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二 遊走文學‧閱讀城市 此為專題二封面投影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二 遊走文學‧閱讀城市 此為專題二封面投影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二 遊走文學‧閱讀城市 此為專題二封面投影片。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2 穆時英(1912-1940) 第八講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降,正當左翼文學風靡文壇時,中國出現了現代主義傾向的小說流派,體現都市的聲光化電,描繪五光十色的都市風景線,此乃新感覺派小說。本講次要介紹的即為新感覺派重要的小說家穆時英,及其代表作〈上海的狐步舞〉的導讀,以期使同學透過文本的細讀,體會海派文學與京派文學截然不同的風格。本講投影片的內容依次為,首先介紹新感覺派的兩個源流,包括歐陸和日本。進而介紹受歐陸和日本新感覺派所啟發的中國新感覺派,包括中國新感覺派的代表作家如何興起於文壇及其文學特色。在仔細介紹穆時英及其代表作之前,說明穆時英文學風格的形成,如何深受上海的都市文化所影響。圖左為穆時英照片,圖右為穆時英與仇佩佩結婚照。 博覽群書 百度百科tanton

3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新感覺派的源流之一:歐陸 新感覺派始於法國保羅穆杭Paul Morand,書寫大
戰後現代人狂躁的情感和失序的社會。如《不夜 城》(Ouvertlanuit)、《樂城》(VilledePlai sir)、《優雅的歐洲》(LEuropeGalante)等。 施蟄存認為施尼茲勒(Arthur Schnitzler) 「使歐洲現代文藝因此而特闢一個新的蹊徑。」 (施蟄存,《革命的戴麗莎•譯者序》, 上海光華書局,1937。) 新感覺派的源流之一為歐陸的新感覺派,代表人物為保羅穆杭。穆杭書寫歐戰後,現代人生活於倦怠失序、情感失衡、道德淪喪的處境中,產生異化心理。穆杭的創作備受讀者喜愛,被推尊為新感覺主義的巨擘。日本新感覺派作家亦受其啟發。同樣地,中國新感覺派主要受歐美和日本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影響。佛洛伊德、歐美心理分析、意識流小說和日本新感覺派小說,乃中國新覺派作家接受外來影響的基本背景。其中,劉呐鷗於1928年《無軌列車》第4期譯介了《保爾!穆杭論!》,該文介紹穆杭的生平和創作手法,又刊登穆杭書寫現代人體驗的譯作。穆杭刻劃都市中的各種空間場所和人物身分,展現喧鬧迅速的都市特質,無疑對中國新感覺派產生深刻的影響。此外,施蟄存於二十年代開始譯介奧地利心理小說作家施尼茲勒的作品。施蟄存《將軍底頭》、《梅雨之夕》、《善女人的行品》等小說,表現出歐美心理分析和意識流的特質。

4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新感覺派的源流之二:日本新感覺派 源於遭逢關東大地震(1923年)、一戰後的經濟 恐慌等衝擊。
日本新感覺派主張,人應以視聽感官等主觀直感 來認識和表現世界,由此進行文體改革和技巧革 新。 立足於立體派、未來派、達達主義、 表現主義等前衛藝術。 本張投影片主要說明日本新感覺派的興起原因和文學主張。新感覺派是日本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重要的文學派別。一次世界大戰及俄國革命後,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發軔。然而,大正十三年,一批既厭倦當時文壇,又未加入無產階級的作家發起了新感覺派運動,並產生極大的影響。依據日本新感覺派的代表作品可知,日本新感覺派小說主要以戰爭愛情、生老病死等為題材,幾乎鮮少觸及都市題材。部分評論家主張日本新感覺派作品為震災文學,此乃緣於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東京於一夕之間淪為廢墟。日本新感覺派作家因而關注傳統題材,旨在表現人們苦悶不安的心理,並深刻的思索人生哲理。然而,中國新感覺派作家則以都市為核心的書寫對象,原因之一是受到上張投影片所提到法國穆杭的啟發。此外,橫光利一於〈新感覺活動〉一文表示:「未來派、立體派、達達派、象徵派、結構派,以及如實派一部分,都屬於新感覺派的東西」。川端康成〈答諸家的詭辯〉一文亦曾提出相同的看法。

5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新感覺派的源流之二:日本新感覺派 代表作家:橫光利一、川端康成、 池谷信三郎等。
劉吶鷗:「文藝是時代的反應,好 的作品總要把時代的色彩和空氣描 出來了,在這個時期裡能夠把日本 時代的色彩描繪給我們看的,只有 新感覺派一派的作品。」(劉吶鷗: 《色情文化•譯者題記》) 橫光利一、川端康成、池谷信三郎等乃新感覺派的代表作家。「新感覺」以主觀感覺體現客觀事物,甚至創新地以擬人、隱喻、象徵來捕捉人物瞬間而微妙的感覺。例如,橫光利一的代表作《蒼蠅》,由從蒼蠅的視覺,窺視不同人生際遇的心理。 《蒼蠅》與《春天乘著馬車來了》均運用了比喻、擬人、誇飾等寫作手法。由這兩篇小說可考察橫光利一兩條不同的文學創作軌跡。黃源《論橫光利一》表示:「橫光利一最顯著的特色,是在於他的表現,在於他的感官描寫。……他的文章橫溢著感覺的香味,以表示『感覺派』詩意的豐富,……」(轉引自蘇雪林:〈新感覺派穆時英的作風〉,輯錄於嚴家炎編:《穆時英全集第三卷》,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頁519。)至於投影片上所引用的劉吶鷗的題記,既說明日本新感覺派的文學主張,也表明了他對日本新感覺派的評價。 百度百科 Rocy711

6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中國的新感覺派 劉吶鷗1928年9月創辦《無軌列車》,標誌中國新 感覺派小說創作的發軔。
《都市風景線》為現代中國第一部新感覺派小說 集。 1932年至1935年,施蟄存主編文學期刊 《現代》。 1928年劉呐鷗創辦《無軌列車》半月刊,開始介紹日本新感覺派文學,包括日本橫光利一、穀崎潤一郎等日本新感覺派的小說。此時,穆時英、施蟄存等一批海派文人處於不健全的都市物欲中,因而試圖創新一種上海新感覺中的都市風景線。劉呐鷗的小說集《都市風景線》為中國第一部新感覺派小說集。此外,1932年至1935年,施蟄存主編文學期刊《現代》,為新感覺派小說提供了重要的發表陣地。

7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中國的新感覺派 中國新感覺派作家派作家:劉呐鷗、 施蟄存、穆時英、黑嬰、禾金。
劉吶鷗( ) 施蟄存( ) 穆時英( ) 圖為中國新感覺派的三個代表作家,依序為劉吶鷗、施蟄存、穆時英年輕時照片。以下逐一簡述三位作家。劉吶鷗,臺灣臺南人,著有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等。劉呐鷗的小說刻劃上海的迅速多變的速度感、都市男女的欲望,亦揭露了墮落、空虛、頹廢的現代都市人。換言之,幾乎每篇劉呐鷗的小說皆涉及了代表上海都市生活的典型空間,如舞廳、電影院、跑馬場、百貨公司和火車車廂等,使都市不僅成為小說中的主角,亦影響了活動於其中的人們的心理、思維和交往。劉呐鷗《都市風景線》幾乎每篇皆有蘊含時髦氣質的摩登女子,往往在上述的場所活動和交際。摩登女子多半有著櫻桃般的嘴唇、隆直的希臘式的鼻子、有彈力的肌肉、時尚的短髮等。李歐梵教授認為劉呐鷗的小說以現代尤物象徵現代都市的辭藻。至於施蟄存於1929年運用心理分析,創作《鳩摩羅什》、《將軍的頭》,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作家之一;他亦於三十年代主編《現代》雜誌,介紹現代主義思潮和創作。施蟄存一生的工作包括:編輯、創作、翻譯外國文學、古典文學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穆時英的部分,詳見後述。 圖片來源︰聖天閣文化網 圖片來源︰沉鍾苑 百度百科tanton 中國新感覺派作家派作家:劉呐鷗、 施蟄存、穆時英、黑嬰、禾金。

8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新感覺派的文學手法:都市的心靈景觀 上海的半殖民地語境中,人們既耽溺於奢華畸靡的
都市生活,卻又於其中產生精神失衡、掙扎、異化 的心理。 以心理分析或精神分析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心理。 蒙太奇的敘事手法和流動性的敘事結構。 借鑒意識流的手法。 20世紀以降上海逐漸發展為貿易、金融、文化、消費和娛樂的現代城市。上海的繁榮與其(半)殖民地化的歷史語境有關,上海社會混融異國景象和傳統文化,發展為充滿誘惑的國際都市。中國新感覺派出現之前,都市僅僅作為文學作品的背景,尚未深入體現都市文化的特質。然而,新感覺派小說藉由描繪都市風景線,來反映現代人的生存處境和心靈感受,如疏離、寂寞、孤獨、飄泊、迷失、困惑、失落、焦慮,以期挖掘人物的潛意識活動和微妙心理。畢竟,新感覺派核心旨趣之一,在於剖析日常生活中的幽微心理,無疑成為新感覺派重要的文學成就。例如,劉呐鷗《都市風景線》源於對都市生活的敏感,描繪了都市的賽馬場、夜總會、影院、茶館、別墅等都市場景。刻畫舞女、小職員、少爺、小姐、姘頭、資本家、交際花等各色人物,以跳躍的敘事節奏,呈顯出上海生活的剪影。誠如嚴家炎表示,「呐鷗先生是一位敏感的都市人,操著他的特殊的手腕,他把這飛機、電影、JAZZ、摩天樓、色情(狂)、長型汽車的高速度大量生產的現代生活,下著銳利的解剖刀。在他的作品中,我們顯然地看出了這不健全的、糜爛的、罪惡的資產階級的生活的剪影和那即刻要抬起頭來的新的力量的暗示。」(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頁 。)同樣還有,穆時英的《南北極》、《白金的女體塑像》、施蟄存《梅雨之夕》、《春陽》、《藥羹》等也有相同的文學特質和創作關懷。至於蒙太奇的敘事手法和結構,留待後面分析《上海的狐步舞》時,再詳細說明。

9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穆時英:中國新感覺派聖手、中國的橫光利一。 燙短髮,筆挺的西裝和現代風的文士
品格,這是穆時英的外貌。滿肚子崛 口大學士的俏皮話,有著橫光利一的 小說作風,和林房雄一樣地在創造著 簇新的小說的形式,這便是穆時英先 生的內容。 摘錄自:迅俟,《穆時英》,載楊之華編《文壇史料》 (上海,中華日報社,1994年),頁 。 百度百科tanton 穆時英是一位外表、生活、寫作風格既時髦又現代的作家。例如,穆時英經常光顧上海的咖啡廳、舞廳、劇院和跑馬場,因而成其創作的重要素材。也因此,穆時英的小說吸引了上海各階層的讀者,包括批評家、消費者、中產階級等。然而,穆時英充滿魅力的外表和華麗的文學創作之餘,有著更深刻的關懷。誠如穆時英《公墓·自序》表示:「在我們的社會裡,有被生活壓扁了的人,也有被生活擠出來的人,可是那些人並不一定,或者說,並不必然要顯出反抗、悲憤、仇恨之類的臉來;他們可以在悲哀的臉上戴上快樂的面具。每一個人,除非他是毫無感覺的人,在內心的深處都蘊藏著一種寂寞感,一種無法排除的寂寞感。每一個人,都是部分地或是全部地不能被人家瞭解的,而且是精神隔絕了的。每一個人都能感覺到這些。生活的苦味越是嘗得多,感覺越是靈敏的人,那種寂寞就越加深地鑽到骨髓裡。」穆時英小說中充滿著爵士樂的節奏、狐步舞的體態或夜總會的瘋狂等氛圍時,卻隱隱然地揭露繁華都會生活所遮掩的寂寞與失落。圖為穆時英照片。

10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穆時英:中國新感覺派聖手、中國的橫光利一。 浙江慈溪人。三十年代初就讀上海光華大學期間,
於《新文藝》、《小說月報》、《現代》等雜誌 發表小說。 年間,穆時英與葉靈鳳創辦《文藝畫報》, 爾後擔任上海《晨報》副刊「晨曦」的主編,又與 葉靈鳳、劉呐鷗、樊仲雲等成立「晨曦文藝 社」。 1936年轉任《時代日報》副刊「二十世 紀」編輯。後赴港從事電影工作。 穆時英一九二八年十六歲開始寫作,一九二九年處女作《黑旋風》發表於《新文藝》,《南北極》發表於《小說月報》,因而一舉成名。一九三二年小說集《南北極》出版後,被譽為天才作家。穆時英的小說大都寫於一九三○至一九三四年之間,爾後較少出版作品,主要從事編輯和電影工作。據說寫過《中國萬歲》和《十五義士》,然未出版或拍成電影。一九三九年參加汪精衛政府的相關活動,遭刺殺身亡。

11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穆時英:中國新感覺派聖手、中國的橫光利一。 作品集:《交流》(1930)、《南北極》(1932)、《公
墓》(1933)、《白金的女體塑像》(1934)、《聖處女 的感情》(1935) 《南北極》展現粗曠潑辣的風格。《公墓》、《白金 的女體塑像》不同於《南北極》,表現細膩複雜的情 感,也因這兩部作品獲得新感覺派的榮銜。 穆時英筆下的都市人物,或充滿憂鬱和寂寞, 或具有布爾喬亞式的羅曼情調,或刻劃夜 總會、舞場人物。 穆時英並非一開始就以新感覺派聖手而著稱於文壇。因發表《咱們的世界》和《黑旋風》於《新文藝》,再加以施蟄存推薦到《小說月報》刊發《南北極》,故而一舉成名。最初,由於出版第一部小說集《南北極》而被視為普羅作家。《南北極》主要關注都市與鄉村二元對立所引發的貧富差距。換言之,穆時英運用無產大眾的簡潔明快的語彙,以第一人稱自述口吻來創作,描寫尖銳的階級矛盾和壓迫,穆時英因而贏得廣泛的聲譽。此乃源於適值左聯成立前後,極力宣導普羅文學,文藝大眾化正引發熱烈討論之際,或許其於有意無意間融進了當時的創作語境。1930年〈被當作消遣品的男子〉具有意識流的風格,迥異於左翼題材,引發文壇關注,亦受左翼作家猛烈批判。《南北極》之後的三部小說聚焦在上海的都市文化和上海居民的人格心理。穆時英的小說中,旨在刻劃各種感官感知,挖掘人物非理性的潛意識,又穿插各個情節,形成跳躍的結構,以期彰顯人性遭到壓抑扭曲的上海,只能不斷尋找感官刺激來麻痺空虛、孤獨與絕望的心理。誠如穆時英於《白金的女體塑像》自序表示:「人生是急行列車,而人並不是舒適地坐在車上眺望風景的假期旅客,卻是被迫著去跟在車後,拼命地追趕列車的職業旅行者。以一個有機的人和一座無機的蒸汽機競走,總有一天會跑得筋疲力盡而頹然倒斃在路上的。」道出了都市人匆忙而疲憊的生活狀態,中就淪為都市的零餘者。

12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穆時英文學風格的形成背景: 上海的都市文化 租界、(半)殖民、摩登都市 民族主義、世界主義、現代主義
十里洋場的資本主義與消費文化 印刷文化與文學傳播 上海電影 都市文學關注現代都市的繁華、富麗、妖魅、淫蕩、享樂等複雜的層面。二十年代以降的中國作家首度面對現代都市,要敏銳地觀察、感受城市的聲光化電和色香味觸,再以華麗、創新、細膩的語言體現為創作。形成十里洋場的資本主義和消費文化,主要在於各種摩登場所的出現,包括百貨大樓、咖啡館、舞廳、公園、跑馬場、亭子間等,每一種場各有其消費和文化意涵。例如,穆時英經常光顧咖啡廳、舞廳、劇院和跑馬場,因而成其創作內容。至於各種刊物和畫報的發行,也提供了上海想像共同體的途徑,同樣地,電影作為視覺文本之一,則提供了另一種感官刺激的想像媒介。也因此,新感覺派小說中的主人公體驗這些摩登場所,無疑為都市的參與者,在聲光化電而令人暈眩的都市生活中,竭力模仿資本、現代主義的速度感和相關活動,往往因沉湎聲、光、色而迷失茫然。然而,上海城的聲光化電和速度感,也成為作家進行語言改革和技巧實驗的依據,亦有批判、揭露、反思都市文明的創作旨趣。此外,穆時英小說中的性別象徵、曖昧的民族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等,並非意味著民族主義的失敗或被殖民意識的屈服,而可能是半殖民語境中,中國作家所作的一種自由的文化選擇。

13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穆時英的文學風格 空間形式的現代試驗 聲光化電的絢麗都市 以電影鏡頭透視都市空間
感官描寫、女性形象與城 市心靈 超現實主義的語義所刻劃 的上海景觀 鮮少以人物為敘事主體, 暗示上海人蒼白模糊的心靈。 反襯出超現實、充滿生命力的物質刻畫。 圖片來源︰中華網 以下的投影片逐一說明各項。各個要點環環相扣,難以截然切割。圖為老上海一隅:南京路當年的風華。

14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代表作選讀: 〈上海的狐步舞〉 〈上海的狐步舞〉為上海城市書寫的經典文本 空間形式的現代試驗: 舞廳:
跑馬場、跳舞聽、大飯店 舞廳: 公共的消費、社交空間。 舞廳之於穆時英已成其日常生活的一 環和生活方式。 舞女: 象徵現代城市物質文化的載體。 在跑馬場、舞廳、咖啡館等公共場所, 與男性周旋。 二十年代上海的大街、舞廳、影院、城市公園和咖啡館等公共空間及其所表徵的都市文化,深刻地影響現代派文學的產生。空間形式的現代試驗為李歐梵教授指出的論點,意指藉由空間寓言來刻劃城市的形象。(參見李歐梵,《上海摩登》(北京大學,2005年3刷),頁237。)例如,去舞廳跳舞為一種西方社交。尤其上海開埠之後,西方大眾化和交際性的舞蹈傳入租界洋場和華人社會,便無法阻止中國人對它的熱烈擁抱,成為大眾社會的流行之一。當年穆時英、戴望舒、劉呐鷗、施蟄存等人十分熱衷跳舞,新感覺派聖手穆時英正是在舞廳愛上了舞女仇佩佩,並追至香港與其結婚。現代舞廳裡眩人耳目的聲光和紙醉金迷的情色,使多數現代派小說具有頹廢的色彩。換言之,都市公共消費空間――舞廳,誘發著穆時英的文學想像,成功地作為經驗潛入穆時英的小說創作,為穆時英紛繁都市風景線中的一個核心場景。圖為當時畫報上的摩登女郎或舞女的形象,也是穆時英小說經常描寫的對象。 百度百科 cibirii

15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代表作選讀: 〈上海的狐步舞〉 舞廳:空間、感官、女性 舞廳為上海的城市縮影之一。
聲光化電的感官刺激與異化病態的城市心靈。 如電影鏡頭般的敘事視角與狐步舞般的小說節奏。 交換舞伴般的敘事節奏,使上海城 宛若一座華麗的舞池。 在進入小說所描述的舞廳之前,舞廳外賣晚報孩子的叫賣與周圍各種商店的閃爍霓虹燈光,形成聲音、光線、色彩相互交錯變化的場景,再加以幻覺和想象,便渲染出半殖民地都市繁華躍動的氛圍。更遑論是舞廳內的描寫。本張投影片所提出的三項論點,主要針對下一張投影片所引用〈上海的狐步舞〉中的一個段落。

16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代表作選讀: 〈上海的狐步舞〉 舞廳:空間、感官、女性
蔚藍的黃昏籠罩著全場,一隻Saxophone正伸長了脖子,張著大嘴, 嗚嗚地衝著 他們嚷,當中那片光滑的地板上,飄動的裙子,飄動的袍角, 精緻的鞋跟,鞋跟, 鞋跟,鞋跟,鞋跟。蓬鬆的頭髮和男子的臉。男子 襯衫的白領和女子的笑臉。伸著的胳膊,翡翠墜子拖到肩上,整齊的圓桌 子的隊伍,椅子卻是零亂的。暗角上站著白衣侍者。酒味,香水味,英腿 蛋的氣味,煙味……獨身者坐在角隅裡拿黑咖啡刺激著自家兒的神經。 舞著:華爾茲的旋律繞著他們的腿,他們的腳站在華爾 滋旋律上飄 飄地,飄飄地。 …… 獨身者坐在角隅裡拿黑咖啡刺激著自家兒的神經, …… ,那只Saxophone伸長了脖子,張著大嘴。蔚 藍的黃昏籠罩著全場。 (《上海的狐步舞》) 首先,都市是舞廳的背景和精神底色。舞廳既是都市中的娛樂場所,亦為壓抑異化的都市人的一個精神宣洩處。舞廳是小說人物的生存背景,並藉由舞廳的描繪來推動著情節的發展。再者,不斷變換的視點,刻劃了一個個視覺性和律動感的主觀鏡頭,人物的感覺和心態融合於這些鏡頭中,表現出現代都市五光十色的紛繁和頹廢病態的現代都市人。嚴家炎概括中國新感覺派小說的創作特色時,將都市題材列於首要:「中國新感覺派創作的第一個顯著特色,是在快速的節奏中表現現代大都市的生活,尤其表現半殖民都市的畸形和病態方面。可以說,新感覺派是中國現代都市文學開拓者中的重要一支。」(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頁141。)此外,「獨身者坐在角隅裡拿黑咖啡刺 激著自家兒的神經」重複出現,使段落構成了一支巧妙的舞,文本中的句子圍繞著舞池,宛若狐步舞。

17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代表作選讀: 〈上海的狐步舞〉 舞廳:空間、感官、女性
交換舞伴般的敘事節奏,使上海城宛若一座華麗的舞池。 舞著:華爾茲的旋律繞著他們的腿,他們的腳站在華爾滋旋律上飄飄地,飄 飄地。兒子湊在母親的耳朵旁說:「有許多話是一定要跳著華爾茲才能說的, 你是頂好的華爾茲的舞侶——可是,蓉珠,我愛你呢!」覺得在輕輕地吻著 鬢腳,母親躲在兒子的懷裡,低低的笑。一個冒充法國紳士的比利時珠寶掮 客,湊在電影明星殷芙蓉的耳朵旁說:「你嘴上的笑是會使天下的女子妒忌 的——可是,我愛你呢!」覺得輕輕地在吻著鬢腳,便躲在懷裡低低地笑, 忽然看見手指上多了一隻鑽戒。珠寶捐客看見了劉顏蓉珠,在殷芙蓉的肩上 跟她點了點腦袋,笑了一笑。小德回過身來瞧見了殷芙蓉也Gigolo地把眉毛 揚了一下。舞著,華爾茲的旋律繞著他們的腿,他們的腳踐在華爾滋上面, 飄飄地,飄飄地。 珠寶捐客湊在劉顏蓉珠的耳朵旁,悄悄地說:「你嘴上的笑是會使天下的女 子妒忌的——可是,我愛你呢!」覺得輕輕地在吻著鬢腳,便躲在懷裡低低 地笑,把唇上的胭脂印到白襯衫上面。  由這段引文可知,某些對話和敘事反覆出現,形成在舞池中交換舞伴一般的敘事節奏,既輕快又交錯,舞動著狐步舞般的旋律。因此,《上海的狐步舞》刻劃的上海宛若一座華麗的大型舞池,各形各色的人物周旋於其間,摩登的聲光化電亦於上海舞池中眩人耳目地展示著。反覆出現的敘事,如「覺得在輕輕地吻著鬢腳,母親躲在兒子的懷裡,低低的笑。」「舞著,華爾茲的旋律繞著他們的腿,他們的腳踐在華爾滋上面,飄飄地,飄飄 地。」「可是,我愛你呢!」等。

18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代表作選讀: 〈上海的狐步舞〉 暈眩的速度感與視覺新體驗 「上了白漆的街樹的腿,電桿木的腿,一切靜物的
腿……revue似地,把擦滿了粉 的大腿交叉地伸出 來的姑娘們……白漆的腿的行列。沿著那條靜悄的 大路,從住宅 的窗裡,都會的眼珠子似地, 透過了窗紗,偷溜了出來淡紅的,紫的, 綠的,處處 的燈光。 」 (《上海的狐步舞》) 本張投影片說明,由飛馳的汽車向外觀看風景,所體現的速度感和視覺新體驗。「《上海的狐步舞》和《夜總會裡的五個人》描寫飛奔的火車、不停閃爍的霓虹燈、夜馳的汽車、旋轉沒和電梯等現代技術,展示了都市生活令人暈眩的速度感。在暈眩的速度感和文明的現代技術中,蘊含著都市人的心理特徵。」(史書美,《現代的誘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頁371。)換言之,穆時英以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剪接上海的街道、洋房、旅館、舞廳、賭場、貧民窟,並運用快速運轉的鏡頭切換,展現不連貫時空的碎片,眾多碎片投映為五光十色的上海風景線。

19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代表作選讀: 〈上海的狐步舞〉 一個斷片:以電影鏡頭透視都市空間 上海,造在地獄上面的天堂!
滬西,大月亮爬在天邊,照著大原野。淺灰的原野,鋪上銀灰的月 光,再嵌著 深灰的樹影和村莊的一大堆一大堆的影子。原野上,鐵軌畫 著弧線,沿著天空直伸 到那邊兒的水平線下去。…… 嘟的吼了一聲兒,一道弧燈的光從水平線底下伸了出來。鐵軌隆隆 地響著,鐵 軌上的枕木象蜈蚣似地在光線裡向前爬去,電桿木顯了出來, 馬上又隱沒在黑暗裡 邊,一列「上海特別快」突著肚子,達達達,用著 狐步舞的拍,含著顆夜明珠,龍 似地跑了過去,繞著那條弧線。又張著 嘴吼了一聲兒,一道黑煙直拖到尾巴那兒, 弧燈的光線鑽到地平線下, 一會兒便不見了。 (《上海的狐步舞》) 承接上張投影片提到視覺的速度感,除了因新興交通工具帶來感官新體驗外,亦借鑑了電影鏡頭的手法。蒙太奇不僅是電影拍攝手法之一,亦與人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審美、文化有密切的關係。《上海的狐步舞:一個斷片》篇名中「一個斷片」,意指一部小說的一個片段,或剪輯的電影鏡頭,連綴出紛繁的都市景象的斷片。以片段式的場景和快節奏的場景轉換,刻劃上海城的都市特質,包括身分地位迥異的都市人及其不同的生活型態和心理。快節奏亦影響和反映都市人的複雜心理:狂歡、掙扎、疲倦相互交錯。鏡頭裡的場景,人物彷彿被化約為上海城的聲光。換言之,穆時英刻畫空間形式的主要手法,在於借鑒電影蒙太奇的場面切換,自由地處理跨度較大的時空和切換各個場面。尤其,巧妙地交錯風馳電掣的上海特別快、夜總會、華東飯店電梯上升時的宴飲場景,宛如看了一場電影。

20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代表作選讀: 〈上海的狐步舞〉 超現實主義的語義所刻劃的上海景觀
「電梯用十五秒鐘一次的速度, 把人貨物似地拋到 屋頂花園去。」(《上海的狐步舞》) 又如: 請喝白馬牌威士忌酒……吉士煙不傷吸者咽喉 …… 亞歷山大鞋店,約翰生酒鋪,拉薩羅煙 商,德茜音樂鋪,朱古力糖果鋪,國泰大戲 院,漢密而登旅社…… (《夜總會裡的五個人》)  李歐梵教授認為超現實主義的手法,意圖以「漂移的能指來營造一個語義世界,以此來凸顯穆時英的上海景觀。」(李歐梵,《上海摩登》(北京大學,2005年3刷),頁236。) 同樣地,《夜總會裡的五個人》的這段引文是由琳瑯滿目的霓虹燈招牌所組成,將讀者帶入想像上海的世界裡。就另一方面而言,穆時英以陌生化的語言,刺激讀者體驗因空間形式,而造成的感官震驚。或許穆時英是自覺地創發陌生化的語言,以期應對瞬息萬變的新興現代化上海。

21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代表作選讀: 〈上海的狐步舞〉 超現實,又充滿生命力的物質刻畫。
鮮少以人物為敘事主體,暗示上海人蒼白模糊的心靈。 超現實,又充滿生命力的物質刻畫。 蔚藍的黃昏籠罩著全場,一隻Saxophone正伸長了脖子,張著大 嘴,嗚嗚地衝著 他們嚷,當中那片光滑的地板上,飄動的裙子, 飄動的袍角,精緻的鞋跟,鞋跟, 鞋跟,鞋跟,鞋跟。蓬鬆的 頭髮和男子的臉。 電梯用十五秒鐘一次的速度, 把人貨物似地拋到屋頂 花園去。 電梯把他吐在四樓,劉有德先生哼著《四郎探母》 踏進了一間響有骨牌聲的房間,…… 承接上張投影片,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上海的狐步舞》鮮少以人物為主詞,或者說穆時英採取主體消失的敘事策略,暗示生活在上海的現代人面目模糊,以此隱喻焦慮、寂寞、蒼白的心靈。誠如穆時英《公墓·自序》所言,其關注的是被壓扁的上海和上海現代人。然而,穆時英卻在描述如電梯、薩克斯風等物質時,以充滿生命力和超現實的筆調來抓住讀者的目光,除了反襯人物主體的喪失之外,亦符應了聲光化電的上海。

22 海派文學與現代都市文化(一):穆時英 代表作選讀: 〈上海的狐步舞〉 上海城作為小說主人公 的睡衣,江水又嘩啦嘩啦的往東流,工廠的 汽笛
睡熟了的 建築物站了起來,抬著腦袋,卸了灰色 的睡衣,江水又嘩啦嘩啦的往東流,工廠的 汽笛 也吼著。  歌唱著新的生命,夜總會裡的人們的命運!  醒回來了,上海!  上海,造在地獄上的天堂。 (《上海的狐步舞》) 由這段引文可知,穆時英自覺地將上海本身擬人化,作為小說的主角。小說的開頭和結尾都試圖將上海描繪為「造在地獄上的天堂」,為整篇小說定下了主旋律,貫穿出上海城的全景空間,無疑為穆時英對現代都市的反思。換言之,《上海的狐步舞》中一再地出現重複的段落,將讀者的注意焦點轉向早先閱讀過的環節,進而連綴小說中跳躍的段落,不僅使小說結構完整,亦能整體把握小說的創作旨趣。就另一方面而論,穆時英的創作旨趣在於,揭露生活於三十年代上海的現代人,面臨貧富、哀樂、生死、孤獨、焦慮等的精神狀態。誠如穆時英《公墓·自序》表示:「在我們的社會裡,有被生活壓扁了的人,也有被生活擠出來的人,可是那些人並不一定,或者說,並不必然要顯出反抗、悲憤、仇恨之類的臉來;他們可以在悲哀的臉上戴上快樂的面具。每一個人,除非他是毫無感覺的人,在內心的深處都蘊藏著一種寂寞感,一種無法排除的寂寞感。每一個人,都是部分地或是全部地不能被人家瞭解的,而且是精神隔絕了的。每一個人都能感覺到這些。生活的苦味越是嘗得多,感覺越是靈敏的人,那種寂寞就越加深地鑽到骨髓裡。」穆時英小說中充滿著爵士樂的節奏、狐步舞的體態或夜總會的瘋狂等氛圍時,卻隱隱然地揭露繁華都會生活所遮掩的寂寞與失落。

23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作者:江欣潔 來源:百度百科 tanton
來源:博覽群書 到訪日期:2010/10/20 來源:百度百科 Rocy711 到訪日期:2010/10/20 來源:聖天閣文化網 來源:沉鐘苑 來源:中華網

24 迅俟,《穆時英》,載楊之華編《文壇史料》 (上海,中華日報社,1994年),頁231-232 第16-22頁文字內容 穆時英〈上海的狐步舞〉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來源:百度百科 cibirii 第9頁文字內容 迅俟,《穆時英》,載楊之華編《文壇史料》 (上海,中華日報社,1994年),頁 第16-22頁文字內容 穆時英〈上海的狐步舞〉


Download ppt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二 遊走文學‧閱讀城市 此為專題二封面投影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