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講 魏晉詩歌 從曹植到陶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講 魏晉詩歌 從曹植到陶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講 魏晉詩歌 從曹植到陶潛

2 魏晉文學思潮轉變之原因 儒學的衰微 社會的動蕩
儒學在漢代雖極盛一時,到了魏晉卻呈現衰微的狀態,其原因之一是儒學已經方士化,淪為陰陽符讖之學,無法維繫一般人的信仰;其次是自曹魏以來,朝廷部重視儒學,使它失去了政治的依據。 社會的動蕩 從西元二世紀初到四世紀初,三國鼎立到晉朝一統,之後又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使社會長期限於混亂與不安,人們希冀解脫,形成了一種清談的風尚。

3 魏晉文學思潮轉變之原因 老莊哲學的復活 道教與佛學的傳布
老莊哲學本就是一種亂世的產物,追求的是清靜消遙與自由平等。意識上雖是積極的反抗現實,但行動上卻是消極的逃避現實,這正符合當時人的需要。 道教與佛學的傳布 道教形成始於東漢,佛教初入中國,多為口傳,道佛彼此混雜,互相推演,成為魏晉人遁世岀塵的避風港。

4 魏晉文學的特色 文學形式 文學內容 缺乏顯著的新創造,大體上承襲了前代的體制。
由功利的進取的文學,變為放誕的浪漫的文學,漸漸發展成為獨立的純藝術。

5 魏晉的文學概況 五言古詩 在此時期最為興盛。 七言詩 正式確立形式。

6 魏晉的文學概況 駢文 小品文 文學理論與批評 不論表、檄、書、論,句法帶有排偶的氣息,為後世駢儷文的先河。
小品文十分盛行,且最為風趣,為後世小說的萌芽。 文學理論與批評 中國文學本來不注重理論與批評,自曹丕〈典論論文〉,才正式樹立了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的基石。

7 魏晉詩歌的體裁與格律 樂府歌詞的製作 七言詩體的確立
此時期,詩人多以古樂府的舊曲,改作新辭,甚至寫作普通的五言詩,亦受樂府文學的影響。同時,詩人又喜歡作長篇。 七言詩體的確立 兩漢樂府或古詩,尚無純粹的七言詩,到了曹丕〈燕歌行〉,七言詩體裁正式確立。

8 魏晉詩歌的內容與格調 保存樂府詩中的寫實色彩 造成嶄新的浪漫文學風氣
整個魏晉文學的內容與精神,是偏向浪漫玄虛的,但初期還能保存樂府的寫實色彩,把社會的情況反映在詩中。 造成嶄新的浪漫文學風氣 由於社會的長期混亂,人們由苦悶而趨於消極放縱,形成一種清談的風尚,在詩歌中表現岀浪漫超脫的格調。輕逸瀟灑,有仙道之風。

9 建安詩歌 「建安」得名:為東漢憲帝年號( ),文學上指的是漢憲帝建安五年(西元200年)至魏明帝黃初六年(西元225年)間的文學活動。 文學風格: 運用五言形式,反映現實,抒寫懷抱,情文並茂,慷慨悲涼。 代表人物: 建安七子 三曹父子

10 建安七子 七子姓名及特長 孔融(筆記) 、陳琳(符檄) 、王粲(辭賦) 、徐幹(議論文) 、阮瑀(符檄) 、應瑒(書記) 、劉楨(書記) 。 七子風格 都是新興社會的代言人,作品中或是激昂寫岀胸中憤慨,或是熱切希望自己有所建樹,處處流露出熱情與自信。

11 三曹父子 文學地位 曹操是魏朝始祖,在政治上十分得意,加上父子均有才華,所以在文壇上異常活躍。他們把樂府的短歌體,衍成二百多字的長篇,曹丕的〈燕歌行〉更是詩壇上第一首正式的七言詩。 三曹特色 曹操:以〈短歌行〉最有名。氣魄雄渾。 曹丕:以〈燕歌行〉的七言詩最有名。辭藻妙曼。 曹植:是三曹中成就最高者,詩體獨創、善於琢句、 音節鏗鏘、情感充沛。

12 正始詩歌 正始:魏廢帝年號(240-248) 人物 風氣影響 詩歌風格 竹林七賢:七位著名文士,常在竹林中遊樂, 因而得名。
竹林七賢:七位著名文士,常在竹林中遊樂, 因而得名。 姓名:嵇康、阮籍、阮咸、山濤、向秀、王戎、劉伶。 風氣影響 他們談玄論道,打破一般傳統禮節,反對儒學思想的束縛,造成晉代的清談風氣。 詩歌風格 竹林七賢未必都能為詩,但嵇康長於四言,阮籍長於五言,都帶有濃厚的放誕虛無色彩。

13 太康詩歌 太康:晉武帝年號(280-289)。 人物: 文學特色:
太康八詩人:二陸(陸機、陸雲)、三張(張載、張協、張亢)、兩潘(潘安、潘尼)、一左(左思) 文學特色: 詩人競騁文辭,以辭艷相高,而於興寄意境則往往無法兼顧,正始詩歌所含韻之深奧哲理及玄遠清峻之風格遂告中斷,而南朝唯美文學由此發端。

14 永嘉詩歌 永嘉:晉懷帝年號(307-312) 人物 文學風格 劉琨:以悲壯見長。 郭璞:以清剛著名。
述黃老、賦遊仙而不流於淡乎寡味者,僅郭璞一家。 不甘隱遁、力挽狂瀾、為國憔悴、詩多抒家國之痛,其辭悲憤者,以劉琨為代表。

15 義熙文學 義熙:晉安帝年號(405-418) 人物:陶潛 文學特色:
詩風表面沖淡閒遠,內容觀察深刻,意境豐富,個性明晰,人格高潔,為魏晉時代第一流詩人。因他作品大都寄情山水,有「田園詩人」之譽。 唐代王維、孟郊、韋應物、宋代蘇軾,都受其薰陶。

16 結論 兩漢詩歌雖少,但文辭質樸,內容充實。建安、黃初,辭華漸富,仍能兼顧意境興寄。以後漸分二系:正始重質,太康重文,各得建安、黃初一體。正始詩言尚易了,文憎過意,縱有辭采,亦由於作者才華之自然流露,並非出自人工雕琢;太康詩則麗辭駢句,虛有其表。 以二系勢力消長論:正始詩至太康而斷;太康詩至永嘉而斷,正始詩復興,正始詩至義熙而盡。自南北朝以至初唐,均不岀太康詩之影響

17 自我評量 請說明魏晉文學思潮轉變之原因。 試分析「建安詩歌」之文學特色與代表人物之作品風格。 何謂「正始玄風」?代表人物有哪些?
「太康詩歌」之文學特色是什麼?代表人物有哪些? 試說明郭璞「遊仙詩」之特色。 請說明陶潛的詩歌特色及其影響。 請分析從「建安」到「義熙」詩歌的發展歷程。


Download ppt "第八講 魏晉詩歌 從曹植到陶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