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王 健 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王 健 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王 健 军

2 2015陕西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3 一、准备复习课之前的两个代入 二、中考物理复习课五要素 三、中考物理复习课的形式 四、关于中考物理复习课的几点想法

4 一、准备复习课之前的两个代入 1、代入自己 ,想象自己回到自己的初三那年 那时的您期待什么形式的复习课?什么样的节奏?什么样的老师?
2、代入自己的孩子,假设面前是您自己的孩子在听课 您最希望教给他什么?想用什么样的形式来给他授课?想让孩子在复习中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5 二、中考物理复习课五要素 中考物理复习的五个步骤 1.对基础知识点的回忆与落实 2.建立联系,形成思维导图 3.核心问题重现
4.物理思想、方法总结 5.适度练习(做有效的题目,检验知识是否能够灵活迁移)

6 1.对基础知识点的回忆与落实 (1)学生重视:把“知道”变成“熟悉” (2)具体做法:①课前5分钟,读、写 ②让孩子在家里默写
(3)带点趣味性:基础知识点大比拼

7 2.建立联系,形成思维导图 第八章 力 力的基础知识 一、力 弹力 什么是力 弹力 三 二、重力 常 要 见 素 重力 的 及 三、摩擦力
一、力 弹力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八章 力 力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力 弹力 重力 摩擦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8 力的基本知识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种力:弹力、重力、摩擦力 压强 浮力 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简单机械 功、功率、机械效率

9

10 3.核心问题重现(用问题来引领前进) 1、怎样分析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 2、怎样分析浮力问题?

11 问题1: 如何分析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

12 (一)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它的受力情况
物体不受力 ——牛顿第一定律 不变 保持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受平衡力 加速运动 减速运动 运动方向改变 改变 物体受力不平衡

13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1 .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受到的升力大小_____受到的重力,升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直升机匀速下降时,升力大小______重力大小;加速上升时,升力大小______重力大小;在空中盘旋时,受到的力_______(平衡/不平衡)。 等于 空气 等于 运动状态改变 大于 不平衡

14 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
例2 .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如图所示),木块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对桌面的压力相同)。 由表可知,在第一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N;在第二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N;在第三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第二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拉力与摩擦力平衡 拉力与摩擦力平衡 拉力与摩擦力不平衡 木块运 动状态 测力计 示数/N 1 静止 0.6 2 匀速 0.7 3 加速 1.0 0.6 0.7 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 等于

15 方法:判断静摩擦力大小一般从平衡力着手。
所受摩擦力与重力平衡 例3 .如图,将重为2N的水杯竖直握在手上,当手对水杯的压力为5N时,水杯静止,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f1;当手对水杯的压力为7N时,水杯静止,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f2 ;当手对水杯的压力为4N时,水杯恰能匀速下滑,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f3 。则f1、 f2和f3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所受摩擦力与重力平衡 f1= f2 = f3 所受摩擦力与重力平衡 方法:判断静摩擦力大小一般从平衡力着手。

16 (二)根据受力情况推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 不受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力情况 运动状态不变 受平衡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不平衡 加速、减速或 运动方向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

17 例4 .科学研究表明: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物体速度越大,其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若不考虑雨滴质量的变化和风速的影响,雨滴由云层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其运动情况是先做_______运动,后做________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 加速 匀速 空气阻力等于于重力 空气阻力小于重力

18 处于非平衡状态,小球受力不平衡。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5 .如图,将一悬吊在细绳下的小球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小球摆动经过最低位置B,再运动到最高位置C。 (1)小球在C位置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2)若小球运动到B位置时,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如何运动? A B C F G 处于非平衡状态,小球受力不平衡。 牛顿第一定律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9 (三)惯性和惯性现象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对惯性现象的表述: 受力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 产生现象 由于惯性 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0 C 例6 .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例6 .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②火车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火车具有惯性 ③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 ④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锤头便套紧了,利用了物体的惯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推力与摩擦力平衡 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 锤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1 D 例7.一表面光滑的小车,m1>m2两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不计空气阻力,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后停在车上 B.一定不相碰后停在原处 C.可能相碰后继续在车上运动 D.一定不相碰,两球以相同的速度在车上运动 D

22 问题2: 怎样分析浮力问题?

23 重点讲解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阿基米德原理: 二力平衡: F浮=G- F示 测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F浮=G排液= m排液g =ρ液 V排g
浸没时: →悬浮 →下沉 →上浮 F浮=G( ρ液= ρ物) 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G( ρ液﹤ ρ物) F浮﹥G( ρ液﹥ ρ物) 漂浮于液面: F浮=G( ρ液﹥ ρ物)

24 方法:先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再确定浮力大小。
热点推荐 物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松手后最终漂浮。漂浮时, F浮=G物=mg =0.03kg×10N/kg=0.3N V排=V物, F浮=ρ液 V排g=1×103kg/m3×50×10-6 m3×10N/kg=0.5N 例8 .一个质量为30g、体积为50cm3的物块,用手抓住将它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松手后,当物块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g取10/kg) 0.5 沉底、悬 浮还是漂浮? 0.3 方法:先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再确定浮力大小。

25 难点解析 C 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体积小于50cm3 F浮=G,m排=m蛋
A.鸡蛋的密度小于清水的密度 B.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始终小于50cm3 C.鸡蛋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在液面下时受到的浮力 D.鸡蛋漂浮在液面上时排开液体的质量大于50g F浮>G C

26 4.物理思想、方法总结 如: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控制变量 如:通过比较受压面的形变大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比较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压强大小等。 转换 研究方法 如:由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推理出运动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 推理(理想化) 如:多次改变杠杆上所挂钩码的数量与位置,使杠杆平衡,归纳出杠杆平衡条件。 归纳

27 5、适度练习(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1)例题要精选 (2)课后作业要反馈(及时、全面、情感) (3)讲习题时的一个盲区 (4)让学生建立错题集(让错误引领前进) (5)作业布置的智慧

28 三、中考物理复习课的形式 1.带有游戏环节的课例 2.穿插小组比赛的课例 3.带有创新实验的课例 4.试卷讲评课例
5.其它小专题课(单位换算专题)

29 四、关于中考物理复习的几点想法

30 节奏清晰 整体把控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以单元复习为主,做到考点覆盖 第二阶段:重点复习,提高能力 以专题复习为主,做到重点突出
节奏清晰 整体把控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以单元复习为主,做到考点覆盖 第二阶段:重点复习,提高能力 以专题复习为主,做到重点突出 第三阶段:模拟考试,查缺补漏 以模拟试卷讲评为主,做到难点突破 第四阶段:回归课本(回归到知识点上) 第三阶段穿插到第一、二阶段中

31 四个“定位” 复习方式的“定位” 试题的“定位” 学生的“定位” 教师的“定位”

32 关于复习方式的“定位” 1、不固定复习模式,要根据内容变换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和欣喜感(不能“独舞”)
2、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始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美好的体验。 3、无论哪种方式,都要考虑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让孩子在课堂中感受到我们老师的温度。

33 把一辆公交车变成一个车队 我们只是头车

34 关于试题的“定位”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和要求”,理清考点,明确中考说明分项细目表及水平层次要求。 (1)把握重点
(2)强化难点(密度、浮力和压强、简单机械与功和机械能、欧姆定律、电功率) (3)关注热点 (4)重视“经典”

35 关于学生的“定位” 1、知识点清晰、并形成了思维导图 2、学生是主角,要让学生多说、多练、多思; 3、分层指导 中等生、后进生(为得分学习)
优生(为不失分学习) 4、分类反馈

36 关于教师的“定位” 1、帮助搜集、整合资源的“学伴” 2、做学生的“观众” 3、激励学生的“教练”

37 让每一个孩子心中充满阳光和希望


Download ppt "王 健 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