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經濟與兩岸關係 國 民 黨 副 主 席 江 丙 坤 博 士 2006年11月3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經濟與兩岸關係 國 民 黨 副 主 席 江 丙 坤 博 士 2006年11月3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經濟與兩岸關係 國 民 黨 副 主 席 江 丙 坤 博 士 2006年11月3日

2 目 錄 一、中國大陸經濟之崛起 二、兩岸經貿關係日趨緊密 三、大陸崛起是機會還是威脅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五、如何因應挑戰再創經濟奇蹟

3 一、中國大陸經濟之崛起 改革開放路線,引發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全球注目 (一)國民所得快速增長
1.經濟成長率:中國大陸1991至2005年間之年平均經濟成長率為10.3%,即便在亞 洲金融風暴期間,成長率仍達7%以上,該期間其經濟成長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Business Week等刊物均稱之為近年來美國以外唯一的全球成長引擎;Economist 亦指出,如以購買力平價計算,過去三年全球經濟成長有1/3來自中國大陸。 年別 台灣 中國大陸 香港 日本 韓國 新加坡 美國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7.6 7.5 7.0 7.1 6.4 6.1 6.7 4.6 5.4 5.8 -2.2 4.3 3.4 4.1 9.2 14.2 13.5 12.6 13.1 10.9 9.3 7.8 8.4 8.3 9.1 10.0 10.1 9.9 5.6 6.6 6.3 5.5 3.9 4.2 5.1 -5.5 4.0 0.6 1.8 3.2 8.6 7.3 3.3 1.0 0.3 1.9 2.6 1.4 -1.8 -0.2 2.9 0.4 0.1 2.3 8.9 4.7 -6.9 9.5 8.5 3.8 3.1 6.8 12.3 11.4 8.0 -1.4 7.2 -2.3 8.7 -0.5 3.0 2.7 3.7 4.5 4.4 0.8 1.6 2.5 平均 5.3 10.3 1.3 6.5 資料來源:各國政府統計 1

4 一、中國大陸經濟之崛起 2.大陸已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2004年中國大陸之國內生產毛額(GDP)位居全球第六位,僅次於美、日、德、英、法。據Economist指出,如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大陸跳升世界第二,另依IMF最近(2006.4)的估算如中國維持目前的經濟成長速度可能在2010年前就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另根據最新的統計顯示2005年中國大陸的GDP可達2兆4千多億美元,可望超越英、法躍升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2004年主要國家國內生產毛額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

5 一、中國大陸經濟之崛起 (二)對外貿易大幅擴增 1.貿易成長快速:從1991年的1356億美元擴增至2005年的1兆4221億美元
,同期貿易順差亦從80.5億美元擴增至1018.8億美元。預測今年順差料 將突破1200億美元再創新高紀錄。 年別 貿易總額 出口總額 進口總額 順(逆)差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356.3 1665.3 1957.0 2366.2 2808.6 2898.8 3251.6 3239.5 3606.3 4743.0 5096.5 6207.7 8509.8 718.4 849.4 917.4 1210.1 1487.8 1510.5 1827.9 1837.1 1949.3 2492.0 2661.0 3256.0 4382.3 5933.3 7620.0 6912.3 637.9 805.9 1039.6 1156.1 1320.8 1388.3 1423.7 1402.4 1657.0 2250.9 2435.5 2951.7 4127.6 5612.3 6601.2 5813.8 80.5 43.5 -122.2 53.9 167.0 122.2 404.2 434.8 292.3 241.1 225.5 304.3 254.7 321.0 1018.8 1098.5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海關統計 3

6 一、中國大陸經濟之崛起 2.大陸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進口第三,出口第三)
1999年中國大陸貿易總額世界排名第九,2000年第八,2001年第六, 2002第五,2003第四,2004超越日本成為第三至今。Economist預測 ,十年內中國大陸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 主要國家貿易總值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WTO 4

7 一、中國大陸經濟之崛起 (三)外匯存底快速累增:大陸歷年來鉅額的外貿順差也為其累積龐
大的外匯存底,2006年2月就已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一,累計至9月 底止大陸的外匯存底更高達9879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5

8 二、兩岸經貿關係日趨緊密 台灣於1990年訂定赴大陸間接投資管理辦法以來,台灣企業家尤其是中小企業興起對大陸投資的熱潮,開創了台灣經濟
的新局面。 (一)大陸成為台商投資最多的地區 依台灣的統計,累計至2006年9月赴大陸投資共有35,241 個投資項目,金額為525.8億美元,占台灣對外投資總額的 54.36%;依大陸的統計,累計至2006年6月,一共有70,276 個項目,協議金額超過958億美元,而至8月止實際到位的金 額則為 431.2億美元。 6

9 二、兩岸經貿關係日趨緊密 事實上兩岸的投資金額統計均屬偏低,根據專家學者以國際收 支相關資料推估約在1千至1千5百億美元間。而伴隨這些投資
,在大陸常駐台商及眷屬估計應超過1百萬人,台商所雇用的 大陸員工估計應超過1千萬人。 台商赴大陸投資統計 期間 件數(件) 金額(億美元) 1981〜1995年 11,254 56.4 1996〜2000年 11,720 114.6 2001〜2005年 11,478 301.6 累計至2006年9月 35,241 525.8 資料來源:投資審議委員會 7

10 二、兩岸經貿關係日趨緊密 (二)大陸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對象、出口市場及出超來源 近年來台灣對香港與大陸貿易快速成長,已成為我出口最大市場; 年對大陸與香港貿易創造554.8億美元順差,同年台灣對外貿 易出超總額僅有158.2億美元。 近年來台灣進出口貿易及對香港、大陸進出口貿易統計 單位:億美元 出口 進口 出(入)超 總計 對香港 對大陸 自香港 自大陸 總額 香港&大陸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765.6 821.2 859.6 943.0 1113.3 1175.8 1241.7 1126.0 1237.3 1519.5 1263.1 1353.2 1506.0 1823.7 1984.3 1650.4 124.3 154.1 184.5 212.6 261.1 267.9 286.9 254.0 268.3 327.4 287.1 329.6 308.7 329.0 340.4 275.9 - 0.01 0.2 1.3 3.8 6.2 6.3 9.1 26.0 43.9 49.0 105.3 228.9 363.5 436.4 377.5 631.4 723.5 773.9 857.0 1040.1 1029.2 1149.6 1052.3 1112.0 1407.3 1079.7 1132.5 1280.1 1687.6 1826.1 1514.6 19.5 17.8 17.3 15.3 18.4 17.0 20.0 20.8 22.2 23.6 20.5 19.1 19.2 23.1 21.1 13.8 2.9 7.5 10.2 18.6 30.9 30.6 39.2 41.1 45.3 62.3 59.0 79.7 110.2 167.9 200.9 180.7 134.2 97.7 85.6 86.0 93.3 146.6 92.1 73.7 125.4 112.2 183.4 220.7 225.9 136.1 158.2 135.8 101.9 128.8 157.2 180.0 215.6 226.5 234.0 201.2 226.8 285.4 256.6 336.1 408.2 501.5 554.8 458.9 資料來源:財政部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 8

11 二、兩岸經貿關係日趨緊密 2005年對大陸與香港的出口比重高達39.1%(較2000年提高約
14.7%),2006年1〜9月更達39.6%,遠超過我第二大出口地 區美國的14.8% 。 近幾年台灣出進口變動情況 單位:億美元,% 出口年增率 進口年增率 美國 日本 歐洲 大陸&香港 東協 六國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9 -2.7 -3.0 8.3 1.3 14.0 -22.9 -5.0 0.5 11.1 9.4 8.9 -16.5 -6.3 10.2 14.6 -0.8 8.4 -9.5 29.4 23.6 28.8 12.2 17.8 -19.2 6.4 10.0 33.7 14.5 18.0 -27.2 -6.9 28.1 -2.8 3.3 -32.9 5.5 19.6 33.6 5.3 -0.5 -21.2 -2.3 10.9 31.1 2.3 -2.4 -7.5 24.3 31.0 47.6 16.2 20.0 -21.0 3.8 16.1 3.9 15.3 2004金額 2005金額 2006金額 2204比重 2005比重 2006比重 287.5 291.1 243.8 15.8 14.7 14.8 138.1 151.1 120.5 7.6 7.3 234.4 232.6 185.6 13.5 12.3 11.2 692.5 776.8 653.4 38.0 39.1 39.6 228.2 261.3 229.0 13.1 13.8 13.9 217.8 211.7 166.4 12.9 11.6 11.0 437.2 460.5 346.6 25.9 25.2 22.9 213.0 217.9 160.5 12.7 12.0 10.6 191.0 222.0 194.5 11.3 12.8 202.3 210.2 176.8 11.7 註:2006部分係指1-9月統計 資料來源:財政部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 ) 9

12 二、兩岸經貿關係日趨緊密 日本 中國大陸 美國 香 港 台灣 (三)由日、台、美三角貿易轉向日、台、中、美四角貿 易 2005年 2000年
進口金額 出口金額 佔總進口比率 佔總出口比率 逆差 順差 台灣 日本 中國大陸 香 港 出口 2000年 416.5億美元 16.7% ※1.4億美元 2005年 839.9億美元 11.0% 164.6億美元 776.8億美元 39.2% 554.8億美元 371.3億美元 24.4% 285.4億美元 美國 291.1億美元 14.7% 79.4億美元 521.0億美元 20.9% 297.5億美元 1629億美元 21.4% 1142億美元 口進 385.6億美元 27.5% 219.6億美元 460.5億美元 25.2% 309.4億美元 2000年 348.1億美元 23.5% 96.9億美元 10

13 二、兩岸經貿關係日趨緊密 (四)大陸是台灣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外需因素來源─近幾年來台
灣內需的不振(除2004年之外),經濟成長徒賴外需支撐,即 出超尤其是全賴對大陸出超迅速擴張的貢獻所致。如2005年的 4.03%經濟成長率,外需的貢獻即高達2.52%,而預測今年外 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更擴大到3.18%的高水準。 經濟成長的貢獻度 單位:% 經濟成 長率 國 內 需 求 國 外 淨 需 求 民間消費 民間投資 輸出 減:輸入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f) 6.59 4.55 5.75 5.77 -2.17 4.25 3.43 6.07 4.03 4.28 8.37 6.39 2.62 3.82 -4.63 1.61 0.74 6.30 1.52 1.10 3.73 3.37 2.80 0.41 1.45 0.58 2.33 1.60 0.98 2.44 1.93 0.16 2.36 -4.43 0.50 -0.03 3.68 0.08 -1.78 -1.84 3.12 1.95 2.46 2.63 2.69 -0.23 2.52 3.18 4.12 1.27 5.26 8.96 -4.14 5.61 6.23 8.71 4.57 5.87 5.90 3.11 2.14 7.01 -6.60 2.98 3.53 8.94 2.05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 ) 11

14 三、大陸崛起是機會還是威脅 (一)大陸磁吸效應以及快速的出口擴張,不僅影響其他國家的吸
引外資與經濟成長,且進一步壓縮其他國家或地區在國際市場 的空間,因此在國際上也引起一些爭論,但在全球化、自由化及 資金無國界隨利逐流的情況下是無法避免的。 台灣與大陸產品在主要市場的占有率消長情形 單位:% 地區 台灣 大陸 市場 年別 日本 美國 歐盟 日本 美國 歐盟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 ® * ® 註:*表1-7月; ®表1-5月統計。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1989〜1996),國貿局(1997以後) 12

15 三、大陸崛起是機會還是威脅 (二)對台灣而言,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一席話解決這個 問題:
李光耀先生每年都到大陸,他說他每去一次大陸,就覺得更為害 怕,因為他看見大陸成長的可怕,新加坡依賴的是東南亞經濟的 成長,可以作為運籌中心,然而,現在許多投資都轉往大陸,新 加坡又離大陸太遠,鞭長莫及。 而台灣恰與新加坡相反,因台灣正處在中國大陸成長地區的邊緣 ,有同文同種的關係,正可以利用中國大陸成長,來茁壯台灣。 面對全球競相投資大陸和開拓大陸市場下,可預見的未來中國會 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最大的市場,這是無庸置疑,而台灣和其他 國家相比,與大陸在地緣、文化和語言有極大優勢,應順著這股 潮流,利用兩岸的優勢再創台灣奇蹟。 13

16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一)台灣經濟奇蹟 1. 第一期至第十二期經濟建設計畫(1953~2000年),台灣經 濟成長快速,人口雖從813萬人擴增到2222萬人,但該期間的 平均失業率僅約為2.52%,堪稱世界楷模。 9.8 經濟成長率 失業率 14

17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2. 1953~2000年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居世界第一 台、韓、菲、日 1953 – 2000 平均經濟成長率
台灣 韓國 菲律賓 日本 15

18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二)2000年政黨輪替,「拚政治」代替「拚經濟」,台灣經濟進 入黑暗期 自2001年以來,相較於亞洲主要國家,台灣經濟表現相對疲弱,除 年之外,失業率均高於經濟成長率。 近15年來經濟成長率及失業率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6

19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2001〜2005年平均經濟成長率較1996〜2000年衰退2.7個百分點,台灣
經濟的衰退率不僅居亞洲各國之首,且2001〜2005年平均經濟成長率 居四小龍之末。 國別 年別 西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6.3 6.6 4.6 5.8 3.7 4.5 4.2 4.4 2.6 1.4 -1.8 -0.2 2.9 7.8 8.3 -1.4 7.2 10.0 7.0 4.7 -6.9 9.5 8.5 5.1 -5.5 4.0 5.9 -10.5 4.8 7.3 -7.4 6.1 8.9 -13.1 0.8 4.9 5.2 -0.6 3.4 6.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2 4.3 1.6 2.5 3.9 3.2 0.4 0.1 1.8 2.3 -2.3 8.7 6.4 3.8 3.1 0.6 8.6 2.2 5.3 6.2 0.3 5.4 7.1 5.6 5.0 1996〜2000 平均A 4.1 1.0 3.6 2001〜2005 平均B 2.4 B-A -2.7 -1.7 -2.5 0.7 -0.5 0.5 資料來源:各國政府官方統計 17

20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亞洲金融風暴時,政府採取穩定股市、振興房市、擴大內需(638億)
等措施,1998年亞洲自由國家經濟成長率臺灣一枝獨秀達4.6%,失業 率僅2.7 %,1999年雖有921大地震,失業率仍在3%之內。 台灣 菲律賓 日本 新加坡 香港 韓國 泰國 馬來西亞 印尼 18

21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200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位居亞洲倒數第二 台灣 菲律賓 日本 新加坡 香港 韓國 泰國 馬來西亞 印尼 19

22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2.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落居四小龍之末 台灣 南韓 新加坡 香港 2000 14519 10888
單位:美元 國別 年別 台灣 南韓 新加坡 香港 2000 14519 10888 23078 25319 2001 13093 10178 20723 24765 2002 13163 11485 21209 24121 2003 13327 12707 22155 23294 2004 14271 14161 25352 24096 2005 15291 16306 26833 25620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0

23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近年經濟成長落後的結果 : 台灣GDP與每人GDP的世界排名下降 依據IMF統計,台灣的GDP世界排名由1985年25名,逐漸上升到 年的16名;同期間,每人GDP由33名上升到24名。惟至 年,台灣GDP與每人 GDP則分別倒退至21名與30名。2005年韓國 每人GDP已趕上台灣,台灣 排名有再退步之虞。 IMF世界排名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GDP 台灣 25 21 19 18 17 16 20 韓國 15 11 13 12 每人 33 24 28 29 30 34 註:*係GNP統計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各期。 21

24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台灣全球競爭力排名 3.政治風險升高,政府效能下滑,拖累台灣競爭力
9月底世界經濟論壇(WEF)甫公布今年台灣「全球競爭力」排名,由 去年的第8名退居為第13名;今年8月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 公布台灣「投資環境風險」名列世界第 6;今年5月國際管理學院(IMD) 評比台灣「整體成長競爭力」排名,由去年的第11名滑落7名至第18名, 主要是政府效能與經濟表現不佳所致。 台灣全球競爭力排名 年別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IMD 15 17 16 20 12 11 18 BERI 3 4 5 6 WEF 10 7 8 13 評比機構 競爭劣勢項目 IMD 經濟表現27名〈2005第18〉,政府效能24名(2005第19);政府效能項下政治不穩定風險及社會凝聚力同為58名(倒數第4) BERI 政治風險指標15名〈50國〉(1999第9),投資環境評比6名(1999第3) WEF 政府赤字72名,銀行健全度100名(2005年74名)、制度化32名、市場效能22名 、總體經濟27名、衛生及基礎教育25名〈125國〉 註: 按WEF舊制評比2005年台灣排名第5名,2006年第6名 22

25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4.自殺人數顯著增加 根據衛生署統計,自殺已被列為國內十大死因之一, 年每天有11.7人自殺身亡;平均每二小時零五分鐘,就有 一人自殺身亡,已居歷年之最。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23

26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5.主計處原預測2006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由2005年的4.09%上升
為4.31%,雖於最近微幅調降成長預測,但鑒於投資衰退,內 需失去力道,兼受卡債影響,消費難望樂觀,今年台灣經濟恐 仍將不如預期。 年、季別 項目 2006年 (f) 第一季(r) 第二季(p) 第三季(f) 第四季(f) 成長率 4.28(4.31) 4.92(4.93) 4.57(4.92) 4.39(4.26) 3.31(3.24) 國內需求 民間消費 政府消費 民間投資 公營事業投資 政府投資 1.71(2.54) -0.18(0.28) 0.53(3.59) -6.37(-1.82) -1.47(0.27) 2.01(2.07) -0.13(0.08) -5.01(-3.91) -4.38(-4.92) -3.73(-3.82) 1.38(2.31) -1.24(0.30) -2.77(3.32)-17.39(-1.99) -4.17(1.73) 1.24(2.65) 0.18(0.32) 2.93(5.90) -4.87(-4.65) 0.25(0.78) 2.20(3.15) 0.41(0.37) 7.07(8.89) -1.21(1.49) 0.50(1.30) 國外淨需求 商品及勞務輸出 減商品及勞務輸入 9.06(8.12) 5.02(5.71) 13.75 (14.52) 8.88(9.44) 12.39(10.44) 5.08(6.28) 9.65(7.95) 4.68(4.91) 1.87(1.07) 1.92(2.66) 註:( )內數據係 預測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 24

27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東亞國家2006年經濟成長率居亞洲倒數第二,四小龍之末 註:Global Insight,2006.9,主計處 25

28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三) 近幾年來經濟表現相對欠佳原因 1.成長率分析:投資及消費信心喪失,民間投資卻步、民間消費 低迷。 年別 來源
平均成長率 (%) 2001年 成長率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民間消費 6.01 0.67 2.34 0.94 3.91 2.74 2.12 政府消費 2.65 0.53 2.06 0.57 -0.54 0.92 0.71 固定資本形成 6.71 -19.91 -0.63 -0.90 17.48 1.17 -0.56 民間投資 10.46 -26.79 4.07 -0.26 30.96 -0.22 1.54 公營事業投資 1.91 1.43 -1.29 -4.09 -18.17 16.32 -1.16 政府投資 -0.15 -6.42 -12.82 -1.08 -5.71 -0.06 -5.22 商品及勞務輸出 9.67 -7.76 11.16 11.60 15.04 7.28 7.46 商品及勞務輸入 8.97 -13.02 6.62 7.66 18.63 3.82 4.74 經濟成長率 5.79 -2.17 4.25 3.43 6.07 4.03 3.12 26

29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2.政治理念與經濟理念相剋,造成今日台灣經濟困境 三個經濟發展理念 三個民進黨政治理念 朝野和諧 經濟自由 兩岸和平
三個經濟發展理念 三個民進黨政治理念 朝野和諧 經濟自由 兩岸和平 台灣獨立 停建核四 經濟鎖國 27

30 五、如何因應挑戰再創經濟奇蹟 安居 樂業 (一)小老百姓的心願 – 安居樂業 免於恐懼的自由 持續經濟成長 創造就業機會 提升生活品質
改善投資環境,振興民間投資 強化研究創新,提升技術水準,推動 產業經濟調整 確立台灣經濟定位,發揮地緣優勢 社會正義 樂業 持續經濟成長 創造就業機會 提升生活品質 強化國際地位 治安良好 司法獨立 政局穩定 兩岸和諧 28

31 五、如何因應挑戰再創經濟奇蹟 (二)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必須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不但能吸 經濟面 非經濟面
引外資,且能促進民間投資,而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鼓勵投資 是政府的職責。投資環境包括經濟的因素及非經濟的因素。 土地取得是否容易,地價租金是否有競爭力 水電供應是否穩定充分,價格是否合理 勞力是否充足,勞基法是否鬆綁 公共設施是否充分 政府獎勵措施是否完整 經濟面 政局是否安定 政府團隊是否可信賴 政府決策是否有一致性、可預測性高 政府有無效率 政府是否有公權力 治安是否良好 兩岸是否和諧明朗 非經濟面 29

32 五、如何因應挑戰再創經濟奇蹟 (三)台灣經濟發展應有的定位─以製造為基礎,往微笑曲線的
兩端發展,因應大陸經濟崛起的潮流,藉同文同種之優勢及扮演跨國企業之跳板善用中國大陸世界工廠的地位,發展台灣成為科技島及全球運籌中心三通直航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高附加價值產品 製造中心 輔導傳統產業 發展知識型服務業 產業微笑曲線圖 高科技島 全球運籌管理中心 附加價值高 替代性低 創新研發中心 全球運籌中心 產業 價值鏈 市 創 研 設 調 新 發 計 製造 裝配 物流 金融 行服銷務 品牌 30

33 五、如何因應挑戰再創經濟奇蹟 五大 共同願景 政治和諧 經濟合作
(四)依據 連胡會五大願景,凝聚共識,發展正常兩岸經貿關係,避免台灣逐漸被邊緣化問題 促進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速恢復平等協商,推 進兩岸關係良性健康發展 。 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 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避免兩岸軍事衝突。 五大 共同願景 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包括全面、直接、雙向三 通,開放海空直航,加強投資與貿易的往來與保障, 進行農漁業合作,解決台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問題 ,改善交流秩序,共同打擊犯罪,進而建立穩定的經 濟合作機制,並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後優先討論兩岸共 同市場問題。 政治和諧 經濟合作 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 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 31

34 五、如何因應挑戰再創經濟奇蹟 (五)積極推動2005.3.30江陳會有關兩岸經貿的 十二點共識,創造雙贏,尤其是:
兩岸直航─降低成本,提昇台灣產品競爭力 大陸來台觀光─增加台灣的消費 32


Download ppt "台灣經濟與兩岸關係 國 民 黨 副 主 席 江 丙 坤 博 士 2006年11月3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