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絲路 北方 陸上絲路 是從黃河中下游到達西域,共有兩種路線:草原森林 絲路、沙漠綠洲絲路。前者於先秦時期已存在,後者 繁榮於路線漢唐 南方 陸上絲路 稱為「蜀‧身毒道」,多穿行山區,又稱「高山峽谷絲 路」。約在西元前四世紀,蜀地(今川西平原)與身 毒(印度)間開闢。初期中原人士不知道(又稱祕密 絲路),後由張騫在身毒發現蜀布證明此路的存在 海上絲路 起於秦漢,發展於隋唐,大盛於宋元,明初時更達巔 峰,明中葉因海禁而衰落。起點有番禺(今廣州)、 登州(今煙臺)、揚州、明州(今寧波)、泉州等 意義 古代東西方最長的國際交通路線,沿線多民族共同促 進其發展,是帶動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道路 西元 1877 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 F. von Richthofen )命 名為絲路,其定義「從西元前 114 年到西元 127 年,中國於河間 地區以及中國與印度之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路 線。」以長安為起點通向印度、西亞和歐洲的商貿路線。
分期 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第四階段 傳播 地區 印度往斯里 蘭卡 往西域、中國、 韓國、日本 斯里蘭卡往 東南亞 密宗佛教往尼 泊爾、西藏 時間 西元前三世 紀開始 西元前一世紀開展西元七、八 世紀 西元九世紀後 人物 與 影響 阿育王是主 要的推動者 以小乘佛教 為主 西域僧到中國傳教 及中國僧到西域取 經,從中國持續向 外傳播 東南亞地區 大多信仰小 乘佛教 自七世紀棄宗 弄贊始吸收印 度文化,密宗 佛教傳入西藏 備註 斯里蘭卡於 四世紀時供 奉佛牙,因 此地位變得 重要 西:鳩摩羅什翻譯 佛經,佛圖澄造寺 講經。 中:法顯《佛國 記》;玄奘《大唐 西域記》;義淨 《南海寄歸內法傳 》 越南北部受 中國影響為 大乘佛教 越南南部則 為小乘佛教 十四世紀經宗 喀巴的改革, 西藏佛教逐漸 統一 佛教的傳播歷程
漢傳 佛教 傳入中國漢族地區的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相 結合,從而形成具有民族特點的各種學派和宗 派。主要宗派為: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 律宗、淨土宗、禪宗、華嚴宗、密宗等 藏傳 佛教 藏傳佛教是佛教傳入西藏後與藏區原始宗教苯 教相融而成的佛教流派,在體系上屬大乘佛教, 主要宗派為:寧瑪派、薩迦派、噶當派、噶舉 派、格魯派、覺囊派 …… 南傳 佛教 雲南傣族等少數民族的佛教,屬於南傳的上座 部佛教,它和北傳的小乘佛教在教義、學說上 都有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 往南傳播
曹溪宗 & 曹洞宗 中國禪宗至六祖南北分宗 ,惠能傳南宗。 13 世紀, 傳入高麗,智訥創曹溪宗 崇山禪師 ( A.D.) 是曹溪宗第七十八代傳燈 袓師,畢生致力重建因日 治和戰爭而飽受摧殘的韓 國佛教,以身教和言教弘 法,積極推動不同宗教人 士共修參悟自性。他成立 以在家居士為主的佛教聯 合會,鼓勵大眾努力修行 ,從而振興佛教 。日 治戰爭韓 國佛教宗教自性在家居士佛教 曹洞宗,為禪宗五個主要 流派之一。曹洞宗源出六 祖弟子青原行思,四傳至 良价禪師( 807 年- 869 年 ) 。良价禪師,住瑞州洞 山,傳本寂禪師,成立曹 洞宗。禪宗青原行思 良价 807 年 869 年良价瑞州本寂 日本道元禪師入宋,從學 於天童山曹洞宗如淨禪師 門下,傳回日本,建立永 平寺,提倡「只管打坐」 ,為日本曹洞宗的開始。 釋聖嚴法師,為曹洞傳人聖嚴
類別特色時間意義 犍陀羅 藝術 佛像 貴霜王朝(約 45 ~ 50 年之間) 佛像的出現及希臘化藝 術與印度文化的融合 中國石窟 藝術(雲 岡、麥積 山) 石壁 雕刻 魏晉南北朝的北朝 時期(約三、四世 紀開始發展) 中國的佛像藝術受到印 度影響 吳哥窟 大型建 築物 吳哥王朝(約 802 ~ 1432 年) 婆羅門教與佛教並存的 證明,因吳哥窟是毗濕 奴廟 婆羅浮屠 大型建 築物 印尼爪哇島(約八 世紀後) 十四世紀後的印尼逐漸 伊斯蘭化,婆羅浮屠的 存在代表印尼爪哇曾信 仰佛教 佛教藝術
大藏經 《大藏經》,是將一切佛教典籍匯集編成的全 集。初稱作《一切經》,後定名為《大藏經》, 「藏」有「保藏」的意思。因其內容十分廣泛, 故稱《大藏經》。其內容主要由經、律、論三 部分組成,又稱為《三藏經》 宋代刊刻的《開寶藏》,元代已散佚,現存於 中國只有宋本殘卷。《開寶藏》也傳入國外如 高麗、日本等國,成為海內外各種《大藏經》 的祖本。《高麗大藏經》,是現今僅存的再雕 本,為現存漢文《大藏經》中最古老的版本。
佛圖澄 & 道安 佛圖澄為西域龜茲人,據葉斌《佛圖澄大師 ─ 傳 法東土第一人》看法,在佛圖澄之前,中國有佛 教思想,談不上有佛教。後趙 ( 羯族 石勒所建 ) 石 虎被評為五胡十六國中的暴君,他卻厚待佛圖澄 。佛教龐大的僧團組織、受百姓的普遍信仰,從 他開始。石虎所建的金銅佛像,是現存最早有紀 年的圓雕佛像,代表單體佛像雕塑的普遍出現 道安在鄴都(今河北)遇到佛圖澄,得師器重。 佛圖澄每次講經,都要道安為大家再覆述一遍傳 述佛理。道安一生以《般若經》的研究為重心。 他捨棄以格義的方式訓解佛典,採取多本對讀的 方法 (合本), 改進其研究方法。
慧遠 南方佛教中心即轉為廬山的慧遠。師博通《六 經》,尤精老莊,聽聞道安講般若而出家。後 以遠避戰亂而入廬山東林寺。 曾迎佛馱跋陀羅、僧伽提婆等印度高僧入廬山 譯經,開啟南方譯經的風潮。應江州刺史桓玄 之問,撰著《沙門不敬王者論》,明示出家法 與在家法的不同,以化解當時佛教與中國禮法 的扞格。又集僧俗一百二十三人同結白蓮社, 以《般舟三昧經》的禪觀修行,期生西方淨土 ,是禪淨共修的初創者,後世尊為淨土宗初祖 。
支道林 與道安同時,而在南方傳教者有竺道潛與 支道林,兩者皆以擅講般若而受到貴族士 大夫的欽仰,為玄學式的貴族佛教及格義 佛教的典型代表。 尤其是支道林,著有《聖不辯知論》、《 即色遊玄論》等,創般若學的即色義,主 張即色本空。時人評其學「不減王弼,比 做向秀」。與謝安、王羲之、許詢、殷浩 等一代名流交遊甚密。
鳩摩羅什 出生於西域龜茲國而活躍於中國的高僧, 其父鳩摩羅炎是印度貴族後裔,其母是龜 茲國王的妹妹。七歲時同母親一同出家。 每年舉行講經說法,西域諸王都雲集聞法 ,並長跪在鳩摩羅什的法座旁邊,他翻譯 的經卷準確無誤,對東亞佛教經典的貢獻 巨大。在中國門生有竺道生、僧肇、竺道 融等 3 千餘人。 留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的名句。
國家發展情況 馬打蘭 王國 西元八世紀到十世紀期間,位於中爪哇的一個印度化王國。 十世紀中,遷都於東爪哇,最後因國內出現混亂而被三佛 齊攻滅 室利 佛逝 (三佛 齊 ) 西元七世紀中葉,是蘇門答臘島的古國,全盛時期勢力範 圍到達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地區。 自 904 年開始,中國文獻稱「室利佛逝」為「三佛齊」, 代表當時阿拉伯伊斯蘭教的影響已取代印度 夏連 特拉 西元八至九世紀,印尼信奉大乘佛教的王朝。 八世紀後半期,夏連特拉王朝興起於中爪哇(一說蘇門答 臘),統治爪哇大部分地區,攻略南洋各地。 八世紀六○至八○年代,將其勢力擴展到占婆(越南中 部),曾一度征服真臘(柬埔寨 ) 東南亞國家簡介
緬甸驃國 & 蒲甘王朝 驃國是七至九世紀緬甸驃 人 (pyū) 所建立的國家。緬甸 八世紀時,驃國疆土北至 南詔 ( 今雲南和緬甸交界 地帶 ) ,東至陸真臘 ( 今泰 國、寮國、柬埔寨接壤地 帶 ) ,西至東天竺 ( 今印度 阿薩姆邦等地 ) 。泰 國寮國柬埔寨印度 阿薩姆邦 832 年 ( 唐大和六年 ) ,驃 國敗於南詔,自此衰落, 而被蒲甘王國取代,其民 族也逐漸被緬人同化。 唐大和南詔蒲甘王國緬人 驃國以佛教音樂著稱。唐 朝時,幾度遣使來中國獻 佛樂,進貢「驃樂器」。佛教 阿育王曾派人至金地傳教 ,所謂「金地」,是指下 緬甸的打端一帶,所傳乃 上座部佛教。西元十世紀 後,大乘佛教及密教傳入 十一世紀,阿奴律陀王統 一全國,在蒲甘成立上座 部佛教,當時錫蘭受到南 印度的攻擊,於是蒲甘王 朝便成為南傳佛教的中心 ,長達二百年之久。十二 世紀,分裂為錫蘭宗派和 原有的緬甸宗派。