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 Antivirus drugs 病毒:核酸核心 + 蛋白质外壳。 衣壳 - 抗原性。 DNA 病毒。 RNA 病毒。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酶。 HIV:AID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XUT School of sciences 第二十章 XUT School of sciences 第一节 抗病毒药 一、概述  多数流行性传染病由病毒感染所引起  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 80 年代初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所 致的艾滋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Advertisements

艾滋病 / 结核病流行与防治 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艾结防科. 基本内容 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 结核病相关知识.
1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江苏省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 2013 年 11 月 10 日 (健康教育)
关于艾滋病 —— 从生物学角度看 AIDS. 你所知道的 你已经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病原体: HIV 病毒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 HIV 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由于没有疫苗,差不多所有的 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公共课教学部教师 全红霞 性与爱是人类精神的一道 最强烈的光辉, 穿越灵与肉 \ 穿越 神圣与世俗, 荡涤着我们的灵魂. ______ 佚名.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泡泡男孩 —— 大卫 菲利浦 威特 年 9 月 21 日,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 州休斯敦市的圣鲁克医院。从出生那一刻 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 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 陷疾病 ─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 SCID ) ” 。 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 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有一种人,易患肿瘤,反复感染; 有一种病,超级瘟疫,世纪杀手; 这种病, 无医可治,无药可防; 这种人, 病情凶险,无一幸免。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 "HIV" 病毒引起。 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 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 T4 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 T4 淋巴 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 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 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 HIV 本身并不会引发.
第三节 身体的防卫 3 、烧伤病人治疗时,一般应尽量用自己的 皮肤进行植皮。你知道原因吗? 皮肤进行植皮。你知道原因吗? 1 、当流感流行时,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感冒, 而有的同学一般不感冒? 而有的同学一般不感冒? ? 2 、你知道艾滋病吗?患者可能因小小的感冒 而死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而死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株洲市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应急预案(试行)》 株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庞力娟 2009 年 7 月.
二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 1 )免疫缺陷病 2 )超敏反应(过敏反应) 3 )自身免疫病等.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丁建平. 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1 、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中血源和性传播主要与个人的价值 观念、生活方式、个人行为密切相关。 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个人行为,完 全可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人体的免疫调节 高三生物备课组. 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 “ 自己 ” ,排除 “ 非 己 ”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非典、禽流感,这两年,全人类一下子绷紧了病毒性传染病这根“弦”,在“谈病色变”的现实面前――― 病毒感染的治疗
细胞因子.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第四十二章 抗病毒药 Antivirus Drugs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書名:認識毒物的七堂課 作者:田中真知 譯者:陳柏傑 出版社:晨星出版 讀書心得報告 五年一班楊穎丞.
防禦系統 防禦系統: 由一系列特化的分子、細胞、組織、器官所組成,用以保護人體,免受病原體及有毒物質的入侵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关爱生命 关爱生活 弋阳县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办公室.
抗病毒药 Antiviral drugs.
抗病毒药.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吴宜艳.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抗真菌药 与抗病毒药.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抗病毒药物 01级7年制4班第3组: 张 玄 高丽萍 程蓓蕾 孟 静 王 雷 吴昌顺 张恩东 毕明明.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肺结核.
第六章 免疫应答.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十一章 海洋天然药物 主讲:吴方评.
人体的免疫调节 高三生物备课组.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及治疗进展 张定风.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 药理教研室 胡庆华.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病毒感染与免疫.
甲状腺激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细胞.
第40章 免疫应答.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HBsAg阳性肝细胞的膜表面HBsAg抗原的检测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根据功能可大致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细 胞 因 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C型肝炎病毒假想圖:最外層為套膜,內包裝有一單股之RNA分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抗病毒药 Antivirus drugs 病毒:核酸核心 + 蛋白质外壳。 衣壳 - 抗原性。 DNA 病毒。 RNA 病毒。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酶。 HIV:AIDS

整合的病毒 DNA 可转录病毒 mRNA 、翻译 蛋白质。 病毒利用活细胞内的酶系统,能量及养料 复制繁殖。 当病毒进入易感细胞中,病毒基因组转录 成病毒特异性 mRNA 并以自身核酸为模板 直接自我复制成新病毒颗粒。

流感、普通感冒、麻疹、传染性腮腺炎、 小儿麻痹症、疱疹性角膜炎、肝炎及 AIDS 等。 抗病毒药 : 病毒组成,复制。 病毒穿入、脱壳、复制、装配和释放全 过程。

常用抗病毒药 (一)抗疱疹病毒药 阿昔洛韦 ( acyclovir ) 体内过程: PO 吸收少, F 较低,静滴血药浓度增高。 易透过生物膜,脑脊液、眼球房水中存在一 定浓度。 部分肝代谢,主要原形肾排出。

药理作用 : 抗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HSV ) 最强。 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 在感染细胞中经病毒胸苷激酶( TK 酶) 及细胞激酶催化,生成三磷酸阿普洛韦, 抑制病毒 DNA 多聚酶。 三磷酸阿昔洛韦掺入病毒 DNA ,致 DNA 合成中止。 耐药性: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突变。

临床应用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初发或复发性皮肤粘膜,外生殖器感染 及免疫缺陷者感染。 HSV 脑炎,首选。 带状疱疹, EB 病毒。 不良反应 : 头晕、呕吐、头痛。 脑病。神经系统障碍。

(二)抗逆转录病毒药 齐多夫定 (zidovudine,AZT) 胸苷酸同类物。 PO , IV 。透过 BBB 。肝代谢,经肾排泄。 AZT 经细胞内胸苷激酶作用磷酸化三磷酸盐, 竞争抑制 HIV 逆转录酶而干扰 DNA 合成。 抑制哺乳类、鸟类逆转录病毒、 EB 病毒。 临床: HIV 感染。 产生耐药性。 AZT 与拉米夫定及蛋白酶抑制剂 - 混合疗法。

不良反应 : 头痛,恶心、呕吐。 个别神经系统反应。 少数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皮疹, 发烧、肌肉痛。 感觉异常等 。

HIV 蛋白酶抑制药 沙喹纳韦 sequinavir PO , F 低,个体差异大,饭后用提高 F 。 对 HIV 蛋白酶选择性高,单用,合用均有 活性,对 AZT 耐药者也有活性。 单用易耐药。 不良反应:腹泻、腹痛、头痛、肌肉痛、 淋巴结增大、瘙痒、发烧。

其它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 ribavirin 嘌呤核昔类似物。 PO 吸收。 进入感染细胞后,磷酸化产物竞争性抑制病毒 核酸合成。 广谱。 防治甲、乙型流感,Ⅱ、Ⅲ型副流感、单纯疱 疹病毒性口腔炎及小儿腺病毒性肺炎等。 局部用药,毒性低, 偶见结膜炎和低血压。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免疫抑制药(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 免疫增强药( immunopotentiating drugs ) 免疫调节药( immunomodulator )

免疫应答反应与免疫病理反应 1 、免疫应答反应: 感应期 : 巨噬 C 与免疫活性 C 处理和识别 Ag 阶段。 增殖分化期:淋巴 C 被 Ag 激活后分化增 殖并产生免疫活性物质阶段。 效应期:活化 T-C 或 Ab 与相应的靶 C 或 Ag 接触,产生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阶段。

2 、免疫病理反应 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性疾病:如 AIDS 。 免疫增殖病:如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抑制药 作用特点: 1 、缺乏选择性。 2 、对初次免疫应答反应的抑制作用强。 3 、作用取决于给药时间与抗原刺激的时间间 隔和先后顺序。 4 、不同类型的免疫病理反应对免疫抑制药敏 感性不同。 5 、非特异性抗炎作用。

临床应用 1 、自身免疫性疾病: 缓解症状。 糖皮质激素 - 首选。 2 、器官移植: 防止机体排斥反应。 环孢素、雷公藤多苷。

不良反应: 1 、感染。 2 、致癌。 3 、致畸胎。 4 、不育。

常用的免疫抑制药 1 、肾上腺皮质激素: 泼尼松、甲泼尼松、地塞米松。 2 、细胞毒类: 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 3 、天然产物: 环孢素、他克莫司、雷公藤多苷。

免疫增强药 常用药物: 卡介苗、左旋咪唑、胸腺素、白介素、 干扰素。

应用: 免疫缺陷性疾病。 慢性难治性疾病。 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干扰素( interferon , IFN ) 糖蛋白。 细胞来源和抗原特异性,分为三型, 人白细胞, α- 干扰素( Hu IFN-α ) 成纤维细胞, β- 干扰素( HuIFN-β ) T 细胞, γ- 干扰素( HuIFN-γ )。 重组 DNA 技术。

作用与用途: ( 1 )广谱抗病毒: 与表面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抗病毒蛋白基因, 使目标细胞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切断病毒 mRNA , 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抑制病毒繁殖。 使目标细胞抑制病毒脱壳、 DNA 复制及 mRNA 转 录。 临床:病毒性疾病。 慢性乙肝、非甲非乙肝炎、水痘、带状疱疹、复发 性疱疹、扁平湿疣、寻常疣、尖锐湿疣、巨细胞病 毒感染、病毒性角膜炎及流感等。 艾滋病综合征。

( 2 )抑制增殖: 抑制细胞生长、胸腺嘧啶转运、 DNA 和蛋白质合成。 ( 3 )调节免疫功能: ① 增强 NK 和 K 细胞杀伤活性; ② 作用于 B 淋巴细胞,增加抗体形成; ③ 增强淋巴细胞表面相容性抗原,利于效应细胞作用; ④ 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⑤ 通过细胞因子网络调节,诱导细胞因子产生 。 ( 4 )抗肿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肿瘤病毒繁殖、癌基因 表达和转化。 激活机体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 给药途径、制剂纯度和种类、疗程长短。 早期:流感样症状。剂量依赖性。 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心肌梗死。 甲状腺功能异常。 血清转氨酶升高。 肾病综合征。 精神错乱、癫痫发作。 间质性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