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消费政策 掌握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恩格尔系数等概念 掌握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消费政策 掌握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恩格尔系数等概念 掌握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消费政策 掌握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恩格尔系数等概念 掌握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消费政策 掌握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恩格尔系数等概念 掌握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恩格尔定律 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及恩格尔定律解释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3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内容 3.1基数效用理论 3.3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 3.4消费政策 3.2序数效用理论 复习与测试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3.2.4预算线 3.2.5消费者均衡 3.3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 3.3.1消费结构 3.3.2恩格尔系数 实训7 3.4消费政策 3.4.1消费者权益 3.4.2消费者基本权利 3.4.3保护消费者政策 教材P63“案例3.4” 复习与测试 教材P 64~66 练习题一~五 教学内容 3.1基数效用理论 3.1.1效用的定义 3.1.2效用的衡量 3.1.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1.4消费者均衡 3.1.5消费者剩余 3.1.6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 实训6 3.2序数效用理论 3.2.1偏好 3.2.2无差异曲线 3.2.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4 3.1.1 效用的定义 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效用的特点 消费者的目标:追求效用最大化
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或心理评价 无客观的度量标准,因人、时、地而不同 消费者的目标:追求效用最大化 欲望、需求与效用 教材P48“课堂讨论” 萨缪尔森幸福方程式

5 欲望(或需要) 1.定义:是人们取得并享受某种物品的愿望。 2.马斯洛关于需要的五个层次理论 3.特点 自我实现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3.特点 欲望无止境 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

6 3.1.2 效用的衡量 1.总效用TU 2.边际效用MU 3.TU与MU的关系 图3-1
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即总的满足程度。 设商品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 TU=f(Q) 2.边际效用MU 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函数式为 (视频资料03-1) 3.TU与MU的关系 图3-1 MU是TU函数的1阶导数,是TU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 TU 先升后降,MU递减。

7 TU与MU的关系 某商品效用表 Q TU MU Q 20 3 6 30 10 15 5 图3-1 某商品效用曲线 1 12 2 18 6 3
TU Q 20 3 6 30 MU 10 15 5 图3-1 某商品效用曲线 某商品效用表 Q TU MU 1 12 2 18 6 3 21 4 22 5 20 -2

8 3.1.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定义 2.递减原因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4.实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递减原因 生理和心理原因 商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4.实例 教材P49“想一想” 在超市购买某商品,1次买单件与1次买整件,均价哪个低?为什么?

9 3.1.4 消费者均衡 3.示例1 4.教材P52 “课堂讨论” 1.定义 2.消费者均衡条件
指消费者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时的状态。 2.消费者均衡条件 购买一种商品时的均衡条件 MU=P或MU/P=1 购买多种商品时的均衡条件 3.示例1 4.教材P52 “课堂讨论” 原则: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10 设效用函数为 ,两种商品价格分别是P1=4元,P2=5元,消费者收入为1000元,试求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解:

11 示例 1 1)边际效用 2)消费者均衡条件     求解得消费者最优选择为:X1=125,X2=100

12 3.1.5 消费者剩余 1.定义 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 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如图3-2中阴影部分所示。 2.计算方法 消费者剩余 =愿意支付的价格-市场实际价格 3.作用 用于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为有关公共物品的决策提供依据 用于说明分工与交换的好处 4.思考:教材P52“想一想”“案例3.2”“视频资料03- 2” O E D Q Pe Qe P 图3-2 消费者剩余

13 3.1.6 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 消费者运用实例 (视频资料03-3) 厂商运用实例 教材P53“想一想” 政府运用实例 教材P47案例3.1

14 实训6 1.教材P66 练习题 六.1 2.补充题:某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和Y,X的边际效用为MUx=40-5X,Y商品的边际效用为MUy=30-Y,消费者的货币收入I=40,且Px=5,Py=1,根据给定条件,确定消费者的最佳消费商品组合。

15 3.2.1 偏好 1.定义:指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 2.关于偏好的三个假定 3.教材P54“想一想”
偏好 1.定义:指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 2.关于偏好的三个假定 设两种商品有A、B、C三种组合,则消费者偏好具有: 有序性 可传递性 不饱和性 3.教材P54“想一想”

16 3.2.2 无差异曲线 1.定义 2.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式 U=f(X,Y) 3.例表与例图 4.特征
是由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所有不同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2.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式 U=f(X,Y) 3.例表与例图 4.特征 同一坐标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的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的曲线

17 例表与例图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表 商品组合 苹果(X) 梨(Y) A 1 10 B 2 6 C 3 4 D 2.5 假设条件:
1 2 3 图3-3 无差异曲线 U U′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表 商品组合 苹果(X) 梨(Y) A 1 10 B 2 6 C 3 4 D 2.5 假设条件: 两种商品可相互替代,且能够细分。

18 3.2.3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定义 2.图示 3.计算公式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5.教材P56“课堂讨论”
在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2.图示 3.计算公式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1单位的这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5.教材P56“课堂讨论”

19 图3-4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U A B Y O X 图3-4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0 3.2.4 预算线 1.定义 2.模型 图3-5 3.预算线的变动 图3-6 4.教材P56“想一想”
指消费者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用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最大可能的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2.模型 图3-5 3.预算线的变动 图3-6 1)预算线发生平移 两种商品价格不变,I变化时,如图3-6(a)所示。 I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 2)预算线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和I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 3)预算线旋转 沿A旋转:I与Py不变,Px变化时,见图3-6(b)。 沿B旋转:I与Px不变,Py变化时,见图3-6(c)。 4.教材P56“想一想”

21 图3-5 预算线模型 Y A G 预算线上各点:耗尽既定收入的最大购买组合 预算线内各点:收入未耗尽的购买组合
O F X Y G 图3-5 预算线 A B 预算线上各点:耗尽既定收入的最大购买组合 预算线内各点:收入未耗尽的购买组合 预算线外各点:无法实现的购买组合

22 图3-6 预算线的变动 X Y B A O (a) A1 A2 B2 B1 Px 、Py不变,I变;或Px 、Py同比例同方向变,I不变
(c) I、Px 不变,Py变 (b) I、Py不变,Px变 图3-6 预算线的变动

23 3.2.5 消费者均衡 1.定义 2.均衡状态下的商品组合特征 3.消费者均衡 4.示例2 5.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在消费者偏好、收入、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2.均衡状态下的商品组合特征 最偏好的购买组合 最大效用的购买组合 花费既定收入的最优购买组合 3.消费者均衡 均衡条件 均衡图 图3-7 4.示例2 5.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6.思考:教材P58 “案例3.3”

24 图3-7 消费者均衡 F O E X Y A B U U1 U2 C D G

25 教材案例3.3分析 设以10万元用于汽车款式与性能的设计,图(a)侧重于性能,图(b)侧重于款式。 图3-8 汽车设计的方案选择 (a)
7 单位:万元 图3-8 汽车设计的方案选择 (a) (b)

26 3.3.1 消费结构 1. 定义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消费不同类型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2. 分类 8大类
2. 分类 8大类 食品、衣着、家电、医疗、交通通信、娱乐教育、居住、其他等。 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统计表 统计表分析结论

27 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城镇住户人均消费 农村住户人均消费 金额(元) 比重(%) 食品 35.02 37.66 衣着 10.55 438.30 6.62 居住 9.68 18.62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6.74 387.10 5.84 医疗保健 6.20 796.00 12.01 交通和通讯 15.19 486.00 7.34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2.73 614.20 9.27 其他商品和服务 699.40 3.88 174.90 2.64 合 计 100.00 资料来源:

28 3.3.2 恩格尔系数 1.定义 2.计算公式 3.恩格尔定律 4.作用 5.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标准

29 恩格尔定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重越大;一个国家越穷,在消费者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重越大。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尽管食物开支的费用会增加,但食物开支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会下降。

30 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标准 恩格尔系数(%)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60 贫困 温饱 小康 富裕 <30 最富裕

31 实训7 恩格尔系数实训 实训要求: 提示: (1)查找资料路径 (2)格式要求 1)查阅我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2)用图表列示恩格尔系数 3)比较分析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4)写一篇调查分析报告(500字左右) 提示: (1)查找资料路径 1)图书馆: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网络:国家统计局网址: (2)格式要求 1)标题 2)用图表列示恩格尔系数(表脚列示资料来源) 3)分析 4)结论

32 3.4.1 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权利 消费者利益 权利与利益的关系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劳务的一系列生活消费活动过程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得到的利益。 消费者权利 是指经法律确认并由法律保护的,消费者在实现其消费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的行为尺度。 消费者利益 是指消费者通过权利的履行而实现的消费需求的满足。 权利与利益的关系 权利是实现利益的手段 利益是权利运用的结果

33 3.4.2 消费者基本权利 了解商品和服务的权利 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 公平交易的权利 求得商品和服务安全、卫生的权利
监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质量的权利 对商品和服务提出意见的权利 受损害有索取赔偿的权利 1993年10月31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4 3.4.3 保护消费者的政策 1.确保商品质量 2.正确的消费宣传 3.禁止不正确的消费 4.强制某些特殊消费(义务教育、医疗、保险) 5.对提供某些劳务的人员素质限制(医生等执业资格) 6.限制价格政策 7.建立非官方的消费者协会组织


Download ppt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消费政策 掌握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恩格尔系数等概念 掌握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