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了解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了解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能解释 ITP 、 DIC 的概念。 能解释 ITP 、 DIC 的概念。 熟悉 ITP 的病因、掌握 ITP 的临床分型及各 型的主要特点,首选治疗药物及其不良反 应。 熟悉 ITP 的病因、掌握 ITP 的临床分型及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一、 病 因  感染因素  细菌感染  寄生虫感染  病毒感染  食物因素  鱼、虾、蟹、鸡、蛋、牛奶等  药物因素  其它因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 黄晓明 陈嘉林. 人的止血机制 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Blood_clot.swf.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南方医院血液科 李小芳 出血性疾病 概述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白血病 概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总论 一、贫血 1 、概念 : 2 、常见病因 3 、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第二十五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 Ⅹ Ⅹ 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 ( + ) 凝 血凝 血凝 血凝 血 纤 溶,抗凝 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溶酶原 激活物 血栓形成 ( Ca 2+ ) 血栓溶解.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罗冰. 概 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系 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 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 浙二医院血液内科. 概 述 定义: 由于止血机制 ( 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纤溶功能和抗凝等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 出血不止,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可分为: 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出血性疾病概论. 目 录 定义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分类 诊断 治疗 定 义 由于止血机制(包括血 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 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称 为出血性疾病。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周作霞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学习 重点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学习 难点 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病人的 身体状况、主要护理诊断、 出血的观察。 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病人的 身体状况、主要护理诊断、 出血的观察。 本病的发病机制 和治疗要点。
Liao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护理学院内科教研室 成人护理 ( 内)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贫血 贫血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症状 【护理评估】 (一)病史 贫血发生的速度、贫血的程度 (二)身体评估 评估主要体征,包括皮肤 甲床、粘膜是否苍白、血压的改变、肝 脾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三)心理 - 社会资料 (四)辅助检查.
血栓与止血检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 施继敏.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出凝血监测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重症医学系.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因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所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温抗体型AIHA(血管外溶血) 临床分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血液科 徐建民.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艾 清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一节 临床症状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张义侠.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张东华 学时数:0.5学时.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与止血检测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医院血液科 陈芳源
出血性疾病概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查.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血栓与止血检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 施继敏.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了解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了解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能解释 ITP 、 DIC 的概念。 能解释 ITP 、 DIC 的概念。 熟悉 ITP 的病因、掌握 ITP 的临床分型及各 型的主要特点,首选治疗药物及其不良反 应。 熟悉 ITP 的病因、掌握 ITP 的临床分型及各 型的主要特点,首选治疗药物及其不良反 应。 熟悉 DIC 的病因、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及 治疗要点。 熟悉 DIC 的病因、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及 治疗要点。 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 ITP 、 DIC 病人制定护 理计划。 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 ITP 、 DIC 病人制定护 理计划。

出血性疾病的概念 止血机制异常 因止血机制异常而引起的,以自发 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 征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血栓 纤维蛋白血 栓 止血止血 血管损伤 血管收缩 组织因子释放 内皮损伤 / 胶原暴露 因子 XII 激活 内源性凝血 5-HT TXA2 血小板粘附 聚集和释放 血流缓慢 外源性凝血 止血过程示意图

出血性疾病分类 1. 血管壁异常 ( 1 )遗传性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 性单纯性紫癜等。 ( 2 )获得性 败血症、过敏性紫癜、结缔组织病、 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2. 血小板异常 ( 1 )血小板数量异常 ①血小板减少: 生成减少:再障、白 血病等 ; 消耗过度: ITP 、 DIC 、 TTP 等 ; ②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等. ( 2 )血小板质量异常 ①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等 ; ②获得性:抗血小板药物、感染、尿毒 症等.

3. 凝血异常 ( 1 ) 遗传性 血友病 A 、 B 及遗传性 FXI 缺乏症,凝 血酶源缺乏症, FV 、 VII 、 X 缺乏症, 纤维蛋白原缺乏, FXIII 缺乏。 ( 2 )获得性 肝病性凝血障碍,维生素 K 缺乏症,尿 毒症性凝血异常。

4.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肝素使用过量,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及敌 鼠钠中毒,抗因子 VIII 、 IX 抗体形成, 蛇咬伤,水蛭咬伤和溶栓药物过量等。 5. 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 1 ) 遗传性 血管性血友病 (vWD) ( 2 ) 获得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DIC )

深部肌肉出血 关节畸形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病人的护理 (ido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一、概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 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 肤、粘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 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 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病毒抗原吸附于血小板表面,改变血小板 的抗原性,导致自身抗体形成或形成免疫复 合物,使血小板破坏。 2 .脾能产生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IgG ,并破坏 被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3 .雌激素也能抑制血小板生成,促进单核 — 吞噬细胞系统对被抗体结合血小板的破坏。

三、临床表现 急性型: A 见于儿童,起病前 l — 3 周多有呼吸道感 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 B 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 C 皮肤黏膜出血广泛而严重,全身皮肤紫癜、 淤斑或有血肿形成,以下肢多见,鼻出血、 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血常见,损伤或注射 部位可渗血不止或形成大片淤斑。当血小板 低于 20X10 9 / L 时,可有内脏出血。 D 急性型多为自限性,一般病程 4 — 6 周,很少 复发。

慢性型 : A 见于青中年女性。起病缓慢,出血症状轻, B 皮肤瘀点、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 C 月经过多,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严重出血少 见。 D 反复发作或病期较长者可有贫血和轻度脾大。

四 辅助检查 1 .外周血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急 性型发作期常低于 20X10 9 / L ,慢性型多为 30-80x10 9 / L ,血小板形态多数正常,可见 大型血小板 ( 直径 >2.5um) 及颗粒减少、染色 过深的改变,提示血小板更新加速。血小板 聚集功能轻度异常。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束臂试验阳性,出血时间 (BT) 延长。

2. 骨髓象 骨髓巨核细胞大多增加,也可正 常,尤以慢性型明显。但形成血小板的巨核 细胞减少。急性型幼稚巨核细胞比例增加, 胞体大小不一,以小型多见。慢性型颗粒型 巨核细胞增多,大小基本正常。 3 .其他 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 增高,缓 解期可降至正常值。血小板相关补体 ( PAC3 )增高。束臂试验(+)、出血时 间延长、血块退缩试验延长。

六、诊断要点 广泛出血、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脾 正常或轻度增大。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 常,有成熟障碍。已具备下列五项中一项: 1 泼尼松治疗无效 2 脾切治疗有效 3PAIg 阳性 4PAC3 阳性 5 血小板生成时间缩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象

七、防治要点 原则是防止创伤,减少血小板的破坏, 支持治疗及止血。 1. 一般及支持治疗 防止创伤,避免应用引起血 小板破坏的药物。可输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 2 .糖皮质激素 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可减 少血小板抗体生成、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抑制单核 — 吞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刺 激骨髓造血。常用泼尼松 30-60mg/d ,分次或顿服。 病情严重者用等效量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 好转后改口服。待血小板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 步减量(每周减 5mg) ,最后以 5=10mg/d 维持治疗, 持续 3-6 个月。

3 .免疫抑制剂 常用药物有长春新碱、 环磷酰胺、硫唑嘌岭等。 4 .脾切除及脾动脉栓塞术 1 )适应症 1 )适应症 激素治疗 3 - 6 个月无效。 激素治疗 3 - 6 个月无效。 泼尼松维持每日大于 30mg 。 泼尼松维持每日大于 30mg 。 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症。 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症。 51Cr 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 51Cr 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 ( 2 )禁忌症 年龄小于 2 岁。 年龄小于 2 岁。 妊娠期。 妊娠期。 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5. 其他治疗 达那唑为合成雄性激素 抗 D 血清( RhD 抗原 + 者) 6. 急症处理 血小板低于 20×109 / L ,出血严重广泛,颅内 出血者,近期卧床休息, 并 : 1 )血小板悬液输注 2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0.4/kg.d×5) 3 )血浆置换 4 )大剂量甲泼尼龙 ( 1.0/d×3 )

八、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有损伤的危险 有损伤的危险 1 )监测血小板计数 注意观察皮肤、 粘膜有无损伤 2 )减少活动、血小板过低时卧床休息 3 )避免使用引起血小板过低的药物 保泰松、阿司匹林、右旋糖酐

4 )血小板低于 20X10 9 / L 时要卧床 休息,避免便秘和剧烈咳嗽,依病情 选用流质、半流质少渣饮食。 5 )用药护理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 引起高血压、糖尿病、痤疮、多毛, 易合并感染,应向病人说明并加以注 意。遵医嘱输血或血小板悬液时应做 好相应护理。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概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是一种发生在 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 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 被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 出血的综合症。

一、病因 1. 感染性疾病 占 DIC 发病数 31 %- 43 %。 占 DIC 发病数 31 %- 43 %。 2. 恶性肿瘤 占 DIC 患者的 24 %- 34 % 占 DIC 患者的 24 %- 34 % 3. 病理产科 占 DIC 的 4 %- 12 % 占 DIC 的 4 %- 12 % 4. 手术及创伤 占 DIC 的 1 %- 5 % 占 DIC 的 1 %- 5 % 5. 全身各系统疾病

二、发病机制 1 、组织损伤, TF 释放,激活外源凝血 途径。 2 、内皮损伤, F XII 激活,启动内源凝 血途径。 3 、血小板活化。 4 、纤溶酶激活。

三、临床表现 1. 出血倾向 ( 高凝、消耗性低凝 、继发纤溶亢进 ) % 2. 休克或微循环衰竭 % 3. 微血管栓塞 % 4. 微血管病性溶血 25 % 5. 原发病临床表现

四、诊断 1. 基础病 、出血 、栓塞、休克、抗凝有效 2.RBC 碎片、血 LDH 、结合珠蛋白 3. 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 TT 、 PT 、 APTT 、 3P(+) 、 D- 二聚体、 FDP(+) 注意与严重肝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相鉴别

五、治疗 1. 治疗基础疾病及消除诱因 1. 治疗基础疾病及消除诱因 2. 抗凝治疗 肝素 2. 抗凝治疗 肝素 3. 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3. 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4. 纤溶抑制药物 4. 纤溶抑制药物

六.护理诊断及措施 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 1 )病情观察:指导病人观察出血表现 ( 参见 p.193 “ 出血的身体评估 ”) ( 2 )减少活动,卧床休息,防止身体受伤,进 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 3 )皮肤出血预防 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皮肤 摩擦机体受压。避免人为创伤,注射部位与 穿刺部位交替更换,防止血肿。 ( 4 )鼻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保持鼻腔湿润,少 量出血,用棉球填塞,无效用 1 : 1000 肾上 腺素棉球填塞,局部冷敷。大量出血用矾石 林纱布条做后鼻孔填塞术

( 5 )口腔牙龈护理 防止牙龈损伤,口腔保持清洁。 ( 6 )关节腔出血,深部组织出血的预防护理 减少活 动量,避免过度负重,创伤性运动。一旦出血,立 即制动,卧床,抬高患肢,固定于功能位。给与冰 袋冷敷,或采取绷带压迫止血。 ( 7 )内脏出血 小量出血可进温凉食物,大量出血禁 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做好输血准备。 ( 8 )眼底及颅内出血 眼底出血尽量少活动,卧床休 息。勿揉眼睛。 颅内出血: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静滴甘露醇,观察生命体征。 ( 9 )输血和成分输血的护理 遵医嘱输新鲜全血、浓 缩血小板悬液、新鲜血浆等,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组织灌注量改变 组织灌注量改变 1. 病情监测:观察休克 ( 神志、生命征、皮 肤粘膜和周围循环状况 ) 和器官栓塞的表 现。 2. 给氧 3. 用药护理:肝素及保持血容量稳定的药 物疗效及副反应观察、血浆凝血四项等 化验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