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現代文學大師─ 林語堂 203秦藝華 206 楊詠嵐
2
目錄 生平概略 中西文化的形象圖解 ----小說 幽默大師 故居簡介 心得 參考資料
3
生平概略
4
林語堂(1895.10.10-1976.3.26) 中國文學家、發明家。福建省龍溪人,生於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乳名和樂,名玉堂,後改為語堂。
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英文系主任、廈門大學文學院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 194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17歲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習英文,21歲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後於清華大學英文系任教。24歲赴哈佛大學文學系留學,並於26歲獲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語言學。 27歲獲博士學位。1920年與廖翠鳳女士結婚,相伴一生。
5
小說
6
中西文化的形象圖解 在《自傳》中,林語堂援引一位朋友對自已的評論: “我的最大長處是對外國人講中國文化,而對中國人講外國
文化。”自林語堂投身文學活動以來,直至他的晚年,有關中 西文化的思考可以說是貫穿始終的。 林語堂能夠在小說中從從容容地談文化,與他特殊的創作環 境有很大關係。自1936年離開多難的國土,一方面,他以一 個東方智者的形象出現在大洋彼岸,用嫺熟的英文,通過各 種形式 “把淵深的中國文化通俗化了介紹給世界”;另一 方面,由於長期遠離故土,對發生在這片土地上活生生的現 實缺乏足夠的瞭解。這兩方面促成他有可能沈浸在自已的象 牙塔裏津津有味地構築自已的文化理想,一旦進入小說創 作,便自然而然地從自已的文化追求出發來觀照人生,表現 人生。
7
性靈小說:個人性靈的充分顯示 林語堂對性靈有諸多解釋,雖然說法不一,但其 中心卻不外乎對“自我”或“個人”的極力肯
定,表現在對文學的看法上,就是主張“文章 者,個人性靈之表現”。他說:“性靈二字,不 僅爲近代散文之命脈,抑且足矯目前文人空疏浮 泛雷同木陋之弊。吾知此二字將啓現代散文之 緒,得之則生,不得則死。”因此,林語堂頗費 心機地構建起一種以性靈爲核心的文學創作 論,這種創作論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即強調 培育性靈是文學創作的前提條件,作者的性靈是 文學創作選材的根據,表現性靈是“真”的文學 的基礎;性靈是藝術創新的動力。
8
林語堂所倡性靈,其實質無非是強調作者在創作中
的中心地位,認爲文學創作應該表現作者的性靈, 追求作者“自我”或“個人”在創作中的充分表 現。正是在這樣一種文學創作論的支配下,林語堂 一方面在小說中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關於中西文化 的種種思考,另一方面又將小說作爲表現性靈的大 載體,強調人物塑造的的“自我”性或“個人 化”,以及藝術形式的意到筆隨。
9
愛情小說:愛情理想國的精心營造 一生孜孜於“生活的藝術”的林語堂,自然不會忽略愛情的 藝術功能,他的八部小說,部部都有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
而且,有關這些愛情故事的敍述幾乎成了他創作的主旋律。 在他的觀念中,“愛情與神怪爲小說中最多之題材。無論犯 罪小說,冒險小說,或神怪小說,不涉及愛情者甚少,由此 可見古今中西,最令讀者心動神往者,厥爲男女愛情故 事。” “五四”時期,愛情也一度成爲小說創作的中心之一。不過,愛情在他(她)們那裏常常是直接作爲自由的象徵來描繪的,作者藉此宣示了他們不甘受社會束縛的獨立的生存價值。在這種類型的小說中,愛情本質上不是異性之間的故事,而是戀愛中的人們與社會之間的故事。所以,異性之間微妙的感情糾葛與衝突反而被淡化了。在當時,戀愛自由的最大阻礙,常常來自尚有封建殘餘的大家庭,因此,在這些愛情小說中,反抗家庭與反抗社會常常是合二而一的問題,這種情形在後來的小說中也屢見不鮮。
10
然而,接受過“五四”新文化洗禮且久經歐風美雨的林語堂,他的愛情小說卻直指異性之間微妙的感情糾葛與衝突,而且,在他的小說裏,家庭、社會並不總是構成戀愛自由的阻力,更多的時候,倒是家庭、社會和個人一起構築一道道美麗的愛情風景線。 因爲在他看來,“文明可以改變愛情的方式。卻永遠不能扼殺愛情。愛情客觀存在,只不過由於偶然的社會文化前景引起趨向與表現不同罷了。”於是,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式的、西方現代型的、中西合璧的、甚至超現實的愛情故事在林語堂小說中雜彩紛呈。
11
處處可見卓越的散文寫景筆觸、時有方言的運
用、優美詩文的穿插。 運用了相當多的時間幻化、獨特時間刻度的敘 事謀略,來預示情節發展,且具象徵歸結諸多 文化意蘊、連結事件的作用。 使小說瀰漫著濃厚的宿命觀和文中的情結推展 及人物充滿了多元文化。 另外似乎也藉著多次提及中國傳統節日祭典等 暗示中國文化多於西方文化。
12
幽默大師
13
三十年代的作家中,林語堂是享譽海內外的作家,
以「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自勉,學 貫中西,除了提倡閒適、性靈的幽默小品文之外, 更結合西方的隨筆及個人筆調而成為一代「幽默大 師」,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只要提到「幽默」就不 能不提到林語堂,他把幽默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 致,淬鍊為人間最美麗的花朵,能引起人們的會心 一笑。 林語堂以英文寫作長達三十年,讓西方人能透過他 的作品來了解中國人的世界,在他的作品中充滿豐 沛的哲理與不朽的智慧,更由於他不平凡的一生而 使得作品更加動人而深刻。
14
語絲時期 《語絲》,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刊物。 1924年11月,魯迅、周作人、錢玄同、林語堂等人在北京創辦同人周刊《語絲》(即「自編自寫」的刊物)。與同時期新文化運動旗幟刊物《新青年》不同,《語絲》上發表的作品多重文藝,文體包括雜文、小品、隨筆等等,文風潑辣而幽默,自成一派。魯迅說,《語絲》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談,無所顧忌」。 林語堂在<三十年代>理寫到:「說來也怪,我不屬於胡適之派,而屬於語絲派。我們都認為胡適之那一派是士大夫派,他們是能寫政論文章的人,並且適於做官的。我們的理想是各人說自己的話,而“不是說別人讓你說的話。”(我們對他們有幾分諷刺)對我很適宜。我們雖然並非必然是自由主義分子,但把《語絲》看做我們發表意見的自由園地,周氏兄弟在雜誌上往往是打前鋒的。」 從中不難看出<語絲>對林語堂的影響性。
15
論語派 林語堂始辦《論語》半月刊,即提倡幽默,倡言“不談政治”自命“言志派”,反對涉及“黨派政治”的“載道派”。《論語》初期文章尚多對國民黨統治下黑暗社會的諷刺。魯迅曾應邀投稿支持,意在爭取並給以善意批評。至《宇宙風》時期,林語堂則進一步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的小品文,主張“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取材”,自命為“性靈派”與“語錄體”的繼承者。 林語堂一向以童心未泯自況,談吐詼諧。1924年5月,他在《晨報》副刊發表《徵譯散文並提倡“幽默”》,第一次將西文中的“humour”譯成“幽默”。“幽默”一詞始見於《楚辭·九章·懷沙》,意為寂靜無聲。林語堂信手拈來,將它用得巧妙。
16
幽默文學興起 1932年9月16日,林語堂和潘光旦等人發起創辦的《論語》問世,這份半月刊以”幽默閒適”和”性靈嬉笑”見長,借”笑”暴露黑暗現實,有諷世之意。它可謂一鳴驚人,創刊號屢次加印,每期發行量很快達到三四萬冊。隨即,幽默刊物紛紛亮相,幽默文章成時尚,以至翌載被稱作上海文壇的幽默年 上世紀30年代前期,誠如魯迅《一思而行》所說:”轟的一聲,天下無不幽默……”幽默文學在我國異軍突起,雖然有著特定的時代原因,但林語堂也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林語堂將幽默視為一種心境,一種人生態度,一種美學風格;他的《幽默》中,甚至認為:無論哪一國的文化、生活、文學、思想,都是用得著近情的幽默的滋潤的。沒有幽默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乾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林語堂及其同人積極提倡幽默文學,主張文風清淡、雋永、甘美,要求作品具有性靈、閒適的特點,逐漸自成一個小品散文流派。
17
幽默語錄 我認為屈腿蜷臥在床上是人生最大樂事之一。為了達到審美和心智發揮的極點,手臂的姿勢也相當重要。最好的姿勢不是平躺在床上,而是墊個柔軟的大枕頭,枕頭與床約保持三十度的斜角,然後枕臂而臥。在這種姿勢下,任何詩人都能寫出不朽的佳作,任何科學家都會有劃時代的發明。 美國的雜誌編輯,為了力求正確無誤,常費神校正到頭髮都白了。中國的編輯便聰明得多,他總留下幾個錯誤讓讀者享受發現錯誤的樂趣。 當一個人憎惡這個作家時,他絕不會從這個作者的作品中學到什麼。學校的老師真該牢記這項事實。
18
幽默語錄 抽煙斗的人不會和太太吵架。理由很簡單,他不可能一面抽煙斗,一面大聲咆哮。一個聰明的妻子在看到丈夫即將發脾氣時,會立刻把煙斗塞在丈夫的嘴裡說:「算了吧!」這個方法屢試不爽。太太也許發生不了作用,但煙斗卻永不失敗。 演講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你不能因男人好色而責怪他,就像你不能怪海獺有性本能一樣。
19
故居簡介
20
「林語堂故居」於民國五十五年,由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座落陽明山山腰,是林語堂先生生前最後十年定居台灣的住所。建築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取向,兼具東、西方風格,融合了現代感與古典美。藍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的粉牆,其上嵌著深紫色的圓角窗櫺,意境典雅精緻。從西式拱門走進,穿過迴廊,可見透天中庭,西班牙式螺旋廊柱被和煦的陽光輕輕地拉長身影。 林語堂先生愛竹、愛石,所以他刻意在中庭一角,由翠竹、楓香、蒼蕨、藤籮等植物,與造型奇特的石頭,營造出可愛的小魚池,他常坐在池邊的大理石椅上,享受「持竿觀魚之樂」。
21
林語堂因為翻譯「幽默」(Humor)一詞,以及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三本雜誌,提倡幽默文學,「幽默大師」自此加冕;民國五十五年,落葉歸根的思鄉之情促使語堂先生離美返台定居。目前的「故居」是政府的禮物,由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這幢融合成現代感與古典美兼具的歐風建築正是他年輕時所夢想的上海樓房形象,而故居的地點則選擇貌似福建故鄉山景的陽明山;在這裡,最讓他欣慰的是,可以聽到親切的閩南話。 他曾經形容這座宅院「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陽台是林語堂先生生前常來的地方;吃完晚飯,林語堂先生最喜歡坐在桌旁的藤椅上,口含煙斗,欣賞夕照沉沒於觀音山際。
22
心得
23
近乎「完人」的文學大師 透過這次活動,我得以和耳熟能詳的文學大師林語堂先生進行交流。 原本迷濛模糊視覺似乎藉由文字逐漸明朗清楚開來,一篇篇的紀錄一段段的文字我逐漸了解關於林先生的故事和他帶給時代及歷史的影響。 擁有多項才能的林語堂先生是當年中國少數能並存於中西洪流中的學者,有著扎實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詣;另外,他還致力於現代白話文的研究推廣,其開創的幽默文學便是其代表之ㄧ。 林語堂先生學貫中西從作品中可看出他對東西方文化均有相當的領悟與頗為獨到的見解。但在各種中英文著述中,重要核心便是他對家國故土的熱愛,對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文化與傳統的理解與尊重,以及跨越國族界限的人文關懷。 林語堂11:37 PM林語堂先生學貫中西從作品中可看出他對東西方文化均有相當的領悟與頗為獨到的見解。但在各種中英文著述中,重要核心便是他對家國故土的熱愛,對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文化與傳統的理解與尊重,以及跨越國族界限的人文關懷。 林語堂先生使的聽來乏味沉悶的人生道理轉為詼諧有趣,讓生活充滿歡樂與趣味,對後世的文學及生活品味皆注入新的色彩。 20310秦藝華
24
學習幽默 由這次活動使我更了解了林語堂先生,原先的我只單純的知道、聽說這個作家而已,尋找與統整閱讀資料時我卻深深的被其「幽默」所吸引,幽默大師的妙言妙語我感受良多並不時令我會心一笑,在笑意中讓我們領悟許多生活上的道理和處世的態度,或許我們可以現在開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其實除了對於林語堂先生本身的新知識吸收以外,我認為本活動讓我學到最多的是團隊合作的精神和分享事物的能力,學習去學習別人的長處,反省並改進短處,聆聽他人給予的意見,思考改善,也是筆很大的收穫呢! 楊詠嵐
25
參考資料
26
世界新聞網 林語堂筆下的美國形象─以《唐人街》和《奇島》為中心 林語堂小說論
27
周怡鈴碩士論文─林語堂小說研究 楊雅如論文─林語堂文學中的精神世界 素卷齋--品書閣 hudong互動百科
28
~謝謝聆聽~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