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放射诊断学总论
2
总 论 一、学习目的 掌握影像诊断分析方法及常见病的影像诊断,了解影像诊断的价值与限度 ,以便正确选用影像检查方法。
总 论 一、学习目的 掌握影像诊断分析方法及常见病的影像诊断,了解影像诊断的价值与限度 ,以便正确选用影像检查方法。 二、X线的发现及影像学的发展 1895年11月8日,W.C.RÖentgen 发现未知射线, 用“X”来表示。 1896年1月23日,展示了第一张手的X线照片。
3
W.C.RÖentgen 世界上第一张X线照片
4
总 论 医学影像学: (20世纪50~60年代) 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US γ闪烁成像 γ-Scintigraphy
总 论 医学影像学: (20世纪50~60年代) 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US γ闪烁成像 γ-Scintigraphy (20世纪70~80年代)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 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20世纪70年代)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5
普通X线检查 胸部正位片 胸部侧位片
6
CT检查 头颅横断面平扫
7
左侧肾上腺区巨大肿瘤,并有坏死、囊变,左肾受推压外下移位
CTA横断图像
8
利用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获得的CTA:示左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绿色)
9
头颅MRI检查 T2WI T1WI
10
头颅MRI冠状扫描 水抑制T2WI
11
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 肝癌肝动脉造影、栓塞治疗
12
功能磁共振成像
13
总论 三、 X线的产生和特性 (一) X线的产生 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被物质阻挡即可产生X线,具体发生 在X线管内
三个条件: 1.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6~12V, 灯丝 2.电子群以高速运行, 40~150KV-高压 3.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 -钨靶
14
X线机的三个部分:如图示 ① X线球管; ②变压器; ③ 控制台 能量:>99%变为热, <1%变为X线
15
总 论 (二) X线的特性 1. 物理特性: *X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以光的速度 (3×108m/s)直线前进
总 论 (二) X线的特性 1. 物理特性: *X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以光的速度 (3×108m/s)直线前进 *波长范围 nm~50nm *X线诊断用0.031nm~ 0.008nm(40~150KV)
16
总 论 2. 医用特性: 成像的特性: 穿透性 电压高 波长短 穿透力强,穿过时会衰减。 穿透力也与物质的厚度、密度相关—成像基础
总 论 2. 医用特性: 成像的特性: 穿透性 电压高 波长短 穿透力强,穿过时会衰减。 穿透力也与物质的厚度、密度相关—成像基础 荧光效应 X线 荧光物质(钨酸钙) 荧光——透视 基础 感光效应 溴化银(Ag+) Ag(黑色)——摄影基础 放疗的特性: 电离效 应 X线通过任何物质都可以产生电离效应—防护 与治疗的基础
17
穿透力不足的胸片
18
穿透力正常的胸片
19
总 论 四、 X线成像基本原理 (一) 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 1.X线特性 :穿透性、 荧光效应、摄影效应 3. 照片感光或荧光屏显像
总 论 四、 X线成像基本原理 (一) 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 1.X线特性 :穿透性、 荧光效应、摄影效应 2.人体组织的密度差别、厚度的差别 3. 照片感光或荧光屏显像 使人体形成黑白对比、有层次的荧光显像或照片
20
总 论 (二) 物质(或人体)的密度与厚度这两 个因素经常综合影响X线成像 1. 物质密度物质比重吸收X线量照片黑 白度
22
不同密度物质的实物 实物 BaSO4 粉笔 76%的 泛影葡胺 16%的 泛影葡胺 水 空气 照片 与实物相对应的X线摄影
23
肺内实变病灶的密度比周围含气肺组织高,因此病灶相对较白而被显示(↑)
24
总 论
25
荧光屏影像 对应照片影像
26
总 论 2. 物体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X线少;薄的 部分则相反,如图示:
28
金属物体 金属物体虽细薄,但比粗厚的含气肺组织白(密度高↑)
29
总 论 3. 人体组织有密度与厚度的差别(自然存 在的差别——自然对比) 组织 比重(水的比重为1) 吸收比 密度 照片影像密度 骨骼
总 论 3. 人体组织有密度与厚度的差别(自然存 在的差别——自然对比) 组织 比重(水的比重为1) 吸收比 密度 照片影像密度 骨骼 1.9 5.0 高 白 软组织 (包括液体) 1.01~1.06 1.01~1.10 中 灰白 脂肪 0.92 0.5 低 灰黑 气体 0.0013 0.001 最低 黑
30
总 论 4. X线图像的特点 ① 重叠——因X线透过人体的所有层面 ② 放 大 如阳光下的人影,中午与下午不同 ③ 歪曲失真
31
总 论 五、X线检查方法 1. 普通检查 荧光透视 Fluoroscopy 摄 影 Radiography(Plain Film)
总 论 五、X线检查方法 1. 普通检查 荧光透视 Fluoroscopy 摄 影 Radiography(Plain Film) 2. 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 Tomography 软X线摄影 Soft X-ray Radiography 放大摄影 Magnification Radiography 荧光摄影 Fluorography 3. 造影检查 高密度造影剂 (Ba剂、碘剂) 造影方法 直接引入法 低密度造影剂 (空气、CO2 ) 间接引入法 人工对比 自然对比
32
普通摄影图像
33
胸部平片
34
腹部平片
35
特殊摄影图像
36
断层摄影术 球管运动 特点∶ 不观察的层面模糊 观察的层面清楚 观察的层面 胶片运动
37
纵隔淋巴结钙化
38
体层摄影 显示钙化的淋巴结更清楚
39
软组织摄影 R L 图示: 右侧乳腺癌 左侧乳腺增生
40
放大摄影 放大前 放大后骨小梁结构显示更清
41
造影检查及其方法
42
高密度造影剂 图示为上消化 道钡餐检查
43
高密度造影剂 图示为食道钡餐检查
44
高密度造影剂 右图为静脉肾盂造影 腹部平片对照 图示为静脉肾盂造影
45
低密度造影剂 图示为腹膜后气体造影 腹部平片对照
46
低密度造影剂 图示为腹膜后气体造影 腹部平片对照 图示为腹膜 后气体造影
47
造影方式 灌注法 钡灌肠检查
48
造影方式 灌注法
49
支气管造影
50
支气管造影
51
支气管造影
52
管造影 “T”
53
逆行泌尿道造影
54
子宫输卵管造影
55
穿刺注入法 脊髓造影
56
心血管造影
57
胆道造影 腹部平片对照
58
上消化道造影
59
静脉肾盂造影
60
总 论 明辩正常、分析异常、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六、 X线诊断原则与步骤 (一) 诊断原则 照片影像是客观存在的,诊断时应该做到:
总 论 六、 X线诊断原则与步骤 (一) 诊断原则 照片影像是客观存在的,诊断时应该做到: (二) 诊断步骤 1 . 全面循序:首先了解照片质量、透视结果。 2 . 按一定的顺序,系统进行观察。 3 . 观察异常X线表现,认识影像病理基础。 部位、分布、数目、形状、大小、边缘、密度 均匀性、功能及邻近器官的变化。 4 . 结合临床作出正确X线诊断。 明辩正常、分析异常、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61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