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組別:第六組 報告者:林嘉鴻 組員:劉瓊鎂、姜芸妮、曾祥佑 指導教授:陳淑德 老師 中華民國100年7月10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組別:第六組 報告者:林嘉鴻 組員:劉瓊鎂、姜芸妮、曾祥佑 指導教授:陳淑德 老師 中華民國100年7月10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組別:第六組 報告者:林嘉鴻 組員:劉瓊鎂、姜芸妮、曾祥佑 指導教授:陳淑德 老師 中華民國100年7月10日
靈芝菌的培養及液固態發酵 組別:第六組 報告者:林嘉鴻 組員:劉瓊鎂、姜芸妮、曾祥佑 指導教授:陳淑德 老師 中華民國100年7月10日

2 大綱 前言 目的 材料與設備 實驗步驟 結果與討論

3 前言 靈芝作為藥物在中國已有五千年的歷史,歷代著名之本草書籍均記載有關於靈芝的述敘。靈芝的培養方法可分為野生與人工栽培,由於靈芝有多種功效,所以希望從人工培育中能大量生產。而在靈芝的培育過程中,培養基的準備和如何接菌使菌種發酵則為最基礎的功夫。若能將這兩項做好,養出靈芝便不是難事了。

4 實驗目的 靈芝菌種培養-學習靈芝菌種的培養 靈芝菌種活化- 學習靈芝菌種的預活化 靈芝的液態發酵-學習靈芝的液態發酵
靈芝的固態發酵-學習靈芝的固態發酵

5 材料與設備 靈芝菌種培養 靈芝菌株(Ganoderma lucidum)、PDA
平板培養皿、螺旋式管、試管架、pipe、 酒精燈、殺菌釜、無菌操作台、錐形瓶、加熱器、電子天平、燒杯、接種環、量筒、30℃培養箱。

6 材料與設備 靈芝菌種活化 靈芝菌株(Ganoderma lucidum)、PDB
500mL搖瓶、pipe、酒精燈、殺菌釜、無菌操作台、錐形瓶、接種環、電子天平、恆溫振盪培養箱。

7 材料與設備 靈芝的液態發酵 靈芝菌株(Ganoderma lucidum)、糙米粉、 Glucose、Yeast extract
500mL搖瓶、pipe、酒精燈、殺菌釜、無菌操作台、錐形瓶、電子天平、恆溫振盪培養箱。

8 材料與設備 靈芝的固態發酵 靈芝菌株(Ganoderma lucidum)、糙米粒
玻璃罐、濾布、綿繩、鋁箔紙、pipe、 酒精燈、殺菌釜、無菌操作台、錐形瓶、脫水機、電子天平、量筒、培養箱。

9 實驗步驟-靈芝菌種培養 秤5.85gPDA+150ml水至於250ml錐形瓶中
將錐形瓶蓋子蓋上進行滅菌(121℃,20min,1.1大氣壓) 滅菌後於操作台中將培養皿倒入15~20ml後等待冷卻凝固 將靈芝菌平板以接種環分切成約1cm²之菌塊,分別貼附於平板及斜面表面,再置於30℃培養箱培養一週。 於實驗末期觀察靈芝在平板和斜面培養基上之生長

10 實驗步驟-靈芝菌種活化 秤3.6gPDB+150ml水(二重複)置於250ml搖瓶中 進行滅菌(121℃,20min,1.1大氣壓)
滅菌後於無菌操作台中放冷至室溫 於每瓶中接種5ml之菌液,培養於30℃,150rpm震盪培養箱一週 於實驗末期觀察靈芝在搖瓶中的生長情形

11 實驗步驟-靈芝的液態發酵 秤7.5g糙米粉+150ml水(二重複)置於250ml搖瓶中攪拌均勻 進行121℃,20分鐘滅菌
殺菌後將搖瓶置於無菌操作台冷卻至室溫 每瓶接入10ml預活化的靈芝菌液 在30℃,150rpm震盪培養箱培養兩天

12 實驗步驟-靈芝的固態發酵 秤100g糙米粒+100ml水(二重複)置於玻璃瓶中攪拌均勻 封蓋後蓋上濾布及鋁箔紙進行121℃ 滅菌60分鐘
將發酵罐取出,於無菌操作台冷卻至室溫 每瓶均勻接入20mL預活化靈芝菌液 置30℃培養箱培養5~7天

13 結果與討論

14 下面這些是由斜面接平板,都沒有發現菌的生長。
靈芝菌種培養-平板 上面這些是由平板接菌到平板,都有長菌。 這是受污染的平板 下面這些是由斜面接平板,都沒有發現菌的生長。

15

16 受污染之平板

17 靈芝菌種培養-斜面 此為由平板接至斜面

18 受污染之斜面

19 靈芝菌種活化

20 原本應為澄清狀之PDB卻變為混濁狀,所以應為被污染。

21 靈芝的液態發酵 菌絲球的出現

22 可以明顯看見基質表面有白色菌絲出現,但由於沒有混勻,幾乎只看見表面有菌絲的出現。
靈芝的固態發酵 可以明顯看見基質表面有白色菌絲出現,但由於沒有混勻,幾乎只看見表面有菌絲的出現。

23 若攪拌均勻則菌絲分布較平均,可看見菌絲長的也比較多。
靈芝的固態發酵 若攪拌均勻則菌絲分布較平均,可看見菌絲長的也比較多。

24 討論 由上面的圖探討為何會受雜菌汙染之原因: 1.操作台或操作人員未確實消毒乾淨 2.機器老舊過濾網失去功能 3.操作時未確實在操作台內進行
4.操作時未依實際流程操作 斜面接平板未有人成功,可能是因為技術不純熟,所以都長不出菌絲。

25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Download ppt "組別:第六組 報告者:林嘉鴻 組員:劉瓊鎂、姜芸妮、曾祥佑 指導教授:陳淑德 老師 中華民國100年7月10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