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传 播 疾 病
课时安排: 2 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及治疗 方法 熟悉: 淋病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 现、诊断、防治原则及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梅毒、淋病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的临床表现 ◆难点:梅毒、淋病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的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及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
性病 : 是一组以性交为主要传播途径 的传染病。
经 典 性 病 淋病 淋病 梅毒 梅毒 软下疳 软下疳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腹股沟淋巴肉芽肿 腹股沟淋巴肉芽肿
1975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正式将 性病命名为性传播疾病后,把非淋菌性尿 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 生殖器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细菌性 阴道炎、性病性盆腔炎、阴虱、疥疮、传 染性软疣、乙型肝炎、阿米巴病、股癣等 20 多种疾病也列入性病范畴,总称为新一 代的性传播疾病。
梅 毒
病 因 梅毒螺旋体
致病机理 梅毒螺旋体本身不含细菌的内毒 素和外毒素,但是由于该病原体具 有很强的侵袭力而致病,螺旋体具 有粘附组织的能力,并产生免疫病 理损伤。
传播途径 1. 性接触传染 2. 胎盘传染 3. 产道传染 4. 非性接触传染 5. 输血感染 6. 间接接触传染
梅毒的病程分期 获得性梅毒: ●早期 ( 病期< 2 年 ) :一、二期梅毒 ●晚期 ( 病期> 2 年 ) :三期梅毒 胎传梅毒: ●早期 ( 年龄< 2 岁 ) ●晚期 ( 年龄> 2 岁 )
临床表现 因三期梅毒及胎传梅毒较 少见,故主要阐述获得性梅 毒的早期表现。
(一)一期梅毒硬下疳(由于梅毒螺旋体在局部 形成一种免疫反应而形成结节): ① 发生于不洁性交 周后; ② 发生部位为包皮、龟头、阴囊、阴阜,女性为大 小阴唇处; ③ 皮疹为单个圆形的结节,呈淡红或暗红色,称硬 下疳,直径约为 1 厘米,表面可有糜烂或溃疡; ④ 少数皮疹为多个结节; ⑤ 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但感染后可有疼痛; ⑥ 结节可在 1 月左右自行消退; ⑦ 因梅毒进入周围淋巴结,而出现周围淋巴结肿大。
(二)二期梅毒: 一期梅毒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螺 旋体在局部进入全身血液系统,在 1-2 月后可出现全身症状。
皮肤损害:全身出现对称性、广泛性 的淡红色的斑疹,可发生于躯干四肢, 也可局限于手掌、足部。 皮疹特点:无瘙痒、不融合,病程 长短不一。
粘膜损害 扁平湿疣: 表现为大腿内侧、肛周或女性两侧大阴唇 对称分布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皮疹可相 互融合(其内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
五、诊 断 病史及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①硬下疳及扁平湿疣皮损均可在暗视 野下找到螺旋体。 ②特别是一期梅毒,梅毒血清反应为 阴性时,此检查尤为重要。
血清学方法 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即抗心磷脂抗 体的测定。常用为 USR— 血清不加热反应素玻片试验。 RPR—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①作用:筛选试验;②滴度的测定可 作为观察病情的指标;③可为假阳性: SLE 、风湿热、病毒感染、妊娠。 2/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 常用 TPHA—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又称确诊 试验,但部分患者即使经规律治疗, 抗体可呈长时间或终身阳性。
3/ 血清抗体的临床意义 USR(RPR ) + + - - TPHA + - + - 意义 梅毒 可疑 治愈 早期或不是
治 疗
1 、首选: 苄星青霉素 240 万单位 im QW×3 次 普鲁卡因青霉素 80 万单位 im QD×15 天 2 、次选: 四环素 0.5 Qid×15 天 红霉素 0.5 Qid×15 天
3 、妊娠梅毒: ① 普鲁卡因青霉素 80 万单位 im QD×10 天 妊娠头三个月及妊娠末 3 个月各用药一个 疗程 ② 红霉素 0.5 Qid×15 天 ( 禁用四环素 )
4 、病情观察: 第 1 年内 3 月随诊一次, 第 2 、 3 年每半年随诊一次, 如果复发,应加倍剂量进行 治疗。 复发:主要表现为血 清复发,也就是血清 抗体滴度由阴转阳或 滴度升高。
淋 病
一、 病 因 G - 双球菌:抵抗力差,普通消毒剂数分钟即 可杀死,但对培养要求高。
① 细菌表面的菌毛具有强的粘附 能力。 ② 细菌外膜含有毒素。 二、 致病机理
三、传染 成人一般通过性传染,儿童有可能 通过间接传播。
四、表现 ①急性炎症:男、女均有明显症状。 ②慢性反复发作性尿道炎及宫颈、阴道 炎。 ③男性慢性前列腺炎。
五、诊 断 ●男性: 急性炎症表现,涂片为阳性确诊。 慢性作前列腺液或分泌物培养确诊。 ●女性: 典型临床加涂片可确诊。 慢性作培养确诊。
六、治疗 1/ 大观枚素仍为有效的方法。 2/ 头孢曲松为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推荐为 首选,但需先做皮试。 3/ 对急性炎症可先作处理,然后再在症 状消失后作培养,以判断是否治愈。 4/ 可考虑在选用上述两种药物之一时, 加用另一类型的抗生药, 如喹诺酮类、阿 齐枚素等。 5/ 慢性需用药在 10 天以上。
尖 锐 湿 疣 尖 锐 湿 疣
一、 病 因 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6 、 HPV11 、 HPV16 、 HPV18 等类型引起。 HPV 可产 生 皮肤和粘膜的感染。
二、 致病机理 1 、与尖锐湿疣患者接触是否发病,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 HPV 的数量和被感染者的抵 抗力。 2 、病毒在局部增殖而引起病变。但 HPV 只 停留于局部皮肤和粘膜,不产生病毒血 症。
三、 传播途径 1 、大部分(约 70% )通过性接触传播,但 有少部分(约 30% )通过间接接触而传 播。 2 、传播源:患者、 HPV 携带者、亚临床感 染者。
四、临床表现: 1 、 HPV 感染的临床表现可为无症状携带者、亚 临床感染、疣状增生物,甚至鳞状细胞癌。 2 、潜伏期 3 个月左右,短者 3 周,长者可达 10 个 月以上。 3 、部位: 男性:包皮、龟头、阴囊、腹股沟、阴阜 及肛 周,少数为尿道口。 女性:大小阴唇及阴道口,少数发于宫颈。 4 、形态:典型为菜花状增生物。早期为丘疹, 部分损害为角化性斑块
五、 诊 断 1 、典型皮损可通过临床观察诊断。 2 、非典型经醋白试验( + )诊断。 3 、必要时作病理切片。
七、治 疗
2 、抗病毒治疗(详细见后)。 1 、去除疣体: ①鬼臼毒素酊(适用于小疣体); ② CO 2 激光(切割功能好); ③高频电针(定位准); ④ YAG 激光(止血效果好,便于腔道操 作); ⑤手术切除(巨大疣体的治疗)。
八、治愈标准: 连续半年以上病情无复发。
生 殖 器 疱 疹生 殖 器 疱 疹
一、病 因 90% 是由单纯疱疹( HSV )Ⅱ型 引起, 10% 由单纯疱疹Ⅰ型引起。
【病毒颗粒】
二、致病机理 HSV 对人体可产生两种感染状态,一 种是增殖性感染,即病毒在皮肤、粘膜 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病变,产生临床 症状。另一种是潜伏感染,即病毒潜伏 在生殖器部位周围的神经细胞中,处于 一种暂时性的静止状态,当机体抵抗力 降低时, HSV 再移行至皮肤和粘膜产生 增殖性感染,而造成病情复杂。
三、传染途径 传染源:患者和带 HSV 者 途 径:主要为性生活
四、临床表现
●男性:包皮或龟头,少数为阴阜处 群集性的米粒大小的水疱,表面光 亮 ●女性:皮疹发生于外阴,少数为肛 周、宫颈、大腿及臀部。 1 、典型皮疹:
2 、病情往往反复发作,间隔时间 长短不一,短者为半月左右,长者为 2-3 个月,但一般在人体抵抗能力降 低时如感冒、劳累、情绪不佳、酗酒 等情况下发病。
3 、病情有复发性,同时又有自 愈性,一般在 7-10 天,甚至 3-4 天皮疹可自行消退。
4 、部分患者表现为丘疱疹或一 开始既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糜 烂面,无明显水疱出现。
五、诊 断
1 、根据反复发作的病史,及临床特 点即可诊断。 2 、病毒分离培养和细胞学检查在理 论上成立,但临床操作中不适用。 3 、检测血液中病毒抗体特异性和敏 感性较差,仅能作临床诊断的参考。
假阴性: ①由 HSV- Ⅰ型感染; ②血清抗体滴度不高。 假阳性: 疱疹病毒有 6 型,其它疱疹 病毒的感染可能造成阳性。
七、治 疗 (同样适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
1 、首先要使病人认识到治疗该病 需要信心和耐心。 2 、全身抗病毒治疗。
1/ 抑制病毒 DNA 合成的药物:如 阿昔洛韦、万乃洛韦、更昔洛韦、泛 昔洛韦等。对 HSV 肯定有效,对 HPV 可能有效。
2/ 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蛋白和调节人体免 疫功能的药物 Ⅰ型: α 干扰素 ( 人白细胞产生 ) ①干扰素 β 干扰素 ( 人成纤维素产生 ) Ⅱ型: ν 干扰素 (T 细胞产生 ) ②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强,免疫调节作 用相对较弱。Ⅱ型干扰素免疫调节作用强, 抗病毒作用相对较弱。 ③干扰素不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通过诱导机体 自身产生抗病毒蛋白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 抗病毒作用。④抗病毒蛋白只作用于病毒,而对 人体的蛋白质合成没有影响。⑤临床上用的聚肌 胞为干扰素的诱导剂。
3/ 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 卡芥菌多糖核酸、白介素 -2 、转移因子等。 病毒为细胞内寄生物,一旦病毒进入细胞后, 体液免疫及药物难以发挥作用,这时主要靠人 体的细胞免疫产生抗病毒的作用,涉及到的细 胞免疫功能细胞有细胞毒性 T 细胞,迟发型变 态反应 T 细胞,巨噬细胞和 NK 细胞。
3 、局部治疗: 除预防感染的外用药物外,可考 虑局部定期( 1 周至半月)使用抗病 毒的药物和免疫调节剂。
八、治愈标准: 连续半年以上无病情复发
复习思考及作业布置: 请写出该图片的疾病名称,诊断依据,致病原 因,是否需要相应检查方法,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