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第 19 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增 殖、分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桃園縣中壢市青埔國小 宣導日期:99年12月17日 宣導者:詹德木老師 活動地點:視聽教室 愛滋病 AIDS 愛滋病 (AIDS) 防治宣導.
Advertisements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艾滋病英文全称为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的字头 AIDS 的译称,中文名为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症,是由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病毒与疾病 生技 10-1 赵桂华. 概念 生物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 核酸 ( DNA/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 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病毒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 毒素。 “virus” 一词源于 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 具 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第 二十一 章 免 疫 缺 陷 病 (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D )
1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第十九章 Chapter 19 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第二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主要形式 1 第一节 典型案例 2 3 第三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防范对策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泡泡男孩 —— 大卫 菲利浦 威特 年 9 月 21 日,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 州休斯敦市的圣鲁克医院。从出生那一刻 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 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 陷疾病 ─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 SCID ) ” 。 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 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逆转录病毒. 第三十七章 逆转录病毒 分三科 肿瘤病毒亚科 : 一些动物白血病病 毒、人类嗜 T 细胞病毒等 慢病毒亚科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属之 泡沫病毒亚科 概念:指一类含有逆转录酶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 种类 :
什麼是愛滋病 AIDS ?  Acquired 後天性  Immune 免疫  Deficiency 缺乏  Syndrome 症候群.
女性生殖器官 輸卵管 子 宮子 宮 卵巢 子宮頸. 男性生殖器官 陰莖 包皮 陰囊 輸精管 尿道 睪丸.
1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江苏省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南京艺术学院卫生所 (健康教育)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D) 是免疫系统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免疫细胞 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 所出现的临床上以反复感染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血液肿瘤 金娟 在没有有效 的艾滋病疫苗 的情况下, 了解 和掌握预防艾 滋病的知识、 避免有可能导 致艾滋病的行 为是预防艾滋 病的有效方法。
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 通河中学 杨 洁. 病毒引起的疾病 1 、禽流感 2 、艾滋病 3 、流感 4 、非典型性肺炎 5 、脊髓灰质炎 ( 俗称小儿麻痹症 )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愛滋病 1.疾病簡介 2.臺灣愛滋病流行概況 3.臨床症狀 4.什麼是空窗期/潛伏期? 5.愛滋病傳染要件 6.傳染方式
愛滋病 小心愛滋病 是很恐怖的喔.
第六章 细胞因子(cytokine, CK) 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第一节 CK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 CK的分类 第三节 CK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细胞因子.
第六章 细胞因子(cytokine, CK) 第一节 CK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 CK的分类 第三节 CK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CK受体
時間: 、22 學校:美和科技大學 講員:屏東基督教醫院-彭恩美個管師
免 疫 缺 陷 病 Immunodeficiency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普及.
單元名稱: 致命交叉點.
第二十六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
1170 第三組 組員: 2號 王奕翔 14號 趙聿訢 20號 鄭廷彥 22號 鄭建澤 23號 鄭凱睿 36號 魏翊庭 37號 羅敏睿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肺结核.
预防艾滋病 关注生命健康 滕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莉 医学课件.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第二十一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教学要求: 1. 掌握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 掌握自身免疫病的特征;
愛滋病防治暨反毒宣導 梧棲區 衛生所.
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 走向陽光關懷愛滋 Mr. David.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艾滋病与教育.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愛滋病 病徵重温  (10分鐘).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糖尿病流行病学.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病毒感染与免疫.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细胞.
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預防愛滋病 六忠 何慧妤 專題研究報告.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 阳泉实验中学.
Immunodeiciency Diseases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第十四章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HIV 與 AIDS.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第 19 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增 殖、分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补体系统缺陷 髓样祖细胞 吞噬细胞缺陷 淋巴样祖细胞 前 B 细胞 前 T 细胞 成熟 B 细胞 成熟 T 细胞 浆细胞 效应 T 细胞 X 性联无 丙球血症 X 性联高 IgM 综合征 选择性 IgA 缺陷 德乔治综 合症 补体 感染 肿瘤 自身免疫病 遗传倾向 T 细胞活化 和功能缺陷 由于免疫系统遗传基因异常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而致免疫功能不全引 起的疾病。

遗传病的分类和特点 常染色体 遗传病 性染色体 遗传病 显性遗传 隐性遗传 X 连锁 Y 连锁 显性遗传 隐性遗传 A 是发病基因, AA 、 Aa 发病 a 是发病基因, aa 发病 XA 是发病基因, XAXA 、 XAXa 、 XAY 发病 Xa 是发病基因, XaXa 、 XaY 发病 Y 是发病基因, XY 、 Y 发病

一、原发性 B 细胞缺陷 B 细胞先天性发育不全,或由于 B 细胞对 T 细胞传递的信号 反应缺陷,而导致抗体产生减少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为 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及对某些病毒的易感性增加。 包括 1.X 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隐性遗传,多见于男性婴 幼儿,发病机制为 B 细胞的信号转导分子 Bruton 酪氨 酸激酶基因缺陷; 2. 选择性 IgA 缺陷 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3.X 性连锁高 IgM 综合征 隐性遗传,罕见。发病机 制为 CD40L 基因突变,导致 B 细胞因缺乏活化的第二 信号而不能发生增殖和 Ig 类别转换。

二、原发性 T 细胞缺陷 涉及 T 细胞发生、分化和功能障碍的遗传性缺陷病。 T 细胞缺陷不仅影响效应 T 细胞,也间接影响 Mo/m  和 B 细 胞,故常伴有体液免疫缺陷。 包括 1.DiGeorge 综合征 又称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易 反复发生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接种减毒活疫苗可 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对器官移植不产生 排斥反应,胸腺移植可有效治疗; 2.T 细胞活化和功能缺陷 细胞膜分子表达异常或缺 失可导致 T 细胞活化和功能缺陷 。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 一、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sever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CID) 1.X 性连锁 是 SCID 中最常见的,发病机制为 IL-2R  链 ( 参 与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并调控 T 、 B 、 NK 分化发育和 成熟 ) 基因突变,使 T 、 B 、 NK 发育停滞;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①腺苷脱氨酶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陷引起的 SCID 2 种酶缺乏使对淋 巴细胞有毒性的核苷酸代谢产物 dATP 或 dGTP 积聚,抑制 DNA 合成 所必须的核糖核苷还原酶,影响淋巴细胞生长发育; ② MHCI 或 II 类分子缺陷引起的 SCID 二、其他联合免疫缺陷病 1. 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 2.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

四、补体系统缺陷 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见。补体系统中任一成分缺陷均可导致此类疾病: 包括 1.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由 C1INH 基因缺陷所致,这种补体调节蛋白缺 乏可引起 C2 裂解失控, C2a 产生过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表现为反 复发作的皮肤粘膜水肿,若水肿发生于喉头可导致窒息死亡; 2.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编码糖基磷脂酰基醇 (GPI) 的 pig-a 基因翻译后 修饰缺陷。补体调节成分衰变加速因子 (DAF) 和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 (MIRL) 是补体溶细胞效应的抑制因子,它们通过 GPI 锚定在细胞膜上。 由于 GPI 合成障碍,患者红细胞膜因缺乏 DAF 和 MIRL 而发生补体介导 的溶血。临床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和静脉血栓形成, 晨尿中出现血红蛋白。

五、吞噬细胞缺陷 一. PMN 数量减少 按 PMN 数量减少的程度,临床上可分为粒细胞减少症和 粒细胞缺乏症。髓样干细胞分化发育障碍是引起此病的 主要原因,患者常出现严重咽炎,重者可死于败血症或 脑膜炎; 二.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最常见为慢性肉芽肿病,为编码 NADPH 氧化酶 ( 产生活 性氧,直接杀伤吞如入的病原微生物 ) 的基因缺陷所致。 被吞噬的细菌在细胞内继续存活和繁殖,并随吞噬细胞 游走播散至其他组织器官。持续的慢性感染可引起吞噬 细胞在局部聚集,并持续刺激 CD4+T 细胞形成肉芽肿。 患者表现为反复化脓性感染,在多个淋巴组织中形成化 脓性肉芽肿。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一、诱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 1. 非感染性因素 ①恶性肿瘤 霍奇金病、骨髓瘤等免疫系统肿瘤 ②营养不良 ③医源性免疫缺陷 放、化疗 2. 感染 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 机体免疫系统,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其中对人 类危害最大的是感染 HIV 后继发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全球HIV感染者分布 我国自 1985 年发现第一粒艾滋病以来,截至 2007 年底有感染者和病人约 70 万。

AIDS的传播 传染源主要是 HIV 携带者和 AIDS 患者。 HIV 存在于血液、精 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和脑脊液中,主要传播途径有: 1. 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恋、双性恋或异性恋; 2. 血液传播:输血、吸毒者共用注射器; 3. 母婴垂直传播: HIV 可经胎盘或产程中母血或阴道分泌物 传播,产后可通过乳汁传播; 4. 其他:医源性感染、职业暴露,如接受 HIV 感染者的器官 移植、人工受精;医务人员被污染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受 污染。

( 一 ) HI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二 ) AIDS的发病机制 1.HIV 侵入免疫细胞的机制 2.HIV 损伤免疫细胞的机制 3.HIV 逃逸免疫攻击的机制

HIV侵入免疫细胞 形成三分 子复合物 HIV- 融合肽 gp120 构象改变,暴露 出被掩盖的 gp41 ,将 病毒和靶细胞连接介 导囊膜与细胞膜融合

AIDS的发病机制 1.HIV 侵入免疫细胞的机制 2.HIV 损伤免疫细胞的机制 CD4+T 、 B 、 m  、 DC 、 NK 3.HIV 逃逸免疫攻击的机制

HIV损伤CD4+T的机制 1. 直接杀伤靶细胞 2. 间接杀伤靶细胞 3. 诱导细胞凋亡 CD4+T 是 HIV 在体内感染的主要靶细胞。 AIDS 患者体内 CD4+T 不仅数量减少,而且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 IL-2 分 泌能力下降, IL-2R 表达降低,对各种抗原刺激的应答能力 减弱等。

HIV 直接杀伤靶细胞 1. 病毒囊膜糖蛋白插入细胞膜或病毒颗粒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 放,引起细胞膜损伤; 2. 抑制细胞膜磷脂合成,影响细胞膜功能; 3. 感染 HIV 的 CD4+T 表面表达 gp120 ,与周围未感染的 CD4 分 子结合,导致细胞融合或形成多核巨细胞,加速细胞死亡; 4. 病毒扩增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 DNA 及核心蛋白分子在胞 质内大量积聚,干扰细胞正常代谢,影响细胞生理功能; 5.HIV 感染并损伤骨髓 CD34+ 前体细胞及基质细胞,导致造血 细胞生成障碍。

HIV 间接杀伤靶细胞 1.HIV 诱导感染细胞产生细胞毒性 CK ,抑制 GF 的作用; 2.HIV 诱生特异性 CTL 或抗体,通过特异性细胞毒或 ADCC 效应而杀伤表达病毒抗原的 CD4+T ; 3.HIV 编码产物有超抗原样作用,可引起表达 TCRV  链的 CD4+T 死亡。

HIV 诱导细胞凋亡 1. 可溶性 gp120 、 HIV 感染 DC 表面的 gp120 可与 T 细胞表面 CD4 分子交联,通过激活钙通道而使胞内 Ca 2+ 浓度升高, 导致细胞凋亡; 2.gp120 与 CD4 分子交联,促使靶细胞表达 Fas 分子,通过 Fas 途径诱导凋亡; 3.HIV 附属基因编码的 tat 蛋白可增强 CD4+T 对 Fas/FasL 效应 的敏感性,从而促进其凋亡。

( 二 ) AIDS的发病机制 1.HIV 侵入免疫细胞的机制 2.HIV 损伤免疫细胞的机制 CD4+T 、 B 、 m  、 DC 、 NK 3.HIV 逃逸免疫攻击的机制

B mmmm NK DC HIV 损伤免疫细胞的机制 gp41 能诱导多克隆 B 细胞激活,导致高丙种球蛋白血 症并产生多种自身抗体,由于 B 细胞功能紊乱及 Th 对 B 细胞的辅助能力降低,患者抗体应答能力下降。 趋化、粘附和杀菌功能受损,同时表面 MHCII 表达及 功能降低,使 m  被 HIV 感染后成为其庇护所。 M  带 着 HIV 全身游走,造成多器官损伤。 淋巴结和脾脏内 DC 通过 FcR 结合病毒抗 - 体复合物,不断 感染 m  和 CD4+T ,致使外周免疫器官发生结构和功能损 坏,组织和外周血内的 DC 数目大幅减少,功能下降。 数目并不减少,但分泌 IFN  和 TNF  的能力下降,细胞毒 活性下降。

( 二 ) AIDS的发病机制 1.HIV 侵入免疫细胞的机制 2.HIV 损伤免疫细胞的机制 3.HIV 逃逸免疫攻击的机制

( 三 ) HIV诱导的机体免疫应答

( 四 ) 临床分期及免疫学特征

( 五 ) 免疫学诊断

( 六 ) 预防和治疗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抗感染 免疫重建免疫制剂基因治疗 应用抗细菌、真菌、 病毒、原虫、支原 体的药物控制感染, 缓解病情 借助造血干细胞移 植以补充免疫细胞 转染自体胚胎 干细胞,治疗 某些原发性免 疫缺陷病 补充各种免疫分 子 ( 如 Ig 、 CK) 以增强机体免疫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