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反应停 ” 致 “ 海豹样婴儿 ” 2016-7-28. 2 蝮蛇抗栓酶致出血 2016-7-28.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护理部教学管理 南医大二附院 张淑芬. 护理部主要工作:  培训  质量  教学科研 临床教学的秘诀 What – 需要的、喜欢的 Who – 教师的角色 – 学生的程度、学习方式 How – 教学方法.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正确使用药物.
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 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合作研究项目 日期 中国科学院 2002 合作单位 项目
药物不良反应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第二节 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第四节 受 体 理 论
Receptor Theory & Pharmacodynamics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药物流行病学及其研究方法 胡明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神经内科病证 消化内科病证 呼吸内科病证 肾内科病证
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药理学 PHARMACOLOGY 1.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Pharmacoepidemiology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药物的作用 (药效学).
肺结核.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填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相关要求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申献玲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 & Pharmacotherapeutics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临床试验 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科 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公司
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科 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公司 CRO:********公司
病人安全目標與策略簡介 管理部 項淑珍.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Chapter 3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药物安全性监测及评价 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 d G h 郭代红.
第四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 及合理用药原则.
糖尿病流行病学.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卡泊三醇增强PUV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目的 达力士联合PUV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E L Speight
Chapter 3 Pharmacodynamics.
教师队伍 冷传莉 课程负责人 冷传莉,女,1969年8月生,汉族,山东省蓬莱人,中共党员,教授,贵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博士研究生。 兼任贵州大学民法经济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商法学研究会全国理事,贵州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和贵州省社科院民商法研究中心特聘法学研究员,贵州省企业法制研究院副院长,贵阳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贵阳仲裁研究会副会长,贵阳仲裁委员会资深仲裁员,贵阳法制频道法律顾问。
药品不良反应的 基本知识和评价.
甲状腺激素.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 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
醫 療 品 質 與 指 標 管 理 前言 醫療事業----服務業 醫療服務----臨床服務,醫療團隊,醫療專業,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一章 总 论.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项目名称:XXXXXXXXXXXX 研究科室:XXX 主要研究者: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病人安全 神經外科 黃大維.
LOGO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单元二 药物的基本作用.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限制理論TOC五式. 限制理論TOC五式 TOC五式 現況樹 衝突圖 未來樹 轉移樹 條件樹 需求 決策 有利因素 困擾現象 理想目標 改善方案 困擾現象 有利因素 需求 決策 矛盾 困擾現象 有利因素 需求 決策 改善方案 改善方案 核心問題 轉移樹 條件樹 改善方案 改善方案 阻礙 阻礙.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与评价 复旦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循征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朱畴文 2016年 4月.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 反应停 ” 致 “ 海豹样婴儿 ”

2 蝮蛇抗栓酶致出血

3 环丙沙星致皮下出血

4

5

6 环丙沙星致双手剥脱性皮炎

7 了解: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区别和联系 熟悉与掌握: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特点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依据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监测手段 如何预防和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第十四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8 第 1 节 定义、分类和发生机制

9 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和不 期望产生的反应。 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 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不包括药物过量、药物滥用和治疗错误。 定 义定 义

10 药源性疾病 ( drug induced diseases, DID ) 由药物引起的人体 功能或结构的损害, 并有临床过程的疾 病。 它既是医源性疾病 的组成部分之一, 又是药物不良反应 的延伸。

11 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有无关系分类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分类 分 类分 类

12 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有无关系分类  与药物剂量有关 (A 型反应 )  与药物剂量无关 (B 型反应 )

13 与药物的剂量有直接关系,并随剂量的增 加而加重。 一般可以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例如,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性不良反应就属于 A 型不良反应。

14 B 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 与药物剂量无关,分为药物异 常性与病人异常性两种 药物异常性包括药物有效成分 的降解产物、杂质、添加剂、 赋形剂、等所引起的异常作用。 此外,药物的过敏反应、致癌 作用和致畸作用也属于 B 型不 良反应。其特点是发生率较低, 但死亡率高,难以预测。 病人异常性包括高敏性体质、 特异性遗传体质,如红细胞葡 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乏所致 的溶血性贫血等。

15 A 型与 B 型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区分

16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分类  副作用 (side effect)  毒性作用 (toxic effect)  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  依赖性 (dependence)  特异质反应 (idiosyncratic reaction)  变态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 致癌作用 (carcinogenesis)  致畸作用 (teratogenesis)  致突变作用 (mutagenesis) 特殊毒性 特殊反应

17 副作用( side effect ) 是药物固有的作用,是在药物治疗剂量下出 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为可恢复 的功能性变化。

18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  多数药物均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用药后 中毒反应。  剂量过大引起的毒性反应称急性中毒 ( acute toxicity )。  长期应用引起的毒性反应称慢性中毒 ( chronic toxicity )。

19 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 )  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治疗浓度以下 时残存的效应。  有些后遗效应是短暂的(如巴比妥类催眠药 在次晨引起的宿醉现象)。  有些后遗效应是持久的(如肾上腺皮质激素 类药物停药后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0 特殊反应( unusual effect )  与药理作用无关的,难以预测的不良反应。  根据其发生机制可分为基因缺陷引起的特殊反 应和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变态反应( allergy )。

21 依赖性( dependence )  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停药时可出现一系列症状 和不适,从而病人要求继续服药,这种现象称 依赖性。  精神依赖性为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停药后强烈要 求继续服药,以达到精神上欣快感。  身体依赖性为反复使用某种药停后引起生理功 能的改变而产生的戒断症状。

22 特殊毒性 致畸作用( teratogenesis ) 致癌作用( carcinogenesis ) 致突变作用( mutagenesis ) 是药物引起的三 种特殊毒性。

23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病因学基础  病人反应先天性异常  获得性异常  药物因素  药物相互作用  间接反应

24 病人反应先天性异常  变态反应 Ⅰ型 、Ⅱ型、Ⅲ型、Ⅳ型和自身免疫反应  遗传因素决定的不良反应 药动学异常 、药效学异常 、特异反应性  先天性敏感性增高引起的其他反应

25 获得性异常  肝脏疾患  肾脏疾患  药物受体异常

26 药物因素  由于剂量过大、生物利用度改变、不恰当 的给药途径等引起的不良反应。  停药反应  立体异构药物和不良反应

27 联合用药数 ( 种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药物相互作用

28 间接反应  胎儿畸形: 反应停引起海豹儿  第三代效应 :己烯雌酚引起少女阴道癌

29 第 2 节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 诊断和处理

30  以前对这种反应是否有结论性的报告。  这种不良事件 (adverse event) 是否发生在被怀 疑的药物应用之后 ( 时序性 ) 。  在停止使用被怀疑的药物 ( 撤药试验, dischallenge) ,不良反应获得改善。  再次使用被怀疑的药物后 ( 包括皮试, rechallenge) 这种不良反应又发生 ( 激惹现象 ) 。 诊断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依据

31  是否有药物以外的可疑因素引起这种反应。  在应用安慰剂后,这种反应是否仍然发生。  是否从血液或其他体液内检测到了可引起 毒性的药物浓度。 诊断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依据

32  当剂量增加或降低时,反应是否也随之加重 或改善。  以前病人是否对该药物或相似药物有相同的 反应。  反应是否被任何客观证据证实 。 诊断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依据

33 不良反应的可能度 (degree of probability) 在确定药物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时通常 根据下述标准进行分类: 可疑 doubt ful 条件 conditi onal 可能 possible 很可能 probable 肯定 definite

34 符合 “ 肯定 (definite) ” 的标准  用药后符合合理的时间顺序;  从体液或组织内测得的药物浓度获得证实;  符合被怀疑药物的反应特点;  停止用药即可改善,或者再次用药又发生;  不能由病人的疾病所解释。

35 符合 “ 很可能 (probable) ” 的标准  在药物应用之后有一个合理的时间顺序;  符合药物已知的反应特点;  经停药证实,但未经再给药证实;  病人的疾病不能解释。

36 符合 “ 可能 (possible)” 的标准  有合理的时间顺序;  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已知的反应方式;  可以由患者的临床表现或已知的药物反应 特征解释。

37 符合 “ 条件 (conditional)” 的标准  时间顺序合理;  与药物已知的不良反应不符;  不能以疾病来解释。

38 符合 “ 可疑 (doubtful)” 的标准 反应很可能是由被怀疑药物以外的其他因 素引起。

39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 首先是停止应用所有药物,此后根据病情采取 治疗方案。  药源性疾病多有自限性的特征,停药后无需特 殊处理,药物消除后,可以缓解。  症状严重时须进行对症治疗,可选用特异性拮 抗剂。  若是药物变态反应,应将致病药物告知病人防 止日后再度发生。

40 第 3 节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监测

41 药品上市前安全性试验研究的局限性  病例有限  研究时间有限观察期短  试验对象选择范围有限 ( 不包括特殊用药人群 )  用药条件控制严格 ( 患有某些疾病不得参试 )  研究目的单纯 ( 仅限于试验规定的内容 ) 因此,加强药品上市后的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各 种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的和罕见的不良反应。 为何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

42 不良反应药物发现方法 眼粘膜与皮肤综合征普拉洛尔 自发呈报 血栓栓塞口服避孕药病例对照研究 肾病解热镇痛药自发呈报 乳酸酸中毒苯乙双胍列队研究 哮喘引起的死亡拟交感气雾剂病例对照研究 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氯碘羟喹自发呈报 女儿发生阴道癌己烯雌酚病例对照研究 再生障碍性贫血氯霉素自发呈报 黄疸氟烷自发呈报 腹膜后纤维变性美西麦角列队研究 表 1 自反应停事件后发现的重要药物不良反应

43  及时发现严重罕见的 ADR 避免重复发生  药品再评价的依据  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 药物流行病学与临床药理学研究基础  促进生产商的自律行为  ADR 信息通报制度 ( 马兜铃酸肾毒性警示 ) ADR 监测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中的作用

44  自愿呈报系统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  处方事件监测 (prescription event monitoring)  医院集中监测 (intensive hospital monitoring) 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ies) 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ies)  医学记录链 (record linkage) ADR 监测的主要方法

45 队列研究  常用和有效的药物流行病学方法,有回顾性和 前瞻性研究两种。  回顾性研究用来分析、确定药物最常见的不良 反应、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不良反应 发生的因素。  前瞻性研究能定向地、有目的地持续随访病人 而能收集到全部资料 。  队列研究不能发现罕见的不良反应。

46 病例对照研究  病例对照研究是在怀疑某种不良事件是药物的 不良反应时,在有这种反应的病人和没有这种 反应的病人中比较被怀疑药物的应用情况。  病例对照研究可发现药物引起罕见不良事件。  己烯雌酚引起女儿阴道腺癌  反应停引起 “ 海豹肢畸形 (phocomelia) ” 婴儿

47 自愿呈报系统  由于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缺陷,自愿 呈报系统可有效地提出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 早期信号;  是查出少见和罕见的、长期用药引起的、延 迟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唯一 可行方法。

48 Question How to prevent and cure ADR?

49 A 、 Preventive principle  Enhance precautionary awareness of the patient ;  Comprehend the case history, drug allergy history and medication history of the patient ;  Master direction, dosage, indication and contraindication, administrate individually ;  Prevent drug combin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  keep a close watch and adjust dose schedule promptly;  Elevate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and ethics

50 B 、 Therapeutic principle  withdraw or change medicine  take therapeutic regimen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decrease drug absorption b)accelerate drug excretion c)apply medication to save d) salvag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of drug

51 1.What is ADR and DID ? 2. How about the types of ADR ? 3.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type and B- type of ADR? 4.What cause ADR ? 5.How to identify and monitor ADR ? 6.How to prevent and cure ADR ? ho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