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通 风 安 全 学》 第七章 通风系统设计与能力核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通 风 安 全 学》 第七章 通风系统设计与能力核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通 风 安 全 学》 第七章 通风系统设计与能力核定
《通 风 安 全 学》 第七章 通风系统设计与能力核定 河南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学院

2 本章主要内容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设计合理与否对全矿井的安全生产及 经济效益具有长期而重要的影响。矿井通风
设计时矿井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反映矿 井设计质量和水平的主要因素。

3 本章主要内容 矿井通风系统 采区通风系统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矿井通风设计 可控循环通风概述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4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除污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除污 浊空气的进、回风井的布置方式,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 法,通风网络和风流控制设施的总称。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按进、回井在井田内的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及混合式。 1、中央式 进、回风井均位于井田走向中央。根据进、回风井的相对位置,又分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中央分列式)。

5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6 风机房 采区回风 副井 中央回风井 主井 采区进风 中央石门

7 南屯矿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系统. 副井进风、中央风井回风。 中央风井安装2台轴流式通风机.其中1台工作、l台备用; 通风机电动机功率均为800kw,叶片安装角为40,风压为1176Pa,风量157.8m3/s。

8

9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10

11

12 矿井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系统。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中央,回风井位于井田浅部走向中部.
全矿共有立井4个,其个2个副井,1个主井和1个风井。全矿井总进风量为206.67m3/s ,总排风达为2l2m3/s,风压2786Pa,等积孔4.7m2,最大通风流程6800m.最小通风流程1500m。

13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2、对角式 1)两翼对角式 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两个回风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两翼(沿倾斜方向的浅部),称为两翼对角式,如果只有一个回风井,且进、回风分别位于井田的两翼称为单翼对角式。

14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15

16

17 鸡西矿务局城子河矿 采用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副井为主要进风井,其东西两侧的斜井为辅助进风井,矿井东西两翼设两个回风井。

18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2)分区对角式 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在各采区开掘一个不深的小回风井,无总回风巷。

19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20

21 平顶山七矿采用分区对角压入式通风系统,进风井位于井田中央,风流通过风机由副井进入,再分别由井田两侧的2号、3号立井及中央1号斜井回至地面。

22

23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3、区域式 在井田的每一个生产区域开凿进、回风井,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如图。 4、混合式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3、区域式 在井田的每一个生产区域开凿进、回风井,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如图。 4、混合式 由上述诸种方式混合组成。例如,中央分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并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等等。

24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25 中央并列分列混合式

26 中央分列与单翼对角混合式

27 中央分列与对角混合式

28

29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二、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 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有三种:抽出式、压入式、压抽混合式。 1、 抽出式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二、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 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有三种:抽出式、压入式、压抽混合式。 1、 抽出式 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回风井口,在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的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负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提高,比较安全。

30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2、压入式 主要通风机安设在入风井口,在压入式主要通风机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高于当地大气压的正压状态。在冒落裂隙通达地面时,压入式通风矿井采区的有害气体通过塌陷区向外漏出。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降低。

31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3、压抽混合式 在入风井口设一风机作压入式工作,回风井口设一风机作抽出式工作。通风系统的进风部分处于正压,回风部分处于负压,工作面大致处于中间,其正压或负压均不大,采空区通连地表的漏风因而较小。其缺点是使用的通风机设备多,管理复杂。

32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三、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三、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表土层厚度、井田面积、地温、矿井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燃倾向性等条件,在确保矿井安全、兼顾中、后期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对多种个可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3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中央式通风系统具有井巷工程量少、初期投资省的优点。 因此,矿井初期宜优先采用。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中央式通风系统具有井巷工程量少、初期投资省的优点。 因此,矿井初期宜优先采用。 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高瓦斯矿井、煤层易自燃 的矿井及有热害的矿井,应采用对角式或分区对角式通 风; 当井田面积较大时,初期可采用中央通风,逐步过渡为 对角式或分区对角式。 矿井通风方法一般采用抽出式。当地形复杂、露头发育 老窑多、采用多风井通风有利时,可采用压入式通风。

34 1) 中央并列式的使用条件:煤层倾角大、埋藏深,但走向长度不大(≤4km),瓦斯、自然发火都不严重,在此条件下,采用中央并列式是比较合理的。
尽管存在着风路较长,阻力较大,采空区的漏风较大的缺点,但对于瓦斯、自然发火不严重的矿井来说,这并不很重要。同时,由于产生的阻力较大,通风电力费较大,进风与出风两井筒之间的漏风较大,箕斗井回风时外部漏风较大等,这些缺点对走向不大的矿井来说也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相反,由于煤层倾角大,总回风石门长度小,开掘费小,两个井筒集中,便于开掘,开掘费也较少,便于贯通,建井期限较短,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具有初期投资较少、出煤较快的优点。同时它的护井煤柱较小,且便于延深井简,为深部通风的准备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35 2) 中央分列式的适用条件:一般地说,这种通风方式适用于煤层倾角较小,埋藏较浅,走向长度不大(≤4km) ,而且瓦斯,自然发火比较严重的新建矿井。与中央并列式相比,这种通风方式的安全性要好,建井期限略长,有时初期投资稍大(多打一个出风井,少掘一条总回风石门),但相差不悬殊。 如果中央有两个井筒,以后在延深井筒、做深部通风的准备工作时,也就不会困难,这种方式由于多打一个直通地面的回风井,所以矿井的通风阻力较小,内部漏风小,这对于瓦斯,自然发火的管理工作是比较有利的,增加了一个安全出口,工业广场没有主要通风机的噪音影响,从回风系统铺设防尘洒水管路系统都比较方便。

36 3) 两翼对角式的适用条件:一般认为,这种布置方式(指对角风井位于浅部边界附近者)适用于煤层走向较大(超过4km)、井型较大、煤层上部距地面较浅、瓦斯和自然发火严重的新建矿井。
它的优缺点,完全和中央并列式相反,比中央分列式的安全性更好,但初期投资更大。如果能够进行相向掘进,就能适当减轻建井期限长,投产较晚的缺点。有些瓦斯等级不高,但煤层走向较长、产量较大的新矿井,也可采用这种通风方式。

37 4) 分区对角式的适用条件:煤层距地表浅,或因地表高低起伏较大,无法开掘浅部的总回风道(因会穿出地面),在此条件下,开采第一水平时,只能采用这种小风井(立井、斜井或平峒)分区通风的布置方式。每个采区各有独立通风路线,互不影响,是主要优点。 对于一个实际条件下的矿井,并不唯一只适用某种通风系统,往往是有几种通风系统都可考虑,很难肯定哪种最好,这时就得进行方案比较,即除了作技术分析外,还要进行经济比较,然后选定。

38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采区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组成单元, 包括:采区进风、回风和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组成的风路连接形式及采区内的风流控制设施。

39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一、采区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一、采区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1. 矿井开拓新水平和准备新采区的回风,必须引入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在未构成通风系统前,可将此种回风引入生产水平的进风中;但在有瓦斯喷出或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中,开拓新水平和准备新采区时,必须先在无瓦斯喷出或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煤(岩)层中掘进巷道并构成通风系统,为构成通风系统的掘进巷道的回风,可以引入生产水平的进风中。上述2种回风流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0.5%,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必须符合本规程第一百条的规定,并制订安全措施,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40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2. 生产水平和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2. 生产水平和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 准备采区,必须在采区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他巷道。采煤工作面必须在采区构成完整的通风、排水系统后,方可回采。 高瓦斯矿井、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的每个采区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至少1条 专用回风巷;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1条专用回风巷。 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

41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采、掘工作面应实行独立通风。 同一采区内,同一煤层上下相连的2个同一风路中的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采、掘工作面应实行独立通风。 同一采区内,同一煤层上下相连的2个同一风路中的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 与其相连接的掘进工作面、相邻的2个掘进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时, 在制定措施后,可采用串联通风,但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 采区内为构成新区段通风系统的掘进巷道或采煤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而重新掘 进的巷道,布置独立通风确有困难时,其回风可以串入采煤工作面,但必须 制定安全措施,且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构成独立通风系统后,必须 立即改为独立通风。 对于本条规定的串联通风,必须在进入被串联工作面的风流中装设甲烷断电 仪,且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0.5%,其他有害气体浓度都应符合规 程第一百条的规定。 开采有瓦斯喷出或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煤层时,严禁 任何2个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42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4. 煤层倾角大于12°的采煤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并须遵守下列规定: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4. 煤层倾角大于12°的采煤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并须遵守下列规定: (1)采煤工作面的风速,不得低于1m/s,不大于4m/s; (2)机电设备设在回风巷时,其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并应装有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3)进、回风巷中,都必须设置消防供水管路。 5. 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的进风和回风,都不得经过采空区或冒落区。水采工作面由采空区回风时,工作面必须有足够的新鲜风流,工作面及其回风巷的风流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符合《规程》规定。

43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二、采区进风上山与回风上山的选择 上(下)山至少要有两条;对生产能力大的采区可有3条或4条上山。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二、采区进风上山与回风上山的选择 上(下)山至少要有两条;对生产能力大的采区可有3条或4条上山。 1、轨道上山进风,运输机上山回风 2、运输机上山进风、轨道上山回风 比较:轨道上山进风,新鲜风流不受煤炭释放的瓦斯、 煤尘污染及放热影响,输送机上山进风,运输过程中所 释放的瓦斯,可使进风流的瓦斯和煤尘浓度增大,影响 工作面的安全卫生条件。

44 采区专用回风巷 《规程》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高瓦斯矿井,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的每个采区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必须至少布置一条专用回风巷。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一条专用回风巷。” 而由于经济等原因,部分矿井还没有真正按要求执行,导致通风管理十分被动,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不高。布置采区专用回风巷对稳定采区通风系统、防止事故发生、减轻通风管理的难度,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5 一、专用回风巷的几种形式 所谓专用回风巷即指在采区巷道中,专门用于回风,不得用于运料、安设电气设备的巷道。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区,专用回风巷还不得行人。采区布置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1)采用三条巷道布置,即轨道巷、皮带和专用回风巷,这种情况较多; (2)采用两条巷道布置,也有几种情况: ① 近距离多煤层联合布置时,采区设集中皮带巷,工作面煤流可以通过溜煤眼直接进入集中皮带巷,每层只有轨道和回风两条上下山; ② 皮带、轨道采用机轨合一,设置两条巷道实现专用回风; ③ 采区内采用矿车运输,运煤、运料共用一个系统,采用两条巷道布置实现专用回风巷。

46 下图所示的巷道6为采区的专用回风巷,这条巷道的设置不仅减少了上山风速,并且消除了用运输机上山或轨道上山回风的许多困难,从而减少和简化了通风构筑物的设置,提高了采区通风系统的可靠性。虽然专用回风巷开掘费用较高,但在高瓦斯煤层、容易自燃煤层开采时常采用。

47 两进一回通风方式 1-阶段运输大巷;2-阶段回风石门;3-采区下部车场;4-采区轨道上山; 5-采区运输机上山;6-采区回风上山;7-采区上部车场;8、8’-采区中部车场; 9、9’-区段轨道巷;10、10’-区段运输巷;11-区段回风巷;12、12’-联络巷; 13-采区煤仓;14-采区变电所;15绞车房;16-阶段回风巷

48 二、专用回风巷布置的原则 (1)在采区专用回风巷布置设计时,要真正体现专巷专用。多条上下山巷道布置时,要结合开采情况,认真分析专用回风巷布置在哪一侧最优,尽使通风设施设置的数量最少。当采掘调整,需另外布置上下. 巷道时,所布置辅助回风上山也要实现专门回风。同时,在设计时,应合理置通风设施,避免在专用回风巷内设置调节设施,以尽量减少通风阻力,确保通风系统合理、稳定。 (2)在实施时,布置的采区专用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的长度和高度。严禁将一条专用回风巷分为两段,一段为进风巷,另一段为回风巷。采区采用前进式开采时,必须先开掘采区上下山巷道,只有在形成专用回风巷段后才能进行工作面顺槽的掘进和进行回采。同时,采区上下山掘进时,回风上下山的掘进要超前于其他上下山,尽量实现分区通风。

49 三、布置采区专用回风巷的重要意义 1. 确保通风系统稳定 所谓通风系统稳定即指系统内各点的压能、风量、风速、温度、有害气体等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至于大起大落,远距离工作面或角联段的风路不出现无风、微风或瓦斯积聚。布置专用回风巷后,可使该区域的通风系统不受运煤、运料、行人等因素的干扰,采区内的主要进、回风巷之间几乎不设联络巷风门。采、掘工作面风门管理一旦失误只影响本工作面通风,不会影响到相邻工作面及用风地点;而未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则影响较大,若本工作面风门打开后,则本工作面通风风量增大而相邻工作面或用风地点风量受损,甚至影响整个矿井通风的安全与稳定。

50 2. 抑制采空区自然发火 采空区自然发火主要是由于遗留的浮煤遇漏风供氧而自燃,特别是综放开采,浮煤多,漏风通道多,容易发生自然发火。煤炭自燃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具有自燃倾向的煤呈破碎状态并集中堆积存在; (2)通风氧化并有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发展的时间; (3)蓄热环境,而采空区漏风正是煤炭自燃的关键影响因素。 采空区漏风分三种:a、漏风量太大,浮煤氧化但不易积蓄热量,不发生自燃;b、漏风量太小,煤的氧化不能维持,也不发生自燃;c、漏风量在前两者之间.适合煤炭氧化自燃,称为煤炭易自燃漏风量。当通风系统不稳定时,采空区周围的漏风量时大时小,风流大时浮煤充分吸氧氧化.风流小时聚热升温,几经反复,极易造成采空区浮煤自燃。所以通风系统是否稳定对防止采空区发火极为重要,而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又与专用回风巷有直接关系,因此采区专用回风巷的布置对抑制采空区自然发火极为有利。

51 3. 增强矿井抗灾能力 (1)采区内布置了专用回风巷,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风流短路,也不会出现较大的无风、微风,而造成瓦斯积聚; (2)局部发生瓦斯积聚超限,需排放瓦斯时,排放线路断电、撤人等环节都十分简单、安全,对周围工作面的影响小; (3)当一个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或火灾事故时,只要通风系统未遭破坏,有毒有害气体可直接进入专用回风巷,对相邻工作面人员撤离不受影响,可缩小灾区范围,减少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4)在救灾过程中,由于运输和回风是独立分开的两条巷道。便于运料、行人,可迅速安全地接近灾区,有助于灾害事故快速处理。

52 四、专用回风巷的维护与管理 在采掘生产过程重要注意专用回风巷的维护与管理,保证它的完整性,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掘工作面平巷时应先开拓回风绕道,平巷与回风上下山相交处都要砌筑风桥,回风绕道设置双向调节风门。切眼贯通时,在工作面回风顺槽口设置风门,进风平巷绕道砌筑闭墙,这样贯通后即可形成全风压通风统。在进、回风上下山之间设立正反向闭锁行人风门,以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与可靠。

53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三、采煤工作面上行风与下行风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三、采煤工作面上行风与下行风 上行风与下行风是指进风流方向与采煤工作面的关系而言。当采煤工作面进风巷道水平低于回风巷时,采煤工作面的风流沿倾斜向上流动,称上行通风,否则是下行通风。 上行通风 运煤方向 新风 污风 下行通风 运煤方向 新风 污风

54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上行风与下行风的优缺点: 下行风的方向与瓦斯自然流向相反,二者易于混合且不易出现瓦斯分层流动和局部积存的现象。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上行风与下行风的优缺点: 下行风的方向与瓦斯自然流向相反,二者易于混合且不易出现瓦斯分层流动和局部积存的现象。 上行风比下行风工作面的气温要高。 下行风比上行风所需要的机械风压要大。 下行风在起火地点瓦斯爆炸的可能性比上行风要大。 《规程》第115条明确规定: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下行通风。

55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56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四、工作面通风系统 1、U型与Z型通风系统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四、工作面通风系统 1、U型与Z型通风系统 U型后退式通风系统在我国使用比较普遍。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小,风流稳定等;缺点是上隅角瓦斯易超限。 前进式通风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小,不存在串联通风问题,在巷旁支护好、漏风不大时,有一定优越性。采用前进式U型通风系统的工作面的采空区瓦斯不涌向工作面,而是涌向回风平巷。

57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采用Z型后退式通风系统的工作面的采空区瓦斯不会涌入工作面,而是涌向回风巷,工作面采空区回风侧能用钻孔抽放瓦斯,但进风侧不能抽放瓦斯。采用Z型前进式通风系统的工作面的进风侧沿采空区可以抽放瓦斯,采空区的瓦斯易涌向工作面,特别是上隅角,回风侧不能抽放瓦斯。Z型通风系统的风空区漏风,介于采用U型后退式和U型前进式通风系统之间。

58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2、Y型、W型及双Z型通风系统 这三种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均为两进一回或一进两回的通风系统。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2、Y型、W型及双Z型通风系统 这三种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均为两进一回或一进两回的通风系统。 Y型通风系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生产实际中应用较多的是在回风侧加入附加的新鲜风流,与工作面回风汇合后从采空区侧流出的通风系统,工作面采用Y型通风系统会使回风巷道风量加大,但上隅角及回风巷道的瓦斯不易超限,并可在上部进风道内抽放瓦斯。

59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W型后退式通风系统,用于高瓦斯的长工作面或双工作面。该系统的进、回风平巷都布置在煤体中。当由中间及下部平巷进风,上部平巷回风时,上、下段工作面均为上行式通风,但上段工作面的风速高,对防尘不利,上隅角瓦斯可能会超限,所以在瓦斯涌出量很大时,常采用上、下平巷进风,中间平巷回风的W型通风系统。 W型前进式通风系统的巷道维护在采空区内,巷道维护困难,漏风大,采空区涌出的瓦斯量也大。

60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双Z型通风系统,其中间巷与上、下平巷分别在工作面的两侧。双Z型前进式通风系统的上、下进风平巷维护在采空区时,漏风携出的瓦斯可能会使工作面超限;双Z型后退式通风系统的上、下入风平巷布置在煤体中,漏风携出的瓦斯不进入工作面,工作面比较安全。双Z型通风系统的工风面有一段是下行通风,井且需设边界上山,维护在采空区的巷道在支护上还要防止漏风,这些特点在采用时应予以注意。

61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3、H型通风系统 在H型通风系统中,有两进两回、三进一回的通风系统。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3、H型通风系统 在H型通风系统中,有两进两回、三进一回的通风系统。 其特点是:工作面通风量大,采空区瓦斯不涌向工作面,气象条件好,增加了工作面的安全出口,工作面机电设备都在新鲜风流巷道中,通风阻力小,在采空区的回风巷道中可抽放瓦斯,易于控制上隅角的瓦斯。但沿空护巷困难;由于有附加巷道,可能影响通风的稳定性,管理复杂。 在工作面和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都较大,在入风侧和回风侧都需增加风量以稀释整个工作面的瓦斯时,可考虑采用H型通风系统。

62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一、通风构筑物 矿井通风系统网路中适当位置安设的隔断、引导和控制风流的设施和装置,以保证风流按生产需要流动。这些设施和装置,统称为通风构筑物。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风流的通风构筑物,如主要通风机风硐、反风装置、风桥、导风板和调节风窗;另一类是隔断风流的通风构筑物,如井口密闭、挡风墙、风帘和风门等 。

63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1、风门 按设地点:在通风系统中既要隔断风流又要行人或通车的地方应设立风门。在行人或通车不多的地方,可构筑普通风门。而在行人通车比较频繁的主要运输道上,则应构筑自动风门。 风门表示方式 调节风门表示方式

64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设置风门的要求: 每组风门不少于两道,通车风门间距不小于一列车长度,行人风门间距不小于5m。入排风巷道之间要需设风门处同时设反向风门,其数量不少于两道; 风门能自动关闭;通车风门实现自动化,矿井总回风和采区回风系统的风门要装有闭锁装置;风门不能同时敞开(包括反风门); 门框要包边沿口,有垫衬,四周接触严密,门扇平整不漏风,门扇与门框不歪扭。门轴与门框要向关门方向倾斜80°至85°;

65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设置风门的要求: 风门墙垛要用不燃材料建筑,厚度不小于0.5m,严密不漏风;墙垛周边要掏槽,见硬顶、硬帮与煤岩接实。墙垛平整,无裂缝、重缝和空缝; 风门水沟要设反水池或挡风帘,通车风门要设底坎,电管路孔要堵严;风门前后各5m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杂物、积水、淤泥。

66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2、风桥 当通风系统中进风道与回风道需水平交叉时,为使进风与回风互相隔开需要构筑风桥。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三种。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2、风桥 当通风系统中进风道与回风道需水平交叉时,为使进风与回风互相隔开需要构筑风桥。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三种。 (1)绕道式风桥 开凿在岩石里,最坚固耐用,漏风少。

67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2)混凝土风桥 结构紧凑,比较坚固。 (3)铁筒风桥 可在次要风路中使用。

68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3、密闭 密闭是隔断风流的构筑物。设置在需隔断风流、也不需要通车行人的巷道中。密闭的结构随服务年限的不同而分为两类: (1)临时密闭,常用木板、木段等修筑,并用黄泥、石灰抹面。 (2)永久密闭,常用料石、砖、水泥等不燃性材料修筑。 放水孔 注浆孔 表示方式

69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4、导风板 应用以下几种导风板。 1)引风导风板 ; 2)降阻导风板; 3)汇流导风板。

70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二、漏风及有效风量 1、矿井漏风及其危害性 有效风量:矿井中流至各用风地点,起到通风作用的风量。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二、漏风及有效风量 1、矿井漏风及其危害性 有效风量:矿井中流至各用风地点,起到通风作用的风量。 漏风:未经用风地点而经过采空区、地表塌陷区、通风构筑物和煤柱裂隙等通道直接流(渗)入回风道或排出地表的风量。

71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漏风的危害: 使工作面和用风地点的有效风量减少,气候和卫生条件恶化,增加无益的电能消耗,并可导致煤炭自燃等事故。减少漏风、提高有效风量是通风管理部门的基本任务。

72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2、漏风的分类及原因 (1)漏风的分类 矿井漏风按其地点可分为: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2、漏风的分类及原因 (1)漏风的分类 矿井漏风按其地点可分为: ①外部漏风(或称井口漏风)泛指地表附近如箕斗井井口,地面主通风机附近的井口、防爆盖、反风门、调节闸门等处的漏风。 ②内部漏风(或称井下漏风)是指井下各种通风构筑物的漏风、采空区以及碎裂的煤柱的漏风。

73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2)漏风的原因 当有漏风通路存在,并在其两端有压差时,就可产生漏风。漏风风流通过孔隙的流态,视孔隙情况和漏风大小而异。

74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3、矿井漏风率及有效风量率 (1)矿井有效风量Qe 是指风流通过井下各工作地点实际 风量总和。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3、矿井漏风率及有效风量率 (1)矿井有效风量Qe 是指风流通过井下各工作地点实际 风量总和。 (2)矿井有效风量率: 矿井有效风量率是矿井有效风量Qe 与各台主要通风机风量总和之比。矿井有效风量率应不 低于85%。

75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3)矿井外部漏风量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3)矿井外部漏风量 指直接由主要通风机装置及其风井附近地表漏失的风量总和。可用各台主要通风机风量的总和减去矿井总回(或进)风量。 (4)矿井外部漏风率 指矿井外部漏风量QL与各台主要通风机风量总和之比。 矿井主要通风机装置外部漏风率无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5%,有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15%。

76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4、减少漏风、提高有效风量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4、减少漏风、提高有效风量 漏风风量与漏风通道两端的压差成正比,和漏风风阻的大小成反比。应增加地面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反风道及附近的风门的气密性,以减少漏风。

77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一、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1、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 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风量计算和风量分配;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一、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1、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 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风量计算和风量分配;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选择通风设备; 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78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 将足够的新鲜空气有效地送到井下工作场所,保证生产和良好的劳动条件;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 将足够的新鲜空气有效地送到井下工作场所,保证生产和良好的劳动条件; 通风系统简单,风流稳定,易于管理,具有抗灾能力; 发生事故时,风流易于控制,人员便于撤出; 有符合规定的井下环境及安全监测系统或检测措施; 通风系统的基建投资省,营运费用低、综合经济效益好。

79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二、优选矿井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 每一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二、优选矿井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 每一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进风井囗应按全年风向频率,必须布置在不受粉尘、煤尘、灰尘、有害气体和高温气体侵入的地方。 箕斗提升井或装有胶带输送机的井筒不应兼作进风井,如果兼作回风井使用,必须采取措施,满足安全的要求。

80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1、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 多风机通风系统,在满足风量按需分配的前提下,各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压应接近。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1、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 多风机通风系统,在满足风量按需分配的前提下,各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压应接近。 每一个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必须布置回风巷,实行分区通风。 井下爆破材料库必须有单独的新鲜风流,回风风流必须直接引入矿井的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 井下充电室必须单独的新鲜风流通风,回风风流应引入回风巷。

81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82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三、矿井风量计算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 矿井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必须采取其中最大值。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三、矿井风量计算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 矿井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必须采取其中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 (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

83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采煤工作面的风量应该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采煤工作面的风量应该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式中:Qwi——第i个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gwi——第i个采煤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 kgwi——第i个采煤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 通常,机采工作面取kgwi=1.2~1.6,炮采工作面 取kgwi=1.4~2.0,水采工作面取kgwi=2.0~3.0。

84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 采煤工作面应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其进风流温度可根据风流温度预测方法进行计算。其气温与风速应符合表中的要求: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温度/℃ 采煤工作面风速 /m.s-1 <15 0.3~0.5 15~18 0.5~0.8 18~20 0.8~1.0 20~23 1.0~1.5 23~26 1.5~1.8

85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采煤工作面的需要风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vwi—第i个采煤工作面的风速,按其进风流温度从 表中取,m/s;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采煤工作面的需要风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vwi—第i个采煤工作面的风速,按其进风流温度从 表中取,m/s; Swi—第i个采煤工作面有效通风断面,取最大和最小控顶时有效断面的平均值,m2 ; kwi—第i个工作面的长度系数。

86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3)按使用炸药量计算: 式中, 25——每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m3/min;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3)按使用炸药量计算: 式中, 25——每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m3/min; Awi——第i个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 炸药量,kg。 (4) 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式中 ,4——每人每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 nwi——第i 个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个。

87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5)按风速进行验算 按最低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大风量:

88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6) 备用工作面需风量 备用工作面亦应满足瓦斯、二氧化碳、风流温度和风速等规定计算的风量,且不得低于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50%。

89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煤巷、半煤岩和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煤巷、半煤岩和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式中 Qhi——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m3/min Qghi——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kghi——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不均匀和备用风量系数。一般可取1.5~2.0。

90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按炸药量计算 式中 25——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m3/min; Ahi——第i个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按炸药量计算 式中 25——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m3/min; Ahi——第i个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 炸药量,kg。

91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3)按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计算 式中 ——第i个掘进工件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的和。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3)按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计算 式中 ——第i个掘进工件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的和。 khfi——为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的风量备用系 数,一般取1.2~1.3;进风巷道中无瓦斯 涌出时取1.2,有瓦斯涌出时取1.3 (4)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式中 nhi——第i个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92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5)按风速进行验算 按最小风速验算,岩巷掘进面最小风量: 各个煤巷或半煤岩巷掘进面的最小风量;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5)按风速进行验算 按最小风速验算,岩巷掘进面最小风量: 各个煤巷或半煤岩巷掘进面的最小风量; 按最高风速验算,掘进面的最大风量: 式中,Shi——第i个掘进工作面巷道的净断面积,m2

93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3、硐室需风量计算 独立通风硐室的供风量,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硐室分别进行计算: (1)机电硐室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3、硐室需风量计算 独立通风硐室的供风量,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硐室分别进行计算: (1)机电硐室 发热量大的机电硐室,按硐室中运行的机电设备发热量进行计算:

94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式中 Qri——第个机电硐室的需风量,m3/min; ——机电硐室中运转的电动机(变压器)总功率,kW;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式中 Qri——第个机电硐室的需风量,m3/min; ——机电硐室中运转的电动机(变压器)总功率,kW; θ——机电硐室的发热系数; ρ——空气密度,一般取1.2kg/m3; cp——空气的定压比热,一般可取1kJ/(kg.K); Δt——机电硐室进、回风流的温度差,℃。 采区变电所及变电硐室,可按经验值确定需风量 m3/min

95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爆破材料库 式中 v——库房容积,m3 (3)充电硐室 按其回风流中氢气浓度小于0.5%计算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爆破材料库 式中 v——库房容积,m3 (3)充电硐室 按其回风流中氢气浓度小于0.5%计算 式中 qrhi——第个充电硐室在充电时产生的氢气量, m3/min。

96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4、其他用风巷道的需风量计算 各个其他巷道的需风量,应根据瓦斯涌出量和风速分别进行计算,采用其最大值。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4、其他用风巷道的需风量计算 各个其他巷道的需风量,应根据瓦斯涌出量和风速分别进行计算,采用其最大值。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goi——第i个其他井巷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k0i——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2~1.3; 100——其他井巷中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1%所换算的常数。 (2)按其风速验算: Qgoi≥60×0.15×Soi (m3/min) Soi——第i个其它井巷断面,m2。

97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5、矿井总风量计算 矿井的总进风量,应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5、矿井总风量计算 矿井的总进风量,应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式中 ∑Qwl——采煤工作面和备用工作面所需风量之和, m3/min; ∑Qhl——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之和,m3/min; ∑Qrl——硐室所需风量之和,m3/min; ∑Qot-----其他用风地点所需风量之和, m3/min; km——矿井通风系统(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匀等因素)备用系数,可取1.15~1.25。

98 四.矿井风量的分配 在各个用风地点,将各用风点计算的风量值乘以备用系数Kwz,就是配给用风地点所在巷道的风量。如各个掘进巷道和硐室的风量就是这样确定的。但是采煤工作面的风量只配给各自计算的风量,由备用系数确定的风量考虑从采空区走。因此在U型通风的上顺槽和下顺槽的风量是采煤工作面的计算风量乘以备用系数。

99 从各个用风地点开始,逆风流方向而下,遇分风点则加上其它风路的分风量一起分配给未分风前那一条风路,作为该风路的风量。直至确定进风井筒的总进风量。这一风量应该等于计算的矿井总风量。如果是压入式通风,则要加上矿井外部漏风量,才能得出通过压入式主要通风机的总风量。

100 然后又从各个用风地点开始,顺风流方向而上,遇汇合点则加上其它风路的风量一起分配给汇合后那一条风路,作为该风路的风量。直至确定回风井筒的总回风量。
这一风量也应该等于刚才计算的矿井总风量。如果是抽出式通风,则加上抽出式主要通风机井口和附属装置的允许漏风量(即矿井外部漏风量),得出通过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的总风量。

101 通过以上的风量分配,初步确定了井下各个用风地点与它们的进风和回风路线上的各个风量(必要时要算出局部地区各分支的自然分配风量)。但是,各条风路上的风量还未最后确定,必须进行各条风路的风速校核,即用各处的断面积分别去除分配到该处的风量,所得出的风速,须符合《规程》的规定(见下页) 。 各条风路的风量经过验算后,如能符合风速的要求,则各条风路的风量可以确定;如低于规定的风速,则该条风路的风量要相应增加。如超过规定的风速,则需要扩大该风路的断面或调整该风路的风量,使之风速降到规定值以下。最后,确定矿井总风量。

102 井 巷 名 称 允许风速/(m/s) 最低 最高 无提升设备的风井和风硐 15 专为升降物料的井筒 12 风桥 10 升降人员和物料的井筒 8 主要进、回风巷 架线电机车巷道 1.0 运输机巷,采区进、回风巷 0.25 6 采煤工作面、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巷 4 掘进中的岩巷 0.15 其他通风人行巷道

103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五、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1.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 矿井通风的总阻力,不应超过2940Pa。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五、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1.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 矿井通风的总阻力,不应超过2940Pa。 矿井井巷的局部阻力,新建矿井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0%计算,扩建矿井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5%计算。

104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矿井通风总阻力:风流由进风井口起,到回风井口止, 沿一条通路(风流路线)各个分支的摩擦阻力和局部 阻力的总和,简称矿井总阻力,用hm表示。 对于矿井有两台或多台风主要通风机工作,矿井通风 阻力按每台主要通风机所服务的系统分别计算。

105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矿井通风系统总阻力最小时称通风容易时期。通风系 统总阻力最大时亦称为通风困难时期。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矿井通风系统总阻力最小时称通风容易时期。通风系 统总阻力最大时亦称为通风困难时期。 对于通风困难和容易时期,要分别画出通风系统图。 按照采掘工作面及硐室的需要分配风量,再由各段风 路的阻力计算矿井总阻力。

106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计算方法: 沿着风流总阻力最大路线,依次计算各段摩擦阻力hf,然后分别累计得出容易和困难时期的总摩擦阻力hfe和hfd。 通风容易时期总阻力 : 通风困难时期总阻力:

107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hf 按下式计算: 式中

108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六、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 矿井通风设备是指主要通风机和电动机。 1.矿井通风设备的要求: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六、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 矿井通风设备是指主要通风机和电动机。 1.矿井通风设备的要求: 矿井必须装设两套同等能力的主通风设备,其中一套作备用。 选择通风设备应满足第一开采水平各个时期工况变化,并使通风设备长期高效率运行。 风机能力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进、出风井井口的高差在150m以上,或进、出风井井口标高相同,但井深400m以上时,宜计算矿井的自然风压。

109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1.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1)计算通风机风量Qf 式中 Qf—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量,m3/s;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1.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1)计算通风机风量Qf 式中 Qf—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量,m3/s; Qm—矿井需风量,m3/s; k—漏风损失系数,风井不提升用时取1.1;箕斗 井兼作回砚用时取1.15;回风回升降人员时 取1.2。

110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计算通风机风压 离心式通风机(提供的大多是全压曲线): 容易时期 困难时期

111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轴流式通风机(提供的大多是静压曲线): 容易时期 困难时期 hm-通风系统的总阻力;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轴流式通风机(提供的大多是静压曲线): 容易时期 困难时期 hm-通风系统的总阻力; hd-通风机附属装置(风硐和扩散器)的阻力; hvd-扩散器出口动能损失; HN-自然风压,当自然风压与通风机风压作用相同时 取“+”;自然风压与通风机负压作用反向时取 “-”。

112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3)初选通风机 根据计算的矿井通风容易时期通风机的Qf1、Hsdmin(或Htdmin)和矿井通风困难通风机的Qf2、Hsdmax(或Htdmax)在通风机特性曲线上,选出满足矿井通风要求的通风机。 (4)求通风机的实际工况点 因为根据Qf1、Hsdmin(或Htdmin)和Qf2、Hsdmax(或Htdmax)确定的工况点,但设计工况点不一定恰好在所选择通风机的特性曲线上,必须根据通风机的工作阻力,确定其实际工况点。

113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步骤: 1)计算通风机的工作风阻 用静压特性曲线时: 用全压特性曲线时:

114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确定通风机的实际工况点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确定通风机的实际工况点 根据确定的hmin、Qf1和hmax、Qf2两组数据(也叫设计工况点),在通风机的个体特性曲线图表上选择合适的主要通风机。判别是否合适,要看上面两组数据所构成的两个时期的工况点,是否都落在通风机个体特性曲线上的合理工作范围内。一是看风压高的点是否超过最高风压的0.9倍,二是看风压低的点处效率是否在0.7以上。 在选定的风机个体特性曲线图上画出风阻曲线Rmin和Rmax,将这两条曲线从设计工况点向上延伸,与最近的个体特性曲线相交,得到的两个点就是。

115

116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5)确定通风的型号和转速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5)确定通风的型号和转速 根据通风机的工况参数(Qf 、Hsd 、η、N)对初选的通风机进行技术、经济和安全性比较,最后确定通风机的型号和转速。

117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6)电动机选择 1)通风机的输入功率按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分别计算风所需的输入功率Nmin ,Nmax 。

118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电动机的台数及种类 当Nmin≥0.6Nmax时,可选一台电动机,电动机功率为: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2)电动机的台数及种类 当Nmin≥0.6Nmax时,可选一台电动机,电动机功率为: 当Nmin<0.6Nmax时,选二台电动机,其功率分别为: 初期: 后期按选一台电机公式计算。ηe :电机效率,ηtr:传动效率。

119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七、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吨煤通风成本是通风设计和管理的重要经济指标。 吨煤通风成本主要包括下列费用: 1、电费(W1)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七、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吨煤通风成本是通风设计和管理的重要经济指标。 吨煤通风成本主要包括下列费用: 1、电费(W1) 吨煤的通风电费为主要通风机年耗电费及井下辅助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电费之和除以年产量,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120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式中, E——主要通风机年耗电量; D——电价,元/kW.h; T——矿井年产量,吨;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式中, E——主要通风机年耗电量; D——电价,元/kW.h; T——矿井年产量,吨; ηv——变压器效率,可取0.95; EA——局部通风机和辅助通风机的年耗电量; ηw——电缆输电效率,取决于电缆长度和每米电缆耗损,在0.9~0.95范围内选取。

121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设备折旧费(W2) 材料消耗费用(W3) 通风工作人员工资费用(W4)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设备折旧费(W2) 材料消耗费用(W3) 通风工作人员工资费用(W4) 专为通风服务的井巷工程折旧费和维护费折算至吨煤的费用(W5) 采每吨煤的通风仪表的购置费和维修费用(W6) 矿井每采一吨煤的通风总费用W为: W=W1+W2+W3+W4+W5+W6

122 第五节 可控循环通风概述 可控循环通风是由英国学者S.J.LEACH和A.SLACK研究提 出,七十年初在英国开始应用。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 许多国家也相继对可控循环通风进行了研究和应用。 定义:在低瓦斯矿中,当采掘工作面位于矿井的边远地 区,原有通风系统不能保证按需供风,而该地区的回风 的风质又比较好时,可以在局部通风系统的进、回风之 间安置通风设备、设施和监控设备,对回风进行合理循 环控制加以再利用,以增加用风地点的实际风量。此种 通风方法称为可控循环风。

123 第五节 可控循环通风概述 循环率: 循环瓦斯量: 工作面回风巷瓦斯量: 回风巷瓦斯浓度: Qc Q 循环风机

124 第五节 可控循环通风概述 循环风的可控性主要是通过循环率与风量的控制使回风和循 环巷道的瓦斯浓度符合《规程》规定。
第五节 可控循环通风概述 循环风的可控性主要是通过循环率与风量的控制使回风和循 环巷道的瓦斯浓度符合《规程》规定。 可控循环通风应满足以下要求: 必须装有瓦斯、风量、粉尘自动监测装置及可靠的报警装置,还需进行常规环境检测分析。 对循环风机实现自动开关和风量控制。

125 第六节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煤矿企业按照实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是减少重大事故的重要措施。因此生产矿井必须每年进行一次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工作,并根据核定的矿井通风能力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 一、核定前资料准备 1)矿井采掘布置平面图 2)通风系统平面图和网络图 3)实测主要通风机特性曲线或特征数据表 4)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报告,矿井自然风压变化规律 5)开采煤层的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预测资料及采煤工作面来源分析 6)矿井年度通风安全生产主要风险评估报告

126 第六节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二、核定的步骤 1)准备所需图纸 2)建立矿井采掘接替表 3)计算采掘工作面和矿井需风量 4)建立用风地点配风表
第六节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二、核定的步骤 1)准备所需图纸 2)建立矿井采掘接替表 3)计算采掘工作面和矿井需风量 4)建立用风地点配风表 5)建立通风系统网络数据表 6)建立风机特性数据表 7) 网络解算

127 第六节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三、编写报告 1)主要通风机能力核定:工况点应处于安全、稳定、可靠、合理的范围内,即运行叶片角小于最大安全角度、大于最小安装角,风机工作风压小于0.9倍最高压力,通风系统阻力符合下表。风机供风量大于矿井需风量,并有15%以上富余系数。 通风系统风量/m3/min 系统的通风阻力/Pa <3000 <1500 3000~5000 <2000 5000~10000 <2500 10000~20000 <2940 >20000 <3920

128 第六节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三、编写报告 2)主要进、回风井及大巷风速小于《规程》规定。
第六节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三、编写报告 2)主要进、回风井及大巷风速小于《规程》规定。 3)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满足《规程》规定,并留有一定余量。

129 本章作业 7-1,7-5

130 本章内容结束 谢谢


Download ppt "《通 风 安 全 学》 第七章 通风系统设计与能力核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