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历诗风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历诗风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历诗风 1

2 诗风概貌 士人心态转变 作家作品 大历诗歌意象类型

3 大历诗风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大量作品表现出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情调。 诗歌创作由雄浑风骨转向淡远情致,转向凄清萧索、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表现宁静淡远的生活情趣。

4 皎然《诗式》:“大历中词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之丧,正在于此。”
太白、少陵,大而化矣,能事毕矣。降而钱、刘,神情未远,气骨顿衰。元相、白傅,起而振之,敷演有馀,步骤不足。昌黎而下,门户竞开; ——胡应麟 《诗薮》内编·卷三

5 诗风成因:士人心态的转变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的标志,它像一股突起的凛烈寒风,霎时就把人们刮进了万木雕零的萧瑟秋季,在士人心里投下了浓云密布的巨大阴影。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此之前,生活于和平环境中的士人,存有强烈的由文事或军功立致卿相的功名愿望(理想化色彩)。可战争爆发后,武将有了用武之地,而文士被排挤到社会边缘,再也看不到锦绣前程,战乱毁掉了这代士人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生活,带来希望幻灭的黯淡现实。战争带来的死亡与血泪的震撼与冲击,他们又有意无意的加以回避。

6 追忆往昔,恍如隔世,目睹现实,颇多生不逢时之感,痛定思痛,蓦然感到了自己的无能和衰老。于是士大夫独善其身的观念使他们在痛苦之余转向了自身,希望在纷乱的现实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绿地,在失望中寻找心理的平衡,提倡一种清净、高雅、淡泊的生活情趣与远离尘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热切的仕进欲望为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所取代失去了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 他们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也缺乏王孟对山水田园中蕴含的生机与活力的体认。

7 他们失去了前辈士人的积极进取,在诗中就出现了胡应麟所说的“气骨顿衰”。
所以,在大历诗人的诗中颇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盛唐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乐观情绪和慷慨气势,已成为遥远而不绝如缕的余响;而平心静气的孤寂、冷漠和散淡,弥漫于整个诗坛。 他们失去了前辈士人的积极进取,在诗中就出现了胡应麟所说的“气骨顿衰”。 返 回

8 韦应物的诗作 刘长卿的诗作 “大历十才子”诗作 韦应物《寄诸弟》诗意

9 一、韦应物(737——790?) 生平。世称“韦左司”、“韦江州”、“韦苏州”,有《韦苏州集》;
(1)韦诗的创作倾向是向往隐逸宁静,追求冲和平淡。诗歌气貌高古,语言简淡,风格清雅秀朗,气韵澄澈。

10 (2)早期作品,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寄畅当》云:“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这种气势壮大的诗作,明显地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

11 (3)韦应物以吏隐诗作见称于世,后期作品中多看破世情的无奈与散淡。
“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温泉行》)。 “乡村年少生离乱,见话先朝如梦中”(《与村老对饮》)。 吏隐之念,发之于诗,学陶潜,在语言上清新朴素,但对田园缺乏亲切感,不如陶把田园看作理想和归宿,故不够亲切自然;学王维,没有王对自然的亲和,似带有无可奈何的成分。

12 (4)代表作《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以极简洁的景物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闲适生活的宁静野逸之趣,在宁静的诗境中,有一重冷落寂寞的情思氛围。

13 (5)地位: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王、孟、韦、柳并称。王“清而秀”、孟“清而旷”、韦“清而润”、柳“清而峭” (参见《诗薮·外编》卷四)朱熹将他列在王维之上,因为他较王维来得更清澄,更疏淡。
返 回

14 二、刘长卿

15 刘长卿(726?—787?) (1)家境较为贫寒,早年应举屡试(十次)不中。入仕后又因刚直犯上,负谤入狱,两遭谪贬(南巴、睦州),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他的身世遭遇与杜甫有相似之处,但是他缺乏杜甫那种远大的政治抱负,所以他的诗哀叹嗟伤之情多于济世救时之志,风骨不举,表现出盛唐向中唐的转变。

16 (2)诗歌面貌: 长期的悒郁寡欢,使他的诗歌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又平添了一些惆怅衰飒的心绪,显得凄清悲凉。诗多凄凉、寒冷、苍白的意象,有人以“幽州白日寒“明其诗风,甚当。如其名句、名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远,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游休禅师双峰寺》)

17 (3)诗作数量:刘长卿现存诗五百余篇,数量相当可观。他和“大历十才子”专攻律诗,尤长于五律,五言诗占十分之六七,五律占五言之六七。自许“五言长城”;
(4)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弹琴》、《负谪后登干越亭作》等。

18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简练地勾勒了一幅荒村雪夜归人的图画,并烘托出了一种(明日)茫茫然无着落的惆怅感受。意脉流贯而又有变化,时间由日暮而入夜,空间由远山、近屋、门外到门内,二十个字安排得既精巧又不着斧斫之痕。

19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20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胡应麟 “中唐妙唱”  。

21 个人身世坎坷加上时代变乱的痛苦,使刘长卿常常陷入一种消沉的情绪之中。他在社会中找不到实现自我理想的希望,便只能哀吟自己的不幸,抒写人生的惆怅;
在他的诗里,叹息年华早逝、人老头白的句子比比皆是。而这消沉又使他转过身来靠近佛教,期望在佛教的境界中求得心灵的安慰。 他与著名诗僧皎然、灵澈交往很深,在与这些诗僧唱和应酬的诗作中,他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傥许栖林下,甘成白首翁”(《登思禅寺上方题修竹茂林》),“如今渐欲生黄发,愿脱头冠与白云”(《酬灵澈公相招》)。

22 因此,他的诗中散溢的不是青春活力和生活热情,不是高扬远举的气势,而是一种衰飒凄凉的哀愁。他有一篇《小鸟篇上裴尹》,正可以和李白的《大鹏赋》等相比较,诗中以小鸟自况,说:   藩篱小鸟何甚微,翩翩日夕空此飞。只缘六翮不自致,长似孤云无所依。……独立虽轻燕雀群,孤飞还惧鹰鹯搏。自怜天上青云路,吊影徘徊独愁暮。 这里早已没有了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气概,剩下的只是一个满怀绝望与痛苦的弱小生灵的哀叹。

23 对事业、理想、社会的失望反而使他贴近了自然,对山水景物有了更细致的观察与体验,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技巧有了更准确与成熟的理解,所以他的笔下有不少很有艺术魅力的诗篇。不少五言律绝写得很出色。他非常注意锤炼字句,尤其善于捕捉精巧贴切的自然意象,并选择富于色彩、音声效果的动词或形容词把它们连缀成一句或一联,所以他的诗中多有佳句,如 “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题魏万成江亭》), “山开斜照在,石浅乱流难”(《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

24 他还善于摆落意象之间的系连词,使之直接缀合,赢得更大的联想空间,如“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秋杪江亭有作》)“乱声沙上石,倒影云中树”(《湘中纪行》之十《横龙渡》),在语言的精炼和意象的富赡上,颇有些南朝谢灵运、谢朓的味道。

25   不过把刘长卿的众多诗篇放在一起读,就会发现单调重复的缺陷,正如中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所批评的那样:   “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如“华发”、“夕照”之类的意象,“青”、“白”之类的色彩,屡见不鲜。这恐怕不仅是“思锐才窄”(高仲武语)的问题,而更多是由于生活面过于狭窄、视野不够开阔的缘故。

26 ——意象的选择与塑造问题,内心情感世界的投射。
而且,虽然他的诗中常出现平和冲远、淡泊宁静的意境,但其背后掩藏着的其实仍是内心的失落与彷徨,因而他的诗往往以寒水、夕阳、雪夜、荒村等意象与寂寂、杳杳、寥寥等语词来呈现荒疏萧瑟之景与悲凉哀愁之情。 ——意象的选择与塑造问题,内心情感世界的投射。 返 回

27 “大历十才子”指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 的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诸人。

28 成员 《新唐书·卢纶传》:“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的成员,记载不同,以姚合《极玄集》注所载为最早, 疑为后人所加。 宋·江邻几《杂志》:卢纶、吉中孚、钱起、朗士元、司空曙、李益、李端、李嘉祐、皇甫曾、耿湋。

29 十才子生平大都不详,成就不一,诗才各异。如钱起才能很全面,其诗各体皆工,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幷称“钱刘”。李端才思敏捷,善于作应酬的送行诗。
“十才子”齐名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的相近。可以说,其相近来于时代影响之下人生理想与生活态度。 他们的生活态度,在钱起的《县中池竹言怀》一诗中表现得很典型,所谓“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30 李端 ○李端 端,赵州人……意况清虚,酷慕禅侣。大历五年李搏榜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自号衡岳幽人。弹琴读《易》,登高望远,神意泊然。……诗更高雅,于才子中名响铮铮。与处士京兆柳中庸、大理评事江东张芬友善唱酬。初来长安,诗名大振。

31 时令公子郭暧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延纳俊士,端等皆在馆中。暧尝进官,大宴酒酣,主属端赋诗,顷刻而就,曰:“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熏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皇楼。”主甚喜,一座赏叹。钱起曰:“此必端宿制,请以起姓为韵。”端立献一章曰:“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踢铜山许铸钱。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今朝都尉如相顾,愿脱长裾逐少年。”作者惊伏。主厚赐金帛,终身以荣,其工捷类此。 ——辛文房《唐才子传》

32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传说郭暖家中有一才貌双全的筝伎名叫镜儿,李端眼见她貌美,又听得筝声美妙,不觉心醉神迷。郭暖察觉后便对着他说:“你若能以筝为题赋诗一首,我就将佳人赏与你。”李端闻言,随即应声吟出此诗。郭暖听了大喜,忙将镜儿赏给李端。 ——元 伊世珍《琅嬛记》。

33 不再像前辈盛唐诗人那样充满兼济理想,真正的兴趣也不在政事,而是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除了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的诗作以描写冷漠寂寥情怀为主。内容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讲究格律辞藻,白描写景。 对现实的战乱、民生等问题反映不够。

34 钱起 钱起(722—780?): 有诗四百余首,是以“大历十才子”为主的中原诗人的领袖,在才子中年辈最高,天宝时与王维过往甚密。诗风仿佛王维,缺少恬淡韵味,有斧凿痕迹。《岘佣说诗》说其诗“清气中时露工秀”。 《省试湘灵鼓瑟》、《暮春归故山草堂》为其名作,前为试帖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尤为传诵。

35 ○钱起 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年李巨卿榜及第。少聪敏,承乡曲之誉。初从计吏至京口客舍,月夜闲步,闻户外有行吟声,哦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凡再三往来,起遽从之,无所见矣。尝怪之。及就试粉闱,诗题乃《湘灵鼓瑟》,起辍就,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主文李暐深嘉美,击节吟味久之,曰:“是必有神助之耳。”遂擢置高第。……大历中为太清宫使、翰林学士。起诗体制新奇,理致清赡,芟宋、齐之浮游,削梁、陈之嫚靡,迥然独立也。王右丞许以高格,与郎士元齐名,士林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36 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37 卢纶(?—799?):诗存330余首,以边塞诗著称,有雄浑气势。《塞下曲》六首为其名作,其二其三“月黑雁飞高”最为脍炙人口。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8 韩翃,《寒食日即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新之气,讽喻之意。皇帝垂青任为知制诰。 韩之故事,德宗年间进士许尧佐有《柳氏传》

39 大历十才子诗歌词语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黯淡的色彩。
运用象征性意象和描写性意象表达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

40 凄清意象 孤雁、寒山、夕阳 暗淡清冷的词语色彩,使大历诗整体上给人以凄凉衰飒的风格印象。

41 象征性意象 刘长卿诗中象征故乡的“青山”,象征隐逸、高洁义蕴的“白云”意象,象征漂泊不定生活的“孤舟”意象,隐喻衰败消沉的“夕阳”意象,以及“芳草”、“落叶”、“沧州”、“寒山”等,大量出现。 “思锐才窄”,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评。

42 描述性意象 白描手法,以求意象的创新 。细微清幽的自然意象,以一、两联诗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境界。不足之处在于诗境浅小。
钱起《湘灵鼓瑟》里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寄》中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耿湋《晚夏即事临南居》中的“树色迎秋老,蝉声过雨稀”; 李端《过谷口元赞所居》里的“重露湿苍苔,明灯照黄叶”。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里的“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43


Download ppt "大历诗风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