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2 本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货币? 什么是通货膨胀? 关于货币的基本经济理论是什么?货币数量论。 政府从通货膨胀中能够得到什么?铸币税的问题。
通货膨胀的成本是什么?

3 4.1 什么是货币?

4 货币的定义 货币(money):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和支付工具,它是一般等价物。 Money,货币≠钱
货币与财富 货币与收入 货币为我们的文明带来了什么? 交易的便利 社会分工 金融的发展

5 货币的职能 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货币最重要的、最初始的职能。 货币能够被接受,是基于人们对其的信心
通货膨胀以及假币会侵蚀这一信心 各种货币形态 交易媒介的职能,便利了交换,深化了社会分工 流动性(liquidity)的概念

6 政府信用与法定货币的价值 宋朝发明的纸币(交子)为什么难以在中国社会持续使用?在长达900年的时间里纸币在中国总是时断时续。
4世纪古罗马,皇帝缺钱时,直接在老铸币上把数字改一下,比如,由10改成100,含金银量不变。 西班牙:高额债务和财政压力下,西班牙国王飞利浦三世于1600年开始将其银元由纯银改为银铜混合物(Vellon),替代纯银使用。1650年,西班牙王府干脆也像古罗马皇帝一样,在老银币上改数字。这些滥用信用的举措加速了西班牙帝国的衰败历程,使其国力很快转衰。

7 货币的职能 计价单位/价值尺度(unit of value):计量其他商品/劳务/资产的单位。
货币的这一职能保证了经济生活的精准性、灵活性和高效率 货币自身的价值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信用基础 内在价值与信用。比如印票制:晋商在蒙古贸易时,印票上写着:“父债子还、夫债妻还、死亡绝后、由旗公还”

8 货币的职能 价值储藏手段(store of value):货币的接受者可以行使立即使用权和延期使用权。 退出商品流通之后,执行储藏手段。
货币的储存形式 现金 存款 货币替代物:短期国债等等 储存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利息:延期消费的补偿

9 货币的职能 (延期)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教材中省略了。第四种职能 货币在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
支付在实现了地点上的分离后,又实现了时间上的分离 清算机构和各种支付工具的产生 信用的发展

10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一国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形式。 历史上货币制度大致有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和信用货币制度这四种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下的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劣币驱逐良币。 乾隆时的制钱,含铜量高,希望替代康熙时的制钱,但被市场收藏、熔化,后来增加发行量,制钱中又加入其它金属,使得不易提炼铜,再加上严惩熔钱者,乾隆通宝才得以流通。

11 国际货币体系 金本位制(1870-1914)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3) 牙买加体系(1973至今)
中央银行持有黄金,各国货币规定与黄金的兑换比例 稳定的货币供给和国际结算 自我调节机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 美元对黄金:1盎司35美元,其他货币与美元固定,美国央行接受其他国家官方的美元兑换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特里芬难题 牙买加体系(1973至今) 黄金彻底非货币化、浮动汇率

12 如何衡量货币 货币的层次 以流动性为标准 货币与准货币(quasi-money):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债券、股票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 M1=通货+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包括旅行支票和其他可支取存款) 通货(currency)的概念 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大致划分如下: M2=M1+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储蓄存款(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以及小额定期存款 M3=M2+大额定期存款、回购协定、欧洲美元以及只为机构服务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

13 如何衡量货币 我国货币层次: 由于金融创新,使得原有的货币层次边界发生了模糊,如:开放式基金、电子货币等
M0:流通中的现钞 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它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等 由于金融创新,使得原有的货币层次边界发生了模糊,如:开放式基金、电子货币等 信用卡算不算货币?银行借记卡算不算货币?

14 补充材料:宋朝的纸币(参考:《价值起源》第四章“中国纸币的起源”)
我国是最早发行使用纸币的国家 9世纪早期,唐朝时,由于携带和运送金属货币的不便,首都长安开始设立存款处,商人存入铜钱,换成汇票(飞钱),然后在省城兑换成铜钱。 南宋时,宋政府仓皇逃离开封时,留下了1亿贯铜钱,到杭州后,货币缺乏,政府采用一系列办法未果,包括1159年颁布《反硬币囤积法》,居民持有硬币不得超过1万贯,超过部分上交官府换成商品代金券。由此,1161年初,政府开始货币改革,发行“会子”。

15 补充材料:宋朝的纸币 如何促进会子在流通中的使用? 如何防伪? 会子的失败——宋金战争,货币滥发,通货膨胀
会子可以兑换成硬币,保证会子的价值。当会子价值下降时,宋孝宗用300万辆白银赎回会子,支持会子的价值。 宋朝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一半使用铜钱,一半使用会子。 如何防伪? 三色六次印刷,六块印版 票面印有伪造斩首,揭发有高额赏赐,并接受伪造者的财产 会子的失败——宋金战争,货币滥发,通货膨胀

16 补充材料:宋朝的纸币

17 4.2 货币数量论

18 交易与数量方程式 大卫·休谟(1711-1776),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 数量方程式:MV=PT(费雪方程式)
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交易量 数量方程式体现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其含义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数量等于交易总量。 V: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

19 交易与数量方程式 例:面包房一年之中卖出了60个面包,每个0.5美元,那么交易总量就是60*0.5=30美元/年 数量方程式是一个恒等式
假定经济中的货币量是10美元,那么,这张10美元需要流通3次才可以满足交易的需要:10*3=30美元/年 3代表货币流通速度 数量方程式是一个恒等式 如果货币量不变,经济中的交易增加了,怎么办? 如果经济中的交易没有增加,但是货币量增加了,会怎样?

20 从交易到收入 用经济中的总产出Y来代替交易量T
注意Y与T并不等价,T大于Y,包含二手商品的交易,但是T与Y大致是成比例的。 公式变更:M×V=P×Y(现金余额方程式或剑桥方程式,由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庇古用方程式予以表述) 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产出,其中Y代表实际产出即实际GDP,P代表物价水平即GDP平减指数,则PY代表名义GDP。 V: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另一种形式:M/P=Y/V,M/P为实际货币余额

21 货币需求函数和数量方程式 货币需求函数(简单形式,只考虑货币的交易需求) (M/P)d=kY
人们希望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的数量与实际收入成比例,实际收入(或者实际产出)越高,需要的货币越多,因为交易的需求越高。 (M/P)d…………货币需求,M/P …………货币供给,供求相等——(M/P)d = M/P 转换:M(1/k)=PY→→→MV=PV,V=1/k

22 MV = PY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 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会怎样?
结果:M的变动,只是导致P的变动(Y是由生产要素外生决定的)——货币数量论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是否合理? MV = PY

23 货币、物价和通货膨胀 MV=PY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实际GDP由生产能力决定、名义GDP由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同比例变化
百分比的形式: M的百分比变动+V的百分比变动 =P的百分比变动+Y的百分比变动 央行 不变 通货膨胀 生产要素

24 货币、物价和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的结论:控制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如果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给稳定,物价水平也将稳定。如果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将迅速上升。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学派代表,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25 通货膨胀与货币增长

26 通货膨胀与货币增长 ,165个国家加上欧元区

27 4.3 金(银)币铸造税:从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

28 政府为其支出融资的方式 财政渠道 货币渠道 金银币铸造税:通过发行货币筹集的收入 通货膨胀税 税收 发债 发行货币
狭义:通货发行;广义:货币创造 通货膨胀税 只有当过度发行的货币引起了通货膨胀时,才存在通货膨胀税。但两者一般并不相等。

29 4.4 通货膨胀与利率

30 两种利率: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银行支付的利率 实际利率:购买力的增加幅度 r代表实际利率,i代表名义利率,π代表通货膨胀率。

31 中国的实际利率( )

32 费雪效应 费雪方程式(费雪效应表达式): 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一对一的关系(实际利率由投资和储蓄决定,与货币供给无关)。
名义利率的变动由实际利率或者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引起 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一对一的关系(实际利率由投资和储蓄决定,与货币供给无关)。 国际费雪效应:一国的名义利率反映了依该国预期的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真实回报率,投资者在可进行自由的国际投资的情况下,各国的预期真实回报趋于相等。如果出现了不相等的情况,投资者会进行套利活动而使各地的投资收益率趋于一致。

33 费雪效应 美国 年名义利率和通胀率的关系,可以看出费雪效应:较高的通货膨胀引起较高的名义利率

34 货币数量论与费雪效应 根据货币数量论:增加1%的货币供给,导致通货膨胀率增加1%;根据费雪方程式,通货膨胀率增加1%,会导致名义利率增加1%。 货币供给上升——通货膨胀率上升——名义利率上升:传递过程

35 两种实际利率:事前的与事后的 事前实际利率:债权人和债务人在进行贷款时预期的实际利率 事后实际利率:实际上实现的实际利率
通货膨胀预期: πe 事前实际利率:i- πe 事后实际利率:i- π 修正的费雪效应:i=r+ πe,真正起作用的是通货膨胀预期

36 4.5 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37 持有货币的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 名义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货币需求函数新的表达方式:
比较:与之前货币数量论里的货币需求公式( (M/P)d=kY )的差别——多了利率(名义利率i) 关系分析:

38 未来货币与现期物价 货币需求函数中,名义利率的存在为货币供给影响物价水平提供了另一条渠道。
通货膨胀率 名义利率 物价水平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函数中,名义利率的存在为货币供给影响物价水平提供了另一条渠道。 货币数量论: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供给;费雪效应:物价水平还取决于预期的未来的货币供给。

39 未来货币与现期物价 假定央行当前不增加货币供给,但是未来将增加货币供给,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如何?对物价的影响如何?
根据货币数量论:当前货币供给并没有改变,因此物价水平不会发生变化。 根据费雪效应:由于央行未来要增发货币,引起人们对通货膨胀率较高的预期,因而名义利率上升。由名义利率的上升,持有货币成本提高,实际货币需求下降,由于当前的货币供应未变化,因此货币供大于求,物价上涨。

40 4.6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41 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鞋底成本(shoe-leather cost) 菜单成本(menu cost)
相对物价变动成本:物价调整滞后或者超前而影响资源配置 税收扭曲:不考虑通货膨胀而使纳税人多缴税 进行通货膨胀校正引起的不便:侵蚀计价单位的实际价值,造成混乱和不方便

42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比预期到的更有害 通货膨胀阶段,债权人和债务人谁得谁失?协议利率与实际通胀率的关系
原因:它在人们中间任意再分配财富 通货膨胀阶段,债权人和债务人谁得谁失?协议利率与实际通胀率的关系 固定养老金人群的受损 与通胀挂钩的协议:指数化债券、指数化社会保障津贴等等

43 通货膨胀的一个益处 轻微的通货膨胀:2%-3%每年 通货膨胀“润滑了劳动力市场的车轮”,为什么?
实际工资的下降,通过通货膨胀来完成,而不是通过名义工资的下降,因为名义工资具有刚性。

44 4.7 超级通货膨胀

45 恶性通货膨胀的成本 恶性通货膨胀:每月超过50%,每天超过1%的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加剧了通货膨胀的成本
物物交换和更加价值稳定的非官方货币出现 一战之后的德国:1923年初,2万德国马克可以兑换1美元;10个月后,需要用6300亿马克才能兑换1美元。这种通货膨胀让所有的国内债务都一笔勾销,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国债都一文不值,几乎造成长期国债投资者100%的损失。

46 4.8 结论:古典二分法

47 古典二分法 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用不用货币计量 古典二分法:允许考察实际变量而不考察名义变量,这是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标志
古典经济理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并不影响实际变量,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货币中性(monetary neutrality):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 货币中性的正确性对长期经济是比较适用的,但短期经济不符合。

48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货币、通货膨胀、货币的职能、数量方程式、货币(交易/收 入)流通速度、实际货币余额、货币需求函数、货币数量论、 铸币税、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费雪方程式与费雪效应、事 前的和事后的实际利率、实际与名义变量、古典二分法、货 币中性 核心内容 什么是货币?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 什么是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的基本理论。 什么是铸币税?什么是通货膨胀税? 什么是费雪效应? 通货膨胀的成本是什么?为什么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利? 什么是古典二分法?什么是货币中性? 3


Download ppt "第四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