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因果關係理論的建立 ─結構方程模型 報告學生:陳錏萱 授課教授:任維廉 教授
2
作者簡介 Gordon W. Cheung(張偉雄) 王暢 畢業於美國賓州大學(管理博士) 目前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
專長是應用結構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探討各種組織行 為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方法學議題 王暢
3
報告大綱 測量 結構方程模型 量表的效度與信度 契合指數(Fit Index) 結構方程模型發的新趨勢
4
測量 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為抽象、無法直接測量, 需透過觀測變項(observed variable)進行觀測
古典真實分數模型: 觀察分數=真實分數+誤差分數 「測量誤差」: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
5
結構方程模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 SEM)
檢定觀察變項與潛在變項間關係假設的多重變 項統計分析方法蒐集數據以檢定假設模型 優點: 1.可同時分析涉及潛在變項與其觀察變項間的關係 2.可準確估計測量誤差與其他參數值,提高測量準確度 3.可同時計算多個依變項間的關係,尤其在中介效果研 究中
6
研究時所要衡量的部分契合指數(fit index)
結構方程模型理論與邏輯 來自假設關係 來自母體數據 母體差距越小,代表假設變項間的關係, 越接近母體間的關係 母體差距 虛構的訊息 研究時所要衡量的部分契合指數(fit index) 真實的訊息 契合共變數矩陣 樣本共變數矩陣
7
結構模型的基本類型(1) 測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 透過確認性因素分析(CFA),檢驗研究者所建立的 假設是否吻合
8
結構模型的基本類型(2) 路徑模型(path model): 瞭解各變數間的關係,包括直接關係與間接關係
9
結構模型的基本類型(3) 整體模型(full model): 測量模型與路徑模型的總合,包含外衍變相與內 生變項,為一個完整的模型
10
結構模型的基本類型(4) 平均結構模型(model with mean structures):
在跨組別的比較研究中,可用平均結構模型來比較 各組別的潛在變項平均數的大小
11
結構方程模型的建立- 潛在變項的測量 固定負荷量法: 任取一個觀察變項為參照指標,並設定其截距為0 ,因素負荷量為1
結構方程模型的建立 潛在變項的測量 固定負荷量法: 任取一個觀察變項為參照指標,並設定其截距為0 ,因素負荷量為1 使得潛在變項的變化將導致其觀察變項的變化,且 潛在變項的平均數也等於對應參照指標的觀察平均 數
12
結構方程模型的建立 潛在變項的測量 固定因素變異法: 將潛在變項標準化,設定其變異為1
13
結構方程模型的建立步驟 建立一個基於理論基礎的假設模型 根據理論表示各變項間的相互關係,以路徑圖呈現 將路徑圖用一組結構方程式加以演繹
將陳述關係表達成程式語言,然後計算結果 結果輸出: (1)參數估計可行性;(2)假設模型與實徵 數據的契合程度;(3)參數估計是否顯著 解釋輸出結果
14
量表的效度與信度 效度(validity):測量的正確性,即量表是否能測量 其所要量測的潛在概念的程度。
※收斂效度:不同觀察變項是否能測量同一潛在變項 以「確認性因素分析」來判斷假設是否成立 區辨效度:不同潛在變項間是否存有顯著差異 各潛在變項間的相關係數低於1 效標關聯效度:確認潛在變項間的關係 以路徑模型的方式做檢測 信度(reliability):估計測量誤差的大小,以誤差變 異的大小來測量
15
契合指數(Fit Index) 契合度:改變各參數值的大小,使契合共變數 矩陣越接近樣本共變數矩陣
最大概似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16
常用的契合指數(1) 當此值小於5屬可接受的範圍,而小於3時則表示結果十分良好
17
常用的契合指數(2) 當RMSEA≦0.05代表假設模型契合度好;0.05~0.08可接受;0.08~0.10普通;超過0.10契合度較差。 此值需大於0.9,若大於0.95代表假設理論模型與數據的契合度非常好。
18
常用的契合指數(3) 此值需大於0.9,若大於0.95代表假設理論模型與數據的契合度非常好。 至少小於0.1,易受單位影響。
19
結構方程模型發的新趨勢(1) 測量衡等性: 如何跨組比較結構方程模型中的各個參數 例如:
將結構方程模型應用於不同文化組別間的比較,可 對跨文化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在教育學領域,能有助於比較不同學術成就與不同 主修範圍之研究對象的異同 跨性別研究,可研究性別不同對問題看法的差異
20
結構方程模型發的新趨勢(2) 潛在增長模型: 觀察研究對象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的程度 例如: 人的態度與認知的變化 員工對於工作期望的變化
21
結構方程模型發的新趨勢(3) 多層次因素模型: 雖分成不同樣本(Subject),但屬於同一組別(Group) ,使得樣本間有相關性。
可將觀察得到的變項間的共變數矩陣拆成變項組間 共變異矩陣與變項組內共變異矩陣,分別進行測量 ,即可進一步比較兩層次間的異同
22
Q&A 謝謝您的聆聽!!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