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路面施工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路面施工技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路面施工技术

2 目 录 实训篇 1 2 3 4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实训2 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试验 实训3 贝克曼梁法测回弹弯沉试验
目 录 1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2 实训2 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试验 3 实训3 贝克曼梁法测回弹弯沉试验 4 实训4 沥青路面渗水试验

3 实训篇 目 录 5 实训5 摆式仪测摩擦系数试验 6 实训6 手工铺砂法测构造深度试验

4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实训描述 【实训任务】根据设计资料,用HPDS 2011软件反算实训表2中基层的厚度。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实训描述 【实训任务】根据设计资料,用HPDS 2011软件反算实训表2中基层的厚度。 【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参考案例】案例1。

5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1.设计资料 1)交通量资料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1.设计资料 1)交通量资料 贵州某四车道高速公路,根据计划安排,该项目2008年建成通车,经交通调查预测,2008年平均日交通量见实训表1,交通量年增长率:2008—2012年为9%,2013—2017年为7%,2018—2022年为5%。

6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7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2)结构组合设计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2)结构组合设计 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图》,本项目自然区划属V3区(贵州山地过湿区)。项目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温暖湿润的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5.3 ℃,最高气温为35.4 ℃,最低气温为-9.5 ℃。1月的平均气温为5 ℃,为年均最低月;7月的平均气温为24 ℃,为年均最高月。区域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197 mm。无霜期约为270 d。根据预测交通量、道路等级对路面结构强度的要求,结合当地气象、水文、地质、筑路材料供应等情况,参考国内外高等级公路设计、使用经验及当地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施工经验,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见实训表2。

8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9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2.设计步骤 1)交通量计算及交通等级确定 (1)查表1-9,确定车道系数。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2.设计步骤 1)交通量计算及交通等级确定 (1)查表1-9,确定车道系数。 (2)查表1-8,确定设计年限。 (3)调查车辆及交通参数,见上述交通量资料。 2)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3)材料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的确定 材料回弹模量、劈裂强度见实训表2。

10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以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或验算指标时,设计参数采用抗压回弹模量,对于沥青混凝土试验温度为20 ℃;当以沥青层或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或验算指标时,应在15 ℃条件下测试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 注 意

11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4)沥青路面厚度设计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4)沥青路面厚度设计 用HPDS 2011软件进行计算,以路表弯沉值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控制指标反算设计层厚度,并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和整体性材料基层的弯拉应力验算。 5)提交软件计算成果及源文件 计算成果的文件名为:班级学号姓名.txt;源文件的文件名为:班级学号姓名.dat。

12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3.设计要求 (1)上机学时为2学时。 (2)在规定的设计时间内提交计算成果和源文件。

13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4.参考资料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14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5.电子资源 HPDS 2011软件。

15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6.参考答案 1)累计当量轴次的计算
实训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6.参考答案 1)累计当量轴次的计算 车道系数为0.4,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进行验算时,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为2 300次,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为 次。 2)设计弯沉值 设计弯沉值为24.5(0.01 mm)。 3)容许拉应力 各层容许拉应力从上往下依次是0.46 MPa,0.33 MPa,0.20 MPa,0.27 MPa。 4)设计层的厚度 设计层的厚度为36 cm。

16 实训2 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试验 1.准备试剂
试剂:EDTA二钠标准溶液、10%氯化铵(NH4Cl)溶液、1.8%氢氧化钠(内含三乙醇胺)溶液、钙红指示剂。 试剂的配制见《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中的“T 0809—2009”。 配制的氯化铵溶液最好当天用完,不要放置过久,以免影响试验精度。

17 实训2 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试验 2.准备标准曲线 (1)取样。土、水泥、水应与工地所用相同。
(2)混合料组成计算。配5种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水泥剂量可为0,2%,4%,6%,8%,每种水泥剂量两个试样,共10个试样。 水泥土属于水泥稳定细粒土,由风干土、水泥、水组成。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的规定,土为细粒土时,每份试样的质量为300 g。 实测土的风干含水量为 ;试样含水量应等于最佳含水量,最佳含水量由水泥土击实试验确定,为 %,计算每份试样需风干土、水、水泥的质量,填写实训表3。

18 实训2 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试验

19 实训2 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试验 (3)配试样溶液。
①将10个试样分别放在搪瓷杯或1 000 mL具塞三角瓶内,分别加入10%氯化铵溶液,氯化铵溶液的体积为试样质量的两倍(试样质量为300 g,氯化铵溶液的体积为600 mL)。 ②手握三角瓶(瓶口向上)用力振荡3 min(每分钟120次±5次)。 ③放置沉淀10 min。如10 min后得到的是混浊悬浮液,则应增加放置沉淀时间,直到出现无明显悬浮颗粒的悬浮液为止,并记录所需时间,以后的所有试验均应以同一时间为准。 ④用移液管吸取上层(液面上1~2 cm)悬浮液10.0 mL放入200 mL的三角瓶内。 ⑤用量管量取1.8%氢氧化钠(内含三乙醇胺)溶液50 mL倒入三角瓶中。 ⑥加入钙红指示剂(质量约为0.2 g),摇匀,溶液呈玫瑰红色。

20 实训2 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试验 (4)滴定。 ①记录滴定管中EDTA二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1(以mL计,读至0.1 mL)。
②边滴定边摇匀,并仔细观察溶液的颜色;在溶液颜色变为紫色时,放慢滴定速度,并摇匀,直到纯蓝色为止。 ③记录滴定管中EDTA二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2。

21 实训2 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试验 (5)结果整理。 ①填写记录表,见实训表4。 ②画标准曲线,见实训表4。
以同一水泥剂量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mL)的平均值为纵坐标,以水泥剂量(%)为横坐标制图。如素土、水泥改变,则必须重作标准曲线。

22 实训2 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试验

23 实训2 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试验 3.测水泥土的水泥剂量
(1)选取有代表性的水泥土,取试样约1 000 g。 (2)称300 g试样两份,分别放在搪瓷杯中,用搅拌棒将结块搅散,加10%氯化铵溶液600 mL。 (3)按前述步骤进行试验。 (4)利用所绘制的标准曲线,根据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确定混合料中的水泥剂量。 (5)试验精度要求。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mL。允许重复性误差不得大于均值的5%,否则,重新进行试验。

24 实训2 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试验 4.试验注意事项 (1)试剂配制要用蒸馏水。
(2)配制的氯化铵溶液最好当天用完,不要放置过久,以免影响试验精度。 (3)取样材料应与工地所用相同,试样含水量应等于最佳含水量。 (4)试样质量。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300 g,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土1 000 g。 (5)标准曲线制定要有5种水泥剂量。 (6)如素土、水泥改变,则必须重做标准曲线。 (7)试样中加入的氯化铵溶液体积(mL)为试样质量(g)的两倍。

25 实训2 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试验 (8)在试验操作过程中,每个样品的搅拌时间、速度和方式应力求相同,以减小试验误差。
(9)应控制好滴定的各个环节。溶液的颜色从玫瑰红变为紫色,并最终变为蓝色。当溶液颜色变为紫色时,务必放慢滴定速度,并摇匀,以免滴定过量。 (10)钙红指示剂的质量约为0.2 g。如果用量太少,则颜色的变化不显著,容易滴定过量;如果用量太多,则会使变蓝的溶液在搁置较长时间后又显现出紫色来。滴定的量可根据经验确定,关键是要把握滴定过程中颜色的变化规律。

26 实训3 贝克曼梁法测回弹弯沉试验 【实训任务】 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做贝克曼梁法测回弹弯沉试验,并填写试验记录表,见实训表6。 【技术规范】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中的“T 0951—2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第7.3.2条。 【参考案例】 计算可参考案例12。

27 实训3 贝克曼梁法测回弹弯沉试验 (1)BZZ-100标准车的标定。 (2)弯沉仪的选用与支点变形修正。
实训3 贝克曼梁法测回弹弯沉试验 (1)BZZ-100标准车的标定。 (2)弯沉仪的选用与支点变形修正。 (3)温度修正。沥青路面的弯沉以标准温度20 ℃时为准,在其他温度(超过20 ℃±2 ℃)下测试时,对厚度大于5 cm的沥青路面,应对弯沉值进行温度修正。 (4)测点应在路面行车车道的轮迹带上。 (5)将试验车后轮轮隙对准测点后3~5 cm处的位置上。 (6)当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不能取平均值。

28 实训4 沥青路面渗水试验 【实训任务】 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做沥青路面渗水试验,并填写试验记录表,见实训表7。 【技术规范】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中的“T 0971—2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第7.3.2条。 【参考案例】 计算可参考案例13。

29 实训5 摆式仪测摩擦系数试验 试验注意事项如下。
实训5 摆式仪测摩擦系数试验 试验注意事项如下。 (1)标定滑动长度为126 mm。标定时应取滑溜块与路面正好轻轻接触的点进行量取,切不可给摆锤一个力,否则会使摆值偏大。 (2)用喷水壶浇洒测点,使路面处于湿润状态。 (3)单点测定的5个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不得大于3。 (4)在同一测点处平行测定3次,以3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代表值(精确到1)。 (5)当路面温度为t时测得的摆值为FBt,必须换算成标准温度20 ℃的摆值FB-20。 (6)摆式仪不能用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摆值应满足实训表9的规定。

30 实训5 摆式仪测摩擦系数试验 试验注意事项如下。 (1)在路面施工结束后即进行测定。
实训5 摆式仪测摩擦系数试验 试验注意事项如下。 (1)在路面施工结束后即进行测定。 (2)路面渗水仪在100 mL及500 mL处有粗标线。计算时以水面从100 mL下降到500 mL 所需的时间为标准,若渗水时间过长,也可采用3 min通过的水量计算。 对渗水较快,水面从100 mL降至500 mL的时间不很长的情况,中间可不读数;如果渗水太慢,则从水面降至100 mL时开始,测记3 min即可中止试验;若水面基本不动,说明路面不透水,在报告中注明即可。 (3)每一个检测路段应测定5个测点,以其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若路面不透水,在报告中注明渗水系数为0。

31 实训5 摆式仪测摩擦系数试验 【实训任务】 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做摆式仪测摩擦系数试验,并填写试验记录表,见实训表8。 【技术规范】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中的“T 0964—2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表7.3.2。 【参考案例】 计算可参考案例14。

32 实训5 摆式仪测摩擦系数试验 试验注意事项如下。
实训5 摆式仪测摩擦系数试验 试验注意事项如下。 (1)标定滑动长度为126 mm。标定时应取滑溜块与路面正好轻轻接触的点进行量取,切不可给摆锤一个力,否则会使摆值偏大。 (2)用喷水壶浇洒测点,使路面处于湿润状态。 (3)单点测定的5个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不得大于3。如差值大于3,则应检查产生的原因,并再次重复上述各项操作,直至符合规定为止。取5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单点的路面抗滑值(即摆值BPN t),取整数。

33 实训5 摆式仪测摩擦系数试验 (4)在同一测点处平行测定3次,以3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代表值(精确到1)。若3个单点均位于轮迹带上,间距为3~5 m,则该测点的位置以中间单点的位置表示。 (5)当路面温度为t时测得的摆值为FB t,必须换算成标准温度20 ℃的摆值FB20。 (6)摆式仪不能用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摆值应满足实训表9的规定。

34 实训6 手工铺砂法测构造深度试验 【实训任务】 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做手工铺砂法测构造深度试验,并填写试验记录表,见实训表10。 【技术规范】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中的“T 0961—199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表7.2.2、表7.3.2。 【参考案例】 计算可参考案例18。

35 实训6 手工铺砂法测构造深度试验 试验注意事项如下。
实训6 手工铺砂法测构造深度试验 试验注意事项如下。 (1)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 mm的砂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2)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 (3)用小铲装砂,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4)用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 (5)用钢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 mm。

36 实训6 手工铺砂法测构造深度试验 (6)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应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为3~5 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7)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 mm时,试验结果以“<0.2 mm”表示。 (8)构造深度以铺砂法为标准方法。利用激光构造深度仪测出的构造深度与铺砂法的测试结果不同,不能直接用以评定路面的抗滑性能,必须换算为铺砂法的构造深度后才能判定。 (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第7.1.2条规定:表面层抗滑性能以横向力系数SFC60和路面宏观构造深度TD为主要指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在交工验收时,其抗滑技术指标宜符合实训表11的要求;二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37 实训6 手工铺砂法测构造深度试验

38 谢谢


Download ppt "路面施工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