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張 淑 英 台大外文系教授 luisa@ntu.edu.tw http://ccms.ntu.edu.tw/~luisa/ 翻譯常規的變革--談「從眾從俗」的影響與改變的可能 Renovación de las normas de la traducción:  a propósito del impacto.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張 淑 英 台大外文系教授 luisa@ntu.edu.tw http://ccms.ntu.edu.tw/~luisa/ 翻譯常規的變革--談「從眾從俗」的影響與改變的可能 Renovación de las normas de la traducción:  a propósito del impacto."—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張 淑 英 台大外文系教授 luisa@ntu.edu.tw http://ccms.ntu.edu.tw/~luisa/
翻譯常規的變革--談「從眾從俗」的影響與改變的可能 Renovación de las normas de la traducción:  a propósito del impacto del uso popular  y su posible cambio 張 淑 英 台大外文系教授

2 向白安茂(Manuel Bayo)老師致敬
~1985~ ~2001~ ( )

3 從眾從俗v.s.從善如流 張淑英。1997年:〈談西書中譯與西英中重譯之問題〉:從眾從俗 翻譯中不可承受之「眾」(重)與輕
惡習難改?其他外語可,為何西語不可? 各師各法談翻譯:譯者(學者)的偏執狂?

4 自我顛覆的過程與堅持 污煙瘴氣 v.s.正本清源 張淑英。1997年。
「翻譯名詞的統一」:(1) 從「眾」有時一個名詞並不好﹐但既然為多數人接受﹐只好服從多數﹔ (2)從「俗」有時一個名詞並不好﹐但既然已經成為習慣﹐也只好採納。」(方馨,<<翻譯的藝術>>﹐ 如遇到上述兩名詞﹐翻譯時可能不太需要「力挽狂瀾」﹐即使譯名不是原文發音﹐宜遵照原已慣用之用法﹐另起爐灶恐怕只會「污煙瘴氣﹐混沌不明」﹐阻礙作品的普及與讀者閱讀的適應力﹐但有必要附註說明以正本清源教育讀者。

5 「眾」(讀者)在哪裡? 出版商、翻譯者、批評家 「對不起,我們的讀者沒有地位!」(彭鏡禧,3)
其他語系的學者:尊重專業的決定(「回歸讀者的身分」) 閱讀的讀者:垃圾回收/掩埋場 不閱讀的讀者:荒蕪的空地(未染的淨土) 自立自強的讀者!? ¿Basurero o El Dorado?

6 必也正名乎? 爭千秋?爭後現代? 孔子作《春秋》v.s.《所有的名字》(=無名)(Todos los nombres) de J. Saramago) 爭永恆?爭某一時段的專業認知(=良知)?

7 譯者的認知 & 譯者的任務 翻譯 v.s. 時間鐮刀之害
瞬時性:翻譯者心中的大惑與沮喪。譯者辛苦的結晶只有短暫的生命。標的語不斷的成長發展,譯作遲早會變成明日黃花。(彭鏡禧,《摸象》,12)

8 堅持與認知的弔詭 John Hollander(賀蘭德):「譯者只能為自己的「版本」要求「有限度的權威」或「某個特殊的角度」。絕不可能有「定本」或「標準本」。(彭鏡禧,20) 譯本短暫的生命證明原作的永恆:西語無法在短暫的翻譯中替永恆的原作「正名」? 原文與重譯:「辯正論」防範重譯,看重原文(李奭學,88-90)

9 必也正名乎? El chiste de “Cállate”。 Don Don Quijote (Doña Doña Luisa)
魯迅( ) <論重譯>:「吉訶德先生」 W. H. Auden 傅述先譯,<諷喻的英雄:對吉呵德先生的一些感想>,<<中外文學>>,1973年11月。 W. H. Auden 張惠鍞譯,<藝術家譬如吉呵德先生>,<<中外文學>>,1973年11月。 8年 v.s. 32年

10 張惠鍞 台灣翻譯外來文字﹐不論文學或非文學﹐已有一段歷史;可是似乎還沒有真正做到確實查證,和真切掌握原文的地步。有些翻譯出於第二或第三手翻譯﹐相當於改編或在創作﹐很難由譯本追溯到原文。讀者跟著諸如此類的譯本認識外國文學﹐差誤乃必然的後果。 訂正的工作﹐我相信﹐需要一些時間和一些說服。等大部分讀者對原作有較高的求知慾望﹐和認知水準﹐大概誤謬便可矯正。 不久前我給國科會做經典譯注﹐翻譯一個英國十八世紀的作家﹐Samuel Johnson.過去他的姓都根據聖經,翻成【約翰生】。這個發音和英文不同,我主張翻成【姜生】。有些守舊的人士﹐仍主張原來的譯法。放在【吉珂德】的例子﹐或許也有同樣的阻力:習慣【唐。吉珂德】的人﹐或許有些抗拒。不過﹐假以時日﹐大概會逐漸被接受。

11 馬(爾)克斯 (馬爾蓋斯)v.s.馬奎斯(馬奎茲)
翻譯中的「大中國」和「小台灣」? 意識型態的堅持!文化專業的盲從? 傅爾赫斯 v.s.波赫士(包賀時、波赫斯) 馬(爾)克斯 (馬爾蓋斯)v.s.馬奎斯(馬奎茲) 《魔俠傳》,唐吉訶德(堂吉訶德;堂‧吉訶德∥吉訶德

12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哈姆雷特  哈姆雷 巴哈 巴赫 約翰生姜生 羅安琪  洛杉磯 漢城 首爾
大陸翻譯的優缺點=(≠)台灣翻譯的優缺點 國內不同語系/(國度)學界的堅持 哈姆雷特  哈姆雷 巴哈 巴赫 約翰生姜生 羅安琪  洛杉磯 漢城 首爾 普魯斯特:《往事回憶錄》 《追憶似水年華》 ,《追尋失落的時光》

13 十九世紀(寫實主義)小說的特色與例外 Doña Bárbara  ? 《大衛考菲白》(《塊肉餘生錄》) 《安娜卡列妮娜》
《卡拉馬夫助兄弟》 《包法利夫人》 (Madame Bovary) Doña Bárbara  ? 〈差不多先生〉堂差不多?(有邏輯矛盾) 《阿Q正傳》堂‧阿Q ? (有邏輯矛盾)

14 「唐璜」怎麼辦? 從英文認知得來? 華安:《這就是孤獨》(La soledad era eso) de Juan José Millás
華安v.s. 潘安? Don Juan Manuel :堂璜 (唐璜)‧馬努頁爾(馬努耶爾) 譯者無法掌握確定自己的翻譯 ,如何定義「版本」(「譯者只能為自己的「版本」要求「有限度的權威」或「某個特殊的角度」)

15 知識的世紀 v.s. 知識的革命 西語怎麼辦? 無謂的自我執拗?雖千萬人吾往矣! 只有(孰)是非,沒有(孰)權威
嚴謹的學術批評和指導讀者接受 書商的考量和譯者的衝突 起而行後的堅持

16 參考書目 魯迅。<<花邊文學>>,魯迅作品全集(16)。1990
沈啟元:“La traducción al chino de los toponímicos hispanoamericanos”,Encuentros en Catay, 1991。 張惠鍞、傅述先。《中外文學》,2卷,第六期,總18期,1973年11月。 彭鏡禧。《摸象》(文學翻譯評論集),1997。 彭鏡禧。〈苦心孤譯《哈姆雷》〉<<中外文學>>,2005年4月 李奭學。《經史子集》(翻譯、文學與文化劄記),2005。

17 ¡MUCHAS GRACIAS! ¡Muchas gracias!


Download ppt "張 淑 英 台大外文系教授 luisa@ntu.edu.tw http://ccms.ntu.edu.tw/~luisa/ 翻譯常規的變革--談「從眾從俗」的影響與改變的可能 Renovación de las normas de la traducción:  a propósito del impacto."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