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漢武帝的集權措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漢武帝的集權措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漢武帝的集權措施

2 課題重點 秦漢的統治政策 1) 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國的原因 2) 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原因 3) 秦始皇、漢武帝的政策及措施
4) 秦始皇、漢武帝統治政策的評價 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啟大一統的局面,漢武帝積極有為,把國勢推至頂峰。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法家思想治國,推行一系列的措施,確立集權中央的統治方式。漢初六十餘年無為而治,蓄積國力。漢武帝親政後實行「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政策,繼而推行一系列措施,加強了中央的權力,既改變了當前的政治形勢,也影響了社會與民生。「集權中央」、「士人政府」及「新經濟政策」三項的影響最為深遠。 兩位君主雖能成就大業,但秦始皇的猛政令人民怨憤,秦朝在他死後便迅速被推翻。漢武帝締造的強盛帝國,亦因付出不菲的代價而使國力虧損。

3 課題重點 漢武帝為何要以儒家思想治國? 漢武帝如何加強統治及鞏固政權? 漢武帝施政的影響(有何功過)? 集權中央 士人政府 新經濟政策
將國力推至頂峰 加強中央的權力 影響社會及民生

4 漢武帝為何要以儒家思想治國? 前代的「試驗」… 儒家思想是甚麼? 漢武帝取捨的準則是甚麼? 先秦﹕百家爭鳴下的四大流派(儒、道、墨、法)
秦代﹕法家(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漢初﹕道家(黃老無為) 漢武帝﹕剩下甚麼可以選擇… 儒家思想是甚麼? 強調等級秩序 漢武帝取捨的準則是甚麼? 理性﹕ 時移勢易,需要因時制宜 有利完成目標,符合實際需要 非理性﹕個人偏好和對長輩的反動

5 漢武帝時代(公元前140-87) 強化中央集權 獨尊儒術,士人政府 新經濟政策 征伐匈奴 推恩令 內朝制 刺史制
太學﹕五經博士及博士弟子員制 察舉制 新經濟政策 鹽鐵專賣 均輸平準 征伐匈奴

6 西漢帝系 孺子嬰(王莽篡漢) 漢平帝 漢哀帝 漢成帝 漢元帝 漢宣帝 漢昭帝 漢武帝 漢景帝 漢文帝 漢惠帝(呂后) 漢高祖

7 西漢初的君主如何從秦朝速亡的歷史中汲收教訓來鞏固政權?
秦朝速亡的教訓? 不能用過份的方式去推行措施,令人民太辛苦 ,在大亂之後需提供喘息的空間 需考慮人民的承受能力 西漢初君主用以鞏固政權的對策? 輕徭薄賦,無為而治

8 無為而治的本質? 減輕人民的負擔? 甚麼事都不做? 道家治術﹕無為而無不為? 積極不干預? 目標﹕恢復生產及社會元氣
順勢隱藏自己的作為,實行「小政府」,避免主動介入。(不搞事?) 釋放空間,各展其能 (給予自由度) 目標﹕恢復生產及社會元氣 效果﹕文景之治,經濟日益繁榮

9 無為而治是否完美? 証據﹕出現「吳楚七國之亂」 文景之治隱藏了甚麼問題? 匈奴勢力坐大 諸侯勢力坐大 政府青黃不接 商人勢力坐大
無聊人會搞事

10 匈奴勢力坐大 白登之圍 秦末混戰,匈奴乘機坐大,漢高祖曾率兵30萬打匈奴,被包圍於白登山上,最後要答允和親及開放關市才釋放。 國書之辱 剛死妻子的匈奴君主寫信給剛死丈夫的呂后,叫她改嫁自己 漢初的對策 迴避開戰(原因﹕國力不足) 討好匈奴(和親、互市)

11 諸侯勢力坐大 歷史發展﹕ 1) 劉邦建國之初封了七個功臣為諸侯王 2) 後來相繼剷除諸王,並以宗室取代(同姓王)
3) 劉邦死後,呂后重用外戚,令外戚勢力膨脹 4) 呂后死後,功臣聯同宗室乘機消滅外戚 5) 功臣在內掌政與宗室分封在外(聯合政府) 6) 宗室作反,發生「吳楚七國之亂」 7) 武帝之後以「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力量

12 中央政府結構﹕劉邦死前 宗室 功臣 外戚

13 中央政府結構﹕呂后死後 功臣 宗室

14 商人勢力坐大 商人坐大源於賺錢夠多… 文景二帝施政重點是推動經濟恢復,為此…
古代最賺錢是甚麼行業? 文景二帝施政重點是推動經濟恢復,為此… 1) 放寬禁令,如「盜鑄錢令」,讓臣下可以鑄錢致富。如鄧通及吳王劉濞。 2) 任由商人從事主要公共事業,牟取暴利,形成「市場壟斷」 3) 不限制商人將營商獲利的資金投入地產業,進而加速土地的兼併。 結果令商人富可敵國,威脅政府收入,促成貧富懸殊

15 漢武帝為何要改變西漢初年的政策方向? 為了解決「文景之治」隱藏的問題 這與「儒術」有何關係? 問題 對策 商人勢力坐大 諸侯勢力坐大
匈奴勢力坐大 政府青黃不接

16 漢武帝為何要改變西漢初年的政策方向? 為了解決「文景之治」隱藏的問題 這與「儒術」有何關係? 針對以上問題的對策均是儒術的主張 問題 對策
商人勢力坐大 重農抑商 諸侯勢力坐大 強調忠君愛國 匈奴勢力坐大 尊王攘夷(征伐) 政府青黃不接 選拔接班人

17 漢武帝時代的本質? 針對漢初「無為而治」 減少搞作,給予自由度 以便大展拳腳,收緊自由度

18 重組中央政府﹕武帝(推恩令+士人政府) 功臣 士人 宗室

19 獨尊儒術,士人政府的形成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設立太學及博士弟子員制(辦教育) 推行察舉制 Q ﹕為何要推薦「孝子」、「廉吏」?
統一思想標準 大功臣? 設立太學及博士弟子員制(辦教育) 培養信奉儒術的人材,為國效力 推行察舉制 選拔地方上的優秀人才,為政府提供新血 Q ﹕為何要推薦「孝子」、「廉吏」? 選出來的是甚麼人… 有「德行」的「士人」(儒生)

20 獨尊儒術的影響 解決了漢武帝的甚麼問題? 政府成份的改變 後世沿用 影響學術發展 提供源源不絕的人才,避免政府青黃不接 儒術定於一尊
科技停滯不前

21 政府成份改變 秦代以前﹕貴族政治 秦代 漢初 武帝﹕破格提拔儒生 符合政府條件(儒家標準)
靠血緣,世襲 秦代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軍功爵 漢初 平民出身,功臣壟斷 「非封侯不得拜相」 武帝﹕破格提拔儒生 「布衣卿相」(公孫弘) 符合政府條件(儒家標準) 掌握經學 德行優良 結果﹕士人取代貴族、功臣及軍人成為政府的重要組成部份(士人政府)

22 後世沿用 建立「一條龍」式的人才選拔機制 建立「統一」的考核標準 以「功名利祿」引導士人追隨儒家的標準 教育及選拔並行 確保官僚制度的延續
確立官方(正統)思想的權威地位 士人 = 儒生 以「功名利祿」引導士人追隨儒家的標準 市場導向下,其他人不會從事沒有「前途」的事業,形成其他學術、技藝的萎縮(後繼無人),百家爭鳴從此結束

23 對外措施﹕征伐匈奴 兩手準備﹕ 成果﹕(3) 問題﹕ 軍事進攻﹕佔領「河西走廊」,驅逐匈奴 外交圍堵﹕張騫出使西域,斷匈奴右臂
擴張領土(河西走廊)及勢力範圍(西域都護府) 報仇雪恥,聲威遠播 打通貿易路線 問題﹕ 支出龐大

24 斷匈奴右臂 大月氏 匈奴 貝爾加湖 (瀚海)

25 武帝晚年 武帝窮兵黷武,導致政府積蓄用盡,「入不敷支」 對策﹕ 先開源﹕「新經濟政策」 後節流﹕「輪台之詔」,停止對外用兵,與民休息

26 中央政府﹕武帝(內朝制) 官員(士人) 中朝成員﹕ 1) 皇帝 2) 親信(外戚)

27 思考﹕ 史家司馬光曾批評「漢武帝的過失與秦始皇十分相似」,你是否同意?

28 漢武帝與其施政的關係圖 奉行法家思想 二世祖習性 以儒家思想裝飾門面 用盡老百姓以滿足私欲,好行小恩小惠以博取掌聲


Download ppt "漢武帝的集權措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