听) 观察模具的定位、脱料装置
空车试运行(看、听) 单个试验(看、听) 观察模具的定位、脱料装置 安全部件(离合器、制动器、操作机构等)动作 及复位情况 连车作业检查(并不是所有机台用)
26
第六章 冲压工操作安全 三、安全操作要点: 怎样才能使手不伸入危险区作业? 操作中注意: 手不能伸入危险区送出料。
操作中注意: 手不能伸入危险区送出料。 怎样才能使手不伸入危险区作业? 1)大件料--避开危险区送出料。 2)小件料--使用手用工具送出料。 3)设计安装自动送出料装置。
27
第六章 冲压工操作安全 四、发现问题,必须马上停机处理。 五、操作工禁止事项 1)非操作工或不合格冲工上机操作。
2)操作时与人闲谈、抽烟、打闹。班前喝酒或过度 疲劳或兴奋。 3)飞轮未停止转动时去排除故障或清理模具、机台。
28
五、操作工禁止事项 4)在未装急停装置和安全装置的机台上手入危险区 操作。 5)未经批准的连车操作。 6)调整刀口或模具。
7)调整、拆卸安全装置及设备部件。 8)多人操作未确定主次和联络信号就送料操作。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由当时国家主席江泽民发布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并明确由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五条: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 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第五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
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 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 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 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六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
度 ,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从事技术工作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