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夏之絕句 簡媜  PPT製作:林嫻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  夏之絕句 簡媜  PPT製作:林嫻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夏之絕句 簡媜  PPT製作:林嫻雅

2 簡媜 本名簡敏媜 民國五十年生 宜蘭縣冬山鄉人
「寫一篇散文、做為一個作者、完成一場戀愛、成為人妻、掌握母職、做每一件事、扮演每個角色,都當作是人生只此一遭」

3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 曾任「聯合文學」主編 與友人合創「大雁書店」 遠流出版公司「大眾讀物部」副總編 「實學社」編輯總監
現專事寫作

4 大學作品〈有情石〉,寫出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禮讚,獲「全國學生文學獎」首獎,嶄露頭角。
大學畢業後,在佛光山整理星雲法師演講稿,寫下一篇篇富空靈意味的人物誌和禪思小品。

5 山與海的童年歲月 1.十五歲以前, 都在山海之間的蘭陽平原度過。 2.向大自然學習的成長經驗, 體現在她創作上:
喜歡躲在供桌下、爬到屋頂上。

6 愛廚房的女人 她認為再溫柔的女人, 在廚房用刀都得非常剽悍, 刀是女人的武器, 不過不是為了掠奪, 而是為了對家人的愛。

7 走過育兒過程的女人,如有治邦奪國的膽識,能既脆弱又堅強的面對生命。
育兒紀錄片: 《紅嬰仔》   敘述了她孕育兒子「姚頭丸」的經過,忠實呈現從懷孕到兒子兩歲的實況。她試著保留阿嬤那一代的育兒智慧,教她「在湯裡放鹽,愛裡放責任」   走過育兒過程的女人,如有治邦奪國的膽識,能既脆弱又堅強的面對生命。

8 與寫作為友 隻身來到繁華的臺北,那是一個艱苦的經驗,開始寄託於書寫。 大學時代,她與人保持距離,正如她在寫作上,所架構的美感距離。

9 與文學結緣 「十三歲最疼愛自己的父親因車禍意外慘死……十五歲便北上,在台北就讀高中,第一篇散文被刊在高中校刊上,成為作家的『銘印』,從此展開創作之路。」

10 「回頭看過去十幾年的創作,很像一個逃難者,把鍋碗瓢盆、棉被等所有家當背在身上,然後一路走一路丟,如果有人一路全數讀下來,那些不同主題形式的十幾本書,就好似一下撿到只鍋子,多走幾步撿到一只鞋子,怎麼什麼都有…」

11 創作觀 「以純粹的心面對創作,把生命當作墨條,慢慢在時間這塊大硯上磨盡。﹍﹍希望我的作品至少有一頁,能安慰不知名時間裡一個不知名者的靈魂,若那時大寒,我的字裡行間令他有了暖。」

12 散文技巧 慣常以「第一人稱」置身字裡行間。 通常以札記為寫作基礎;以數個自成單篇的標目,構成一個共同主題,形成結構整體。
喜以轉化古典詩文為現代散文,以鎔鑄古典於現代。

13 散文特色 三種不變的力量,成為其創作的動力
鄉土的力量: 女性的力量:《夢遊書》、 《胭脂盆地》、 《女兒紅》、《紅嬰仔》 宗教的力量:《只緣身在此山中》

14 散文特色 理性&感性交融的語言 理性表現在文章的精心結構、嚴格的格律和句式,取法於古典詩文的圓融,自鑄流暢的現代語言。

15 散文成就 第一本散文集《水問》,書寫年輕女孩的心懷,深獲大學生歡迎。 以原鄉、方言寫成的《月娘照眠床》使其成為散文界璀燦的明星。
 散文成就 第一本散文集《水問》,書寫年輕女孩的心懷,深獲大學生歡迎。 以原鄉、方言寫成的《月娘照眠床》使其成為散文界璀燦的明星。 《胭脂盆地》獲聯合報「讀書人」最佳好書獎和民國83年「國家文藝獎」獲得公眾肯定。

16 散文成就 《女兒紅》入選「臺灣文學經典」,簡媜成為最年輕的入選者。
 散文成就 《女兒紅》入選「臺灣文學經典」,簡媜成為最年輕的入選者。 由聯副主編陳義芝所編成的當代臺灣十二大散文名家選集,簡媜得票第三,僅次於楊牧和余光中。 散文集《紅嬰仔》寫女人生育的心路歷程,有了新的觀感。

17 作品出版 目前為止,簡媜共出版十五本散文集: 水問 洪範書店 民國七十四年 只緣身在此山中 洪範書店 民國七十五年
水問 洪範書店 民國七十四年 只緣身在此山中 洪範書店 民國七十五年 月娘照眠床 洪範書店 民國七十六年 私房書 洪範書店 民國七十七年 七個季節 時報文化 民國七十六年 浮在空中的魚群 漢藝色研 民國七十七年

18 下午茶 大雁書店 民國七十八年 夢遊書 大雁書店 民國八十年 空靈 漢藝色研 民國八十年 胭脂盆地 洪範書店 民國八十三年 女兒紅 洪範書店 民國八十五年 紅嬰仔 聯合文學 民國八十八年 天涯海角 聯合文學 民國九十一年 舊情復燃 聯合文學 民國九十三年 好一座浮島 聯合文學 民國九十三年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印刻出版 民國九十六年

19 得獎記錄 70年 全國學生文學獎第一名 有情石 79年 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79年 梁實秋文學獎第三名 鹿回頭 81年 吳魯芹散文獎
70年 全國學生文學獎第一名 有情石 79年 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79年 梁實秋文學獎第三名 鹿回頭 81年 吳魯芹散文獎 81年 時報文學獎首獎 母者 83年 國家文藝獎 胭脂盆地 88年 九歌年度文選 紅嬰仔 89年 臺北文學獎 紅嬰仔

20 書影

21 書影

22 手稿

23 題解 出處 《水問》 寫作背景 主旨

24 題解 〈夏之絕句〉以「夏天,像一首絕句」為喻,點出夏日蟬聲的主題。 題目本身即是濃縮語句,帶有濃厚詩意。
以夏天初臨談起蟬聲種種,穿插往事追憶以及人生感懷。 最精彩部分為作者以各種譬喻描述客體抽象的聲音和主體的感受,具體而生動的展現天籟美感,巧妙鑲嵌的中國文學典故,使得文章更加豐富。

25 出處: 《水問》 本文出自卷二的〈水經〉,卷首語:
「盤古未生、混沌未死之前,我只是一枚小小的貝石在海裡裸游,因貪戀著陽光的薄裳而出水,甫上岸,即被乾、坤架走。」

26 《水問》簡介 收錄簡媜大學四年的作品,內容有:校園生活的感觸、自然景物的詠嘆、生活瑣事的娓訴和感情世界的隱喻。

27 《水問》序文   「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水問》裡的每一段故事、每一折心情、每個句讀……都遠遠逝於不回頭的光陰洪水裡,我變成涯岸送行的女子,千萬難。……路不盡,人未老。讓《水問》是一滴問號之姿的水,請她隨著河床日夜奔赴,奔到天與地泯、悲與喜無的地方,大海自會為她解答。」

28 寫作背景 本文為簡媜大學時期作品,文中所述「上文學史課」是當時作者修習「中國文學史」的實際經驗。
當時的心境,作者在《水問》序言曾提到寫作背景:「那段年歲裡最大的主題是愛。」

29 寫作背景 〈水經〉開頭說:「我的愛情是一部《水經》,從發源的泉眼開始已然注定了流程與消逝。因而,奔流途中所遇到的驚喜之漩渦與悲哀的暗礁,都是不得不的心願。 愛情雖是當時的主題,作者觀察外在事物也帶著多情的眼光,所以本文雖寫蟬聲,卻也透露了對生命的熱愛。

30 主旨 〈夏之絕句〉主要在描寫夏天的蟬聲,回憶童年往事,以抒發情意和感想,傳遞如詩般的生命情調。
「夏乃聲音的季節」,其中「蟬聲足以代表夏」。蟬聲優美有節奏,又「戛然止」,耐人尋味,很像古典詩裡的絕句。

31 段落大意 課文共十九段,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五段) 首段即點出「夏天像一首絕句」,接著感慨喧囂淹沒蟬聲,而蟬聲使她驚覺夏天的到來。

32 第五段 「多像一群小頑童在比賽盪鞦韆」的譬喻,自然回想起童年捉蟬的經過,把景象拉回到過去。

33 第二部分(第六~十二段) 主要敘述童年時捉蟬趣事,捉蟬的有趣,關蟬的緊張,玩弄蟬的回憶;整個夏季,蟬聲依舊是完美無缺的合音。
P147第十二段「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聲」具承上啟下作用,進入主題。

34 第三部分(第十三~十九段) 第13段點出蟬聲是夏天的代表,所以夏天像一首絕句。接著總敘蟬聲,依時間遞移分述,晨蟬輕,午蟬喧囂,暮蟬是噪音中的天籟。 第18段寫聽蟬的藝術,經過細膩描述,繁密譬喻轉化。末段再次點明年年蟬鳴依舊,也如蟬聲般戛然而止」。

35 深究鑑賞 一、從蟬聲到人生    作者恣意描繪蟬聲,但也意圖傳達人生的隱喻,描寫蟬聲有如唐詩的樸質、曠達、豪情等生命情調;不同時段的蟬聲也有各種不同的人格表徵,作者刻意「以蟬擬人」,暗示其心靈對超脫世俗的想望。    美好的事物未必能保存,所以「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聲」,只能在發現時好好珍惜。蟬聲「何嘗不是生命之歌?」省思自我人生,蟬聲常「在最高漲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人生的高低起伏亦如蟬聲在歲月推移中,一再重複。

36 深究鑑賞 二、精用譬喻和轉化 全文用許多「像、如、般」的明喻,及「是」的隱喻,可見譬喻是本文語言具特色之處。
   全文用許多「像、如、般」的明喻,及「是」的隱喻,可見譬喻是本文語言具特色之處。    題目「夏之絕句」即「夏之蟬聲」之比,以絕句喻蟬聲,取其音律上短促宏亮、風格上的多樣,更取其急促停歇時,如絕句般的餘味無窮。    文中轉化亦為作者巧思,兼有人性化、物性化與形象化,客觀景物與主觀意念交融,變得活潑。

37 深究鑑賞 三、活用詩詞典故    本文中經常可見以古典情境描述蟬聲種種,如蟬聲環繞震耳時,說是「四面楚歌、鳴金擊鼓」,置入楚霸王四面受敵的窘境;講「晨間聽蟬,想其高潔」,聯想到駱賓王詠蟬詩的自比;講「蟬」是「禪」,引用六祖慧能名偈「何處惹塵埃」,有了悟之感;說蟬聲「擲地如金石聲」,有孫綽〈天臺山賦〉的鏗鏘感。

38 深究鑑賞 四、起承轉合,結構完整    文章開頭,作者對蟬聲忽視,耳朵充斥噪音和無謂言語,對蟬聲的闖入,驚豔不已。中間部分,主要描述童年捕蟬的經驗和蟬聲與抒情詩的關連,是本文的主軸。文章結束處,省思為何忽視天籟的原因,並提出聆聽是一種藝術的觀點,邀請大家共享蟬聲藝術。    段落多用簡短段落,在敘述間參差相雜,錯落有致。簡短段落在篇首篇尾處,用來點題與扣題,使文章的層次愈加分明。

39 重要修辭 【譬喻】 春天,像一篇巨製的駢儷文 夏天,像一首絕句 風是幕後工作者 蟬是啦啦隊 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 兩顆太陽(借喻)
蟬是大自然的一隊合唱團 大自然的寬闊是最佳的音響設備 歌聲如行雲如流水…又如澎濤又如駭浪 蟬聲宛如狂浪淘沙

40 重要修辭 【轉化】 夏天什麼時候跨了門檻進來(人性化) 我提筆的手勢擱淺在半空中(物性化) 無法評點眼前這看不見、摸不到的一卷聲音(形象化)
讓我把童年的聲音又一一撿回來(形象化) 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子的心湖(形象化) 我們都興高采烈地強迫蟬從枝頭搬家到鉛筆盒來(人性化) 牠們胸臆之中,似乎有許多豪情悲壯的故事要講(人性化) 世界還是時時在裝扮著自己的(人性化) 聲音就紛紛出了籠(形象化) 牠們各以最美的音色獻給你(人性化)

41 重要修辭 【設問】 其實在一灘濁流之中,何嘗沒有一潭清泉? (激問) 有什麼比一面散步一面聽蟬更讓人心曠神怡?
聆聽萬物的傾訴,對我們而言,亦非難事,不是嗎?

42 字義比較-卻 字義 例句 止息、停止 讓人了「卻」憂慮 退 「卻」收頭囊中 「卻」坐促絃絃轉急 正 「卻」待要發作 推辭 無前「卻」也 擊退
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43 字義比較-食 字義 例句 吃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飼,ㄙˋ 妾不衣帛,馬不「食」粟 日「食」人一升 「食」以草具 蝕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飯,ㄙˋ 一簞「食」,一瓢飲 食物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生計 君子謀道不謀「食」

44 結構分析表

45

46 問題與討論

47 一、為什麼作者說「夏天,像一首絕句」? 答:因為「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打,有雷響, 蛙聲、鳥鳴、及蟬唱。蟬聲足以代表夏」,蟬聲簡短急促、音色優美、節奏明朗,有如絕句的篇幅簡短、音韻和諧,故「夏天,像一首絕句」。

48 二、本文雖然恣意描寫蟬聲,作者最後卻說:「何嘗不是生命之歌?蟬聲。」請說明文中透露哪些生命的體悟?
答: 1.「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聲」:美好的事物未必能保 存,只能在發現時好好珍惜。   2.對於蟬聲天籟的忽視,讓作者反省「我們只是太忙罷了,忙得與美的事物擦身而過都不知不覺。也太專注於自己,生活的鏡頭只攝取自我喜怒哀樂的大特寫」,所以要「退後一步看看四周」、「放慢腳步」,將可發現「世界還是時時在裝扮著自己的」。

49 3.學習「聆聽萬物的傾訴」,若能仔細聆聽蟬 的音色、節奏、合唱獨唱,其中的情感變化,便能讓人進而省思關於人生的道理。
4.蟬聲常「在最高漲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那麼人生呢?人生的高低起伏如蟬聲在歲月的推移中,一再重複,「平平仄仄平」。

50 問題與討論 三、你是否有過「與美的事物擦身而過」的類 似經驗,請與同學分享心情。
  似經驗,請與同學分享心情。 答:例如:庭院裡的曇花昨晚開了就謝,今天的悵然與後悔;趕著上山看日出,卻在抵達觀日點時,太陽已完全升起;坐同一班公車的美麗女孩,還來不及向她告白,她卻轉校,再也不坐這班車了……

51 補充資料 簡媜與琦君

52 簡媜與琦君 筆名 本 名 風 格 著 作 簡媜 簡敏媜 以抒情散文為主,鄉土田園、都會生活、兒童成長、女性內心世界等都是她關注主題。文思奔放細緻,句法流動鮮活,風格繁複多變 散文:水問、女兒紅、只緣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胭脂盆地、紅嬰仔、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好一座浮島 篇章:夏之絕句、問候天空 琦君 潘希珍 改名 潘希真 散文家兼小說家,以回憶故鄉、童年、親人、師友的散文為人所稱道。文字雅潔清麗,情感委婉真摯,風格含蓄溫厚 散文:琦君小品、煙愁、紅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 小說:菁姐、錢塘江畔 篇章:髻、一對金手鐲

53 延伸閱讀 詠蟬詩 蟬聲 聽蟬 碗公花與竹枝詞簡介

54 詠蟬詩 在獄詠蟬   唐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55 主旨:作者被誣下獄,藉蟬的高潔自況,說明自己不肯同流合汙。
【語譯】:深秋的蟬不停鳴叫,引起獄中的我思鄉愁緒。不 能忍受喧噪的蟬,對著我這因愁而白頭的人。露水打濕蟬翼,使蟬難以飛動;秋風使蟬聲消沉,難以被人聽見。我就像蟬一樣,沒有人相信我高潔的心,有誰能替我表白冤情。 主旨:作者被誣下獄,藉蟬的高潔自況,說明自己不肯同流合汙。

56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 唐 虞世南
蟬   唐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語譯】:蟬高居樹上飲著清潔的露水,鳴聲從疏落 的桐樹中傳出。因為站在高處,所以鳴聲傳得很遠,並不是憑藉秋風來傳送鳴聲的。 主旨:以蟬的棲高鳴遠,比喻自己清廉高潔的懷抱。

57 〈蟬聲〉 敻虹 我們的夏令營本部 是一座修道院的宿舍 古老的房子立在 濃濃的綠蔭中 這裡不是漢索、葛莉朵兄妹的林中屋
也不是森林深處巫婆居住的小屋 是我們夏令營一伙四十位小朋友的住屋 綠風輕輕軟軟的吹來 風為什麼會是綠的? 因為它經過綠蔭的染布坊 綠風中,蟬聲如潮 夏天,夏天在樹上盡心忘情的唱 那黑腹銀翅的蟬 那棕胸的蟬、那綠背的蟬 一起在綠蔭中 唱潮聲一樣的夏歌 〈蟬聲〉 敻虹

58 〈聽蟬〉余光中 知了知了你知不知 在我午夢的邊邊上 是誰,一來又一往 拉他熱鬧的金鋸子 鋸齒鋸齒又鋸齒 在我院子的邊邊上 同樣是刺刺又嘶嘶
去年聽來是迎接 拉你依依的金鋸子 今年聽來是惜別 知了知了你知不知 永恆的夏天多永恆 夏天的後面是秋天 鋸齒參參又差差 可憐短短的金鋸子 只怕拉不到秋季 秋天來時這空巷子 不見我也不見你 歇了,熱鬧的金鋸子 斷了,鋸齒與鋸子 斷了,鋸齒與鋸齒 秋季來時這空巷子

59 碗公花與竹枝詞簡介 簡媜〈碗公花〉和〈竹枝詞〉,各有不同的韻味,收錄於作者《月娘照眠床》書中的二則短文,寫童年花草的記憶,語言清新淡雅,別有風致,也是作者對戀眷大自然的抒情之作。

60 牛刀小試

61 (A)「鏗鏘」字句:音ㄎㄥ ㄐㄧㄤ,形容聲音響亮 和諧 (B)千萬圈「蓮漪」:音ㄌㄧㄢˊ ㄧ,水上的波紋
Q:下列各選項中「 」內字詞,其形、音、義三者皆 正確的選項為何?   (A)「鏗鏘」字句:音ㄎㄥ ㄐㄧㄤ,形容聲音響亮 和諧   (B)千萬圈「蓮漪」:音ㄌㄧㄢˊ ㄧ,水上的波紋  (C)「戛」然:音ㄍㄚ,突然停止的樣子   (D)天「籟」:音ㄌㄞˋ,孔竅所發出的聲音。 Ans:D

62 (D)春天的美須透過聲音的感官去體驗的。
Q:〈夏之絕句〉一文中,作者用「春天,像一篇 巨製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句」細思作者以「巨製的駢儷文」來形容春天,下列何者說明錯誤?   (A)春天的美是宏富繁縟的   (B)春天的色彩是繽紛多樣的   (C)春天的美是一種唯美的意象   (D)春天的美須透過聲音的感官去體驗的。 Ans:D

63 (A)那時候打開鉛筆盒就像打開保險櫃一般小心, 心裡癢癢的時候,也只敢湊一隻眼睛開一個小縫去瞄幾眼
Q:下列哪一選項並未使用「誇飾」的修辭技巧? (A)那時候打開鉛筆盒就像打開保險櫃一般小心, 心裡癢癢的時候,也只敢湊一隻眼睛開一個小縫去瞄幾眼  (B)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子的心湖 (C)岸邊高樹濃蔭,常常遮掉半個天空  (D)那天上文學史課的時候,突然四面楚歌、鳴金擊鼓一般,所有的蟬都同時叫了起來 。 Ans:B

64 (A)簡媜即其本名,臺大 外文系畢,現專事翻譯 (B)許給文學一個諾言:「讓文學的歸文學,政治 的歸政治」,一生獲獎無數
Q:關於作家簡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簡媜即其本名,臺大 外文系畢,現專事翻譯 (B)許給文學一個諾言:「讓文學的歸文學,政治 的歸政治」,一生獲獎無數  (C)自言其作品中有三種力量永不消失,即:鄉土、女性、宗教  (D)以文學創作為畢生職志,尤其以新詩數量最多 (E)〈紅嬰仔〉一書載記其育兒經驗,可見其以文字記錄生命的用心。 Ans:CE

65 (B)千片萬片的竹葉像千片萬片的銅簧,叫多嘴的風去興致勃勃地吹著(碗公花,竹枝詞)
Q:下列文句,何者具有聲音的動態美?  (A)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  (B)千片萬片的竹葉像千片萬片的銅簧,叫多嘴的風去興致勃勃地吹著(碗公花,竹枝詞)  (C)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子的心湖 (D)當上下搖著竹筒子時,那樣地一陣雜七雜八的聲音聽在耳朵裡,總有忍不住的笑意溢出(碗公花,竹枝詞)   (E)蟬聲把我的心紮捆得緊緊地,突然在毫無警告的情況下鬆了綁 。 Ans:BCDE

66 資料來源 好站連結 圖片出處

67 好站連結 九歌文學網 http://www.chiuko.com.tw/author.php?au=detail&authorID=294
由九歌出版社所架設的文學網站,有出版作家簡介與一系列由九 歌所出版的作品書評、書影,可進一步瞭解各作品內容大要。 當代文學史料影像系統-簡媜 可查詢簡媜個人簡介以及得獎記錄、手稿照片等,並有簡短寫作 風格的說明,可迅速建立對簡媜的初步認識。 古雅台語人-簡媜 本網站中收有作家小傳、作家訪問記錄、重要文章選讀。

68 圖片出處


Download ppt "  夏之絕句 簡媜  PPT製作:林嫻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