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痰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定义 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 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二、分类、功效及适应证 化痰药-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等。亦可用 于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癫痫惊厥、中风等。 温化寒痰药-温燥-温肺祛寒-寒痰、湿痰证 清化热痰药-寒凉-清化热痰-热痰、燥痰证.
Advertisements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第十三章 治风剂 概 述 一、定义 以辛散疏风或熄风止痉药物为主,具有疏散 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大家是不是 想我啦,哎! 我又来了。. 第九章 安神剂 1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 安神作用,以治神志不安疾患的方 剂,统称为安神剂。 2 、使用注意事项: ①神志不安虽有虚实之分,但常互 为因果,故宜注 意标本兼顾,即 重镇与滋养配合; ②重镇多为金石,滋养多属滋腻。 故不宜多服、久服。
治风剂 学习目标: 掌握:川芎茶调散、大秦 汤、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熟悉: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 用注意事项。 熟悉:小活络丹、牵正散、消风散、大定风 珠。 了解:玉真散。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称为治风剂。 概述 · 定义.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咳 嗽. 一、定义: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 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 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 主症的疾病。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止咳平喘药。 一. 含义: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 李瑞红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第二十章 祛湿剂.
和 解 剂.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平肝息风药 一、含义: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治 二、功效:平肝潜阳,息风止痉。 三、主治:
肺系.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头痛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 内科教研室.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治 风 剂 方剂学教研室.
化痰、止咳、平喘药.
王 付 制作.
子肿、子晕、子痫.
中风病的中医治疗 临邑县中医院副院长 内三科主任 唐东一 电话:
化痰止咳平喘药 含义: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祛 湿 剂 定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1.
咳 嗽.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王 付 制 作.
中风的中医治疗 广药附一院中医科 胡任飞.
咳嗽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肝胆.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方剂与中成药 十七、消食剂 医学与健康学院 陈 力.
凡是由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等作用,以治疗风证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第十六节 息风止痉药 定义:凡以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抽搐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肝风内动证的药物,称为息风止痉药。
第十五章 祛 湿 剂.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祛湿药对.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呼吸系统疑难病 选方用药技巧 (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 付.
呕 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第十章第三节咳 嗽.
祛 湿 剂.
名师垂教 呕恶、吐涎沫、头痛.
利水渗湿药.
中 风 病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积 滞 儿科教研室.
消 食 剂.
方舟®定喘止咳胶囊.
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 述 第一节 清化热痰药 第二节温化寒痰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第五章 化湿药.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痰剂

痰饮: 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痰饮由水湿停聚而成 概述

燥湿化痰 —— 湿痰 清热化痰 —— 热痰 润燥化痰 —— 燥痰 温化寒痰 —— 寒痰 治风化痰 —— 风痰 概述 · 分类

组方用药: 以祛痰药为主, 常配健脾祛湿药或补肾药, 以及理气药、软坚散结药以为辅佐 概述

祛痰剂为什么经常配伍 行气药和健脾药?  痰随气而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  痰由湿生,而湿主要源之于脾,脾健则湿去痰消

o 辨别痰病的性质 (寒热燥湿风) ; o 调治生痰之本;配伍理气药; o 慎用滋腻药; o 注意患者体质特征; 概述 · 使用注意

 燥湿化痰剂  清热化痰剂  润燥化痰剂  温化寒痰剂  治风化痰剂 分 述

湿痰证: 痰多易咯, 胸脘痞闷, 呕恶眩晕,肢体困倦, 舌苔白滑或腻,脉缓或弦滑 分述 · 燥湿化痰

配伍用药: 燥湿化痰药为主, 配伍理气药;健脾渗湿药等 分述 · 燥湿化痰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燥湿化痰 · 二陈汤 组成: 半夏、橘红各五两(各 15g ),白茯苓三两( 9g ), 炙甘草一两半( 4.5g ),生姜 七片,乌梅一个。

燥湿化痰 · 二陈汤 功效: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咳嗽

湿痰犯肺:咳嗽痰多易咯,色白 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痰阻气机:胸膈痞闷 痰浊困脾:肢体困重 痰阻清阳:头目眩晕 痰浊凌心:心悸 舌、脉:苔白滑或腻,脉滑 主证分析: 燥湿化痰 · 二陈汤

方解 半夏 ——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橘红 —— 理气化痰,气顺痰消 茯苓 —— 健脾渗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 生姜 —— 化痰和胃,解半夏毒 乌梅 —— 敛肺,合半夏散中寓收,祛痰不伤正 甘草 —— 调和诸药 燥湿化痰 · 二陈汤

六陈: 《珍珠囊药性赋》云: “ 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 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 陈久者,温中而无燥热之患, 行气而无峻峭之虞,中州之圣剂 半夏、陈皮,陈久则少燥散之性 燥湿化痰 · 二陈汤

证治要点: 痰邪为病的基础方 咳嗽痰多易咯, 舌苔白腻或白润,脉缓、滑 使用注意: 药性偏温燥,阴虚燥痰或咯血者忌用 燥湿化痰 · 二陈汤

 湿痰,加苍术、厚朴;  热痰,加胆星、瓜蒌;  寒痰,加干姜、细辛;  风痰,加天麻、僵蚕;  食痰,加莱菔子、麦芽;  郁痰,加香附、青皮、郁金;  痰核、瘰疬,加海藻、昆布、牡蛎 燥湿化痰 · 二陈汤 随证加减:

 燥湿化痰剂  清热化痰剂  润燥化痰剂  温化寒痰剂  治风化痰剂 分 述

分述 · 清热化痰 热痰证: 咳嗽, 痰黄,粘稠难咯,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述 · 清热化痰 配伍用药: 清热化痰药为主, 配伍 健脾渗湿药;清热药;理气药

 燥湿化痰剂  清热化痰剂  润燥化痰剂  温化寒痰剂  治风化痰剂 分 述

分述 · 润燥化痰 燥痰证: 痰稠而粘,咯之不爽, 咽喉干燥, 甚至呛咳,声音嘶哑

分述 · 润燥化痰 配伍用药: 润燥化痰药为主, 配伍理气宣肺药;清热养阴药

 燥湿化痰剂  清热化痰剂  润燥化痰剂  温化寒痰剂  治风化痰剂 分 述

分述 · 温化寒痰 寒痰证: 咳嗽, 痰清稀色白, 舌苔白滑

分述 · 温化寒痰 配伍用药: 温肺化痰为主, 配伍 温阳药;止咳平喘药;收涩药;消食药

 燥湿化痰剂  清热化痰剂  润燥化痰剂  温化寒痰剂  治风化痰剂 分 述

分述 · 化痰熄风 内风挟痰证: (素有痰浊,肝风内动,挟痰上扰) 眩晕头痛,甚则昏厥,不省人事等

配伍用药: 燥湿化痰或清热化痰为主, 配伍 平熄肝风药;健脾渗湿药 分述 · 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

治风化痰 ·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主治: 风痰上扰证 功效: 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脾湿生痰 肝风挟痰,上扰清空 —— 眩晕,头痛 痰阻气机 —— 胸膈痞闷,恶心呕吐 肝风内动 舌脉: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 治风化痰 · 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解 君:半夏 —— 燥湿化痰止呕 天麻 —— 平肝熄风止眩 臣:白术 —— 健脾燥湿 佐:茯苓 —— 渗湿健脾 橘红 —— 理气化痰 佐使:生姜、大枣 —— 调和脾胃 甘草 —— 和中调药 治风化痰 ·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特点: 本方即二陈汤去乌梅加白术、天麻、大枣而成 证治要点: 眩晕,呕恶,舌苔白腻 使用注意: 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之眩晕,不宜用 治风化痰 · 半夏白术天麻汤

随证加减:  眩晕重者,加僵蚕、胆南星;  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  呕吐甚者,加代赭石、旋复花;  兼气虚者,加党参、生黄芪;  湿痰偏盛,苔白滑,加泽泻、桂枝 治风化痰 · 半夏白术天麻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