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 牛欣.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 牛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 牛欣

2 主要内容: 脑血管病概况 偏瘫的诊断与功能评定 康复概况 偏瘫阶段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 偏瘫肢体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预防

3 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CVD)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老百姓俗称为脑中风,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以起病急促,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会出现口眼歪斜、抽搐、失语等,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偏瘫,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4 脑血管病的分类: 根据脑血管病的病因、病理及不同表现,通常将其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 和 出血性脑血管病。
根据脑血管病的病因、病理及不同表现,通常将其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 和 出血性脑血管病。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 我国脑血栓占46.4%,脑出血占44.6%,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栓塞占2.5%;

5 缺血性脑血管病: 是指脑血管痉挛、管腔狭窄和闭塞,包括: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2)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6 出血性脑血管病: 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包括: (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出血性脑血管病:  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包括: (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7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 1.流行病学特点:
⑴地区差异:世界范围内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的疾病约占48~83%,脑出血约占10~40%。 中国和日本脑出血的比例高于西方国家。 中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北方人群脑梗死的发病率高于南方,脑出血的比例南方高于北方。

8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 1.流行病学特点:
⑵年龄、性别:我国人群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或以上。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比例约为1.3~2.0:1。 ⑶职业:与疾病分布有一定联系。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高,而中、轻度体力者发病率较低,经常上夜班者发病率明显高于上白班者。

9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 2.主要危险因素: ⑴遗传因素:亲属中有脑血管病者,其患病的危险性增加。
⑵疾病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TIA)被认为是脑血管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感染、眼底动脉硬化、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血粘度增加等,高脂血症可增加血粘度,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生。 有资料表明,脑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压病史,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成人血压的正常值:90~139mmHg/60~89mmHg 高血压的诊断: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90mmHg

10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 2.主要危险因素: ⑶日常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节:过分贪吃、多食,摄入高盐、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如肉类、动物油等。 体力活动减少,体重增加,甚至肥胖。 吸烟、酗酒

11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 2.主要危险因素:
⑷心理情绪因素:怒、喜、思、悲、恐过度,特别是暴怒,是最常见的诱因。调查发现容易激动,经常处于紧张劳累状态者比性格开朗、理智者发生中风的危险度要高出4倍。 ⑸季节、气候因素:中风发病与季节和气候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冬季多发,夏秋季低发。气温过高或天气骤然变化时易发生中风。

12 脑血管病后遗症: 据统计:现患脑血管病600万,每年新发病者150万人以上,死亡近100万人,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导致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脑血管病的后遗症主要体现在功能障碍上。脑血管病的功能障碍大致有: 三偏:偏瘫 一侧肢体活动障碍    偏麻 一侧感觉障碍   偏盲 一侧视力障碍 言语障碍:失语症 认知障碍:无法认清家人、地点、时间等 吞咽障碍:进食、喝水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 日常生活能力障碍:无法完成洗梳、穿衣、进食等 大小便障碍:二便失禁

13 什么是偏瘫?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的最主要的后遗症状。
偏瘫的诊断(1)头面部 :病人有面瘫时,可见偏瘫侧鼻唇沟变浅,眼裂增宽,口角下垂。患者常有头及眼向一侧偏斜 。(2)肢体:正常人平卧时,双足与床面呈垂直位。有偏瘫者,偏瘫侧的下肢呈外旋位。将两腿屈曲90度时,瘫痪肢体很快被动伸直,且往外倒。抬起双侧肢体,然后松手让其自然下落,可见瘫痪侧肢体下落较健侧快。因为偏瘫侧肌张力较健侧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年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14 康复的定义: 康复的字面意思就是:恢复原来的健康,及维持正常的生活。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康复的定义是: 康复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包括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各种措施手段),使残障者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

15 我国脑血管病的康复现状: 社会老龄化 脑血管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偏瘫患者多 我国正规的康复机构少、医疗条件相对较差 患者希望早日康复,愿望迫切
社区、家庭康复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康复场所

16 偏瘫康复治疗的基本观点与原则: 早期康复的观点: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的挖掘损伤的修复潜力,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脑卒中患者能够较好地恢复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 评价与治疗相结合的观点:评价应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的过程,这要求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才能取得康复实效。 整体观点与全面康复:在运动康复同时应加强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康复等。 康复与治疗并进:康复是一个持续过程,应与治疗并进。

17 偏瘫康复治疗的基本观点与原则: 5、重建正常运动模式 6、重视心理因素 7、预防再发 8、合理用药 9、坚持不懈

18 中风偏瘫病人为什么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据统计:CVD病人如在病后1个月内开始康复,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达到自理者约需86天,超过1个月者,康复需超过100天, ADL能力才有可能达到自理,有时还要更多时间或根本达不到自理程度。若急性、早期未能康复,1~2月后多数患者出现“废用综合症”,严重影响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还会增加住院天数和经济负担。所以说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临床实践证明:中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脑中风的致残率和致残程度,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9 脑血管病患者何时开展早期康复? 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
脑梗塞: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脑出血:大多数康复可在病后7~14 天开始。 这也即意味着CVD病人1周内大都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20 偏瘫的功能评定: 评定:是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检查与测量障碍,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解释并进行障碍诊断的过程。
通过评定能够发现和确定患者当前存在的障碍特点、障碍水平以及患者潜在的能力,为指定明确的康复目标和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21 偏瘫的功能评定: 评定分三个阶段进行: 初次评定:指在发病之初,未进行功能训练之前进行的评定。 阶段评定:指训练3个月后进行的评定。
总结评定:指训练6个月后至1年之间的评定。

22 偏瘫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 根据CVD病程阶段制定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包括: (一)弛缓阶段训练目标与计划:发病1 ~ 2周内
(二)痉挛阶段训练目标与计划:发病3周~3个月 (三)痉挛减轻恢复阶段训练目标与计划:发病4个月~1年

23 偏瘫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弛缓阶段:
训练计划: 体位治疗——良肢位的摆放 床上活动训练——体位变换 辅助被动活动 主动运动训练 训练目标: 预防痉挛的出现 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损害 诱发正常运动模式

24 偏瘫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痉挛阶段:
训练计划: 躯干控制训练 肢体正常运动模式训练 负重训练 双侧肢体参与的训练 痉挛控制训练 运动协调性训练 提高运动速度训练 精细运动训练 回归社会的适应性训练 步行训练 训练目标: 控制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 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完成基本动作

25 偏瘫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痉挛减轻 恢复阶段:
训练计划: 继续争取功能恢复 利用加强残存功能 必要时改变环境(职业、工种、住房等),以适应病人 训练目标: 出现较充分的分离运动 运动模式接近正常

26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实施: 分三期实施: 急性期(指从发病到一周的这段时间)或弛缓阶段的康复训练
恢复期(指从发病后第二周至一年的这段时间)或痉挛阶段与痉挛减轻恢复阶段的康复训练 后遗症期(指发病一年后)的康复训练

27 偏瘫肢体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针灸等。运动疗法是其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 偏瘫的功能锻炼还可配合简便的医疗体操、医疗功能训练器械,如行走车、脚蹬器、拉力器等进行锻炼。通过学习训练、使病人循序渐进掌握康复训练方法,从而达到恢复肢体的功能和生活自理的目的。

28 偏瘫康复训练内容: 急性期 恢复期及 后遗症期 一、正确的床上体位 二、体位变换:翻身、正确的坐姿 三、被动关节活动 四、坐位平衡训练
五、卧位与坐位的转换 六、躯干与下肢的训练 七、上肢与手的训练 八、坐位转移 九、站立平衡训练 十、坐位与站立的转换 十一、步行训练 十二、驱动轮椅训练 十三、上下阶梯训练 十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急性期 恢复期及 后遗症期

29 一、正确的床上体位(良肢位): 对长期卧床患者一般要求2~3小时变换一次体位。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可以对抗痉挛、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又可以避免压疮的形成。 1、仰卧位:头偏向患侧,掌心向上,手自然伸开,不能伸开可放一布卷隔开。 2、患侧卧位:患侧肩向前伸,肘伸直,手心向上,健腿在上。 3、健侧卧位:患侧肩向前伸,不能垂下手腕;患侧髋向前,膝微屈。

30 患侧卧位 ①患侧卧时,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该体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治痉挛。

31 健侧卧位 ②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方上举约10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躯干应垂直于床面。

32 仰卧位 枕头勿太高。 在患侧肩部、臀部下面放置薄枕或软垫,将其稍稍垫高。 患侧上肢放于体侧,一定要处于伸肘、伸腕的体位,并避免前臂处于旋前位(即手心向床面)。避免肘关节屈曲。手指可以自然放置。 患侧膝关节下可以用直径数厘米的软物支持,也可不支持。 可在患侧下肢外侧放置软垫以纠正患腿外旋,以足尖外旋得到改善为度。要注意,如果被子太重也会压迫患足,造成足尖外旋,可使用支撑物将被子撑起。

33 二、体位变换: 早期为什么要经常变换体位?
偏瘫病人急性期要经常变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体位变换可以防止出现压疮及预防肺部感染。偏瘫患者多愿意向患侧卧位,因脑卒中早期瘫痪肢体多有感觉障碍,患肢长时间受压,不感痛苦,但是因为患侧肩关节髋关节的长时间压迫,极易产生患肢肩、髋关节的痉痛与挛缩,为日后功能恢复带来隐患。因此,应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三种体位经常变换为佳。

34 二、体位变换——翻身: 患者应尽快学会自行翻身,可以避免压疮形成,同时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注意:正确的交叉握手姿势!患侧大拇指在上!
1、从仰卧位翻向患侧卧位:举起交叉手,屈膝,将上肢摆向健侧,再向患侧摆动,依靠惯性翻向患侧。 2、从仰卧位翻向健侧卧位:用健手托住患肘部,将健腿插于患腿下,在身体旋转时用健腿搬动患腿翻向健侧。

35

36 向健侧翻身

37                                                                                                                  要点: 1.病人双手紧贴一起 2.方法:同时翻转臀部和足底以引导偏瘫侧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38 辅助下翻身练习

39 二、体位变换——正确的坐姿 1、床上坐姿:下肢自然伸直,双手交叉放于桌面上。 2、椅子上坐姿:
足平放在地面上,双手交叉。能抑制患侧上肢的屈曲痉挛及下肢的伸展,有利于患侧下肢的负重。

40 三、被动关节活动: 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是预防关节挛缩的主要手段。如肩关节三周内不活动,就可出现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引起疼痛,从而使活动受限,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肩关节挛缩,关节的被动活动开始越早越好。 其原则为: ⑴病人取舒适卧位,全身放松; ⑵被动活动手法要轻柔,缓慢,避免暴力; ⑶由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循序渐进; ⑷被动活动应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以不引起疼痛 为原则,若活动时引起疼痛,可用温热等物理疗法,缓解疼痛后再进行; ⑸关节的被动活动每日2~3次,每次各关节活动5回。

41 三、被动关节活动: 上肢的被动活动: 肩关节上举、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外、旋内; 肘关节屈曲、伸展; 前臂旋外、旋内;
腕关节背伸、掌屈; 手指屈曲、伸展,拇指外展。

42 三、被动关节活动: 肩关节屈曲 肩关节外展 肘关节伸展 前臂旋后 腕关节背屈 手指伸展

43 三、被动关节活动: 下肢的被动活动: 髋关节屈曲、伸展、内收、外展、旋外、旋内; 膝关节屈曲、伸展; 踝关节背伸、底屈,内翻、外翻;
足趾屈曲、伸展。

44 三、被动关节活动: 髋关节屈曲 髋关节伸展 髋关节旋转 髋关节外展

45 关节活动-肩关节

46 关节活动-肩关节

47 关节活动-髋关节

48 关节活动-膝关节

49 关节活动-踝关节

50 四、坐位平衡训练: 要点:患侧上肢向身体外后方伸直,掌心向下支撑在椅子上,用健手将物品从患侧向健侧转移,还可以投球、扔沙包等等。或坐位时将身体向患侧移动或向健侧移动。

51 五、卧位与坐位的转换: 要点:健侧卧位→患侧上肢放于腹部→健腿插于患腿下并将身体移至床边→健侧前臂及手支撑身体向上→坐起同时健腿带动患腿移至床下。 注意:如患者不能独立完成,协助者可站在患者健侧,在患者向上坐时,一手向上抬健肩,一手向下压双腿帮助完成动作。从坐位转换到卧位与上述顺序相反即可。

52 六、躯干与下肢的训练: 当患者能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时便可以开始床上活动。这有助于体力的恢复,同时为站立及步行做好准备。
要点:仰卧位,健腿插于患腿下抬离床面。 作用:预防健腿肌肉萎缩,刺激患腿,促进恢复。 要点:仰卧位,膝关节屈曲,足平踏于床上,抬头,用交叉手触膝,也可二侧伸。 作用:增强腹肌,抑制上肢屈肌及下肢伸肌痉挛。 要点:仰卧位,交叉手前举,屈膝,抬头双手抱膝→放开双膝平卧。 要点:仰卧位,屈膝,双足平踏于床上,抬起臀部。 作用:克服骨盆后缩,增强臀大肌肌力及髋关节的稳定性。抬臀时可增加肩部压力,使肩向前。

53 六、躯干与下肢的训练: 要点:仰卧位,足与床面垂直。膝关节向下压,大腿前部肌肉绷紧。 作用:利于步行时伸腿。
要点:仰卧位,屈膝,足平踏于床上,患腿慢慢向外分开,再慢慢收回,此时健腿保持不动。然后换健腿做,患腿保持不动。 要点:俯卧位,协助者帮助患者把小腿屈曲,患者逐渐伸展膝关节达各种角度并保持,再逐渐屈曲。 作用:利于步行时的伸髋屈膝。

54 七、上肢与手的训练: 交叉手水平举起,举过头,放颈后。交叉手放桌上,向各方向推球。手托悬挂的气球;屈肘,用球触鼻;手背、手心推障碍物;上下移动;健手缠毛线。

55 八、坐位转移: 只要患者能用健手抓握,用健足站立,就尽早进行转移训练!转移特点:患者向健侧侧前方运动。最好使床、椅子、轮椅、马桶高度一致。
床边坐位→双足踏地→躯干前顷→健手扶椅子→伸肘支撑身体站起→重心在健腿→健手移向远端椅面→顺势以健足为轴转身→臀部对准椅子→慢慢坐下。

56 九、站立平衡训练: 步行是一个不断打破平衡又不断恢复平衡的过程。因此站立平衡是保证步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础。
训练方法:双手扶持固定物站立,双足稍分开,尽量用患足支撑体重。微微屈膝!

57 十、坐位与站立的转换: 要点:健侧身体靠近扶持物→二脚向后撤→腰向前探→用健手抓住扶持物→向前顷上半身→将重心移向二脚时向上站起。站起后挺胸向前看,不要低头! 无扶持物时,双足平行踩地,双手交叉充分前伸,屈髋身体前顷,重心移到双足,伸膝伸髋,缓慢站起,挺胸直立。 不能独立完成从坐位到站位的动作转换者,协助者应站于患者正前方,用自己的足和膝分别顶住患者的患足、患膝,帮助其站立。 从站立位转换为坐位:患者在向下坐时有“跌落”感,对患者来说即将坐下的一刻是最难的,所以开始可让患者先站起一点,再坐回去,逐渐增加难度,直至掌握。

58 十一、步行训练: 在康复中步行能力的恢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躯干及下肢的训练”!
当患者步行的能力未达到时,强行扶走,会使其完全依赖健侧,养成不良的动作习惯,形成异常步态,严重影响日后的生活能力! 准备步行应具备的条件:患腿有足够的持重能力,有站立平衡的能力,有主动屈膝屈髋的能力。患者身体不要前顷,不要低头和眼睛看地。年龄较大、平衡和持重能力恢复很差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手杖进行步行训练!手杖的高度应与股骨大转子齐高。可使用三脚或四脚手杖增加步行的稳定度和扩大支持面。

59 十一、步行训练: 据统计,约有80%的患者能恢复独立步行。
1、三步走法:健手持手杖站立→将手杖向前伸出约一步→患足迈出一步与手杖水平→健足迈步超越手杖。 2、二步走法:健手持手杖站立→伸手杖的同时迈患足→再向前迈健足。

60

61

62

63 十二、驱动轮椅训练: 据统计,约有20%的患者须使用轮椅行走。尽早使用轮椅可使患者离床,获得坐位。 要点:用健手转动手轮圈,用健足撑地驱动。

64 轮椅——床的转移训练: 把轮椅置于病人健侧,轮椅与床成30~45℃夹角,刹住闸,移去脚踏板,患者身体重心前移,健手扶住轮椅扶手站起,健腿向前迈出一步,以健腿为轴,身体向健侧旋转,用健手支撑床面,将臀部对准床面,缓慢坐下。

65 十三、上下阶梯训练: 好上坏下 要点:上台阶:健手抓握扶栏→健足踏上一级台阶→用健侧上、下肢的力量向上引体→迈上患腿。
  下台阶:先迈患腿→同时用健侧上、下肢支持身体→再迈健腿。 好上坏下

66 十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 个人自理:穿衣、进食、清洁、洗澡、上厕所等。 移动:转移、行走、乘坐交通工具等。
交流:打电话、阅读、书写等。 家务活动:清洁、洗衣、做饭、购物、理财、照顾家人、使用器具、环境控制(电源、水龙头、门窗的开关等)。

67 十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穿脱衣: 要点:病人能坐稳,可以进行穿、脱衣服训练,其原则为先穿患肢,后穿健肢;先脱健肢,后脱患肢。
1、穿套头衫:衣服背朝上摆好→将患手放入衣袖→向上拉→健手插入衣袖→健手将衣服拉到肩部→把头套入,整理衣服。 2、脱套头衫:用健手将衣服后领向上拉→退出头→退下肩→退出健手→健手把患侧衣领退下。 3、穿开衫:衣服里朝上摆好→穿患侧衣袖→把衣领拉到肩部→衣领拉到健侧→穿健侧衣袖→整理衣服,系纽扣。 4、脱开衫:脱患侧的肩→脱健侧整个衣袖→脱下患侧衣袖。

68

69 穿患脱健 十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穿裤子: 床上穿裤子:穿患腿→穿健腿→躺下用健腿支撑将臀部抬起→提上裤子→用健手系腰带。
坐椅子穿裤子:病人坐好,将患腿搭在健腿上→穿患腿→穿健腿→用健手提裤腰站起→系好裤带,整理裤子。脱裤子:先脱健侧,再脱患侧。 穿患脱健

70 十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穿袜子: 穿袜子:患者坐好,将患足放在矮凳上或将患腿放在健腿膝上,用健手将袜子套在患侧腿上,用健手上提,穿好袜子,再穿健侧袜子。

71

72 十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洗漱: 洗漱整容训练:病人具有一定立位平衡能力时,应去洗漱间洗脸、刷牙,不能站立时,可坐在椅子上;站立不十分稳时,家属可站在病人患侧,以防其摔倒,注意患侧上肢伸直,用手扶于洗脸盆边。若上肢无力不能伸直或支撑不住时,由家属扶住患肢肘部即可伸直,切忌不可自然下垂患侧上肢或将其屈曲放置于胸前。

73

74 十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进食: 进食训练:进食用的小餐桌上放一块防滑软塑料板,将餐具放置其上,(或使用带有吸盘的碗盘),早期坐位进食要特别注意患侧上肢的位置,上肢要以伸展位平放于餐桌上,掌心向下,以健手进食。忌患侧上肢下垂或屈曲放置于胸前。

75

76 十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入厕: 入厕训练: 厕所墙面应安装扶手,患者用健手扶住扶手,双腿靠近坐便器,站稳后,以健腿支撑身体,坐稳。

77 十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洗澡: 洗澡训练:通常取淋浴式方法,喷头下方靠墙放置一木椅,水管开关、洗澡用品放在健侧,病人坐在防滑的椅子上冲洗,毛巾可放在患侧腋下拧干。利用健手持毛巾擦洗前面,用带长柄的海绵刷擦洗后背,可在墙壁上安置扶手,以利站起。

78 康复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根据个人的能力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尽早开始主动性、预防性的康复训练,使患者的功能和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改善和补偿,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重新参与家庭及社会活动。一般遵照康复医嘱进行治疗及保健。应该避免错误的训练方法,避免过度用力及紧张。避免疼痛及疲劳。以患者主动训练为主,家人可参与治疗。患者家属不要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应鼓励患者尽量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充分考虑患者的各方面的特殊需要,为他们的正常生活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家庭的一切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79 康复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 刚开始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过速、用力过大和时间过长训练都是有害的。如训练后,安静时心率>120次/分,收缩压>180mmHg,且有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应暂停训练,以免脑血管意外复发及发生心血管合并症,同时要加强监护和防范,避免摔倒发生。如经过一天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休息减量,保持患者情绪平稳。在训练中注意安全是最重要的!

80 康复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患有高血压、严重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中风患者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慎重选择训练方法!
协助者站在患者的患侧予以保护及帮助,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并可引起对患侧的注意。在移动患者身体时,避免强拉患侧上肢,否则容易引起肩的疼痛和半脱位。在协助患者穿衣等活动时,避免从手脚开始不正确地将患肢抬起,应保护临近的关节。

81 进行必要的环境改造: 环境改造:为了使患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真正实现独立生活,请大家创造与患者功能障碍程度相适应的环境!能为患者提供最大的方便,消耗最小的能量,经济、实用、安全! 方法举例: 便桶:易于床边使用。 坐式马桶:高度以45厘米为宜。 蹲式厕所:可改为坐式或使用多功能坐椅或工桶。 马桶的健侧加设扶手,也可利用水管或家具。

82 病人的房间应怎样布置? 房间的布局应尽可能使患侧在白天自然地接受更多的刺激,因此,最好把床头柜、电视及日常必需品统统放在患侧,这样做为的是患侧可以有连续的刺激输入,迫使偏瘫侧经常做出反应,使病人对自己的患侧给予更多的关注。

83 脑血管病的护理: 1.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2.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首先要促使病人消除依赖心理,建立乐观主义情绪,激励患者达到生活自理,坚持锻炼。 3.如瘫痪肢体一时恢复困难,可让患者利用健肢帮助患肢活动。上肢瘫痪应防止关节脱臼,可用三角巾托起。 4.预防复发倾向,避免精神刺激,因第二次复发,可加重病情,恢复健康相当困难。

84 中风的预防: 一级预防: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如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食物为宜,戒除烟酒、保持排便通畅。保证充足睡眠,老年人晨起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躺10分钟后再缓缓起床,以防体位性低血压致脑血栓形成。平时程度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发病率。同时,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个体,积极发现并治疗TIA,对心脏病、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危险因素的损害。

85 中风的预防: 二级预防:对高危人群定期测量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血粘度等。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监测血压及有关症状。 中风早期五种表现: 1 .面部,肢体突然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肢体的麻木和无力 2.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 3.没有原因的突然严重头痛; 4.突然昏迷,不能讲话或听不懂其他人的话; 5.突然行走困难、头晕、不能平衡。

86 中风的预防: 三级预防:鼓励脑血管病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定期随访。坚持服药,使用溶栓、抗凝药物时严格注意药物剂量,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应注意有无黑便情况。积极采用康复治疗,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

87 重视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 老年人要重视三个半分钟和三个半小时.
三个半分钟是指醒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后又坐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又等半分钟.经过这三分钟可减少瘁死,脑中风,心肌梗塞发病率. 三个半小时是指早上起来运动半小时,中午睡半小时,晚上六至七点慢步行走半小时,同样可减少心肌梗塞和高血压发病率.

88 健康生活方式十六个字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89 结束语: 谢谢聆听! 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方法=最大的可能性 良好的生活方式,平衡是根本,适度是核心,坚持是基础,细节是关键,一句话,
“细节决定活百岁!” 谢谢聆听!


Download ppt "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 牛欣."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