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2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1. 模型建立 K X X0 ***

3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拉普拉斯变换法 两边除V 两边取对数

4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lgC0 lgC C t/h t/h 第一节 静脉注射 12 10 8 6 4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 4 6 8 10 12 t/h C t/h 2 4 6 8 10 12 lgC lgC0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 基本参数的计算 图解法 以lgC对t作图,可得一条直线。根据直线斜率和截距求出k和C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3. 基本参数的计算 图解法 以lgC对t作图,可得一条直线。根据直线斜率和截距求出k和C0。

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b = -k/2.303 a = lgC0 3. 基本参数的计算 线性回归 Y = bt + a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3. 基本参数的计算 线性回归 Y = bt + a b = -k/2.303 a = lgC0

7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 基本参数的计算 线性回归 第一节 静脉注射 n ti Ci ti2 Yi tiYi 1 t1 C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3. 基本参数的计算 线性回归 n ti Ci ti2 Yi tiYi 1 t1 C1 t12 Y1 t1Y1 2 t2 C2 t22 Y2 t2Y2 3 t3 C3 t32 Y3 t3Y3 tn Cn tn2 Yn tnYn tn Cn tn2 Yn tnYn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基本参数计算

8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生物半衰期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1) 半衰期 (t1/2): 药物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1) 半衰期 (t1/2): 药物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 = t1/2  C = C0/2 药物本身的特性 患者的机体条件 生物半衰期 ***

9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1) 半衰期 (t1/2): 药物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第一节 静脉注射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1) 半衰期 (t1/2): 药物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消除某一百分数所需的时间(半衰期个数) 半衰期个数 剩余(%) 消除(%) 100 4 6.25 93.75 1 50 5 3.12 96.88 2 25 75 6 1.56 98.44 3 12.5 87.5 7 0.78 99.22

1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2) 表观分布容积 (V)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一个比例常数。 X0 :静注剂量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2) 表观分布容积 (V)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一个比例常数。 X0 :静注剂量 C0 :初始浓度

1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3)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12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4) 体内总清除率 (TBCl)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4) 体内总清除率 (TBCl) 机体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

13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例1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 剂量1050mg, 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例1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 剂量1050mg, 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 求该药的 k, t1/2, V, TBCl, AUC以及12h 的血药浓度。 t (h) 1.0 2.0 3.0 4.0 6.0 8.0 10.0 C (mg/ml) 109.78 80.35 58.81 43.04 23.05 12.35 6.61

14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1) 图解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t = 0  直线的截距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1) 图解法 t = 0  直线的截距 lg C0 = 2.176, C0 = 150 (mg/ml) lg C = t K = ×( ) = h-1 t1/2 = 0.693/k = 2.22 h V = X0 / C0 = 7 L TBCl = kV = 0.312×7=2.184 L.h-1 AUC =C0/k = mg.ml-1.h C12h = t+2.176=0.55 mg.ml-1

1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2) 线性回归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ti ti2 Yi tiYi 1 2.0405 2 1.9049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2) 线性回归法 ti ti2 Yi tiYi 1 2.0405 2 1.9049 3.8089 3 9 1.7694 5.3083 4 16 1.6338 6.5354 5 6 36 1.3626 8.1760 8 64 1.0916 8.7333 7 10 100 0.8220 8.2020 34 230

1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lg C = -0.1355t + 2.176 (2) 线性回归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 -0.135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2) 线性回归法 lg C = t = = 2.176

17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2) 线性回归法 (Excel处理) 第一节 静脉注射 Time(h) lg C 1 2.1 2 1.8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2) 线性回归法 (Excel处理) Time(h) lg C 1 2.1 2 1.8 3 1.7 4 1.6 6 1.35 8 1.1 10 0.9

18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1. 静脉某药1000mg,在不同时间测血浆药物浓度,求V,K? 时间(h) 1 2 3 4 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1. 静脉某药1000mg,在不同时间测血浆药物浓度,求V,K? 时间(h) 浓度(ug/ml) 2. 一病人静脉注射某药10mg,求半小时后的血药浓度?(已知t1/2=4h;V=60L) 习题:

19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 某药物静注50mg,药时曲线为: logC=-0.0739t+0.933,求消除速度常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习题: 3. 某药物静注50mg,药时曲线为: logC= t+0.933,求消除速度常数, 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 4. 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注消除速度常数为0.2 h-1,问清除99%需要多少时间? 5. 某药静脉注射300 mg后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为:C=78e-0.46t,式中C的单位是mg/L,t为小时。求t1/2,V及4 小时的血药浓度。

2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习题: 6. 静脉注射某药物1000 mg后,在10 min和15 min测得的体内血浆药物浓度分别为3.8 mg/100ml和2.05 mg/100ml,已知该药属单室模型,试估算该药的表观分布容积V和消除速率常数K。 7. 某药符合单室模型,今静注100 mg后1 h测得血药浓度为20 mg/L,10 h后为2 mg/L,求该药的生物半衰期?

2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没有血药浓度(无法测定?)时药动学参数如何计算?  药物本身缺乏精密度较高的含量测定方法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 药物本身缺乏精密度较高的含量测定方法  某些剧毒或高效药物,用量太小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大,血药浓度过低,难以准确检出  血液中干扰性物质使血药浓度无法测定;  缺乏严密的医护条件,不便进行多次采血。 没有血药浓度(无法测定?)时药动学参数如何计算?

22 第八章 单室模型 X Xu Xnr ke knr 二、尿药排泄数据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药物排泄示意图 第一节 静脉注射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药物排泄示意图 X Xu Xnr ke knr X: 体内药量; Ke: 表观一级肾排泄速度常数; Knr: 表观一级非肾排泄速度常数; Xu: 尿中原形药物量; Xnr: 通过非肾途径排泄的药物量。

23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 尿排泄速率与时间关系(速率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dXu/dt: 原形药物经肾排泄速度;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 尿排泄速率与时间关系(速率法) dXu/dt: 原形药物经肾排泄速度; Xu : t 时间排泄于尿中原形药物累计量 X: t 时间体内药物量; Ke: 一级肾排泄速度常数

24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 尿排泄速率与时间关系(速率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Point 求出:k总,而非 Ke。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 尿排泄速率与时间关系(速率法) Point 求出:k总,而非 Ke。 作图法  最小二乘法 收集尿样间隔: t1/2 代替

2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二) 尿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亏量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拉普拉斯变换法 拉变,求解 t = 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二) 尿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亏量法) 拉普拉斯变换法 拉变,求解 t =  两边取对数

2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二) 尿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亏量法) ke

27 第八章 单室模型 - 二、尿药排泄数据 lg C  t 斜率: -K/2.303 准确性: k亏量法> k速度法 收集尿样时间: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二) 尿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斜率: -K/2.303 准确性: k亏量法> k速度法 收集尿样时间: T亏量法  7t1/2(不能丢失) T速度法  3~4t1/2 lg C  t -

28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三)肾清除率 (Clr) 单位时间内从肾中萃取或排泄掉的所有药物相当于占据血液的体积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三)肾清除率 (Clr) 单位时间内从肾中萃取或排泄掉的所有药物相当于占据血液的体积数。 肾清除率与肾排泄速度常数均反映药物尿排泄动力学特征。 药物动力学:肾清除率系指尿药排泄速度对血药浓度的比值。

29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三)肾清除率 (Clr)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三)肾清除率 (Clr) 例3:某药物静脉注射1000mg后,定时收集尿液,已知平均尿药排泄速度与中点时间的关系式为,lgDXu/Dt = tc , 该药属于单室模型,分布容积30L, 求该药的t1/2, ke, Clr, 以及80h的累计尿药量。 解: (1)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 k = × ( ) = 0.07 h-1; t1/2=0.693/k=9.9 h (2) I0=KeX0=log – =4.179; Ke = I0/X0 = h-1 (3) Clr = KeV= × 30 = L/h (4) Xu = KeX0(1-e-kt)/K = 4.2/0.07 × (1-e-0.07 ×80)=59.7 mg

3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 1: 静注1.5mg地高辛后,测得的尿药浓度数据如下:求K,Ke,t1/2 ?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 1: 静注1.5mg地高辛后,测得的尿药浓度数据如下:求K,Ke,t1/2 ? 时间(h) 尿容积(ml) 尿药浓度(g/ml)

3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习题2: 静注500mg药物,尿药数据如下:求K,Ke,Kb。(其它为生物转化)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2: 静注500mg药物,尿药数据如下:求K,Ke,Kb。(其它为生物转化) 时间间隔 (h) 排泄的药量(mg)

32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3: 某药静注100mg,尿排泄数据及血药浓度如下: 求Clr = ?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3: 某药静注100mg,尿排泄数据及血药浓度如下: 求Clr = ? 时间间隔(h) 尿药排泄量(mg) 时间(h) 血药浓度(g/ml)

33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一、血药浓度 1.模型的建立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示意图 K X K0

34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拉普拉斯变换 拉变解表 整理 X = VC

3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一、血药浓度 3. 稳态血药浓度 t = 

3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达稳态所需时间 达坪分数: 第二节 静脉滴注 半衰期个数(n) 达坪分数(Css%) 1 50 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一、血药浓度 4. 达稳态所需时间 达坪分数: 半衰期个数(n) 达坪分数(Css%) 1 50 5 96.88 2 75 6 98.44 3 87.5 6.64 99 3.32 90 7 99.22 4 93.75 8 99.61

37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达稳态所需时间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一、血药浓度 4. 达稳态所需时间 例4: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5h, 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 需要多少时间?

38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1.稳态后停滴 拉普拉斯变换 逆拉普拉斯变换 两边取对数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1.稳态后停滴 拉普拉斯变换 逆拉普拉斯变换 两边取对数 t`为滴注结束后的时间;C为达稳态停止滴注给药时间t`时的血药浓度;k0/kV 即Css (相当于C0)。

39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1.稳态后停滴

4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2. 稳态前停滴 两边取对数

4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2. 稳态前停滴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2. 稳态前停滴 例7:某药物生物半衰期为3.0h, 表观分布容积为10L, 今以每小时30mg速度给某患者静脉滴注,8h即停止滴注,问停药后2h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 停止时的血药浓度为: = (mg/L) = (mg/ml) 故,停滴后2h的血药浓度为:

42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t1/2 > 0.5h 95% Css (2.16h) C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t1/2 > 0.5h 95% Css (2.16h) C 例题:某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恒速输注给药,体内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的90%需要几个t1/2? C= K0(1-e-kt)/KV=90%K0/KV 解得:t=-(ln0.1)/K=(ln10)t1/2/0.693=3.32t1/2 负荷剂量:静脉滴注时,静注某一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或接近Css的95%或99%, 继之以静脉滴注来维持浓度。

43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静注负荷剂量后体内药量的经时变化: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静注负荷剂量后体内药量的经时变化: 静脉滴注负荷剂量并同时静脉滴注,从0时间至停止滴注的时间内体内药量恒定不变。

44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例8:给某患者静脉注射某药20mg,同时以20mg/h速度滴注该药,问经过4h体内血药浓度?已知: t1/2=40h, V=50L 已知:X0=20mg, k0=20mg/h, t1/2=40h, t=4h, V=50L 静脉注射该药4h剩余浓度为: 静脉滴注经4h血药浓度为: 经4h体内血药浓度: C = C1+C2= = (mg/ml)

4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例9:安定治疗癫痫发作所需血药浓度为0.5~2.5mg/ml,已知 t1/2= 55h, V=60L.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10mg,半小时后以10mg/h速度滴注,试问经2.5h是否会达到治疗所需浓度? 静注30分钟后的血药浓度: 静滴2.5小时的血药浓度:

4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习题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习题1: 肝素t1/2=0.83h,Css=0.3 μg/ml,V=4.5L,问恒速输注K0取值多少? 习题2: 某病对A药的表现分布容积为20L,t1/2=10h,该病人给予快速静注剂量250mg。a.试 算初浓度C0 ;b.欲维持血药浓度为8 μg/ml ,恒速滴注速率为多少?c.试制订一种给药方案,快速静注后,欲维持血药浓度在8 μg/ml。

47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习题3: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习题3: 某患者体重50 kg,以每分钟20 mg的速度静脉滴注普鲁卡因,问稳态血药浓度是多少?滴注经历10小时的血药浓度是多少?(已知该药属于单室模型,t1/2=3.5 h,V=2 L/kg) 习题4: 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3.0 h,表观分布容积为10 L,今以每小时30 mg速度给某患者静脉滴注,8 h即停止滴注,问停药后2 h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

48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习题 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习题 5: 某药有效血药浓度为5 mg/L,表观分布容积为20 L,生物半衰期为2.0小时,如想给药后体内立即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该水平,求应静注的剂量和静脉滴注的速度是多少?(已知该药符合单室模型) 习题 6: 某药的有效治疗浓度为2~6 mg/L,已知V= 2 L/Kg,t1/2=3.5 h,对一位体重为50 Kg的病人,以每分钟20mg速度滴注,问滴注时间不能超过多久?停注后能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维持多久?

49 第八章 单室模型 X0 Xa X F ka k 一、血药浓度 1.模型的建立 X0:给药剂量; F:吸收率; Xa:吸收部位的药量;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1.模型的建立 X0 Xa X F ka k X0:给药剂量; F:吸收率; Xa:吸收部位的药量; Ka:一级吸收速度常数; X:体内药量; K: 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5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吸收部位药物浓度的变化 体内药物的变化速度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吸收部位药物浓度的变化 体内药物的变化速度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体内药量X与时间t的关系式

5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F: 吸收分数 两边除V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F: 吸收分数 两边除V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药物浓度C与时间t的关系式

52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吸收相 分布相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吸收相 分布相 吸收相:Ka > K 分布相:Ka < K Cmax

53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对时间取微分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对时间取微分 tmax Cmax, dC/dt=0

54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简化 取对数

5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t  tmax

5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57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2)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2)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AUC的计算:实验数据梯形法

58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例11:已知大鼠口服蒿本酯的 ka=1.905h-1,k=0.182h-1, V=4.25L, F=0.80, 如口服剂量为150mg, 试计算 tmax、Cmax及 AUC。

59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药物动力学中把一条曲线分解成若干指数成分的一种常用法。血药浓度曲线由多项指数式表示时, 均可用残数法逐个求出各指数项的参数。 假设:Ka>K t充分大 两端取对数

6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参数浓度曲线图

6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移项 取对数

62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残数浓度 求ka

63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例:口服某药100mg的溶液剂后,测得一系列血药浓度值如下。假定该药V=30L, 试求该药的k, ka, t1/2,t1/2(a)及F值。 t (h) 0.2 0.4 0.6 0.8 1.0 1.5 2.5 4.0 5.0 C (mg/ml) 1.65 2.33 2.55 2.51 2.40 2.00 1.27 0.66 0.39

64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时间 (h) 血药浓度 (mg/ml) 末端直线外推线 浓度(mg/ml)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时间 (h) 血药浓度 (mg/ml) 末端直线外推线 浓度(mg/ml) 残数浓度 (mg/ml) 0.2 1.65 3.36 1.95 0.4 2.33 3.30 0.97 0.6 2.55 3.00 0.45 0.8 2.51 2.74 0.23 1.0 2.40 2.50 0.10

6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lgC lgCr t lgC=-0.2t+0.60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lgC lgCr t lgC=-0.2t+0.606 lgCr=-1.505t+0.59

6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BA=1)

67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残数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的方法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作lgC –t 图;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残数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的方法 作lgC –t 图; 用消除相(曲线尾段)几个点作直线求k; 将直线外推得外推线,求吸收相各时间C1, C2, C3…在外线相应处的外推浓度C1外,C2外,C3外…; 残数浓度(Cr) = Ct外推浓度-C实测浓度; 作lgCr - t 图得残数线,从残数线的斜率求出ka。 前提: ka  k,符合大部分药物。(缓释制剂除外) 吸收相多取点(n  3)。(否则误差大)

68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6. 滞后时间 (lag time, t0, Tlag) 系指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时间。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6. 滞后时间 (lag time, t0, Tlag) 系指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时间。 吸收时间 = 取样时间 - 滞后时间

69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6. 滞后时间 (lag time, t0, Tlag)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6. 滞后时间 (lag time, t0, Tlag) 时滞求法:图解法 ,可从末端直线外推线与残数线的交点求得。

7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某药口服,Xo=1000mg (F=0.698)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习题1: 某药口服,Xo=1000mg (F=0.698) 时间(h): C(ug/ml ): 图解法求K 、Ka 、Tmax 、Cmax、V、AUC、Cl。

7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解: t(h) c实测 c外推线 c残数

72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① 末端4点作直线(回归) 斜率= - 0.041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① 末端4点作直线(回归) 斜率= K= ×( )=0.0957(h-1) ② 求残数,作直线回归

73 第八章 单室模型 截矩 = KaFXo/V(Ka – K) 一、血药浓度 ③ 从图中求出截矩 V = KaFXo /截矩(Ka – K)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③ 从图中求出截矩 截矩 = KaFXo/V(Ka – K) V = KaFXo /截矩(Ka – K) ④ 求Tmax

74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⑤ 求 Cmax

7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⑥ AUC ⑦ 总清除率CLS

7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习题2. 已知大鼠口服蒿苯酯的Ka=1.905 h-1,K=0.182 h-1,V=4.25 L,F=0.80,如口服剂量为150 mg,试计算tmax,Cmax及AUC。 习题3. 已知某药口服后体内药时过程符合单室模型,口服后有80%可被吸收进入体循环,Ka=1 h-1,K=0.1 h-1,V=10 L,某患者今服用该药250mg,求服药后5小时的血药浓度。 习题4. 某药口服后有80%可被吸收进入体循环,其一级吸收速度常数为0.15,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为0.01 h-1,表观分布容积为50 L,今口服给药100mg,求药物的达峰时间、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

77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速度法 X Xa Xu Y Ke Kne Ka

78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速度法

79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速度法 当 t很大时e-Kat中

8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二)亏量法 当t ∞时,e-Kt , e-Kat

8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二)亏量法 一般Ka>K, 当t充分大时,e –Kat

82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口服2g药物,尿中药量(mg)如图: 时间(h) 1 3 5 7 10 24 3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1: 口服2g药物,尿中药量(mg)如图: 时间(h) 尿中药量 求K,t1/2。

83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1: 解: 集尿间隔时间 1 2 3 14 12 中点时间 0.5 4 6 8.5 17 3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1: 解: 集尿间隔时间 1 2 3 14 12 中点时间 0.5 4 6 8.5 17 30 末端四点作图(线性回归) 亦可由末端两点求斜率(-0.03)

84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2: 口服药物已知F=1,X0=500,Xu∞=50mg, 求ke。


Download ppt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