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目前專家學者討論學校行政時,多以教育行政理論作為學校行政之理論,所以,本章乃 介紹教育行政理論 作為學校行政理論基礎的參照 講授者:李玉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目前專家學者討論學校行政時,多以教育行政理論作為學校行政之理論,所以,本章乃 介紹教育行政理論 作為學校行政理論基礎的參照 講授者:李玉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目前專家學者討論學校行政時,多以教育行政理論作為學校行政之理論,所以,本章乃 介紹教育行政理論 作為學校行政理論基礎的參照 講授者:李玉惠
第二章 學校行政理論基礎 目前專家學者討論學校行政時,多以教育行政理論作為學校行政之理論,所以,本章乃 介紹教育行政理論 作為學校行政理論基礎的參照 講授者:李玉惠

2 教育行政理論簡介 教育行政理論的演進 科學實證時期 行為科學時期 系統理論時期 教育行政理論發展趨勢

3 教育行政理論的演進 科學實證時期,1930年代以前 行為科學時期,1930-1970年代 系統理論時期,1970年代以後
教育行政理論發展趨勢

4 教育行政理論的演進 科學實證時期,1930年代以前
代表學派 + 最主要代表人: 科學管理學派,F.W.Taylor 。 行政管理學派,H.Fayol。 科層體制學派,M.Weber

5 科學實證時期 科學管理學派,F.W.Taylor
泰勒行政理論要點: 運用科學方法不要只憑主觀經驗與臆測。 複雜工作分析成簡單步驟各由專人負責。 選擇訓練員工依科學化標準與方法做事。 為員工提供標準化工作環境設備與工具。 每一成員均應有明確而適性的工作。 行政人員負責計劃,工作人員負責執行。 按件計酬依工作績效支薪以提高士氣效率

6 科學實證時期 行政管理學派,H.Fayol 費堯認為行政應包括「計劃、組織、指揮、 協調及控制」等歷程,並彈性運用14 原則:
分工合作; 2. 權責相稱; 3. 紀律嚴明; 命令統一; 5. 目標統一; 6. 組織至上; 報酬合理; 8. 適度集權; 9. 層級節制; 10. 人事相適; 11.公正無私;12.任期安定; 13. 自動自發;14.團隊精神。

7 科學實證時期 科層體制學派,M.Weber 韋柏認為 「科層體制」是完美無缺的「理想型態」 依此體制即能最具理性與效率。原則含:
1.依法行政;2.專業分工;3.用人唯才; 4.任期保障;5.依據年資或貢獻升遷; 6.公正無私;7.層級節制;8.建書面檔案;

8 教育行政理論的演進 行為科學時期-1930~1970 代表學派 + 最主要代表人: 霍桑實驗學派,E.Mayo。
需求層次理論學派,Maslow。 激勵保健學派,Herzberg。 XY理論學派,McGregor。

9 行為科學時期 霍桑實驗學派,E.Mayo 梅堯、狄克遜、羅斯勃格等人實驗發現: 1.滿足成員尊榮感可以激勵其士氣。
2.團隊精神有助工作績效的提昇。 3.透過參與可讓成員潛能獲得發揮。 4.正式組織中會出現非正式組織。 5.人有心理需要且對績效影響極大。

10 行為科學時期 需求層次理論學派,Maslow
馬斯洛認為: 人類的需要是相關聯的,且形成一種優勢層級體系,在滿足較高層次需求前,要先滿足較低層次需求。 高 低 5.自我實現 4. 尊榮需求 3. 社會需求 2. 安全需求 1. 生理需求

11 行為科學時期 激勵保健學派,Herzberg
賀玆柏研究工程師與會計師工作滿意度: 1.激勵因素-影響工作滿意: 成就感、受賞識感 工作本身、責任感、升遷。 2.保健因素-影響工作不滿意: 組織政策與管理、視導技巧 薪資、人際關係、工作環境。

12 行為科學時期 XY理論學派,McGregor
1.懶惰;2.不負責;3.自我中心; 4.抗拒變革;5.愚笨無知易受煽動誘騙。

13 行為科學時期 XY理論學派,McGregor
1.非天生厭惡工作,工作樂趣端賴環境而定。 2.能自動完成任務; 願意主動擔負職責。 4.願肩負目標達成,從中獲自我實現和滿足。 5.能應用高超智力和創造力來解決面臨問題。

14 行為科學時期 XY理論學派,McGregor
1.以協助代替指揮; 2.以鼓舞代替控制; 3.以參與代替獨裁; 4.以自律代替他律; 5.以雙向溝通代替單向溝通。

15 教育行政理論的演進 系統理論時期,1970年代以後
1. 一般系統理論,Bertalanffy。 2. Z理論,J. E. Megley。 3. 權變理論,Fiedler。 4. 批判理論,Habermas。 5. 後現代主義。 非線性典範。 7.其他行政理論:願景、轉型、授能、融合、服務、催化、道德、渾沌理論、團隊管理、魅力、TQM、學習型、教導型、組織再造。

16 系統理論時期 一般系統理論,Bertalanffy
伯特蘭非將系統分成「自然和人為」兩類。 自然系統(natural system):如人、植物、動物等屬之。 人為系統(artificial system):係人工造成。如鐘錶、學校、行政機關、孔子教育思想。 不管自然或人為,組成系統元素必須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形成緊密團體,方稱系統。

17 系統理論時期 一般系統理論,Bertalanffy
科學實證時期,重視靜態組織結構。 行為科學時期,重視動態行為互動。 系統理論必須兼顧靜態與動態才能成系統。 系統又分「封閉」與「開放」,封閉系統不與環境互動,開放系統則與環境有互動。 系統理論取法開放系統特性,主張:權變、整體性思維、努力重心在未來、重視計劃、成果導向。

18 系統理論時期 Z理論,J. E. Megley 麥哥里針對XY理論提出Z理論,主張: 「制度」與「人性」要兼顧。 「激勵」與「懲罰」要兼用。
「生理」與「心理」要並重。 「靜態」與「心態」要兼顧。 「靜態」、「動態」、「生態」要並重。 組織係有機體要重權變、整體、系統、生態。

19 系統理論時期 權變理論,Fiedler 費德勒認為領導是否有效,視領導型式與情境是否相配合,不同組織要有不同領導。 領導型式有二:
工作導向、關係導向。 領導情境決定於三個變項: 領導者與成員關係、工作結構、職權。

20 系統理論時期 批判理論,Habermas 批判理論對傳統「技術理性、社會霸權、機會不平等、權力、男性主義」進行反省,產生:道德倫理、社會正義、授權賦能、女性主義等新興議題。 哈伯瑪斯是批判理論代表之一,以認知興趣作為知識構成核心,從「勞動、互動、權力」三個社會生活領域衍生「技術、實踐、解放」三種認知興趣。

21 系統理論時期 批判理論,Habermas 技術興趣由勞動(work)衍生,人類透過勞動獲取資源維持生存,要以工具性行動控制自然與世界,使生活「可預測」,追求規律一致性。 實踐興趣由互動衍生,

22 教育行政理論簡介 教育行政理論的演進 科學實證時期 行為科學時期 系統理論時期 教育行政理論發展趨勢

23 教育行政理論簡介 教育行政理論的演進 科學實證時期 行為科學時期 系統理論時期 教育行政理論發展趨勢

24 學校行政的管理基礎 管理理論的發展 傳統理論 行為科學 系統理論

25 C. I. Barnard 動態平衡論:貢獻與滿足要平衡 H. A. Simon行政決策理論:決策是行政核心
學校行政的管理基礎 管理理論的發展 傳統理論-泰勒、費堯、韋伯 行為科學-梅堯、巴納德、塞蒙、麥理格 C. I. Barnard 動態平衡論:貢獻與滿足要平衡 非正式組織、溝通網絡、權威接受論 H. A. Simon行政決策理論:決策是行政核心 區分事實和價值命題,合理利潤 3. 系統理論-伯特蘭菲、權變理論

26 功能-計畫、組織、領導、協調、決定、溝通
學校行政的管理 管理的對象-人事財物和其他資源 過程-是動態過程 計畫、組織、協調、執行、管制 決定、 溝通、領導、評鑑 功能-計畫、組織、領導、協調、決定、溝通 3. 最終目的-達成預定教育目標

27 管理理論在學校行政的運用 參與管理 衝突管理 管理理論在學校行政應用時要注意: 瞭解學校本身特性 重視學校教育目標

28 參與管理在學校行政的應用 領導-提供參與機會、建立參與組織、讓成員瞭解學校目標及計畫、激勵參與意願 決定-徵求意見、會議討論、授權、設計方案
溝通-設計必要的參與、公開肯定參與者貢獻重視雙向溝通型態、因時地人彈性用溝通媒介 評鑑-鼓勵參與校內自我評鑑、依據評鑑結果共同決定改進方案

29 衝突管理在學校行政的應用 瞭解衝突來源-目標不調和、稀資源競爭、工作互賴、組織結構-職權不清 衝突類型-個人、人際、群內、群間、組織
提高衝突正效果-創新、品質、凝聚、發洩 善用減輕及預防衝突方法-迴避、潤滑、擴大資源、訴諸上級、妥協、運用非正式組織調整組織結構、問題解決、設較高目標、預防 配合情境採用適用衝突管理模式-方案 評估衝突管理效果-「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Download ppt "目前專家學者討論學校行政時,多以教育行政理論作為學校行政之理論,所以,本章乃 介紹教育行政理論 作為學校行政理論基礎的參照 講授者:李玉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