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常用抢救技术之一给患者吸入氧气以解除人体暂时缺氧的方法 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常用抢救技术之一给患者吸入氧气以解除人体暂时缺氧的方法 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氧气吸入法

2 氧气吸入法

3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常用抢救技术之一给患者吸入氧气以解除人体暂时缺氧的方法 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

4 [ 缺氧的类型及原因 ] [ 缺氧的类型及原因 ] 1 、低张性缺氧:表现为血中氧气含量减少,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原因有: 1 、低张性缺氧:表现为血中氧气含量减少,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原因有: ( 1 )呼吸道通气障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肺纤维化。 ( 1 )呼吸道通气障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肺纤维化。 ( 2 )气体弥散障碍:肺水肿。 ( 2 )气体弥散障碍:肺水肿。 ( 3 )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先心病。 ( 3 )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先心病。 ( 4 )吸入气体中氧分压低:高原地区。 ( 4 )吸入气体中氧分压低:高原地区。

5 2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量减少或性质 改变所致。如:贫血、一氧化碳中毒。 2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量减少或性质 改变所致。如:贫血、一氧化碳中毒。 3 、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器官血液灌注量不 足或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引起。如:心衰、休克。 3 、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器官血液灌注量不 足或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引起。如:心衰、休克。 4 、组织中毒性缺氧:是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减 低导致的缺氧。如;各类型药物中毒。 4 、组织中毒性缺氧:是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减 低导致的缺氧。如;各类型药物中毒。 5 、耗氧量增加性缺氧:高热。 5 、耗氧量增加性缺氧:高热。

6 缺氧的程度 1 、病史。 1 、病史。 2 、临床表现。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根据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 饱和度 评估。 3 、实验室检查:根据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 饱和度 评估。

7 pao 2 sao 2 sao 2 表现 表现 指针 指针 轻度轻度轻度轻度 >50mmh g >80%无紫绀一般不需氧疗 中度中度中度中度 30- 50mmhg 60-80%有紫绀呼吸困难需氧疗 重度重度重度重度 <30mmh g <30mmh g<60% 有明显紫 绀 呼吸困难绝对适应症

8 氧疗的种类 1 、低浓度氧疗:< 40% 1 、低浓度氧疗:< 40% 2 、中浓度氧疗: 40-60% 2 、中浓度氧疗: 40-60% 3 、高浓度氧疗:> 60% 3 、高浓度氧疗:> 60% 4 、高压氧疗: 100% 4 、高压氧疗: 100%

9 供氧装置 氧气筒 氧气表 氧气筒 氧气表

10 氧气筒 外观涂成兰色,可耐 150 个大气压,容氧量 6000 毫升。 外观涂成兰色,可耐 150 个大气压,容氧量 6000 毫升。

11 氧气筒 为圆柱形、无缝、耐高压钢筒 筒内压力达 14.71MPa 即 150kg/cm 2 容纳氧气 6000L 总开关在氧气的顶部 可控制氧气的放出使用时将总开关逆时针方向旋转为开顺时针方向为关 开 1/4 周即可放出足够的氧气 气门是氧气流出的通道 在氧气筒顶部的侧面

12

13 氧气表 压力表 压力表 减压器 减压器 流量表 流量表 湿化瓶 湿化瓶 安全阀 安全阀

14 压力表 压力表:通过表上的指 针测知筒内氧气的压力 压力表:通过表上的指 针测知筒内氧气的压力 以 MPa ( kg/cm 2 )表示。 以 MPa ( kg/cm 2 )表示。 压力大,说明氧气贮存量 多。 压力大,说明氧气贮存量 多。

15 减压器 减压器:是一种自动 减压器:是一种自动 弹簧减压装置 弹簧减压装置 将来自氧气筒内的压力减至 将来自氧气筒内的压力减至 0.20~0.29 Mpa ( 2~3kg/cm 2 ) 0.20~0.29 Mpa ( 2~3kg/cm 2 ) 使流量平稳,保证安全,便 使流量平稳,保证安全,便 于使用。 于使用。

16 流量表 流量表:用以测量每分钟氧 气的流出量,用 L/min 表示。 流量表:用以测量每分钟氧 气的流出量,用 L/min 表示。 当氧气将表内浮标吹起时, 浮标平面所指刻度即为每分 钟用氧流量。 当氧气将表内浮标吹起时, 浮标平面所指刻度即为每分 钟用氧流量。

17 湿化瓶 湿化瓶:湿润氧气,避 免呼吸道粘膜被干燥的 气体所刺激。 湿化瓶:湿润氧气,避 免呼吸道粘膜被干燥的 气体所刺激。 瓶内装入 1/3 或 1/2 冷开 水,将通气管浸入水中, 出气管与鼻导管相连。 瓶内装入 1/3 或 1/2 冷开 水,将通气管浸入水中, 出气管与鼻导管相连。

18 湿化瓶 肺水肿患者吸氧时可将冷开水换成 20~30% 的乙醇 肺水肿患者吸氧时可将冷开水换成 20~30% 的乙醇 因乙醇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 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迅速 缓解缺氧症状。 因乙醇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 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迅速 缓解缺氧症状。

19 安全阀 安全阀:当氧气流量过大或压力过高时, 压力阀的内部活塞即自行上推,使过多的 氧气由四周小孔流出,以保证安全。 安全阀:当氧气流量过大或压力过高时, 压力阀的内部活塞即自行上推,使过多的 氧气由四周小孔流出,以保证安全。

20 装表法 将氧气表装在氧气筒 上,以备急用 将氧气表装在氧气筒 上,以备急用

21 装表法 吹尘 ~ 上表 ~ 查漏气 ~ 接瓶 ~ 查通畅。 吹尘 ~ 上表 ~ 查漏气 ~ 接瓶 ~ 查通畅。 1 、吹尘:打开总开关, 随既关闭。 1 、吹尘:打开总开关, 随既关闭。 2 、上表:与地面垂直, 2 、上表:与地面垂直, 3 、查漏气:先关小开关,再打开大开关。 3 、查漏气:先关小开关,再打开大开关。 4 、接瓶接管:长玻璃管通过橡胶管与流 量表相连。 4 、接瓶接管:长玻璃管通过橡胶管与流 量表相连。 5 、查通畅:打开小开关。 5 、查通畅:打开小开关。

22 供氧法 1 、鼻导管法:单侧和双测。 1 、鼻导管法:单侧和双测。 2 、口罩法。 2 、口罩法。 3 、面罩法。 3 、面罩法。 4 、鼻塞法。 4 、鼻塞法。 5 、氧气帐法。 5 、氧气帐法。

23 单侧鼻导管法 将导管插入病人的鼻咽部。 将导管插入病人的鼻咽部。 优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省氧气。 优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省氧气。 缺点:刺激鼻黏膜,长时间使用感觉不适, 每 4~6 小时换管一次。 缺点:刺激鼻黏膜,长时间使用感觉不适, 每 4~6 小时换管一次。

24 方法 准备病人 ~ 接鼻导管 ~ 调节流量 ~ 插管 ~ 固定 ~ 记录。 准备病人 ~ 接鼻导管 ~ 调节流量 ~ 插管 ~ 固定 ~ 记录。 1 、准备病人:解释,体位,清洁鼻孔。 1 、准备病人:解释,体位,清洁鼻孔。 2 、接鼻导管:放于水碗内。 2 、接鼻导管:放于水碗内。 3 、调节流量: 3 、调节流量: 4 、插管:鼻尖到耳垂的 2/3 。 4 、插管:鼻尖到耳垂的 2/3 。 5 、固定: 5 、固定: 6 、记录:流量,时间。 6 、记录:流量,时间。

25 鼻导管给氧的方法 插管深度为鼻尖至耳垂长度的 2/3 插管深度为鼻尖至耳垂长度的 2/3 双侧鼻导管,插管深度为 1cm 双侧鼻导管,插管深度为 1cm

26

27 停用氧气的方法 1 、先拔出鼻导管。 1 、先拔出鼻导管。 2 、关流量表开关。 2 、关流量表开关。 3 、关总开关。 3 、关总开关。 4 、再开流量表开关,放出余气,之后关闭 流量表开关。 4 、再开流量表开关,放出余气,之后关闭 流量表开关。

28 鼻塞法 鼻塞法 用塑料制成的球状鼻塞代替鼻导管 插入鼻前庭,供给患者氧气。 鼻塞法 用塑料制成的球状鼻塞代替鼻导管 插入鼻前庭,供给患者氧气。 优点:简单、舒适,易被病人接受。 优点:简单、舒适,易被病人接受。 缺点;易脱落,病人睡眠时需固定。 缺点;易脱落,病人睡眠时需固定。 鼻塞规格有大、中、小号,大小以能塞住 鼻孔为宜。 鼻塞规格有大、中、小号,大小以能塞住 鼻孔为宜。

29 口罩法 多用于婴幼儿、气管切开术后及繁燥不安 的病人。 多用于婴幼儿、气管切开术后及繁燥不安 的病人。 优点:方便简单,无刺激性。 优点:方便简单,无刺激性。 缺点:不易固定,耗氧量大,张口呼吸时 易造成胃内胀气。 缺点:不易固定,耗氧量大,张口呼吸时 易造成胃内胀气。

30 面罩法 优点:无刺激性,用于张口呼吸的病人。 优点:无刺激性,用于张口呼吸的病人。 缺点:对进食饮水等造成不便。病人有拘 束闭塞感。 缺点:对进食饮水等造成不便。病人有拘 束闭塞感。

31

32 氧气枕法 氧气枕法用氧气枕代替氧气筒供氧 氧气枕法用氧气枕代替氧气筒供氧 一般用在氧气筒准备不及的危重患者抢救、转 移患者途中或家庭病房等。 一般用在氧气筒准备不及的危重患者抢救、转 移患者途中或家庭病房等。 使用时让患者的头部枕在氧气枕上,借助头部 重力 使用时让患者的头部枕在氧气枕上,借助头部 重力 使氧气流出 使氧气流出

33 1 、流量是 0.5~1 升 / 分,湿化瓶内气泡连 续出现,但听不到气泡破裂声。 1 、流量是 0.5~1 升 / 分,湿化瓶内气泡连 续出现,但听不到气泡破裂声。 2 、流量是 1~2 升 / 分,气泡连续出现加快。 2 、流量是 1~2 升 / 分,气泡连续出现加快。 3 、流量是 3~5 升 / 分,水面沸腾,离 1 米便 可听到气泡破裂声。 3 、流量是 3~5 升 / 分,水面沸腾,离 1 米便 可听到气泡破裂声。

34 头罩式给氧法 头罩式给氧法 将透明的头罩放在新生儿、 婴儿的头部,根据病情变化调节罩内氧浓 度。 头罩式给氧法 将透明的头罩放在新生儿、 婴儿的头部,根据病情变化调节罩内氧浓 度。 此法安全、简单、 舒适、有效 。 此法安全、简单、 舒适、有效 。

35

36 氧气帐法 氧气帐法 用透明塑料制成氧气帐,患者的 头及胸部密闭在帐幕内,并有特制的仪器 调节帐内的温度、湿度、测定帐内氧浓度。 氧气帐法 用透明塑料制成氧气帐,患者的 头及胸部密闭在帐幕内,并有特制的仪器 调节帐内的温度、湿度、测定帐内氧浓度。 此法耗氧量大,使用时严禁烟火和易燃品。 此法耗氧量大,使用时严禁烟火和易燃品。

37 氧气管道化装置。 氧气管道化装置。

38

39 使用氧气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 做好 “ 四防 ” ,即防震、放火、防油、防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 做好 “ 四防 ” ,即防震、放火、防油、防热。  氧气筒内的氧气是以 14.71 MPa 灌入 的,筒内压力很高,因此在搬运时避 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 氧气易燃,氧气筒应放于阴凉处,周围 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至少距火炉 5m 、 暖气 1m ,以防引起燃烧  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不可用 带油的手拧螺旋,避免引起燃烧  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  停用氧气时先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氧 气开关 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 离,调节好流量后再连接上  在用氧过程中可根据患者脉搏、血压 、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湿度、呼吸方 式等有无改善来衡量氧疗效果  同时还可以测量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疗 效,从而选择适当的用氧浓度  持续鼻导管用氧者,每日更换鼻导管 2 次,双侧鼻孔交替插管  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导管 阻塞。  湿化瓶应保持清洁,每日更换冷开水 一次并要求每周消毒一次; 当患者停止吸氧后,应清洗、消毒湿化 瓶、晾干备用  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 针降至 0.49Mpa ( 5kg/cm 2 )时, 即不可 再用以防灰尘进入筒内, 于再次充气时 引起爆炸  氧气筒外应分别悬挂 “ 满 ” 或 “ 空 ” 的标志,  以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速度

40 氧气吸入的浓度 氧气吸入的浓度 掌握吸氧浓度对纠正缺氧起着重要的作用 低于 25% 的氧浓度 则和空气中的氧含量相似无治疗价值 高于 70% 的氧浓度 持续时间超过 1 ~ 2 天 则会发生氧中毒 氧中毒表现 恶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 恶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对缺氧与二氧化碳滞留同时并存者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41 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 公式: 公式: 吸氧浓度( % ) 吸氧浓度( % ) =21+4× 氧流量( L/min ) =21+4× 氧流量( L/min )

42 氧流量与氧浓度对照表 氧 流量 ( L/min ) 氧 浓 度 ( % ) 氧 流量 ( L/min ) 氧 浓 度 ( % ) 1 25 1 25 2 29 2 29 3 33 3 33 4 37 4 37 5 41 5 41 6 45 6 45

43 氧疗的副作用及预防 1 、氧中毒: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1 、氧中毒: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2 、肺不张:控制吸氧浓度,作深呼吸。 2 、肺不张:控制吸氧浓度,作深呼吸。 3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雾化吸入。 3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雾化吸入。 4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控制吸氧浓度和 时间。 4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控制吸氧浓度和 时间。 5 、呼吸抑制:低流量持续给氧。 5 、呼吸抑制:低流量持续给氧。

44 氧气筒内的氧气量可供应时数 计算法 氧气筒容积( L ) ×[ 压力表所指压力 ( kg/cm 2 ) — 应保留的压力 5 ( kg/cm 2 ) ] 氧气筒容积( L ) ×[ 压力表所指压力 ( kg/cm 2 ) — 应保留的压力 5 ( kg/cm 2 ) ] 氧流量( L/min ) ×60 ( min ) 氧流量( L/min ) ×60 ( min )

45 已知:氧气筒的容积是 40 升,压力 95 公斤 / 平方厘 米,应保留压力 5 公斤 / 平方厘米,氧流量 3 升 / 分。 已知:氧气筒的容积是 40 升,压力 95 公斤 / 平方厘 米,应保留压力 5 公斤 / 平方厘米,氧流量 3 升 / 分。 问:筒内氧气可使用多长时间。 问:筒内氧气可使用多长时间。 1/40=90/X X=3600 升 1/40=90/X X=3600 升 1/3=Y/3600 Y=20 小时 1/3=Y/3600 Y=20 小时


Download ppt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常用抢救技术之一给患者吸入氧气以解除人体暂时缺氧的方法 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