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Marina Leonardi Modified 6年之前
1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一) 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innervation
2
①心交感神经 Cardiac sysmpathetic nerve 心交感N →Norepinephrine,NE+β受体 正性变时作用 作用 正性变传导作用 正性变力作用 机制: 心肌细胞膜 Pca++↑
3
②心迷走神经 Cardiac vagus nerve 心迷走神经→Ach + M受体 负性变时作用 作用 负性变传导作用 负性变力作用(作用不明显) 机制: 心肌细胞膜 Pca++↓Pk+↑
4
2. 血管的神经支配 ① 缩血管神经纤维vasoconstrictor fiber 又称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NE+ 特点:a.紧张性活动 b.分布不均 α受体 → 血管收缩 β受体 → 血管舒张
5
②.舒血管神经纤维 vasodilator fiber
a.交感舒血管Nf 递质Ach ,骨骼肌 血管舒张 b.副交感舒血管Nf 递质Ach 分布脑 膜,唾液腺,胃肠外分沁腺,外生 殖器 c.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d.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上述血管均双重N支配
6
(二) 心血管中枢 1.基本中枢 basal center ——延髓 ① 缩血管区 ② 舒血管区 ③ 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 ④ 心抑制区
7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下丘脑-重要的整合部位integration 小脑-姿势,体位调节 大脑,尤其是边缘系统,影响上述心 血管N元活动
8
(三)心血管反射 Cardiovascular reflex 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 反射(又称减压反射)
Carotid sinus -aortic arch baroreceptor reflex 由于血压升高而引起血压下降的反射。
10
减压反射: 迷走N 主动脉弓 窦N Bp↑→ >压力感受器㈩→ →延髓 颈动脉窦 (舌咽N) 缩血管区㈠→交感N ㈠
孤束核 心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Bp↓←
11
意义:① 调节快速BP波动,维持BP稳定 范围:60~150 mmHg, 在100 mmHg以上效能最大 ② 维持心,脑血供
14
Cardiopulmonary receptor
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Cardiopulmonary receptor 机械牵拉 交感N紧张↓ 化学物质 迷走N紧张↑ 心肺感受器→迷走N→中枢→ > BP↓ 肾血流量↑排水↑排钠↑ ADH释放↓
15
>血管收缩 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Po2↓ 血中 Pco2↑ [H+]↑ →化学感受器→延髓孤束核→ 呼吸N元㈩
心率↓ 心输出量↓ 冠脉扩张 内脏 骨骼肌 呼吸↑ BP↑ >血管收缩 总的效应:BP↑呼吸深快 此反射正常时作用不大。
16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17
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底物,在肝合成) ←肾素(酶,由肾球旁细胞分泌) 血管紧张素Ⅰ(十肽) ←转换酶(主要在肺血管) 血管紧张素Ⅱ(八肽) ←血管紧张素酶A 血管紧张素Ⅲ(七肽)
18
其中angiotensin Ⅱ作用强 ① 通过中枢和外周机制,使交感缩 血管N紧张性提高,→BP↑ ② 作用微动脉和静脉血管平滑肌引 起收缩→BP↑回心血量↑ ③ 促进ACTH、ADH和醛固酮释放→ 细胞外液↑
19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Norepinephrine 来源 肾上腺髓质 80% 20%同E 大部分交感N节后f
受体 α1β1β2均可结合 α1β1可结合,β2结合力弱 作用 心脏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 血管(α受体)→收缩(皮肤、胃肠道、肾) 血管(β2受体)→舒张(肝、骨骼肌) 总效应:血流重新分布 血管(α受体)→收缩→BP↑ 用途 强心剂 升压药
20
(三)血管升压素 Vasopressin 又称抗利尿激素(ADH) Antidiuretic hormone 来源:
下丘脑 垂体后叶贮存,释放 视上核 室旁核 轴浆 作用:① 抗利尿 ② 缩血管
21
分泌调节: 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容量↓BP↓ →ADH合成释放↑ 疼,激动,O2↓
22
(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舒血管物质 ①内皮舒张因子(EDRF) NO→血管舒张 ②前列环素 PGI2 2.缩血管物质 内皮素
23
(五)激肽释放酶 Kinin 血管平滑肌舒张 毛细血管通透性↑ (六)心房钠尿肽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搏出量↓心率↓外周血管舒张 肾脏排水↑排钠↑ 影响因素:血容量↑BP↑内皮素、 ADH→ANP↑
24
三、局部血流调节 (一)代谢性自身调节 (微循环) (二)肌源性自身调节 (脑血管、肾血管)
25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通过肾脏调节细胞外液量来实现的。 当细胞外液量↑→BP↑→肾排水、排钠↑ →BP正常 影响因素:ADH→肾重吸收水 醛固酮→肾重吸收钠和水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